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阴虚阳虚病人舌象客观指标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舌诊是祖国医学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辨证的重要依据之一。为了用现代医学的方法研究阴虚、阳虚病人舌象变化与唾液生化及舌象细胞学的关系,探讨舌诊的客观化指标,本文对82例虚证(阴虚51例、阳虚31例)病人进行了舌面 pH 值、唾液钠、钾、尿素氮的测定及舌象细胞学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舌诊是中医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较为直观,也较容易掌握,因此为历代中医所重视。但是,由于历史条件限制,传统的舌诊方法只能限于肉眼舌象观察,没有也不可能借鉴现代生物学和医学的手段与方法。近20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中西医学理论的不断渗透,有关舌诊现代化研究开展甚多,其中舌苔脱落细胞学研究被认为是一种简便而客观的方法。本文应用舌印片脱落细胞学的研究方法,以探讨中医舌象与舌苔脱落细胞  相似文献   

3.
重度烧伤患者微观舌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从微观角度研究分析重度烧伤患者不同时期,不同分型的舌象特点及存在的差异,探讨重度烧伤患者舌苔脱落细胞的特征及变化规律.[方法]依据中医舌诊理论,观察比较105例正常人(健康组)和97例重度烧伤患者的舌象,并借助舌苔脱落细胞检测方法,进行舌苔制片、镜检和分析,观察健康组和烧伤3组的舌苔涂片背景和细胞分布状况、脱落上皮细胞总数及其分类计数和舌苔细胞学其他指标计数.[结果]重度烧伤不同时期的舌象变化和舌苔脱落细胞有明显特征和规律.[结论]微观舌诊的观测对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度烧伤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 近些年来舌象的研究已被中西医普遍重视,在研究中医诊病的客观化已着眼于舌象和脉象,因舌象反映脏腑生理、病理变化较为具体.笔者就临床观察150例消渴证的舌象,略述如下.资料来源从1980年至1983年在我院附属医院门诊求治的,经过各地、市级以上医院和我院门诊检查确诊的糖尿病患者(中医诊为消渴证),150例.在同一条件下观察病人舌质、舌苔变化.男85例,女65例,其中老年、中壮年病人占多数.现将150例消渴证病人舌象情况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50例胃癌患者,进行了舌象及舌苔涂片细胞学观察,并以27例正常人作对照。观察结果表明:正常人舌上皮细胞主要以角化前细胞为主。胃癌患者舌上皮细胞表现过度角化,角化细胞及超角化细胞明显增高。并且见到较多体积小,染色深暗的小角化细胞。本文并对不同舌象的胃癌患者,舌象细胞学特点及舌象与舌上皮细胞角化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医理论认为,舌诊是望诊的主要内容,临床上是通过观察病人舌质和舌苔的变化以诊察疾病的方法,是中医学独特的诊法之一。本文主要对中医舌诊的发展进行概括总结,并通过搜集整理大量文献资料,对舌象、舌苔微生态及其两者与疾病的关系进行归纳,旨在发现疾病与舌象及舌苔微生态之间的变化规律,为中医舌诊的研究找到新的方向与切入点。  相似文献   

7.
精神分裂症舌象,舌苔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炜  任婉文 《中医杂志》1995,36(12):741-742
对4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舌象及舌苔涂片细胞学观察,并以25例正常人作对照。观察结果表明:正常人舌上皮细胞主要以角化前细胞为主。精神分裂症患者舌上皮细胞表现过度角化,角化细胞明显增高,随着精神症状逐渐好转,舌象渐趋正常。  相似文献   

8.
<正> 舌诊为中医所重视,随着祖国医学的发展已成为具有特色的诊法之一。近年来由于纤维胃镜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发现舌象变化与各种胃病关系密切并有规律可循,这给舌诊发展开拓了新领域,也提出了新课题。本文对胃脘痛患者的舌苔与胃液酸度进行对照观察,发现两者间存在相关性,现报道如下:一、观察对象及方法(一)一般资料:1984年10月至1987年9月以胃脘痛为主症来我院就诊者,经胃镜检查并测定胃液酸度共526例,其中男352例,女174例;年龄18至76岁,平均(M±SD)42.1±12.6岁.胃镜及活检病理诊断为慢性胃炎387例、消化性溃疡76例、胃癌63例。患者禁饮食12小时以上,在自然光线下由专人观察舌象,而后常规胃镜检查,当镜端达胃底时插入导管抽取胃液测定胃酸。舌象观察和胃酸测定采取互盲法。(二)观测标准:1、舌苔:以舌体中部舌苔为准,不论其色泽,凡透过舌苔能隐见舌体者为薄苔,不能见舌体为厚苔,苔质细腻致密如罩油状粘液者为腻苔。2、胃液酸度:抽得胃液即刻用广范围PH 值试纸测其 PH 值。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舌诊研究进行了大员工作。如张家庆将国外对舌诊检查方法概括地列出十二项,国内徐鸿达对黄苔脱落细胞的观察作了报告,省人民医院病理科对34例舌苔脱落细胞也进行分析。我们对100例妇科患者各型舌苔脱落细胞组织化学作了研究,现报告于下。一、材料与方法:于1980年2月对100例妇科子宫功能性出血和妇癌患者进行舌苔  相似文献   

10.
恶性肿瘤患者TNM分期与舌苔细胞凋亡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恶性肿瘤患者TNM分期、舌苔及舌细胞凋亡的观察,分析各指标的变化及关系,探讨肿瘤患者舌苔形成机理。方法:50例恶性肿瘤患者为实验组,按TNM分期及苔质厚薄记录;30例健康人正常舌象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均刮取舌苔送检舌上皮细胞凋亡指数。结果:实验组舌苔厚薄与TNM分期有关,Ⅳ期病人中厚苔占的比例高于薄苔;厚苔组与Ⅲ、Ⅳ期患者舌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分别少于薄苔组、Ⅱ期患者以及对照组,并且舌上皮细胞凋亡指数与TNM分期存在着负相关性。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舌苔的病理变化与舌上皮细胞凋亡及TNM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内应用舌尖微循环观察和舌苔脱落细胞学检测等方法对中医各种舌象进行了较广泛的研究,表明不同的舌质、舌苔与舌微循环、舌苔脱落细胞的变化都有一定的联系。为了进一步探讨不同性别舌象  相似文献   

12.
200例不同舌苔病人舌象细胞学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望舌苔是祖国医学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对200例厚白苔,厚黄苔,无苔三种不同舌苔病人及70例献血员,进行了舌面 PH 值测定及舌苔脱落细胞学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200例受检者,年龄在15~80岁,其中男111例。女89例。临床诊断恶性肿瘤119例,自血病19例,冠心病19例,胃及胆道疾病21例,呼吸道疾病36例。舌诊检查,厚自苔93例。厚黄苔59例。无苔48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舌诊的临床价值,我们于1979年开始对正常人与各科诊断明确的患者舌象进行大面积对照观察,分析发现:深部恶性肿瘤患者舌象确有一些特点。后来,集中观察了这种深部恶性肿瘤患者的舌象,分析报告如下: 观察方法观察对象主要是山西省肿瘤医院住院病人,依临床表现、体检、X线、超声波、酶学、同位素、手术等综合确诊。固定专人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其舌质、舌苔、舌下。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中医骨伤科疾病舌象表现,分析其与病证之关系,探讨舌诊应用之价值.方法 统计施杞教授门诊348例病例,按舌象之舌质、舌苔、舌体及舌下静脉等类别观察,分析其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位之间的关系.结果 舌象与临床证候、患者个体有密切关系.结论:舌诊是中医骨伤科辨证施治的重要手段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舌诊是祖国医学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指导临床辨证施治确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我院于1977~1979年,在探讨慢性气管炎中西医结合分型诊断简易指标过程中,对舌诊亦作了重点观察,初步探索到有关舌苔、舌质的一些规律,现小结如下。舌象观察一、临床望诊所见:为了探讨简易舌诊观察指标,我们根据中医舌诊的传统特点,将舌质的淡、红、紫和舌苔的薄、厚、腻,用日常食用  相似文献   

16.
综述近年舌象客观化及舌苔本质研究进展。随着光学技术和数码技术的发展,利用多种色彩模式及其他模式对舌质和舌苔的颜色、舌苔的润燥、裂纹的深浅等舌象指标开展舌象客观化研究;利用细胞学、免疫学、代谢组学、蛋白组学等技术探索舌苔的形成机制和本质。  相似文献   

17.
中医舌诊是望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诊断上起着重要作用。舌为心之苗,脾之外侯,舌苔由胃气所生,通过经络直接或间接地和内脏相联系。诸脏腑有病,通过经络可反映在舌苔上,因此,望舌可以诊断内脏的病变。现将本人对舌象观察的经验总结如下。1怎样观察舌象观察舌...  相似文献   

18.
人体内各种恶性肿瘤可在舌象上有所反映,文献已屡有报道,但因病例数均不够多,缺乏正常对照,目前尚难以下肯定结论。为较全面探索舌诊在肿瘤防治中的作用,我们检查了各种肿瘤病人1,046例,现把结果报告于下。观察对象观察对象为肿瘤、中山、华山医院的住院及专科门  相似文献   

19.
手术前后舌象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舌诊在中国传统医学中作为辅助诊断方法之一。但舌象变化与机体变化之间的关系迄今尚未明确。由于外科手术对人体损伤程度短时间内影响很大,因而本次以消化道外科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探讨手术后舌象变化。对象为患者16例(男性12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65.1岁)。观察方法:患者于病房内取坐位或卧位,将舌自然伸出口外,观察舌苔的颜色、厚度,舌质的颜色、形态(胖大、齿痕、裂纹)及干湿程度。同时用带有放大镜的摄像机摄像记录。分别在术前、术后第3日、术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采集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人舌象差异,以及舌象与病程关系,研究其病理特征,以期能够指导辨证用药。方法:随机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6例为观察组,另选10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舌象进行客观化采集并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舌色、舌形、舌苔上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病程早期和晚期舌色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舌形及舌苔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裂纹舌和剥苔占比较大,且与病程呈正相关。结论:本研究客观地反映了精神分裂症的舌象特征,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人舌象存在明显差异,为辨证施治提供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