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院内感染是当前医学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随着医院现代化的发展,危重病医学的不断完善,新技术、新项目的引进,医院内感染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ICU患者病情危重,免疫功能低下及侵入性操作多等原因,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感染是导致抢救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因此,为降低危重病人的感染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必须采取各种积极防治措施,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来自医院环境,患者和工作人员的院内感染已愈来愈受到广泛重视,与院外感染相比,其所占的比重正逐渐增加,对其控制亦更加困难。院内感染大多发生在已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特别是危重患者。一旦院内感染发生在危重患者,不仅其住院日通常会明显延长,而且患者痛苦明显增加,费用成倍增长,患者的病死率显著提高。时院内感染的控制已成为临床医师在处理危重患者时十分棘手的问题。1危重患者医院内感染的病原学特点由于危重患者的基础疾病严重损伤了机体的免疫防御系统,不仅致病性病原菌易致感染,而且正常状态下存在于人体的条件致病菌、真菌均可引起感染。从院内感染疾病的发展史看,最早以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占主导地位,其中耐药葡萄球菌最重要。随着抗生素的发展与应用,对药物较为敏感的球菌逐渐被更加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所代替,成为当前最主要的病原菌。此外,对抗生素较耐药的厌氧菌亦渐增多,并与需氧菌一起共同致病。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的压力下,真菌已成为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院内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本院ICU发生的院内感染进行调查,对年龄、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危重病患者、老年体弱者易发生医院感染,侵入性操作与感染关系密切,ICU设置的不合理增加感染的可能。结论加强ICU管理,加强危重患者保护性隔离,ICU设施的改进,尽可能减少侵入性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无菌操作是预防ICU院内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医院感染从源头抓起,通过有效的护理管理,尽可能控制医院感染。方法:通过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对环境污染的控制、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及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措施进行有效控制。结果:院内感染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有效的管理措施才能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医院感染作为公共卫生问题已日渐被广大医务工作者所重视,其发生率已成为评价医护质量和医院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据统计,在医疗技术较发达的国家,每年约有200万人会发生院内感染。心导管室是进行各种心脏介入性治疗的场所,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我科近年来采取有效控制心导管室医院感染的管理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为各种介入治疗的进行及患者早日康复创造了良好条件。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前,院内感染已成为危重病人救治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了解危重病人的医院感染情况,更好地控制它。我们对本院1995年6月~1995年12月住院662例危重病人(包括死亡病例)进行医院感染回顾性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1995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医院感染实行强化管理对院内感染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普外科一病区收治的150例住院患者视为观察组,对该病区的医院感染实行强化管理,将同期我院普外科二病区随机选取的150例住院患者视为对照组,对该病区医院感染进行常规管理,比较两组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其病区物体表面、空气培养及医护人员手部卫生合格率。结果:对照组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比率为14.7%(22/150),观察组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比率为2.7%(4/150)。观察组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病区物体表面、空气培养及医护人员手部的卫生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所在的病区,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医院感染实行强化管理可显著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提高院内环境及医护人员的卫生水平。  相似文献   

8.
苏凌阳  孔玲杰 《吉林医学》2010,31(8):1143-1143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探视者或医务工作者在医院获得并产生临床症状的感染。随着医院现代化建设和发展以及医疗措施上侵人性诊疗手段、激素、化学方法、放射治疗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上升。发生院内感染不但会给患者增加额外的痛苦和费用,而且还会增加医疗护理工作量,造成医疗浪费。因此.预防院内感染尤为重要。本文主要探讨基层医院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临床治疗原发病过程中引起的院内感染病例逐渐得到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关注,并已成为成功抢救急危重患者的障碍之一[1]。如何杜绝院内感染是摆在医务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现将我院250例颅脑手术后患者院内感染的调查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来源我院自19...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和探讨肝硬化患者医院内感染(下称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对570例肝硬化患者院内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5.08%,常见的感染部位为呼吸道和消化道,致病茵以革兰阴性茵为主,其次为革兰阳性茵和真茵。药敏试验示院内感染茵耐药率高。有肝昏迷、腹水、上消化道大出血及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1者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结论对危重病人和有各种致危因素的患者应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加强院内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医院内获得性感染的患病率及病死率均明显升高,尤其在综合性ICU,院内感染不仅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而且使患者病情恶化,死亡率增加。针对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科室制订了完善的制度,加强了医务人员的院内感染控制意识,投入了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并且人人重视、人人参与院内感染控制的管理,有效地控制了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刘伟 《吉林医学》1995,16(3):150-151
病毒性肝炎发生院内感染的特点及预防刘伟(长春铁路医院传染科130041)病毒性肝炎容易合并各种感染,而感染可使病情加重,病程延长,不仅影响原发病的治疗和预防,并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因此近年来已受到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为探讨其易感因素,本文对我院1991...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监护室患者医院感染的状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8月在我院神经外科监护室住院治疗的6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在645例患者中,38例发生院内感染,院内感染发生率为5.89%,感染部位依次为上呼吸道、下呼吸道、术后切口、泌尿道、胃肠道及皮肤与软组织;分析原因:年龄较大、侵入性操作多、住院时间长、病情危重等.结论 我院神经外科监护室患者院内感染控制较好.主动参与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消毒隔离,严格控制侵入性操作的适应证,尽可能的减少侵入性操作的次数,加强住院患者的护理,减少探视次数,控制探视人数,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可减少神经外科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各种诊疗仪器的使用以及细菌菌型的变化,医院内感染已成为当代感染性疾病中极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国外报导院内感染发病率为5~13.5%,其中不少患者因而死亡,本文对1990年内住院死亡病例115例进行调查,其死亡病例的医院内感染率为38.26%(44/115),明显大于住院患者的院内感染率,其中老年死亡病例院内感染率的45.76%(27/59);明显大于中青年死亡病例的院内感染发  相似文献   

15.
医院内感染是近年来医学界重点研究和探讨的课题,作为医院质量监控和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已日益引起国内外医院管理机构的关注。发生院内感染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加重经济负担,延长住院时间,也直接关系到医院职工的身心健康。现就我院1999年住院患者院内感染调查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来源 院内感染262人次均来自我院住院患者。其诊断依据《院内感染诊断标准》[1]。1.2不同科室院内感染的发生率1999年出院病人6663人次,发生院内感染262人次,感染发生率3.9%(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常见危险因素及控制对策.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6月期间增城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6例危重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院内感染组(14例)和未感染组(92例),对两组患者的体重、新生儿评分、有无中心静脉置管、机械通气、有无合并症、住院时间等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对以上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危重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防范措施.结果106例危重新生儿中发生院内感染14例,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3.21%;新生儿评分、出生体重、置管、机械通气与院内感染的发生间存在相关性,而性别、合并症、住院时间与院内感染的发生间无相关性;需从加强新生儿保健、严格监护室消毒及医护人员手消毒、做好机械通气者的呼吸道管理、加强基础护理等方面进行感染的控制.结论新生儿出生时的一般状况、中心静脉置管、机械通气是危重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应针对常见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控制和防范措施,以预防新生儿院内感染,提高危重新生儿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传染病专科医院院内感染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的住院患者所发生的医院感染进行分析。结果:年龄越大,住院时间越长者,越易发生院内感染,其中肝脏疾病比其他传染病容易发生院内感染。结论:加强控制医院感染管理,根据专科医院感染特点,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医院感染作为公共卫生问题已日渐被广大医务工作者所重视,其发生率已成为评价医护质量和医院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据统计,在医疗技术较发达的国家,每年约有200万人会发生院内感染。心导管室是进行各种心脏介入性治疗的场所,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我科近年来采取有效控制心导管室医院感染的管理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为各种介入治疗的进行及患者早日康复创造了良好条件。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院内感染是指患者、探视者或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并产生临床症状的感染。随着医院现代化的发展和医疗措施上侵袭性诊疗手段、激素、化学方法、放射治疗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国内外院内感染发生率均呈明显上升。发生院内感染不但会给患者增添额外的痛苦,而且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护理工作负担,常使患者所患疾病达不到预期的疗效,甚至造成死亡。因此,预防院内感染尤为重要,其发生率已列为我国医院分级操作的指标之一,为此我院采取以下措施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20.
医源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已引起各国医疗专家和医院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已被作为衡量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的重要标志。随着医学的发展,医院感染日益严峻。国内报道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5%~18%。医院感染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病死率,而且使患者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大大增加,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操作。因此,控制院内感染尤为重要,现将我院的几点做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