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严重意识障碍患者规范化的康复诊疗方案。方法: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25例严重意识障碍患者意识状态的影响,治疗方法包括:继发性脑积水的管理、阻碍意识恢复药物的调整、中枢神经兴奋剂的应用、感觉刺激、康复护理及对症支持治疗等。结果:经过2个月的综合康复治疗,25例严重意识障碍患者有9例患者转为清醒,综合康复治疗能够使脑损伤患者意识障碍得到显著的改善。结论:对阻碍意识恢复不利因素的正确管理是严重意识障碍规范化康复诊疗方案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脑损害致意识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对策。方法:9例不同病因的脑损害所致意识障碍患者,经常规药物加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及护理方面的分析,观察其意识障碍改变状况。结果:经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及有效的护理后患者意识水平明显改善。结论:通过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和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改善脑损害导致的意识障碍,促进患者意识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正脑损伤后的意识障碍(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DOC)在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都具有很多挑战,它既影响了觉醒水平,又影响了意识内容~([1])。目前,有很多研究开始关注促进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干预方法,部分研究尝试通过物理疗法、药物和功能神经外科方法提高意识水平,近几年来,也有一部分研究尝试探索非侵入性脑刺激方法改善脑功能~([2])。然而,至今仍没有建立一个意识障碍患者治疗措施的指南。关于意识障碍的治疗方法,仍需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钻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意识障碍的病因及其临床特点,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AECOPD发生意识障碍患者6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62例AECOD意识障碍中肺性脑病34例,低渗性脑病13例、脑梗死6例、药物引起9例,经积极治疗后47例好转,15例出现死亡。【结论】AECOPD意识障碍常见原因为肺性脑病、低渗性脑病、脑梗死、药物引起,针对病因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可以提高治疗成功率、缩短病程、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麝香注射液穴位注射配合高压氧对脑病后中枢性意识障碍及失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应用麝香注射液穴位注射(风府、风池、哑门)后,配合高压氧治疗中枢性意识障碍及失语,并与单纯传统药物治疗相比较。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在促进患者意识恢复及恢复语言能力、自知力、定向力上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麝香注射液穴注配合高压氧治疗中枢性意识障碍及失语,可更快地使病情得以逆转,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纳洛酮注射液治疗脑出血意识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121例脑出血意识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纳洛酮组)61例与对照组(非纳洛酮组)60例。2组均采用吸氧、脱水、控制血压和血糖、止血、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护脑,同时预防上消化道出血及各种感染等一般治疗。观察组另加纳络酮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意识障碍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χ2=5.50,P〈0.05),观察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χ2=4.33,P〈0.05)。结论纳洛酮注射液治疗脑出血意识障碍疗效显著,起效快,病死率低,且不良反应小,为治疗脑出血意识障碍的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7.
吴汉鑫  朱春龙 《现代康复》2001,5(5):118-118
目的:探讨麝香注射液穴位注射配合高压氧对脑病后中枢性意识障碍及失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应用麝香注射液穴位注射(风府、风池、哑门)后,配合高压氧治疗中枢性意识障碍及失语,并与单纯传统药物治疗相比较。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在促进患意识恢复及恢复语言能力、自知力、定向力上有非常显的差异(P<0.01)。结论:麝香注射液穴注配合高压氧治疗中枢性意识障碍及失语,可更快地使病情得以逆转,促进患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危重症病人亚低温治疗的实施和护理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危重症亚低温治疗的实施方法、监护重点及并发症防治。方法对19例危重症伴意识障碍的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结果存活18例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Glasgow昏迷计分由治疗前平均6分增加到11.6分。结论亚低温治疗是危重症伴意识障碍患者的重要治疗方法。在护理上总结了亚低温治疗的物理降温与复温方法,冬眠药物的使用与体温控制、监护重点及并发症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危重症病人亚低温治疗的实施和护理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危重症亚低温治疗的实施方法、监护重点及并发症防治。方法 对19例危重症伴意识障碍的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结果 存活18例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Glasgow昏迷计分由治疗前平均6分增加到11.6分。结论 亚低温治疗是危重症伴意识障碍患者的重要治疗方法。在护理上总结了亚低温治疗的物理降温与复温的方法,冬眠药物的使用与体温控制、监护重点及并发症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肿瘤科医护人员对睡眠障碍的干预意识及实施干预措施的现状,为制定肿瘤患者睡眠障碍的治疗及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2名肿瘤科一线医护人员进行深度访谈,收集资料,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肿瘤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且影响疾病的预后;肿瘤科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对患者的睡眠障碍关注不足,对发生睡眠障碍的患者主要采取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方法无规范的流程和标准;受访医护人员均反映缺乏睡眠障碍相关知识,希望得到培训。结论:肿瘤科医护人员应该主动关注患者的睡眠障碍,加强医护人员睡眠障碍相关知识的培训,制定系统、科学、实用的睡眠障碍治疗护理干预体系,建议肿瘤专科医院开设心理干预门诊或睡眠障碍门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意识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法,将58例新生儿HIE意识障碍分为醒脑静组(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8例,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治愈14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3例;对照组治愈5例,显效7例,有效6例,无效10例,两组疗效比较:χ^2=8.131,P=0.043〈0.05,差异有显著性,表明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是防治新生儿HIE意识障碍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肺心病合并意识障碍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分析肺心病患者意识障碍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对本院近5年收治的360例诊断为肺心病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出现意识障碍94例,占住院肺心病的26.1%;由肺性脑病引起者46例,占有意识障碍人数的48.9%;低渗性脑病18例,占19.1%;脑梗死12例,占12.8%;药物引起者共10例,占10.6%;消化道出血3例,感染中毒性脑病和中毒性休克3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2例,共占8.51%。结论:肺心病患者一旦出现意识障碍,并非都是肺性脑病所致,需要鉴别诊断,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意识障碍的原因。方法:对在我科住院的43例COPD合并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由肺性脑病引起者17例,占有意识障碍人数的39.5%;低渗性脑病12例,占27.9%;脑梗死3例,占7.0%;药物引起者共6例,占14.0%;其他5例,共占11.6%。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一旦出现意识障碍,并非都是肺性脑病所致,应积极寻找原因,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格拉斯哥评分为评定标准,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意识障碍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选择2004-01/2005-10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并脑外科与天津市脑系科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意识障碍患者91例,针刺组46例,对照组45例。针刺组:按脑梗死、脑出血急性期治疗原则给予常规药物治疗 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同针刺组。以格拉斯哥评分评定疗效,评分≥14分为意识障碍好转标准。两组患者于入院治疗后10,20d分别再次进行格拉斯哥评分,并对两组患者清醒(格拉斯哥评分≥14分)率进行比较。结果:①治疗10d后,针刺组格拉斯哥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4.07,P<0.05)。②治疗20d时,针刺组格拉斯哥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清醒率为73.91%,53.33%;χ2=4.17,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意识的恢复有促进和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意识障碍的病因构成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0年6月本院急诊科诊治COPD急性加重期4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体格检查、动脉血气分析、电解质、头颅CT及用药史等,综合判断意识障碍的原因.结果 44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80例:肺性脑病43例,低渗性脑病24例,脑梗死9例,药物不良反应4例.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意识障碍的病因构成复杂,需针对不同原因进行治疗及预防护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电休克治疗所致意识障碍的专科护理特点。方法:对我院1997—2000年43例电休克所致意识障碍病人的临床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意识障碍均在行电休克治疗3—9次后出现;表现:发呆、少语、环境接触差、定向障碍或兴奋冲动等;在停作电休克治疗配合专科护理,意识障碍在停电休克后1~7天消失。结论:电休克所致意识障碍并不罕见,若能及早识别、及时处理和恰当的专科护理,意识障碍均能在短期内消失,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费建惠 《护理与康复》2006,5(3):189-190
恶性综合征常在应用高效价抗精神病药物尤其是联合用药过程中发生,以高热、意识障碍、肌肉强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对恶性综合征重视高热、意识障碍、肌肉强直等针对性护理及必要的基础护理,尤其要加强病情观察,早期识别是治疗恶性综合征的关键.通过治疗和护理,本组4例患者均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血管病所致继发性癫痫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所致继发性癫痫发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62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38例发生继发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继发性癫痫的发生率为8.2%,继发性癫痫的发生和急性脑血管病的病灶部位、发作次数及早期是否有意识障碍等因素有关.[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病灶部位累及皮质,早期具有意识障碍,病情多次发作(2次及2次以上)者继发性癫痫的发生率较高,应用抗癫痫药物治疗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19.
脑血管支架成形术后高灌注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脑血管支架成形术后高灌注综合征(HPS)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例脑血管支架成形术后HPS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及诊治经过。结果:2例患者均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等症状,同时影像学提示有脑出血及灶周水肿。经过停用抗凝药物、积极控制血压、应用甘露醇等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及局部神经功能缺损为HPS常见的临床表现,术后及早识别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日本:意识障碍的评价方法沈阳平衡医学研究所门诊部(沈阳110032)王德军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如果能正确地评价其意识障碍的程度,就有利于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并及时合理地进行治疗,也有助于判断预后和评价治疗效果。正常人的意识是清醒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