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刘渡舟治疗乙型肝炎“八法”浅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刘渡舟教授精于伤寒学说,对经方运用有独到认识,善用柴胡剂类方,尤其精于肝胆病的临床治疗,对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拟对刘老治疗乙肝的"八法"进行系统总结,介绍刘老治疗特色、方证病机、组方用药的独到经验,以期有资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刘渡舟教授精于伤寒学说,对经方运用有独到认识,善用柴胡剂类方,尤其精于肝胆病的临床治疗,对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迁延性肝炎,肝硬化等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拟对刘老治疗黄疸"八法"进行系统总结,介绍刘老治疗特色、方证病机、组方用药的独到经验,以及典型病例的治验实录,以期有资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刘渡舟教授治疗乙型肝炎“十六方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渡舟教授精于伤寒学说,对经方运用有独到认识,临床善用柴胡剂类方,尤其精于肝胆病的辨证治疗,刘教授对急、慢性肝炎,瘀胆型肝炎,肝硬化等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疗效卓著。文章拟对刘教授治疗乙肝的"十六方证"进行系统总结,介绍刘教授对方证病机、药物配伍、典型病例的运用经验,以期有资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13,(8):1545-1547
刘渡舟教授精于伤寒学说,对经方运用有独到认识,善用柴胡剂类方,并创制了一系列柴胡剂群经验方,临床精于肝胆病的辨证治疗,刘老对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疗效卓著。文章拟对刘老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的证治经验进行系统总结,介绍刘老对病机认识、方证运用、治法特色以及典型病例的治疗经验,以期有资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3,(9):1772-1775
刘渡舟教授精于伤寒学说,对经方运用有独到认识,善用柴胡剂、苓桂剂类方,尤其精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辨证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诊治特色。拟对刘老治疗咳嗽十法进行系统总结,介绍刘老治疗特色、方证病机、组方用药的独到经验,以及典型病例的治验实录,以期有资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刘渡舟教授精于伤寒学说,对经方运用有独到认识,临床善用柴胡剂类方,尤其精于肝胆病的辨证治疗,刘老对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疗效卓著。拟对刘老治疗乙肝的"四期、八大关系"进行系统总结,四期即急性期、慢性期、硬化期以及无症状携带期;八大关系,即病因病机层面的湿与热、正与邪、气和血、血和水,辨证与治疗层面的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疏肝清肝与理脾益肾、清热利湿解毒与温补阳气以及清除病毒与保肝抗纤的关系等,以期有资于临床。  相似文献   

7.
刘渡舟教授精于伤寒学说,对经方运用有独到认识,善用柴胡剂、泻心剂类方,尤其精于脾胃病的辨证治疗,对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肠炎等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刘老治疗胃痛的经验可归为“十二法”,即温胃散寒,行气止痛;消食导滞,清利湿热;燥湿运脾,行气和胃;行水消痞;疏肝和胃;疏肝清热;活血行气止痛;疏肝理脾,调和气血;寒热同调,和胃消痞;滋养胃阴;益胃和肝;温中健脾法.十二法治疗各有特色,遵循方证病机进行组方用药,疗效独特.  相似文献   

8.
刘渡舟精于伤寒学说,善用柴胡剂类方,尤其精于肝胆病的辨证治疗,对急性、慢性病毒性肝炎,迁延性肝炎,肝硬化等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治疗肝硬化腹水“十法”(消胀除湿,活血利水;温阳行气,活血利水;滋阴清热,活血利水;清肝温脾;温脾散寒,化湿利水;补益中气;温中健脾;温补肾阳,化气利水;攻补兼施,通气助疏,活血利水;以及峻下通利,攻水消胀法)进行阐述,并总结其治疗特色、方证病机、组方用药的独到经验.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9.
邓友章教授从医40余年,对骨伤科疾病的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精于颈椎病的治疗。在临床上治疗颈椎病时重视中药治疗,擅长手法治疗,注重功能锻炼。其"稳准深透、力达病所"的正骨手法和独到的辨证用药对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显著。本文对邓友章教授治疗颈椎病的经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刘渡舟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保伟 《中医教育》2000,19(6):51-53
刘渡舟教授从事中医临床与教学半个多世纪,上溯歧黄之道,下迨诸家之说,力倡仲景之学,博采众长,学验俱丰,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和医疗风格,于临床各科均有自己独到的经验。现将刘老在脾胃病治疗上的经验简论于后,虽不能赅尽刘老经验,亦能述其大略。  相似文献   

11.
王庆国教授临床善用经方,不拘时方,对多种内科、妇科、儿科病种有丰富的治疗经验,疗效突出。王教授精于伤寒学说,对经方运用有独到认识,文章拟对王教授临证善用的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旋覆代赭汤4张名方作一介绍,介绍王教授对方证病机、药物配伍、典型病例的运用经验,以期有助于读者。  相似文献   

12.
南京中医药大学周仲瑛教授从医60余载,对内科疑难病证的诊治具有诸多独到的经验和心法,临床辨治紧扣病机,尤其对复杂病证,善于从脏腑病机入手,分析五脏之间的生克乘侮关系,从而采用多脏同治之法。本文介绍周仲瑛教授从脏腑相关辨治心悸的验案3则,分别从心脾同病、心胃同病、心肺同病治疗而获显效。提示临床辨治心悸应分清心脏与他脏病变兼夹主次关系,避免单纯治心之弊。  相似文献   

13.
孙兰军教授从医40余载,勤勉好学、孜孜以攻,精于训古、勤于辨证,继承发展、勇于创新。长于对内科疑难杂症的辨治,尤其在心病辨证施治方面有独到见解。孙师倡导"病证结合,以病统证"学术理念[1-2],精于治疗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心律失常及慢性心力衰竭等疾病,积累总结了系列中药及经验方剂,在临床运用中取得良好结果。孙师精习古籍,对心肾水火关系有深刻认识,并善于运用"心病从肾论治"观点和方法,提出"调肾保心法"治疗心病的思想理论。文章从胸痹、心悸、不寐、眩晕、水肿几个病种阐释孙师调肾保心法的临证运用。  相似文献   

14.
柴平汤首见于《景岳全书》,为《伤寒论》小柴胡汤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平胃散合方而成 ,小柴胡汤称之为经方 (古方 ) ,平胃散与之相对则称之为时方 (今方 ) ,经方与时方合用 ,刘渡舟教授称之为“古今接轨方”。本方古人原用做治疗湿疟、食疟等病 ,证见发则寒热 ,一身尽痛 ,脉濡 ,尚未见治疗胃病之论述 ,刘渡舟教授在《肝病证治概要》一书中根据“疟发少阳”,少阳多郁 ,湿困脾运 ,停食而滞的病机 ,借用本方治疗肝郁夹食之证 ,颇有疗效。刘渡舟教授临床用本方治疗多种疾病 ,只要符合以上病机 ,均可应用。下面将导师刘渡舟教授运用本方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刘渡舟教授 (1917~ 2 0 0 1) ,为我国已故著名中医学家 ,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 ,首批中医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医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 ,临床擅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病 ,对经方颇有独到的见解。柴胡桂枝干姜汤见于《伤寒论》第14 7条 ,原文为“伤寒五六日 ,已发汗而复下之 ,胸胁满微结 ,小便不利 ,渴而不呕 ,但头汗出 ,往来寒热 ,心烦者 ,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该方历代均被认为是治疗少阳兼水饮的方剂 ,但临床应用者寥寥无几 ,其效果也不能令人满意。对此 ,刘渡舟教授探索多年 ,方阐明其奥妙 ,并应用于临床实践 ,取得了神奇…  相似文献   

16.
<正>苏宝刚教授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原金匮教研室主任,中医"四大经典"《金匮要略》学科带头人,北京中医药大学小五老之一,已故著名《伤寒论》大家刘渡舟教授的入室弟子、衣钵传人。苏老教学、临床50余年,擅长治疗各种疑难杂病,尤其对于脑瘤等癌症的治疗有独到见解。本文对其治疗癌症的经验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其治疗癌症的学术思想,供同道参考,不当之处敬请指正。苏老对癌症的总体认识是:病因多样,病机复  相似文献   

17.
彭培初教授是上海市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彭老师业医50余载,对于多种内科、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精于男科,旁及妇科疾病,临证论病见解独到,常有奇效.现仅将彭老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业师张喜奎教授,精通中医内科,临床精于辨证,用药灵活,临床疗效确切,笔者侍诊之余,把业师治疗失眠的经验,略呈于下,以飨同道。1阐病机业师认为,省病问疾,首先应弄清病机,确定其属中医何病范畴,从而根据该病的特点,有的放矢,治疗才会有针对性。失眠属中医"不寐"范畴,是指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难眠,常伴有头晕、头痛、心悸、健忘等  相似文献   

19.
李德新教授长期从事中医药临床治疗及实验研究,对心悸的治疗有独特的见解,并且积累了临床丰富的经验。浅谈李德新教授以"调脾胃安心脏"为原则,对心悸的概念的认识,从生理及病理两个不同角度阐述脾胃与心之间的相关性,并且介绍对不同证型心悸的辨证论治。真诚的希望将李师的临床治疗心悸的经验推广,更好指导医生在临床中对心悸的认识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15,(8):1403-1405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多发病,病变发展易导致心、脑、肾等多系统、多脏器靶器官损害,其引起的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等已成为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首要因素。孙兰军教授作为全国名老中医,在对高血压病的治疗上有丰富的经验,她在临床实践中勤于辨病,精于辨证,倡导以"病证结合、以病统证"思想治疗高血压病。文章从高血压病分级论治、高血压病经验方及用药特点、典型病案等几个方面介绍孙兰军教授用药经验,以享同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