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腰椎关节突关节病变引起的脊柱疾病发病率正逐年上升,其中腰椎关节突关节不对称(LFT)与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腰椎间盘退行性变、退变性腰椎滑脱、脊柱侧凸等疾病相关。近年来,LFT对脊柱退变过程的影响已被广泛研究,这将对各类脊柱疾病的预防与诊疗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本文就LFT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使用CT影像技术探讨腰腿痛患者腰椎关节突骨性关节炎与关节角的关系。方法通过518例腰腿痛患者的CT影像观察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状况和测定关节突关节角。结果随着腰椎关节突关节角矢状位角度的增加,腰椎不对称性也随之增加,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的CT表现越严重。结论 CT能清晰表现出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各项征象,准确测量关节突关节角;关节角角度的增加是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颈椎关节突关节位属一个新的投照体位~([1]),可显示颈椎关节突关节及相应关节间隙,在传统颈椎斜位的基础上增大20°~25°,使C3~C7关节突关节显示最佳,是一种相对客观的颈椎关节突关节X线投照方法.  相似文献   

4.
关节松动术治疗肢体关节功能受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玺柱  武永彪 《现代康复》1999,3(11):1376-1377
目的:观察关节松动术配音温热疗法治疗关节活动受限的疗效。方法:选择分期部位不同骨折固定制动后四肢关节进行关节松动术治疗,“Brunnstrom等级评估为标准。结果:肩、肘、腕、膝和踝关节,评定积分平均增加5分“上,总有救率为100%。结论:骨折后的功能训练,对恢复肢体功能和促进骨折愈合起到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关节突关节不对称与腰椎间盘突出的关系。方法:96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用CT测量关节突关节形态,与没有椎间盘突出的自身临近节段对照,比较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同时观察腰椎间盘突出位置与关节突关节方向的关系。结果:椎间盘突出在L4/5节段是56个(58.33%),在L5/S1节段是40个(41.66%)。59例突向左侧(61.46%),37例突出右侧(38.54%)。L4/5椎间盘突出节段存在关节不对称的为8/56,对照节段存在关节不对称的为2/40(P>0.05),L5/S1椎间盘突出节段存在关节不对称的为12/40,对照节段为4/56(P>0.05)。关节突关节不对称与腰椎间盘突出总体存在相关性(P<0.01)。关节突关节不对称与腰椎间盘突出在L5/S1节段存在相关(P<0.05),而在L4/5节段无相关(P>0.05)。腰椎间盘突出在哪一侧与关节突关节角度形态无关(P>0.05)。结论:关节突关节不对称与腰椎间盘突出存在相关,但突出的位置与关节角度无关。  相似文献   

6.
关节突关节形态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关节突关节形态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方法。方法 首先对41例60岁以下(平均年龄55岁)有L4-5退变性滑脱的患者和32例(平均年龄53岁)正常人进行对照检查。用CT轴向扫描关节突关节,测量L3-4,L4-5,L5-S1关节突关节的角度,关节横向,关节面的深度和观察关节面形态。第二部分研究分别测量40例40岁以下和40例60岁以肯要痛患者的关节突关节角度,观察其关节。结果 退变笥滑脱患者与对照组相比,L4-5节段关节角度方向明显偏向矢状面,关节角度不对称和关节面深度比也有显著差异。第二部分2组下腰痛患者的关节突关节角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60岁以下的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存在着关节突关节形态异常,L4-5节段关节或矢状排列和/或同时伴有关节角不对称是腰椎早期滑脱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关节运动学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邱纪方 《现代康复》2000,4(2):297-298
关节运动学技术是在关节运动学基础上发展起来主要使用关节囊内运动技术 运动疗法,在日本发展已有十余年,自博田节夫博士1990年出版《关节运动学技术-AKA》一书后,该项技术日臻完善,逐渐成为诊疗关节僵硬、肌肉肌腱挛缩、外伤疼痛、各种关节功能紊乱所致疼痛等疾患的一项独立技术体系,国内尚未报窄知日本留学期间亲眼目睹了此技术的实施过程,并阅了有关资料,予以较为系统的介绍,以飨读。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关节松动术配合温热疗法治疗关节活动受限的疗效。方法:选择分期部位不同骨折固定制动后四肢关节进行关节松动术治疗,以Brunnstrom 等级评估为标准。结果:肩、肘、腕、膝和踝关节,评定积分平均增加5 分以上,总有效率为100% 。结论:骨折后的功能训练,对恢复肢体功能和促进骨折愈合起到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腓骨中上部的大段包括其上半关节,由于解剖形态上的特征,加之切除后无碍于原肢体功能等优点,故临床上常作为大段骨或半关节移植,替代多部位骨关节病损。我们用传统的游离骨移植及带血管蒂的骨移植两种方法,行排骨半关节移植.修复不同部位的关节病损,其疗效多届满意。本文对两种方法的疗效,予以分析及讨论。1临床资料1980年1月~1994年11月,我院完成排骨替代术有随访资料老19例,男13例,女6例;年龄27~46岁。替代部位、病变及方式:防骨上端骨巨细胞瘤4例,巨大骨囊肿1例,均行游离胖骨半关节移植;肽骨下端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及骨…  相似文献   

10.
背景:颈椎关节突关节压力变化是颈椎生理运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目前缺少对颈椎生理载荷下关节突间接触压力的直接测量研究.目的:通过测量颈椎三维运动中关节突关节压力的变化,探讨关节突对颈椎应力分布和运动协调的作用.方法:6具成年男性新鲜尸体颈椎标本(C2~C7)作为测试对象,将预制的压敏片置于C3~4、C4~5和C6~7左侧关节突关节内.标本先给予75 N跟随载荷,再以持续加载模式加载力偶.屈伸和侧弯最大2.0 N·m载荷,轴向旋转最大4.0 N·m载荷,测量零力偶和最大力偶时的关节突关节内压力.结果与结论:零载荷时,C3~4、C4~5和C6~7左侧关节突分别承受75 N跟随载荷的20.6%,20.0%,21.3%.在运动加载后,完整颈椎在后伸、左侧弯和右旋时均表现为左侧关节突间压力明显增大(P<0.05);但前屈、右侧弯和左旋时左侧关节突间压力无明显改变.3个节段在各运动方向关节间压力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关节突关节内压力变化主要取决于关节突的角度和加载方向.颈椎关节突在传递分散颈椎应力和协调三维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关节运动学技术是在关节运动学基础上发展起来主要使用关节囊内运动技术的新运动疗法 ,在日本发展已有十余年历史。自博田节夫博士1990年出版《关节运动学技术 -AKA》一书后 ,该项技术日臻完善 ,逐渐成为诊疗关节僵硬、肌肉肌腱挛缩、外伤后疼痛、各种关节功能紊乱所致疼痛等疾患的一项独立技术体系 ,国内尚未见系统报道。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亲眼目睹了此技术的实施过程 ,并翻阅了有关资料 ,今予以较为系统的介绍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熊国才 《现代康复》1999,3(12):1503-1503
目的:观察颈椎牵引加关节松动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的疗效。方法:该方法与传统的颈椎牵引加手法复位对照观察。结果;该法优良率明显高于传统疗法.且复发率明显降低。结论:该法是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颈椎关节突关节错位又称关节突关节紊乱,是指关节突关节在非正常力的作用下,致关节结构改变,压迫神经所致.可单发或多发,由于此病变的临床症状明显而X线片上表现不典型,因此易出现漏诊及误诊,我们对颈椎关节突关节病变187例进行了临床及X线片观察.  相似文献   

14.
吕振柱 《中国康复》2002,17(2):100-100
诊断为腰椎后关节紊乱症患者 190 0例 ,其中 15 2 0例(80 .0 % )为急性扭伤或腰肌劳损 ;年龄 2 0~ 4 0岁 14 2 5例 ;>4 0岁 2 85例 ;<2 0岁 190例。治疗采用关节运动手法 :患者平卧 ,找准紊乱关节 ,施以理筋、弹拨、放松等手法 ,使患处周围肌肉松驰。然后患者侧卧位患侧在上 ,医者立于其身后 ,双下肢屈曲 ,医者一手拇指压住棘突旁开 2cm处 ,稍用力 ;另一手掌推患者臀部 ,向前用力。助手立于患者后侧 ,用双手叠压患者肩部前方 ,向后用力 ,使腰椎以错位处为支点旋转 ,待旋转力达到医者棘突旁的一手拇指处用力向前推臀部感到关节跳动时 ,关…  相似文献   

15.
腰椎滑脱患者关节突关节形态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卫新  章稼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4):3660-3661,T002
目的 文章探讨关节突关节形态对腰椎滑脱的影响。方法 L4-5节段退变性滑脱25例(均年龄55岁),后滑脱12例(均年龄53岁)和峡部裂滑脱11例(均年龄44岁)与32例(均年龄47岁)正常人进行对照检查,CT轴向扫描关节突关节,测量L3-4,L-4,5L5-S1关节突关节角度,关节宽度,的深度和关节面形态。结果 由上向下关节角度逐步从矢状向冠状转化。在L4-5节段退变性滑脱患者关节角度方向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偏向矢状(P<0.01),退变性滑脱组和后滑脱组的关节宽度均大于对照组(P<0.01),退变性滑脱组的关节面深度比有显著差异,峡部裂滑脱组的唯一差异是关节宽度显著减少(P<0.01)。结论 结果提示关节突变状排列可能是生长过程中形成的,某些患者发生腰椎退变性时可能会出现滑脱。  相似文献   

16.
关节镜检术诊治关节疾患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关节镜对关节疾患诊治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关节病(50膝、2踝)患者应用关节镜检术诊治。结果:术后31例患者随访平均1.5年,优良率80.64%。结论:关节镜检术具有创伤小、准确率高、恢复快、疗效高等优点,提高疗效与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熟练操作技巧、配套器械及术后正确的康复锻炼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正>历来不乏关于腰椎失稳的研究,目前被多数学者所认同并应用于临床的"腰椎失稳"定义是由Stokes和Frymoyer于1987年提出的:脊柱运动节段(function spinal unit,FSU)的刚度下降,生理载荷下脊柱运动节段的位移超出正常生理范围,以致出现脊柱畸形、神经症状和不能忍受的疼痛。生物力学试验证明,腰椎运动节段正常解剖结构的改变将导致腰椎节段性失稳。本文对  相似文献   

18.
关节软骨的损伤与修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关节软骨损伤在临床上很常见,主要由外伤或疾病造成。关节软骨损伤后,自身修复能力很差,长期以来治疗方法很多,疗效多不令人满意。关节软骨损伤修复一直是骨科界关注的难点和重点之一。介绍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的多种方法及其进展,主要包括:软骨下骨钻孔技术、截骨术、骨膜移植技术、软骨细胞或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技术、生长因子和人工基质的应用以及自体或同种异体关节软骨的移植技术,并就其临床应用作以说明。  相似文献   

19.
腰腿痛患者关节突关节不对称与椎间盘退变和突出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腰腿痛患者关节突关节不对称与椎间盘退变和突出的关系。方法:通过151例腰腿痛患者CT片观察椎间盘突出状况和测定关节突关节角度,其中73例患者还做了MRI检查,了解关节突关节不对称与椎间盘退变的关系。结果:关节突关节不对称与椎间盘退变和突出有关,而椎间盘突出方向与关节面的偏向无关。结论:关节突关节不对称增加了椎间盘退变和突出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20.
关节松动技术在周围关节活动受限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黄苡苹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9):4025-4025
关节松动技术主要利用关节的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被动地活动患关节,以达到维持或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和缓解疼痛的目的,是在关节活动范围内由操作完成的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手法操作技术。应用此种技术治疗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