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观察全麻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输注对胸乳入路甲状腺切除患者血浆皮质醇的影响。 方法40例甲状腺切除患者随机分2组,每组20例:A组患者全凭静脉麻醉;B组患者全麻之前行T4-5硬膜外置管(0.1%罗哌卡因输注2 ml/h)。记录麻醉前(T0)、插管后5 min(T1)、切皮后60 min(T2)、拔管后5 min(T3) MAP、HR、Cor变化;术后6 h(T4)、12 h(T5)、以及24 h(T6)视觉模拟评分(VAS),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拔管时间及镇痛泵按压(PCA)次数。 结果与T0比较,两组患者T1时MAP、HR降低,T2、T3时HR降低,Cor增高,B组患者MAP降低(P<0.05);与A组比较,B组患者T1时MAP、HR降低,T2、T3时Cor降低(P<0.05);A组患者T5时VAS评分比T4增高(P<0.05);两组患者T6时VAS评分较T5降低(P<0.05)。与A组比较,B组患者T5时VAS评分降低(P<0.05),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拔管时间以及镇痛泵按压次数降低(P<0.05)。 结论全麻联合0.1%罗哌卡因硬膜外输注对胸乳入路甲状腺切除患者可良好控制术中应激和术后疼痛,降低麻醉药物需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脉脉压变异(PPV)评价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术中液体补充的效果。方法 40例老年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A组)和对照组(B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麻醉后A组行右侧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有创动脉压并计算出一个呼吸周期内的PPV值。静脉快速输注复方氯化钠和琥珀酰明胶(晶体:胶体=2:1),维持PPV值在5%~10%。B组输液量和速度以麻醉医师经验进行,液体种类和比例同A组。观察记录入手术室时(T1,基础值)、肿瘤切除完毕时(T2)、术毕(T3)时的BP、HR。T1和T3时抽动脉血监测血气,检测乳酸(Lac)和血肌酐(Cr)和尿素氮(Bun);记录两组患者尿量、输入液体量和升压药物(麻黄碱和多巴胺)的用量。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 T2、T3时两组HR明显慢于,SBP、DBP明显低于T1时,且A组HR明显慢于,SBP、DBP明显高于B组(P<0.05)。T3时B组血Lac和Bun均高于T1时,B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A组输入液体量、尿量明显多于B组,麻黄碱和多巴胺用量少于B组(P<0.05)。结论应用PPV指导老年人胃癌根治术中液体补充可以保证患者循环功能稳定、提高机体微循环灌注和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Dex)对老年患者全麻后恢复期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86例择期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65岁),随机均分为Dex组(D组)和对照组(C组)。手术结束前10min(缝皮时)D组以Dex0.5μg/kg稀释至10ml并以恒速10min输注完毕,C组以同样方法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给药前(T0)、给药后5min(T1)、10min(T2)、拔管时(T3)、拔管后5min(T4)、30min(T5)记录两组患者MAP和HR;并测定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和皮质醇(Cor)浓度;以频域分析法测定HRV各指标:总功率(TP)、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同时计算LF/HF。结果 T2~T5时C组MAP、E、NE明显高于、HR明显快于T0时和D组(P<0.05);T3、T4时D组Cor明显高于T0时,且T2~T4时C组高于T0时和D组(P<0.05)。T2~T5时TP、LF、HF两组均高于T0时;D组HF升高更明显,T3~T5时C组TP、LF高于D组,T2~T4时C组HF明显低于D组,T2~T5时C组LF/HF明显高于T0时和D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患者全静脉麻醉恢复期,可有效抑制拔管期应激反应,促进HRV的恢复、改善心脏自主神经的均衡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FloTrac/Vigileo系统观察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60例孕足月、单胎剖宫产产妇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腰麻用药为布比卡因10mg;B组腰麻用药为布比卡因6mg复合芬太尼20μg。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1)、麻醉后3min(T2)、10min(T3)、15min(T4)、30min(T5)、手术结束时(T6)的心输出量(CO)、MAP和HR变化;观察麻醉效果、不良反应、新生儿1、5min Apgar评分。结果 T2~T6时A组CO、MAP明显降低于T1时和B组(P<0.05)。B组低血压和寒战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麻醉效果、新生儿1、5min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行剖宫产术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FloTrac/Vigileo系统可持续有效监测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保温方式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体温和热舒适度的影响。 方法研究的纳入标准: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股骨颈骨折;年龄≥65岁;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制定的分级标准进行分级为Ⅰ~Ⅱ级;无语言交流障碍;术后入麻醉恢复室(PACU)进行麻醉复苏。排除标准:凝血功能异常者;患有耳道疾病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腺功能低下者;免疫功能异常者;病态性肥胖症;术前4周有发热或感染患者。选择于青岛市市立医院麻醉手术科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4组,每组30例,分别为:充气式升温毯组(A组)、液体加温组(B组)、充气式升温毯联合液体加温组(M组)和对照组(C组),记录并比较4组患者入室时(T1)、切皮时(T2)、手术结束时(T3)和出室时(T4)的鼓膜温度,及围术期计划外低体温发生率、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寒战发生情况和热舒适度。计量资料采用Kolmogorov-Smirnov法进行正态检验,对于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t检验;对于不符合正态分布和/或方差不齐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应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4组患者T1时鼓膜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61,P>0.05);在T2~T4时,与C组比较,A组(T2~T4:t=11.504、10.056、14.205)和M组(T2~T4:t =13.710、12.086、19.101)患者鼓膜温度明显升高(P<0.05),而B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T4:t =1.840、-1.386、1.371,P>0.05);与A组比较,B组(T2~T4:t=9.628、10.409、11.315)和C组(T2~T4:t=11.504、10.056、14.205)患者鼓膜温度明显降低(P<0.05),M组(T2~T4:t=-1.493、-1.072、-1.179)鼓膜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B组患者低体温事件发生率(χ2=0.073)、寒战发生次数与程度(χ2=0.077)、PACU停留时间(t=-0.250)、热舒适度评分(U=438.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M组低体温事件发生率(C组vs A组:χ2=5.963,C组vs M组:χ2=4.356)、寒战发生次数与程度(C组vs A组:χ2=6.667,C组vs M组:χ2=6.667)、PACU停留时间明显降低(C组vs A组:t=-3.701,C组vs M组:t=-4.023),热舒适度评分明显升高(C组vs A组:U=206.500,C组vs M组:U=211.500)(P<0.05)。 结论单纯采取充气式升温毯可维持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中体温平稳,降低低体温和寒战发生次数,减少PACU停留时间,提高热舒适度,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围术期体温保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 艾司氯胺酮用于老年胸腰椎骨折手术对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 选择50例老年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麻醉诱导与维持,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艾司氯胺酮。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中血流动力学,术后镇痛效果,手术前后血清应激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术后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切皮即刻(T2)、拔管即刻(T3)时的心率(heart rate, HR)显著低于入室时(T0),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水平显著高于T0时,且研究组T2、T3时HR显著高于对照组,MA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3 h、12 h、24 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30 min的血清皮质醇(cortisol, Cor)、去甲肾上腺素(n...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贮存式自体全血和红细胞成分对骨髓造血干细胞衰老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家兔30只,3~6月龄,体重2.5~3.0 kg。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五组:对照组(C组)、单纯手术组(S组)、手术采血组(ABS组)、贮存式自体全血输注组(PAB组)和贮存式自体红细胞输注组(PARB)组,每组6只。C组家兔麻醉后,不做任何处理,按时点采集骨髓标本,其余各组均开腹行肝叶切除,ABS组、PAB组和PARB组于术前1周采血贮存,S组和ABS组术中输液补充血容量,PAB组和PARB组术中分别输注贮存的自体全血和自体红细胞。于麻醉诱导后手术前(T1)、术后6 h(T2)和术后24 h(T3)采集骨髓样本测定家兔CD34+细胞百分比、活性氧(ROS)浓度、衰老细胞比例及衰老相关蛋白(p53、p2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T1时比较,T2、T3时S组、ABS组、PAB组和PARB组的CD34+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ROS浓度、衰老细胞比例明显降低,T2时ABS组,T2、T3时S组、PAB组和PARB组p53、p21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T2时比较,T3时S组、ABS组、PAB组和PARB组的CD34+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T3时PARB组衰老细胞比例明显降低,T3时ABS组、PAB组和PARB组p53蛋白含量明显升高,T3时ABS组和PAB组p21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T2、T3时S组,T1—T3时ABS组、PAB组和PARB组的CD34+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ROS浓度、衰老细胞比例及p53、p21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S组比较,T1时ABS组,T1—T3时PAB组和PARB组CD34+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T1—T3时ABS组、PAB组和PARB组的ROS浓度明显降低,T1、T2时ABS组,T1—T3时PAB组和PARB组衰老细胞比例和p53、p21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ABS组比较,T2、T3时PAB组和PARB组的CD34+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T1—T3时PAB组和PARB组的ROS浓度明显降低,T2、T3时PAB组和PARB组衰老细胞比例和p53、p21蛋白含量明显降低,T1时PARB组p53、p21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PAB组比较,T3时PARB组的CD34+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T2、T3时PARB组的ROS浓度明显降低,T2时PARB组的衰老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结论贮存式自体输血在一定程度逆转骨髓细胞衰老表型,促进CD34+细胞生成,从造血干细胞的角度而言,采集并输注红细胞成分比全血更加有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盐酸氢吗啡酮超前镇痛对腰椎融合术患者术后镇痛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40例拟行腰椎融合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盐酸氢吗啡酮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20例。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2 h(T1)、8 h(T2)、12 h(T3)、24 h(T4)、48 h(T5)的静息状态VAS评分、镇静BCS(Bruggrmann Comfort Scale)舒适评分,术后8 h(T2)、12 h(T3)、24 h(T4)、48 h(T5)的炎性因子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的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麻醉药物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B组,且A组术后T2、T3、T4、T5的炎性因子水平以及VAS评分均显著低于B组(P<0.05),BCS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 腰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复合氯胺酮用于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患儿行药物诱导睡眠气道镜检查(drug-induced sleep endoscopy,DISE)的效果及副作用。方法OSAS患儿70例,年龄3~12岁,ASA分级Ⅰ、Ⅱ级,性别不限,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35例。两组患儿在10 min内静脉输注Dex负荷剂量2μg/kg,再以1μg·kg-1·h-1静脉输注维持。A组在开始静脉注射Dex时即追加氯胺酮1 mg/kg,B组则在静脉注射Dex 5 min时追加氯胺酮1 mg/kg。所有患儿Ramsay评分>5分后开始检查。记录患儿检查一次性成功率,记录患儿清醒状态(T0)、输注Dex负荷剂量5 min(T1)、输注Dex负荷剂量10 min(T2)、检查时(T3)的生命体征,记录患儿因体动而追加氯胺酮的情况和用药后不良事件。结果B组检查一次性成功率高于A组(P<0.05)。B组患儿T2时SpO2低于A组,T1时心率、DBP、SBP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T1、T2、T3时SpO2、心率均较T0降低(P<0.05),SBP、DBP较T0升高(P<0.05);T2、T3时心率较T1时降低(P<0.05);T3时SpO2较T2时降低(P<0.05)。B组患儿T1、T2、T3时SpO2、心率较T0下降(P<0.05);T1时SBP较T0降低(P<0.05),T2时SBP较T0升高(P<0.05),T2、T3时DBP较T0升高(P<0.05);T2、T3时SpO2较T1时下降(P<0.05),心率、SBP较T1时升高(P<0.05);T2时DBP较T1时升高(P<0.05),T3时DBP较T2时降低(P<0.05)。两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1例心动过缓患儿静脉注射阿托品后好转,1例患儿在T1时发生3∶2和4∶3二度房室阻滞,静脉注射氯胺酮后消失。结论Dex复合氯胺酮同步给药较先后给药对OSAS患儿缺氧和血流动力学影响更轻,未发生严重的心动过缓和低血压,是OSAS患儿行DISE时合适的麻醉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瓣膜置换术心肺转流(CPB)期间两种不同MAP对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2)、特异性神经元烯醇酶(NSE)浓度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CPB下行瓣膜置换术患者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35~74岁,BMI 18.5~24.9 kg/m2,ASAⅡ或Ⅲ级,NYHAⅡ或Ⅲ级。根据CPB期间血压不同分为两组:MAP 70~85 mmHg组(H组)和MAP 55~69 mmHg组(M组),每组25例。记录麻醉诱导前(T0)、CPB期间(T1)、停机后(T2)的rScO2。记录T0、入ICU前(T3)、术后24 h(T4)血浆NSE浓度。记录CPB期间rScO2下降幅度超过20%的发生率。记录术前、术后1 d和术后7 d MMSE评分。结果与T0时比较,T1时两组rScO2明显降低,T3时两组NSE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T1时比较,T2时两组rScO2明显升高(P<0.05)。与T3时比较,T4时两组NSE浓度明显降低(P<0.05)。H组CPB期间rScO2下降幅度超过20%的发生率明显高于M组(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 d两组MMSE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术后1 d比较,术后7 d两组MMSE评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瓣膜置换术CPB期间,不同MAP对术中rScO2、NSE浓度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无明显差异,但MAP 55~69 mmHg时rScO2稳定性更高,可能与去氧肾上腺素使用剂量及间断推注给药的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颊针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LC的老年患者97例,男55例,女42例,年龄65~74岁,BMI 20~3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48)和颊针组(n=49).麻醉诱导前,颊针组给予颊针疗法,一直带针,每隔5 min行针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帕瑞昔布钠复合吗啡与氟比洛芬酯复合地佐辛用于结肠癌手术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探讨合适的镇痛方案。 方法选择ASAⅠ-Ⅱ择期行结肠癌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P组)、地佐辛组(D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各30例。3组患者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术后行PCIA。PCIA设置背景剂量2ml/h,按压剂量2ml/次,锁定时间15min。P组于气管插管前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并于术后12、24、36、48 h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PCIA使用吗啡20 mg+0.9%氯化钠溶液至100ml;D组于气管插管前静脉注射地佐辛5mg,PCIA使用地佐辛30 mg+氟比洛芬酯200mg+0.9%氯化钠溶液至100 ml;F组PCIA使用芬太尼1.0mg+0.9%氯化钠溶液至100 ml。观察3组患者术后30min(T30min)、2h(T2h)、4h(T4h)、12h(T12h)、24h(T24h)、48h(T48h)VAS镇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的情况;术后48h记录PCIA泵按压次数及患者总体满意度。 结果P组及D组在T30min-T12h时点VAS评分显著低于F组(P﹤0.05);T30min-T4h时点,P组Ramsay评分显著低于D组和F组(P﹤0.05);术后48h内P组、D组患者头晕发生率显著低于F组(P﹤0.05)。 结论帕瑞昔布钠复合吗啡、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结肠癌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丙泊酚静脉麻醉对行取卵术患者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的数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的患者110例,年龄20~40岁,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55例):丙泊酚无痛取卵组(P组)和布洛芬组(C组)。术前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患者入室后监护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路。P组麻醉诱导方法为静脉缓慢推注丙泊酚2.0~2.5 mg/kg,待患者Ramsay镇静评分达6分后开始手术,丙泊酚8~12 mg·kg-1·h-1静脉泵注维持麻醉;C组术前15 min于阴道深部置入布洛芬栓剂。记录两组患者年龄、BMI、不孕年限、手术时间、ASA分级、所用超促排卵用药的天数、促排卵用药总量、基础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观察并记录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即刻(T1)、手术结束即刻(T2)、术后10 min(T3)4个时间点的MAP、心率、SpO2,T3时的VAS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收集T0、T2、术后第1天晨(T4)、胚胎移植前(T5)静脉血,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NK细胞数量;记录两组患者妊娠结局情况。结果P组MAP、心率在T1、T2、T3时低于C组(P<0.05)。与T0比较:P组MAP及心率在T1时升高,T3时降低(P<0.05);C组MAP及心率在T1、T2、T3时均升高(P<0.05)。两组患者各时点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T3时VAS疼痛评分低于C组,术中体动例数少于C组(P<0.05)。两组患者呼吸抑制及术后恶心呕吐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T2时NK细胞数量少于C组(P<0.05);与T0比较,P组T2时NK细胞数量减少(P<0.05)。两组患者受精卵形成率、胚胎形成率、早期流产率、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获卵数、获卵率高于C组(P<0.05)。结论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取卵术能够降低患者NK细胞的数量,虽对单次妊娠结局无显著促进作用,但可以取得更高的获卵率,对后续妊娠结局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分别复合七氟醚在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宣城市中心医院进行腹腔镜腹股沟斜疝择期手术的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瑞芬太尼组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麻醉(30例);丙泊酚组患者采用丙泊酚联合七氟醚麻醉(30例)。记录2组患儿术毕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定向恢复时间,麻醉前(T0)、诱导后(T1)、气腹5 min(T2)、拔管后(T3)各时间段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等应激指标,术后儿童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量表(PAED)和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以及患儿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瑞芬太尼组患儿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定向恢复时间均小于丙泊酚组(P<0.05);与T0相比,2组患儿T2、T3的MAP、心率、SpO2均逐渐降低(P<0.05)。在相同阶段对比中,瑞芬太尼组T1、T2、T3的MAP、心率波动均小于丙泊酚组(P<0.05),SpO2高于丙泊酚组(P<0.05);瑞芬太尼组术后PAED评分低于丙泊酚组(P<0.05);苏醒6 h(t2)、苏醒12 h(t3)时刻较苏醒时(t0)时刻2组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瑞芬太尼组t0~t3的FLACC评分均低于丙泊酚组(P<0.05);瑞芬太尼组总不良反应低于丙泊酚组(P<0.05)。 结论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在小儿股沟斜疝腹腔镜术中麻醉效果和血流动力学优于丙泊酚组,缩短患儿术后苏醒时间,有效缓解患儿术后疼痛和躁动程度,减轻对患儿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不停跳冠脉搭桥术(OPCAB)中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对心肌酶、肌钙蛋白I(cTnI)的影响。方法选择OPCAB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ANH组(A组)和对照组(C组)。A组于麻醉平稳后经中心静脉采血,将红细胞压积(Hct)稀释到30%,同时输入等容量胶体液6%羟乙基淀粉;C组不行血液稀释。记录麻醉诱导后5 min(ANH前,T1)、ANH后5 min(T2)、30 min(T3)、60 min(T4)、120 min(T5)、自体血输注完毕后10 min(T6)及60 min(T7)的心脏指数(CI)、肺循环阻力(PVR)、体循环阻力(SVR)、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于术前及术后4、24、48、72 h采集血液检测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结果与C组比较,T3、T4、T6、T7时A组CI明显升高(P<0.05);T4~T7时A组PCWP、PVR、SVR、Hb明显降低(P<0.05或P<0.01)。术后24、48、72 h两组CK、CK-MB、cTnI均明显高于术前,A组CK、CK-MB、cTnI明显低于C组(P<0.05或P<0.01)。结论适度ANH在OPCAB患者中应用安全性高,且对心肌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低剂量七氟醚与羟考酮对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麻醉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12月在山西省晋城大医院接受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择期手术94例患者,根据手术中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7例)。2组均以及低剂量七氟醚吸入维持,观察组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推注盐酸羟考酮;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统计2组患者苏醒时间(停止麻醉至自行睁眼)和清醒时间(自行指鼻),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2组患者术后1、6、24 h的疼痛程度,记录2组患者诱导后(T1)、拔管后(T2)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等应激指标,麻醉前和术后第1天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指标,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麻醉清醒时间、苏醒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6、24 h VAS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的评分(P<0.05);与T1比较,2组患者T2的MAP和心率均升高,SpO2降低;观察组T1、T2的MAP、心率波动均小于对照组,SpO2高于对照组(P<0.05);与麻醉前相比,2组患者术后第1天的各炎症因子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炎症因子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率(12.77%)低于对照组(29.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低剂量七氟醚联合羟考酮有助于维持体腹腔镜腹股沟疝患者血流动力稳定,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及全身炎症状态,降低机体应激反应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