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联合长脉宽Nd:YAG激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6例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就医者随机分为三组,强脉冲光治疗组给予560~1 200nm强脉冲光治疗,Nd:YAG激光组使用1 064nm长脉宽Nd:YAG激光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强脉冲光与Nd:YAG激光联合治疗,各组均每4~8周治疗1次,共治疗1~5次,治疗结束后4周评价治疗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按照毛细血管扩张7点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联合治疗组Nd:YAG激光组强脉冲光治疗组;治疗次数对比,强脉冲光治疗组Nd:YAG激光组联合治疗组。三组间红斑、水肿、色素沉着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d:YAG激光组及联合治疗组紫癜的发生率高于强脉冲光治疗组。结论:强脉冲光联合长脉宽Nd:YAG激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疗效好且治疗次数少,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强脉冲光(Int ense Pul sed Li ghtI,PL)和可变脉宽倍频Nd:YAG激光(Vari abl e-pul se iW dt h Nd:YAG Laser,VPW532)联合应用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Tel angi ect asi 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01年7月~2004年4月采用IPL及VPW532激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的患者656例,术后随访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有效率98.9%,治愈率91.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两者联合应用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治疗后,面部不同程度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最终满意度。方法:采用Lumenis One激光与强脉冲光操作系统对不同程度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局部毛细血管和总体皮肤改善情况,并在疗程结束后1个月进行满意度回访。结果:经5次治疗(1个疗程)后,轻、中度毛细血管扩张症有效率达100%,重度有效率88.9%,总有效率98.1%,患者满意度为99.1%。结论:强脉冲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疗效明显,同时改善皮肤衰老状态,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联合长脉冲l 064nm Nd:YAG激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6例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43例,其中A组单纯采用强脉冲光治疗,B组采用强脉冲光联合长脉冲1 064nm Nd:YAG激光治疗,观察两组间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在适合的脉宽及能量密度下,经过3~5次治疗,A组痊愈率74.4%,有效率86.0%;B组痊愈率90.7%,有效率100.0%,两组间痊愈率及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11.6%,主要表现为一过性红肿,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强脉冲光联合长脉冲1 064nm Nd:YAG激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联合Q开关532nm激光治疗面部皮肤光老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患者根据光老化皮肤损害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波长及模式进行1个疗程(4~6次)的强脉冲光治疗,2周后使用Q开关532nm激光对疗效欠佳的皮损进行局部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经过强脉冲光和激光联合治疗后,128例患者的光老化皮肤损害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以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皮肤质地的改善最为明显,治疗的总有效率均达到90%以上,细小皱纹及毛孔粗大的总有效率也达到了73.81%、71.15%。结论:强脉冲光联合Q开关532nm激光治疗面部光老化,疗效可靠,并发症少,是一种理想的非侵入性治疗面部皮肤光老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联合Q开关倍频Nd:YAG 532nm激光治疗面部雀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126例雀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采用强脉冲光治疗,观察组采用强脉冲光联合Q开关倍频Nd:YAG 532nm激光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2.86,P<0.01),观察组治疗总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t=3.928,P<0.05),复发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189,P<0.05),患者对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3.945,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χ^2=0.099,P>0.05)。结论:强脉冲光联合Q开关倍频Nd:YAG 532nm激光治疗雀斑复发率低、治疗次数少、安全性高,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Q开关激光治疗双侧面部获得性太田痣样斑287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Q开关紫翠宝石755nm激光、Nd:YAG1064nm激光和倍频Nd:YAG532nm激光对双侧获得性太田痣样斑的治疗效果和副作用。方法:运用Q开关紫翠宝石755nm激光、Nd:YAG1064nm激光和倍频Nd:YAG532nm激光分别对287例患者进行治疗。结果:经过1~13次治疗后,痊愈140例,显效66例,有效59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71.8%,总治愈率48.8%。倍频Nd:YAG532nm激光治疗起效快而副反应明显,Q开关紫翠宝石755nm激光和Nd:YAG1064nm激光起效慢但副反应轻微。结论:三种Q开关激光均能有效治疗双侧获得性太田痣样斑,长程低能量的Q开关紫翠宝石755nm激光和Nd:YAG1064nm激光因副反应轻微更适合美容患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强脉冲光与Nd:YAG激光面部非剥脱除皱疗效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强脉冲光与Nd :YAG激光在非剥脱面部除皱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6 4例要求面部非剥脱除皱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 ,皆为FitzpatrickⅢ~Ⅳ型皮肤。一组接受 4次 6 4 0nm强脉冲光治疗 ,另一组接受 4次10 6 4nmNd :YAG激光治疗 ,治疗间隔 2周。分别于每次治疗后及最后一次治疗 2 ,4 ,8,12 ,2 4周后随访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 2 4周后患者主观满意程度 (计分 1~ 10 )有明显差别。皮肤皱纹改善客观指标亦有明显差别。主要并发症是皮肤水疱及红斑现象。结论  6 4 0nm强脉冲光与Nd :YAG激光皆有非剥脱除皱作用 ,6 4 0nm强脉冲光的疗效明显优于Nd :YAG激光 ,但并发症较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Versapulse可调长脉宽倍频Nd:YAG532nm激光(VPW532)治疗毛细血管扩张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使用VPW532激光治疗毛细血管扩张133例,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133例患者中,应用VPW532激光治疗1~3次后,治愈104例,显效20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达93.2%。仅有6例出现暂时性色素沉着,均无瘢痕形成。结论:VPW532激光治疗毛细血管扩张疗效显著,副作用轻微。  相似文献   

10.
Nd:YAG激光治疗皮肤血管性病变980例回顾性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于海生  陈石海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2):183-185,i0008
目的:探讨波长为532nm的Nd:YAG激光治疗皮肤血管性病变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Nd:YAG激光治疗毛细血管畸形、毛细血管瘤、毛细血管扩张和血管痣等皮肤血管性病变,根据皮损的不同性质选用不同的激光能量进行照射,对980例皮肤血管性病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Nd:YAG激光对不同皮肤血管性病变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χ2=300.418,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毛细血管畸形的疗效与病变面积、颜色、病程、治疗次数、激光能量及光斑大小有关;毛细血管瘤的疗效与治疗面积、次数、激光能量及光斑大小有关;血管痣的疗效与治疗次数、激光能量有关;毛细血管扩张的疗效与部位有关(P<0.05)。术后出现暂时性色素沉着5例(0.5%),轻度瘢痕4例(0.4%)。结论:Nd:YAG激光治疗皮肤血管性病变疗效较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应用强脉冲光及Nd:YAG(1064nm)激光治疗皮肤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并随访2006年1月~2010年12月在笔者科室采用强脉冲光及Nd:YAG(1064nm)激光治疗的476例皮肤血管瘤患者,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随访2年,皮肤浅表血管瘤治愈率为88.4%,有效率为10.7%,深浅混合血管瘤联合药物注射治疗的治愈率为78.4%、有效率为17.6%,副作用轻微。结论:强脉冲光及Nd:YAG(1064nm)激光治疗皮肤血管瘤疗效好、治疗次数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强脉冲光与Nd:YAG激光面部非剥脱除皱疗效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强脉冲光与Nd:YAG激光在非剥脱面部除皱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64例要求面部非剥脱除皱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皆为Fitzpatrick Ⅲ~Ⅳ型皮肤。一组接受4次640nm强脉冲光治疗。另一组接受4次1064nm Nd:YAG激光治疗,治疗间隔2周。分别于每次治疗后及最后一次治疗2,4,8,12,24周后随访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24周后患者主观满意程度(计分1~10)有明显差别。皮肤皱纹改善客观指标亦有明显差别。主要并发症是皮肤水疤及红斑现象。结论 640nm强脉冲光与Nd:YAG激光皆有非剥脱除皱作用,640nm强脉冲光的疗效明显优于Nd:YAG激光。但并发症较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Q 开关Nd:YAG1064nm激光与强脉冲光570~950nm 联合治疗颧部褐青色痣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Q 开关Nd:YAG1064nm激光与强脉冲光570~950nm对56例颧部褐青色痣患者行联合治疗;每次治疗前根据皮损状况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治疗方式,不同的治疗参数;治疗间隔期积极采用促进色素代谢及组织修复等辅助疗法.结果 56例患者总有效率为100%.痊愈39例,显效13例,有效4例,无效0例..所有患者中Q开关激光治疗1次者18例,2次者31例,3次者7例.结论 Q 开关Nd:YAG1064nm激光与强脉冲光联合治疗颧部褐青色痣疗效可靠,且减少了炎症后色素沉着的发生率,缩短了治疗时间,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窄谱强脉冲光(500~600nm)联合长脉宽1 064nm激光治疗皮肤血管性病变的疗效。方法:使用窄谱强脉冲光(500~600nm)联合Nd:YAG激光长脉宽1 064nm治疗214例血管性病变患者,根据血管性病变的厚度,先用长脉宽1 064nm Nd:YAG激光,然后用窄谱强脉冲光(500~600nm),照射病变部位,治疗1~6次,治疗间隔1个月,门诊随访3~6个月。结果:治愈87例(40.65%),显著消退115例(53.73%),有效9例(4.20%),总有效率94.38%。治疗后出现水疱13例,紫癜10例,色素沉着6例,色素脱失2例,随时间逐渐恢复。结论:窄谱强脉冲光(500~600nm)联合长脉宽1 064nm激光治疗皮肤血管性病变,发挥了强脉冲光和激光的优点,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强脉冲光与HGM激光联合非侵入性治疗面部皮肤光老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治疗仪与HGM激光器联合应用非侵入性治疗面部皮肤光老化的效果。方法对460例FitzpatrickⅢ、Ⅳ型皮肤光老化患者,采用560nm强脉冲光与532nm HGM激光联合治疗4次,治疗分两步进行,首先使用560nm强脉冲光,能量密度30~40J/cm2的光子嫩肤治疗,然后使用532nm HGM激光器,能量密度35~60J/cm2,施行局部针对治疗。治疗间隔均为2周。分别于最后一次治疗的4、8周后,随访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经4次治疗8周后,随访90%患者毛细血管扩张、毛孔粗大、色素沉着和细小皱纹改善的程度均达到了75%以上。主要并发症为短暂红斑和水疱。结论560nm强脉冲光治疗仪与532nm HGM激光器联合应用治疗面部皮肤光老化性毛细血管扩张、毛孔粗大、色素沉着和细小皱纹,疗效可靠,并发症少,是一种理想的非侵入性治疗亚洲人FitzpatrickⅢ、Ⅳ型皮肤光老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毛细血管扩张是影响面部美容的常见问题,也是皮肤光老化的重要表现之一。临床观察发现激光或强脉冲光治疗面部血管性病变有效且副作用较少。目前,常用于治疗毛细血管扩张所选择的波长包括560nm、570nm、590nm的强脉冲光和532nm、585nm、595nm的激光等,均取得一定疗效,但尚未见540nm强脉冲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报道。最近,我们采用飞顿Ⅱ号多功能治疗仪540nm强脉冲光对59例该类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治疗仪与HGM激光器联合应用非侵入性治疗面部皮肤光老化的效果.方法对460例Fitzpatrick Ⅲ、Ⅳ型皮肤光老化患者,采用560 nm强脉冲光与532 nm HGM激光联合治疗4次,治疗分两步进行,首先使用560 nm强脉冲光,能量密度30~40 J/cm2的光子嫩肤治疗,然后使用532 nm HGM激光器,能量密度35~60 J/cm2,施行局部针对治疗.治疗间隔均为2周.分别于最后一次治疗的4、8周后,随访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经4次治疗8周后,随访90%患者毛细血管扩张、毛孔粗大、色素沉着和细小皱纹改善的程度均达到了75%以上.主要并发症为短暂红斑和水疱.结论 560 nm强脉冲光治疗仪与532 nm HGM激光器联合应用治疗面部皮肤光老化性毛细血管扩张、毛孔粗大、色素沉着和细小皱纹,疗效可靠,并发症少,是一种理想的非侵入性治疗亚洲人Fitzpatrick Ⅲ、Ⅳ型皮肤光老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窄谱强脉冲光(DPL)联合Nd:YAG激光治疗高原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7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62例高原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给予单纯DPL治疗,观察组给予DPL、Nd:YAG激光联合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红斑指数、皮肤经皮水分丢失(TEWL)、中文版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分别对治疗前后患者皮损状况、红斑、皮肤屏障功能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次数、临床疗效、VAS评分、红斑指数、TEWL、DLQI评分及安全性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VAS评分、DLQI评分、红斑指数、TEWL均显著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2.42±0.85)次vs(5.18±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9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8%,对照组为13.5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窄谱强脉冲光联合Nd:YAG激光治疗高原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疗效显著,有助于皮肤屏障功能的恢复,美容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吴迪  鲁严  周炳荣  李巍  曹筱冬  骆丹 《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2):1309-1311
目的:观察单用强脉冲光、长脉宽1064nm Nd:YAG激光以及低能量下两者联合使用治疗微静脉畸形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联合应用590~1200nm强脉冲光(能量密度12~16J/cm2,脉宽3.0~5.0ms)以及长脉宽1064nm Nd:YAG激光(能量密度80~90J/cm2,脉宽10~20ms)治疗51例微静脉畸形患者;并与单独应用强脉冲光(能量密度13~20J/cm2)及长脉宽Nd:YAG激光(能量密度120~145J/cm2)治疗结果比较。结果:强脉冲光、长脉宽1064nmNd:YAG激光及低能量下联合使用治疗微静脉畸形的有效率分别为33.1%、40.3%和56.9%,瘢痕发生率分别为0%、10.7%和5.9%。结论:低能量下联合使用强脉冲光及长脉宽1064nm Nd:YAG激光提高了微静脉畸形的有效率,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长脉宽Nd:YAG(1 064nm)激光治疗以毛细血管扩张、红斑为主要表现的酒糟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长脉宽Nd:YAG(1 064nm)激光对150例酒糟鼻患者的728处毛细血管扩张进行治疗,每2周治疗1次。观察临床疗效,并比较不同病程,不同治疗次数以及不同皮肤Fitzpatrick分型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6%(696/728),总显效率65.6%(478/728),不同治疗次数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4次以上疗效更好。结论:Nd:YAG(1 064nm)激光能有效治疗酒糟鼻毛细血管扩张,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