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护理实习生临床带教模式.方法 将2011年4月至12月进入神经外科实习的40名大专护生作为实验组运用临床护理路径教学法带教,收集整理2010年4月至12月在神经外科实习的运用传统带教方法带教的大专护生40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生出科时进行的相应的理论、操作、护患沟通、健康教育等考试成绩.结果 观察组的理论、操作、护患沟通、健康教育测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临床路径教学法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将目标教学法应用于本科护生临床带教中,提高优质护理病房本科护生临床带教质量。方法将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在该科实习的本科护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观察组采用目标教学方法,通过目标制定、实施、评价三个步骤完成教学。出科时比较两组护生学习成绩以及护生和患者满意度差异。结果观察组护生综合素质成绩、理论、操作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生及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目标教学法运用于护理本科临床带教,能保持教学连贯性,明确教学活动重点,增强护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利于评价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并探讨目标教学法在肿瘤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肿瘤科进行临床护理实习的80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护生分为两组,40名/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法,观察组采用目标教学法,比较两组的综合素质考核情况、教学质量及护生对带教老师满意度。结果 综合素质考核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生的理论知识、专业操作技能、临床实践能力等考核成绩与对照组护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生的教学质量满意度、对带教老师总满意率评价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基于目标教学法的肿瘤科临床护理教学方案,有助于提高护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及临床实践能力,可提升肿瘤科临床护理教学质量,提高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以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方法随机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以CNP模式实习,对照组采取传统的临床实习模式。结果实验组护理实习生(简称护生)的护理程序运用能力、专科知识掌握能力、护患沟通能力、健康教育能力、实习的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采用CNP模式带教学生,能提高护生综合能力,且利于老师带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临床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于问题学习(PBL)教学方法在急诊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提高护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将本院急诊科实习的护理专业86名实习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以传统教学模式实施带教,实验组则采用PBL教学方法的带教模式。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急诊科实习后通过理论和技能考核及临床实践护理评价,实验组实习生的理论考核、技能考核及综合素质均高于对照组,两组考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BL教学法在急诊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有效的发挥了护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调动了护生积极性工作的主动性,促进了护生综合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护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教学法在肾内科本科护生临床带教中的效果.方法 将我科27名本科护理实习生随机分为试验组15名和对照组12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带教,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式带教,比较2组出科成绩及业务能力.结果 试验组出科平均总分高于对照组,成绩优占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分析能力强、解决能力强、沟通能力强、带教方法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临床路径教学法更有助于提高肾内科本科实习生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教学法在肾内科本科护生临床带教中的效果。方法将我科27名本科护理实习生随机分为试验组15名和对照组12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带教,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式带教,比较2组出科成绩及业务能力。结果试验组出科平均总分高于对照组,成绩优占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分析能力强、解决能力强、沟通能力强、带教方法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路径教学法更有助于提高肾内科本科实习生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在骨科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更好地为骨科护理教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4月-2012年2月在骨科实习的护生60名,随机分为临床路径组和传统对照组各30名。传统对照组采用传统"传帮带"的教学方法,临床路径组按照临床路径护理教学模式进行带教。实习结束前2d,对2组护生骨科护理实践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进行考核;对护生的实践教学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临床路径组护士在理论基础、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等3方面与传统对照组进行比较,成绩均明显优于传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护生对教学质量满意度进行比较,临床路径组显著高于传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将这种管理理念引入到骨科护理实践教学中,使教学目标、带教方法具体化,有利于教学管理者控制教学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体检中心责任制整理护理带教的实践与效果。方法选取体检中心77名大专护生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传统的每周轮岗带教)和观察组(责任制整体护理带教),对比分析两组实习护生的出科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带教老师满意度、体检者满意度、对带教模式的满意度以及综合能力测评结果。结果观察组实习护生的出科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带教老师满意度、体检者满意度、实习护生满意度、实习护生综合能力测评提升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责任制整体护理带教模式提升了实习护生的综合能力和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周围血管科护理实习生(简称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找出适合周围血管临床带教的教学路径模式,提高实习质量,提高护生对临床教学的满意度。方法将周围血管科实习护生按学号奇偶数分为两组,观察组49人,对照组46人。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带教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结果观察组护生出科考试成绩及带教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周围血管护生实施临床路径式教学可明确教学目标、规范教学流程、提高周围血管科护生的临床教学质量,是一种积极的临床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儿科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12月在儿科实习的60名护理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名。对照组采用院内沿用的带教方法,研究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带教方法,比较两组的出科考试成绩及教学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出科考试成绩及教学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教学法在儿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护生的儿科护理知识掌握度及教学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带教中PDCA循环质量管理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接收的高等护理专业护生146名,根据带教方案分为两组,73名护生实施传统带教为对照组,73名护生实施PDCA循环质量管理措施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生的整体护理综合能力及对临床带教工作的评价。结果观察组护生综合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纽护生整体护理综合能力的认定结果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生对临床带教工作的满意度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带教中,PDCA循环质量管理措施可充分调动护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护生的整体护理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产科护理实习生(简称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找出适合产科临床带教的教学路径模式,提高实习质量,提升护生对临床教学的满意度。方法将产科护生按入科时间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人,对照组48人。实验组实施临床路径带教,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结果实验组护生出科考试成绩及带教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产科护生实施临床路径带教可明确教学目标、规范教学流程,提高产科护生的临床教学质量,是一种积极的临床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亲子教育模式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2年至2006年在我院实习的115名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称护生)分别按中专、大专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实习考核、测评成绩。结果两组护生带教满意度、随机考核和集中考核(包括理论、操作考试)、患者满意度、护生对临床带教模式的认可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亲子教育模式在临床护理带教中有利于调动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提高临床带教质量,同时增强师生之间关系,促进带教老师综合素质提高,使临床护理带教模式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呼吸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效果。方法实习护生48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人。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带教,实验组采用品管圈活动方法带教,比较两组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患者对护生服务的满意度、护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果品管圈活动组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生服务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生主动学习积极性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品管圈活动的临床护理带教方式,提高带教老师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护生临床学习由以往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取得了满意临床带教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更好地为急诊科护理教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2年2月实习护生80名,随机分为路径带教组和传统带教组各40名,实习时间均为8周。传统带教组采用传统“传帮带”的教学方法,路径带教组按照临床路径护理教学模式进行带教。实习结束前2d,对2组护生急诊护理实践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进行考核并对护生实践教学满意度进行调查比较。结果路径带教组理论基础、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方面成绩均明显优于传统带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路径带教组教学质量满意度为95.0%显著高于的传统带教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路径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将这种管理理念引入到急诊科护理实践教学中,使教学目标、带教方法具体化,有利于教学管理者控制教学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带教管理流程在护生临床实习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接收的高等护理专业护生67名,根据学历分为两组,大专生39例为对照组,本科生28例为观察组,在护生临床实习过程中均实施带教管理流程,比较两组护生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生理论知识评分、操作能力评分、文书书写评分、综合能力评分、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生缺勤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生临床实习过程中,带教管理流程可充分调动护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护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在提高护理教学质量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主分管患者的带教模式在护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7月~2013年5月在本院临床实习的护生60人,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护生后4个月的培训采用在带教老师的监督下分管患者,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对照组护生仍采用“一对一”带教模式。比较两组护生的带教满意度、患者满意度、理论考试及操作考试成绩、护生综合能力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护生的综合能力、理论考试、操作考试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护生的带教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主分管患者的带教模式能提高护生的临床综合能力,提高护生的临床实习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将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引入骨科护理实习带教中的效果。方法将骨科护生按入科时间分为实验组60名,对照组60名。实验组实施临床路径带教管理模式,分阶段制订临床教学计划单并限期完成实习目标;对照组实施传统带教模式。出科前比较两组护生出科考试成绩以及对护理带教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护生出科成绩和对带教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护生实施临床路径带教管理模式,可以明确教学目标,规范教学流程,提高骨科护生的实习质量,是一种积极的临床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新护士在产房带教路径运用的教学效果.方法 将2011年在我院分娩区跟班的20名新护士,随机分2组,每组10人,经科室评选出 2名职称主管护师以上的护士担任带教老师.观察组采用本科室制定的临床路径教学法,对照组仍用传统教学法,跟班结束后均进行统一的专科理论测试及操作项目和沟通能力考核,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 观察组教学法比对照组的教学模式更能提高护生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结论 临床路径教学法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新护士的核心能力、与护患的沟通能力,并完善了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