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张占伟  胡亚东  李文侠 《新中医》2022,54(20):95-98
目的:观察颈痛方联合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 例神经根型颈椎病寒湿痹阻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 例。对照组给予20%甘露醇联合美洛昔康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颈痛方联合温针灸治疗。比较2 组Northwick Park 颈痛量表(NPQ)、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健康调查简表(SF-36) 评分及症状积分。结果:治疗3 d、7 d、14 d,2 组NPQ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试验组NPQ 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症状积分及NDI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试验组症状积分及NDI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PSQI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试验组PSQI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 组SF-36 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试验组SF-36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痛方联合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寒湿痹阻证,可有效缓解患者颈椎疼痛,改善颈椎功能,提高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舒筋祛痹方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门诊神经根型颈椎病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每天1次),试验组在给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舒筋祛痹方内服治疗,治疗1周后、2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00%(P0.05);治疗1周后两组的VAS评分、功能情况评分、神经症状体征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2周后,试验组VAS评分、功能情况评分、神经症状体征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筋祛痹方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和神经症状体征,改善患者上肢活动功能,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项痹汤联合理筋手法治疗风寒湿痹型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风寒湿痹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芬必得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项痹汤联合理筋手法治疗,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高于对照组的60.0%(18/30)(P<0.05)。结论:项痹汤联合理筋手法治疗风寒湿痹型颈型颈椎病,可改善患者的颈部症状,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筋痹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7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试验组服用筋痹颗粒和塞来昔布模拟胶囊,对照组服用塞来昔布胶囊和筋痹颗粒安慰剂。治疗前、治疗7 d、治疗14 d、治疗后2个月时,观察用药安全性,比较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评分(NDI)、生活质量SF-36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①试验期间,试验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②组内治疗后不同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疼痛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VAS评分逐渐降低,即存在时间效应;两组组间不同时间点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不存在分组效应。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之间不存在交互效应(P0.05)。治疗14 d与治疗前两组疼痛VAS评分差值的95%可信区间为2.45~2.81,按照预设20%的非劣标准,非劣效检验合格。③组内治疗后不同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两组ND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NDI评分逐渐降低,即存在时间效应;两组组间不同时间点N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不存在分组效应。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之间不存在交互效应(P0.05)。治疗14 d与治疗前两组NDI评分差值的95%可信区间为4.88~9.78,按照预设20%的非劣标准,非劣效检验合格。④组内治疗后不同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两组SF-36-PC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F-36-PCS评分逐渐升高,即存在时间效应;两组组间不同时间点SF-36-P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不存在分组效应。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之间不存在交互效应(P0.05)。⑤组内治疗后不同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两组SF-36-MC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F-36-MCS评分逐渐升高,即存在时间效应。组间治疗前和治疗7 d的SF-36-M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14 d、随访2个月的SF-36-PC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存在分组效应。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之间存在交互效应(P0.05)。⑥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筋痹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不劣于塞来昔布,能减轻患者的颈肩疼痛,改善颈椎功能障碍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改善心理健康问题,体现中医学"心身同治"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2019,(1)
目的:研究蠲痹汤加减联合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痹阻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阻滞,观察组给予神经阻滞+蠲痹汤加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部伤残指数评分(NDI)、健康调查量表生理部分(SF-36PCS)、健康调查量表心理部分(SF-36MCS);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相关肽(CG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含量;观察两组有效率、随访12个月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期间脱落4例。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6.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2%(P0.05);观察组患者VAS、N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F-36PCS、SF-36MC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CRP、CGRP、TNF-α、IL-8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12个月复发率5.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6%(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8.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8%(P0.05)。结论:蠲痹汤加减联合神经阻滞可显著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痹阻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临床对照试验研究方法,客观评价持续和间歇两种不同牵引方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从4家临床研究中心收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88例,治疗组144例予以持续牵引,对照组144例予以间歇牵引。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生活质量评分(SF-36),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差异。结果:1)经治疗后,两组患者VAS和ND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治疗后两组间第1周、第2周、第4周的VAS和NDI与SF-36评分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89.4%,对照组为90.0%,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和间歇两种牵引方式均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能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改善功能障碍并提高生活质量,未见明显临床疗效差异。牵引的质量、角度、时间可能是影响临床疗效的更为重要的因素,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脊柱微调手法结合八段锦锻炼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9月—2019年9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推拿科门诊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采用脊柱微调手法结合八段锦锻炼方法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传统手法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25/3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VAS评分、N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中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身体疼痛、精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生理机能、身体疼痛、精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脊柱微调手法结合八段锦功法锻炼能有效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症状,恢复颈部功能活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效果优于传统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8.
林依怀  王史潮  吕存贤  王庆来 《新中医》2021,53(12):170-173
目的:观察如意黄金膏联合定点旋转拔伸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定点旋转拔伸手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使用如意黄金膏外敷。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为80.9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VAS评分、N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NDI指数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VAS评分、NDI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SF-36量表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F-36量表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SF-36量表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如意黄金膏联合定点旋转拔伸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颈部疼痛及上肢放射痛程度,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顾彦冬 《天津中医药》2023,40(6):759-763
[目的]探讨不同远端取穴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4月在天津市天津医院接受治疗的颈型颈椎病患者147例,按1∶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1组(局部联合后溪穴针刺),治疗2组(局部联合合谷穴针刺)和对照组(仅局部针刺)。3组患者均接受治疗2周治疗后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简式麦吉尔疼痛问卷(MPQ)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分和总有效率。[结果] 3组患者在治疗后和随访时的MPQ评分、NDI评分、SF-36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1和治疗2组在治疗后和随访时的MPQ评分、NDI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在治疗后的MPQ评分、NDI评分优于治疗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两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3组患者在治疗后和随访时的SF-36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总有效率方面,治疗1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与治疗2组、治疗2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葛根汤联合针灸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针灸及推拿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推拿治疗同时服用葛根汤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2组患者的疗效以及视觉模拟评分(VAS)、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量表)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明显高于对照组(88%)(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降低更明显;治疗后2组SF-36评分明显增加,且观察组增加比对照组显著。结论葛根汤联合针灸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具有健脾化湿通络作用的中药复方新风胶囊对膝骨关节炎患者严重程度指数(LequesneMG)及生活质量影响,为新风胶囊治疗膝骨关节炎提供依据。方法:将60例患者随即分为新风胶囊组(27例)及对照组(33例),通过LequesneMG、国际普适生活质量量表(SF-36)、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分,统计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LequesneMG、SAS、SDS、SF-36评分差异。结果:1、新风胶囊组治疗后4周LequesneMG评分低于治疗前、SF-36躯体疼痛维度评分高于治疗前,治疗后12周LequesneMG、SAS、SDS评分低于治疗前、SF-36各维度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后4周LequesneMG评分低于治疗前,治疗后12周LequesneMG、SAS、SDS评分低于治疗前、SF-36除生理职能和情感职能其余各维度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2、2组治疗前LequesneMG、SF-36各维度、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风胶囊组治疗后4周SF-36躯体疼痛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12周LequesneMG、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膝骨关节炎患者有LequesneMG及生活质量变化,新风胶囊可明显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LequesneMG及生活质量,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筋痹颗粒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双模拟、非劣效性平行对照试验设计,将72例符合要求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6例。筋痹颗粒组患者服用筋痹颗粒和塞来昔布胶囊模拟药,塞来昔布组患者服用塞来昔布胶囊和筋痹颗粒模拟药。筋痹颗粒和筋痹颗粒模拟药均每日2次口服,每次1袋(8.8 g),连续服用2周;塞来昔布胶囊和塞来昔布胶囊模拟药均每日1次口服,每次1粒(200 mg),连续服用2周。分别采用腰腿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量表及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hort form 36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SF-36)评价患者的腰腿疼痛程度、腰部功能障碍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定时间均为治疗前、治疗结束后当天、治疗结束后2周及治疗结束后6周。详细记录患者治疗及随访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1)一般情况。治疗结束后,6例患者因工作原因拒绝随访,其中筋痹颗粒组4例、塞来昔布组2例;塞来昔布组1例患者治疗开始后间断性出现胃部不适,坚持完成2周治疗后退出研究。(2)腰腿疼痛VAS评分。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不存在交互效应(F=3.483,P=0.051)。2组患者腰腿疼痛VAS评分总体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不存在分组效应(F=0.681,P=0.413)。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腰腿疼痛V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不存在时间效应(F=1.215,P=0.292)。(3)ODI。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5.263,P=0.017)。2组患者ODI总体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不存在分组效应(F=3.776,P=0.058)。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OD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不存在时间效应(F=0.386,P=0.594)。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当天,2组患者的ODI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44,P=0.461;t=-1.378,P=0.175);治疗结束后2周、6周,筋痹颗粒组的ODI均低于塞来昔布组(t=-2.195,P=0.033;t=-2.512,P=0.016)。(4)SF-36躯体健康评分。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不存在交互效应(F=2.992,P=0.070)。2组患者SF-36躯体健康评分总体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筋痹颗粒组的SF-36躯体健康评分高于塞来昔布组[(55.95±17.64)分,(43.59±16.47)分,F=10.665,P=0.002]。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SF-36躯体健康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11.016,P=0.001);筋痹颗粒组的SF-36躯体健康评分随时间变化呈逐渐升高的趋势(F=8.439,P=0.001),塞来昔布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的SF-36躯体健康评分无明显差异(F=2.227,P=0.120)。(5)SF-36心理健康评分。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不存在交互效应(F=2.871,P=0.071)。2组患者SF-36心理健康评分总体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筋痹颗粒组的SF-36心理健康评分高于塞来昔布组[(68.79±21.04)分,(56.29±19.59)分,F=14.336,P=0.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SF-36心理健康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9.427,P=0.000);筋痹颗粒组的SF-36心理健康评分随时间变化呈逐渐升高的趋势(F=5.883,P=0.000),塞来昔布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的SF-36心理健康评分无明显差异(F=0.278,P=0.759)。(6)不良反应。塞来昔布组1例患者治疗开始后间断性出现胃部不适,改为饭后30 min服药后胃部不适症状未见明显改善,坚持完成2周治疗后退出研究。其余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2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结论:筋痹颗粒能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气虚血瘀证患者的腰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效果优于塞来昔布,安全性与塞来昔布相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通痹胶囊联合颈椎牵引治疗颈椎病(寒湿痹阻证)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颈椎牵引治疗,观察组给予通痹胶囊联合颈椎牵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3周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NDI、颈椎病症状等明显改善(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84%,高于对照组的71.43%(P <0.05)。结论 通痹胶囊联合颈椎牵引能够有效治疗颈椎病(寒湿痹阻证),改善临床症状,而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短杠杆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颈型(60例)、神经根型(60例)、椎动脉型(60例)颈椎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0例(3型各30例)予特异性短杠杆手法治疗,对照组90例(3型各30例)予非特异性长杠杆手法治疗。2组均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生活质量评分(SF-36)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NDI评分、SF-36评分均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特异性短杠杆手法在治疗颈椎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面优于长杠杆手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筋结点配合手法推拿及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配合牵引治疗,治疗组给予针刺筋结点配合手法推拿及牵引治疗,每日1次,4次为1个疗程,休息2 d进行下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McGill疼痛问卷简表评分、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结果:两组治疗后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增加(P<0.05),治疗组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McGill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减少(P<0.05),治疗组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DI指数较治疗前减少(P<0.05),治疗组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筋理论指导下针刺联合手法推拿可有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消除了哺乳期患者对口服药物的顾虑,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高峻 《中医药学报》2014,(4):171-173
目的:探讨调息点穴疏筋法对颈椎病颈椎功能恢复及疼痛感的影响。方法:选取124例颈椎疾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推拿手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调息点穴疏筋法治疗。干预前后应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McGill 疼痛问卷(MPQ)、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 QOL -BREF)对两组患者颈椎功能疼痛感及干预后生存质量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 MPQ 疼痛评分中各维度及总积分、NDI 评分均低于干预前,观察组干预后 MPQ 疼痛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NDI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干预后 QOL 总评分高于干预前,观察组干预后 QOL 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调息点穴疏筋法能有效改善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缓解患者疼痛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牵引动气针法联合体应法与常规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牵引动气针法联合体应法针刺治疗,取穴承浆、后溪、束骨、正宗、正筋五穴,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2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于治疗前、治疗4周时、治疗结束3个月随访记录2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简化Mc Gill疼痛量表评分,并评定治疗结束时的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颈椎NDI评分、Mc Gill疼痛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随访时治疗组上述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治疗4周结束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牵引动气针法联合体应法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在近远期疗效上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调督通络药熥法联合超短波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应用调督通络药熥法联合超短波治疗,对照组40例应用洛索洛芬钠片、根痛平片口服联合推拿治疗。2组均10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及健康调查表(SF-36)评分变化;比较2组疗效及复发率。结果 2组治疗后VAS评分和ND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和SF-36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和NDI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和SF-36评分升高更明显(P0.05)。治疗组治愈率65.0%,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治愈率40.0%,总有效率67.5%。2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复发率19.23%,对照组68.75%,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调督通络药熥法联合超短波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体征,改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加减血痹汤联合牵引治疗中青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8年9月于本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辨证为气虚血瘀证的中青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枕颌布带牵引法对颈椎进行牵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口服加减血痹汤,2周后评估2组的临床疗效及VAS评分、NDI评分、颈椎曲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组内对比,2组VAS评分、NDI评分、颈椎曲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组间对比,观察组VAS评分、NDI评分、颈椎曲度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加减血痹汤联合牵引治疗中青年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自拟方联合针灸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针灸推拿治疗,观察组联合自拟中药方口服治疗,以4周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VAS评分)、生活质量(SF-36量表)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SF-36量表评分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方联合针灸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明显,可改善患者颈椎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