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分析577nm微脉冲激光(SML)光凝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玻璃体切除术后发生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1/2021-06就诊于我院经玻璃体切除治疗的PDR患者,术后发生DME患者29例30眼。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单纯注射组患者14例14眼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治疗组患者15例16眼行黄斑区577nm微脉冲激光光凝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12mo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的变化,以及治疗前、治疗12mo多焦视网膜电流图(mfERG)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6、12mo BCVA(LogMAR)均较术前改善,CMT均较术前下降(均P<0.001)。单纯注射组治疗前及治疗6、12mo BCVA(LogMAR)、CMT与联合治疗组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治疗12mo单纯注射组较联合治疗组振幅略低(23.02±3.13 vs 26.50±3.33μV/deg2),潜伏期延长(38.75±1.6...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25G+玻璃体切割术(PPV)联合术前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对患者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和血清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10/2022-01本院收治的PDR患者80例87眼,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45眼,行25G+PPV术治疗)和观察组(40例42眼,行25G+PPV联合术前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后2wk, 1、3mo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CMT、血清VEGF水平;随访3mo,观察并记录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CVA较治疗前改善(P<0.05),CMT、血清VEGF水平下降(P<0.05),眼压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1、3mo时,观察组的BCVA值、CMT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mo时,观察组的血清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mo内,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联合选择性激光光凝对中央视网膜静脉阻塞(CRVO)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眼科66例66眼CRVO患者进行研究,其中30例患者仅接受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对照组),另外36例在此基础上联合选择性激光光凝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BCVA和并发症发生率等差异。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患眼CMT、BCVA较治疗前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 6mo观察组患者CMT、BCVA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无差异(P>0.05)。

结论:联合治疗方案对CRVO疗效更加显著,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06/2019-12我院眼科收治的因高度近视导致CNV的患者56例56眼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8例28眼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观察组28例28眼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末次治疗后随访3mo,记录患者眼压、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定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采用OCT仪水平线性扫描测量CNV面积。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BCVA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BCVA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3mo两组患者眼压、CNV面积及CMT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均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低于对照组(18%)。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高度近视CNV疗效优于雷珠单抗,可有效改善BCVA,降低CMT,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连续4次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与阿柏西普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RM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1/2021-01于我院确诊为wARMD并行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的患者108例108眼的临床资料,依据注射药物不同分为康柏西普组(54例54眼)与阿柏西普组(54例54眼),均接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每月注射1次,连续注射4次。随访12mo,观察注药前后BCVA、CMT及注药后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结果:注药后1、2、5、8mo两组患者BCVA和CMT均无组间差异(P>0.05),但均较注药前显著改善(P<0.05)。至随访结束,康柏西普组早期发生结膜出血2眼,阿柏西普组则出现眼压增高和结膜出血各1眼,两组患者均未见视网膜脱离、并发性白内障、眼内炎及视网膜色素上皮撕裂等与注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且两组间复发率比较无差异(7%vs 6%,P=1.000)。结论:连续4次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与阿柏西普均可安全有效地治疗wARMD,疗效均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对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的疗效及对脉络膜厚度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本院于2014-03/2017-12收治的213例345眼湿性ARMD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106眼176眼)行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观察组(107例169眼)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及脉络膜厚度变化。

结果:两组患者注射前BCVA、黄斑中央区厚度(CMT)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第3次注射后的BCVA优于对照组,且CMT值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间治疗前和治疗后1、3、6mo的中央视网膜厚度、脉络膜厚度无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6mo的中央视网膜厚度、脉络膜厚度显著低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3mo(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5.7%、7.7%(P>0.05)。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与注射曲安奈德的效果同样好,不仅可以改善和稳定患者视力,还能有效降低患者的中央视网膜厚度和脉络膜厚度,其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5-06/2016-12我院确诊的DME患者73例80眼,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治疗组采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光凝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3mo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网膜厚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后3mo,两组患者BCVA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治疗组患者BCVA显著优于对照组; 两组患者黄斑上方、下方、颞侧、鼻侧环状区的视网膜厚度和平均视网膜厚度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的平均视网膜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角膜水肿、前房炎性反应、视网膜出血、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眼内炎等严重眼部并发症及全身不良反应。

结论:与单纯视网膜激光治疗相比,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DME在改善视力、恢复视网膜功能方面效果更佳,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吴兵  孙峰  杨学龙 《国际眼科杂志》2023,23(8):1395-1398
目的:比较阿柏西普和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纳入2020-06/2021-09于我院确诊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DME的患者35例60眼,均采用3+PRN方案行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其中17例30眼接受阿柏西普治疗(阿柏西普组),18例30眼接受雷珠单抗治疗(雷珠单抗组)。随访12mo,观察两组患者中心凹厚度(CMT)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情况,记录玻璃体腔注射次数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3、6、12mo,阿柏西普组CMT和BCVA均明显优于雷珠单抗组(均P<0.001)。随访期间,阿柏西普组玻璃体腔注射次数少于雷珠单抗组(4.23±0.86次vs 6.40±0.97次,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眼内感染、血管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阿柏西普和雷珠单抗治疗DME均具有明确的疗效和安全性,相较于雷珠单抗,阿柏西普可能是DME患者更有效和方便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周边视网膜激光治疗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RVO-ME)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4-10/2018-11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诊断为缺血型RVO-ME的患者39例39眼,其中CRVO患者14例14眼,BRVO患者25例25眼。所有患者均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周边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黄斑中心凹厚度(CMT)。结果:治疗后1、2、3、6mo,本组患者BCVA(0.67±0.49、0.56±0.41、0.62±0.52、0.47±0.40)均较治疗前(0.99±0.57)显著改善(P <0.05),CMT (299.5±188.1、254.8±127.6、294.1±174.9、228.8±64.45μm)均较治疗前(608.4±214.7μm)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6mo BCVA与治疗前基线BCVA呈正相关(r=0.78,P<0.05),而与治疗前CMT无明显相关性(r=0.25,P=0.13)。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周边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缺血型RVO-ME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视力,降低CMT。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四物五子汤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的效果及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9-05/2020-11我院眼科收治的湿性ARMD患者60例60眼进行回顾性研究,对照组30例30眼给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观察组30例30眼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四物五子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mo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底情况、黄斑部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复合体(CBRC)及视网膜神经上皮层(RNL)厚度、未消退新生血管数目、血清VEGF、TGF-β1、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3(IL-13)水平及总体疗效。

结果:治疗3mo后,两组患者BCVA、眼底出血、渗出情况、CBRC及RNL厚度较治疗前均得到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3mo后血清VEGF、TGF-β1、IL-6、IL-13均降低(P<0.001),且观察组患者血清VEGF、TGF-β1、IL-6和IL-1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37)。

结论:四物五子汤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能消退湿性ARMD患者眼底新生血管,降低血清VEGF、TGF-β1和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眼部微循环,促进湿性ARMD患者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11.
欧舟  王沁  蒋洁  刘曦 《国际眼科杂志》2021,21(6):986-990

目的:研究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价值。

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6-01/2019-10我院收治的PDR患者64例75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2例38眼采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与对照组32例37眼采用单纯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 手术前后均采集患者房水标本,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胎盘生长因子(PI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浓度;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各症状(视网膜水肿、眼底出血、渗出)改善时间及并发症。

结果:术后1wk,1、3mo观察组患者BCVA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mo观察组患者CMT低于对照组(P<0.001); 观察组患者房水中VEGF、PIGF、bFGF浓度低于对照组(P<0.001); 观察组手术时间、视网膜水肿、眼底出血、渗出吸收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玻璃体切割术前采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可消退新生血管,缩短手术时间,有助于改善患者视力,减轻黄斑水肿,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不同类型黄斑水肿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7-01/2018-12于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力再次下降并确诊为黄斑水肿的糖尿病患者52例52眼。根据黄斑水肿OCT分型,将发生弥漫性黄斑水肿者18眼纳入DRT组,发生黄斑囊样水肿者20眼纳入CME组,发生浆液性视网膜脱离者14眼纳入SRD组,均按照1+PRN方案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首次玻璃体腔注射)后随访12mo,观察并比较各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并记录药物注射次数。

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BCVA和CMT无明显差异,但DRT组黄斑水肿发病时间明显短于CME组和SRD组(P<0.05)。治疗后1mo,三组患者BCVA和CMT均明显好转,且治疗后3mo起,三组患者BCVA和CMT继续好转并逐渐稳定,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1、3、6、12mo,DRT组和CME组患者BCVA和CMT均好于SRD组(P<0.05),但DRT组与CME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均P>0.05)。三组患者药物注射次数分别为3.2±0.9、2.9±0.8、4.1±1.1次,SRD组注射次数明显多于DRT组和CME组(均P<0.05)。

结论: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应早期干预,康柏西普可以有效改善白内障术后不同类型黄斑水肿患者的视力,减轻黄斑水肿。  相似文献   


13.
两种抗VEGF药物治疗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锡安  彭惠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8):1501-1503
目的:观察雷珠单抗和康柏西普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30例30眼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0.5 mg每月1次,连续3次治疗湿性老年黄斑变性的病例和28例30眼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0.5 mg每月1次,连续3次治疗湿性老年黄斑变性的病例,比较两组分别在玻璃体腔注药1 mo后的最佳矫正视力及OCT变化情况。结果:连续3次玻璃体腔注药,每次治疗后1 mo与治疗前相比,A 组 BCVA 平均值提高,CMT平均值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B组BCVA 平均值提高, CMT平均值亦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BCVA 变化、CMT变化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雷珠单抗和康柏西普治疗均能有效控制湿性AMD患者病情发展并改善视力,治疗3 mo内两种药物疗效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行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卵磷脂络合碘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视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7月于我院治疗的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94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卵磷脂络合碘胶囊。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疾病相关指标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水平和血清相关因子VEGF、NO、ET-1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IOP、BCVA、CM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OP、BCVA、CM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EGF、NO、ET-1水平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EGF、NO、ET-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时,采用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卵磷脂络合碘临床疗效更优,显著提高患者视力,改善机体细胞因子水平。具有临床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玻璃体内注射贝伐单抗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治疗效果以及分析此方法的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4-02/2015-03期间于我院确诊并治疗的69例82眼糖尿病黄斑水肿,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眼。观察组患者行玻璃体内注射贝伐单抗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对照组行单纯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治疗后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情况(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改变( FFA)以及眼压变化等并发症情况。
  结果:观察组于治疗后1、3、6 lo BCVA、CMT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BCVA未见明显提高(P>0.05),CMT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但FFA结果6 lo后反弹。观察组较对照组在BCVA、CMT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后1、3、6lo均未发生眼部及全身性并发症。
  结论:玻璃体内注射贝伐单抗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治疗效果更优,而且基本无眼部及全身性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联合激光疗法治疗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9/2015-12期间我院确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120例129眼,依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抑制激光组(60例65眼)和激光组(60例64眼),激光组患者给予常规激光疗法治疗,抑制激光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VEGF抑制剂治疗,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进行视力检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VEGF水平,随访6mo,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疗效、治疗前后病变中心凹厚度(CMT)、视网膜新生血管渗漏面积(RNV)、血浆VEGF水平和不良反应及治疗前、治疗后1、3、6mo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情况.结果:抑制激光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激光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抑制激光组患者治疗后CMT、RNV、血浆VEGF水平明显低于激光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抑制激光组患者治疗后1、3、6mo的BCVA水平明显高于激光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抑制激光组和激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基本相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VEGF抑制剂联合激光疗法治疗可有效提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治疗疗效,可有效改善视网膜厚度和新生血管渗漏,并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视力,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激光单独或联合bevacizumab 治疗放射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收集2009-01/2014-01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眼科确诊为放射性视网膜病变并接受激光单独或联合bevacizumab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收集43例43眼,其中行激光联合bevacizumab 玻璃体腔注射(1.25 mg )患者共21例21眼,单独激光治疗患者共22例22眼;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wk,1、3、6mo,1a的最佳矫正视力( 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 , BCVA )、眼压、黄斑中心凹厚度进行观察及对比。结果:(1) BCVA:激光组:治疗后各个时间点与治疗前BCVA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组:治疗后2wk,1、3、6mo BCVA逐渐提高,在治疗后6mo时BCVA提高最明显,上述各个时间点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1 a与治疗前BCVA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组与联合组对比:治疗后2 wk ,1、3、6 mo两组BCVA比较,联合组在上述各个时间点均优于激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1a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黄斑中心凹厚度( 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 , CMT ):激光组:治疗后2wk,1、3、6mo的CMT逐步变薄,在治疗后6mo CMT最薄,上述各个时间点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a与治疗前相比CMT变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2wk,1、3、6mo的CMT逐步变薄,在治疗后6 mo CMT最薄,上述各个时间点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1a两组患者C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激光组与联合组对比:治疗后2wk,1、3、6mo两组CMT比较,联合组各个时间点均较激光组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治疗后1 a两组患者C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短期(6mo)内激光联合bevacizumab 玻璃体腔内注射在促进黄斑水肿消退、提高视力方面较单独激光治疗具有明显优势,但促进黄斑水肿消退长期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光凝术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治疗效果。
  方法:确诊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性黄斑水肿的患者42例42眼,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4眼。单纯注药组给予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 0.05 mL;单纯光凝组行黄斑格栅样光凝;联合治疗组先行玻璃体腔内注射Ranibizumab,再于注药1wk 后行黄斑格栅样光凝。观察三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3,6 mo时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 BCVA)、黄斑区中心凹厚度( CMT)。
  结果:三组在治疗前BCVA和CMT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0.05)。各组在治疗后1,3,6 mo的BCVA和CMT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注药组治疗后1,3,6mo 的 BCVA 和 CMT 变化有显著性差异( P<0.05),BCVA呈下降趋势,CMT呈增厚趋势;单纯光凝组和联合治疗组治疗后1,3,6 mo BCVA及CMT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3,6mo,联合治疗组BCVA和CMT优于单纯注药组和单纯光凝组(P<0.05),治疗后3,6 mo,单纯光凝组BCVA和CMT优于单纯注药组(P<0.05)。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联合视网膜光凝可以有效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提高视力,相比单纯注药或者单纯光凝效果更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9.
白石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4):648-651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联合黄斑区格栅样激光光凝(macular laser grid photocoagulation,MLG)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继发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ME)的疗效.方法:按照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将BRVO继发ME患者120例120眼分为3组,各40例40眼,A组:单纯行MLG;B组: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0.05mL/0.5mg)1wk后给予MLG治疗;C组: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0.05 mL/0.5mg)1wk后给予MLG治疗.三组治疗后1mo根据复查FFA、OCT结果对效果不佳患者可重复注射药物.随访6mo,对比B组和C组重复注射率.观察各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wk,1、3、6mo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结果,统计各组并发症.结果:B组患者连续注射雷珠单抗2次者4眼,连续注射3次者7眼,重复注射率27.5%,C组均注射1次,B组重复注射率比C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BCVA较治疗前均得到提高,CMT均较治疗前变薄,但B组和C组治疗后BCVA均高于A组,且CMT低于A组.另外,治疗后C组BCVA高于B组,CMT低于B组,但B组和C组BCVA和C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至随访结束,三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B组与C组患者均未复发,A组复发率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联合激光光凝治疗BRVO继发ME疗效均佳,但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注射次数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