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5-1995年采用纤维结肠镜对284例老年患者进行检查,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诊断结果显示:Ⅰ-Ⅱ级不典型增生腺瘤、大肠中、晚期癌和早癌的检出率分别为9.5%、8.4%、18.0%、2.5%。血便患者的大肠中、晚期癌、Ⅱ-Ⅲ级腺瘤检出率高于粘液便者(P〈0.01),血便患者的腺瘤不典型增生以Ⅱ-Ⅲ级为主,粘液便患者则以I级为主。≥70岁患者,Ⅱ-Ⅲ级不典型增生腺瘤较60-69岁患者为高。男性患者I  相似文献   

2.
1980~1985年用纤维结肠镜进行直肠乙状结肠癌普查4,219例,检出大肠癌5例(早期癌2例,进展癌3例)检出率为0.12%。同时检出大肠息肉160例,占3.79%。其中腺瘤86例,有3例伴重度不典型增生,均在内窥镜下摘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erbB-2、ras、p53基因的表达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其对大肠癌早期诊断、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对45例大肠癌及36例癌旁非腺瘤型不典型增生、17例大肠腺瘤,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基因产物的表达。结果:p53在大肠癌的阳性表达率为57.8%,p53蛋白高表达的癌旁非腺瘤型不典型增生及大肠腺瘤均为中度或高度不典型增生。p53蛋白表达与大肠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21、p185蛋白表达与大肠癌组织学分型、癌组织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无关,而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p53蛋白表达可能是大肠病变恶性倾向的一个独立标志。p53、p21、p185蛋白对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1980~1985年用纤维结肠镜进行直肠乙状结肠癌普查4,219例,检出大肠癌5例(早期癌2例,进展癌3例)检出率为0.12%。同时检出大肠息肉160例,占3.79%。其中腺瘤86例,有3例伴重度不典型增生,均在内窥镜下摘除。本文探讨了大肠癌普查价值、方法、对象的选择(年令、症状、高危人群),普查中的几个问题(镜型、术前准备、检查法),并提出今后普查的设想:小组人群仍采用现  相似文献   

5.
大肠腺瘤及癌变组织hMLH1和hMSH2表达与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hMLH1和hMSH2基因在大肠腺瘤及其癌变中的作用,及其表达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63例大肠腺瘤、20例腺瘤癌变和20例大肠癌组织hMLH1和hMSH2表达;同时采用TUNEL法检测其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大肠腺瘤、腺瘤癌变和大肠癌组织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的表达率逐渐降低,与正常大肠相比相差显著,随腺瘤不典型增生程度增加其阳性率逐渐降低;大肠腺瘤、腺瘤癌变和大肠癌中hMLH1表达缺失者细胞凋亡指数较显著高于其阳性者,且大肠腺瘤不典型增生Ⅰ、Ⅱ、Ⅲ级hMLH1-与hMLH1+组存在差异显著;而hMSH2-与hMSH2-间AI仅大肠腺瘤组有显著性差异,不典型增生Ⅰ、Ⅱ级组hMSH2-与hMSH2+间AI差异显著,而不典型增生Ⅲ级组hMSH2蛋白的表达阴性与阳性间AI无统计学差异.结论:DNA错配修复基因突变或功能缺失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关,可能系大肠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事件,且可能与大肠肿瘤细胞凋亡活性增加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hMLH1和hMSH2基因在大肠腺瘤及其癌变中的作用,及其表达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63例大肠腺瘤、20例腺瘤癌变和20例大肠癌组织hMLH1和hMSH2表达;同时采用TUNEL法检测其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大肠腺瘤、腺瘤癌变和大肠癌组织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的表达率逐渐降低,与正常大肠相比相差显著,随腺瘤不典型增生程度增加其阳性率逐渐降低;大肠腺瘤、腺瘤癌变和大肠癌中hMLH1表达缺失者细胞凋亡指数较显著高于其阳性者,且大肠腺瘤不典型增生Ⅰ、Ⅱ、Ⅲ级hMLH1-与hMLH1+组存在差异显著;而hMSH2-与hMSH2-间AI仅大肠腺瘤组有显著性差异,不典型增生Ⅰ、Ⅱ级组hMSH2-与hMSH2+间AI差异显著,而不典型增生Ⅲ级组hMSH2蛋白的表达阴性与阳性间AI无统计学差异。结论:DNA错配修复基因突变或功能缺失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关,可能系大肠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事件,且可能与大肠肿瘤细胞凋亡活性增加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erbB-2、ras、p53基因的表达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其对大肠癌早期诊断、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对45例大肠癌及36例癌旁非腺瘤型不典型增生、17例大肠腺瘤,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基因产物的表达。结果:p53在大肠癌的阳性表达率为57.8%,p53蛋白高表达的癌旁非腺瘤型不典型增生及大肠腺瘤均为中度或高度不典型增生。p53蛋白表达与大肠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  相似文献   

8.
786例大肠腺瘤性息肉的癌变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陈春华  邱立华 《中国肿瘤临床》2005,32(22):1290-1292
目的:探讨大肠腺瘤性息肉的癌变特征.方法:对6 144例因有下消化道症状患者行结肠镜检查,记录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年龄、性别等资料,对大肠腺瘤性息肉的发生率、内镜下表现、病理类型进行分析.结果:1)结肠腺瘤性息肉占息肉患者总数的41.72%,男性占55.34%,女性占44.66%;年龄>60岁患者占69.72%.临床症状中便血占66.28%.分布于左半结肠患者显著多于右半结肠患者(P<0.001);2)重度不典型增生和癌变息肉直径>2cm者占79.73%,分布于左半结肠患者也显著多于右半结肠患者(P<0.0001).重度不典型增生和癌变率在腺瘤性息肉显著高于炎性息肉(P<0.001);且在三种腺瘤性息肉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结论:结肠镜检查大肠腺瘤性息肉的检出率较高,临床症状以便血最多.其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和癌变息肉具有一定的结肠镜下特征表现并且和息肉的病理类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应用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p53在112例人大肠息肉中的表达,其中26例为腺癌癌变。71例腺癌中3例(4%)P53表达阳性。增生性息肉和轻度不典型增生腺瘤53表达均为阴性。p53表达随腺癌不典型增生程度的不断加重而增强。腺瘤癌变时表达率升高达88%(P<0.001)。绒毛状腺癌的p53表达率显著增高(p<0.05)。结果表明在大肠肿瘤形成过程中p53基因实变的作用在良性腺瘤转变为癌的阶段,可能在腺瘤恶变中起关键作用。故p53的检测时判断腺瘤的癌变倾向有重要意义,能辅助临床病理诊断,早期发现大肠癌.  相似文献   

10.
52例青年大肠癌占同期大肠癌的19.4%。绝大多数发生在直肠、乙状结肠,主要症状有血便或粘液血便、不规则腹痛腹胀、便秘或腹泻等。病理类型以腺癌多见,低分化腺癌为主,次为粘液癌。低分化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较易扩散与转移,预后差。既往青年大肠癌临床诊断困难,误诊率高,纤维结肠镜的广泛应用,使诊断正确率明显提高。镜下肉眼观正确率几达100%。肿瘤形态多为肿块型。误诊体会有医患不重视或被其它疾病掩盖等。我们认为对青年患者出现血便、粘液血便和无法解释的腹痛腹胀者应及时进行纤维结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11.
普查发现760例直肠息肉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海宁县5个公社30岁以上25,842人行大肠癌普查时,发现直肠息肉760例。检出率为2.94%,男女比为1.74:1。息肉体积多在0.6cm以下,占87.4%;距肛缘8-11cm最多,占44.9%;膝胸卧位5~7点多见,占31.8%。镜下分为绒毛腺瘤、混合腺瘤、管状腺瘤、早期腺瘤、幼年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虫卵性息肉、纤维性息肉和其它9型。管状腺瘤最多,占全组的64.2%,此型中60.9%伴上皮细胞不典型增生,Ⅱ级以上占16.2%。绒毛腺瘤和泥合腺瘤,检出率很低,但皆伴不典型增生,且都在Ⅱ级以上。早期腺瘤无不典型增生。其它各型息肉,多伴有不典型增生,但Ⅱ级以上者甚少。全组,有血吸虫卵沉着者占33%。  相似文献   

12.
大肠癌同时合并大肠腺瘤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三军  莫善兢 《肿瘤》1998,18(4):286-287
大肠癌同时合并大肠腺瘤的研究蔡三军莫善兢付红蔡宏关键词大肠肿瘤大肠腺瘤纤维结肠镜检查作者单位:上海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外科(上海200032)目前大肠癌已是上海市第三位常见恶性肿瘤[1,4]。大肠癌同时合并大肠腺瘤较为常见,国外文献报道为15%~60...  相似文献   

13.
随着纤维结肠镜的广泛应用,大肠癌的检出率显著提高,尤其早期大肠癌、青年人大肠癌及多原发大肠癌的发现较前增加,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我院自1975~1988年用纤维结肠镜检查大肠疾病患者1298例,经活检及(或)手术后病理证实为大肠癌者90例,占同期检查数的6.93%,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90例中,男48例,女42例;年龄22~74岁,平均48岁,30岁以下4例。病程自半月至20余年不等。4例青年人大肠癌病程为1~2月。临床表现有血便或粘液血便者87例(96.66%),腹泻或便秘20例(22.22%),腹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50例大肠腺瘤、腺癌进行PCNA及P53癌基因蛋白检测,并用14例正常大肠粘膜对照。结果显示;PCNA的表达,在腺瘤不典型增生1级组,腺癌不典型增生Ⅱ、Ⅲ组组、腺瘤癌变组及腺癌高、中、低分化各 中明显呈递增趋势。P53癌基因蛋白在畜产品组中表达最高。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腺瘤不典型增生Ⅱ、Ⅲ级及腺瘤癌变组中,两者的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提示PCNA及P53癌基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前病变的发生率、病理变化及其与前列腺癌的关系。方法: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对104例前列腺手术切除标本进行形态观察。结果:8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中,前列腺上皮内肿瘤性增生(PIN)发生率为56.8%,PIN I级36.4%,Ⅱ级15.9%,Ⅲ级4.5%;前列腺非典型性腺瘤样增生(AAH)发生率10.2%。16例前列腺癌中PIN发生率为62.5%,PIN I级6.3%,Ⅱ级6.3%,Ⅲ级50%;AAH发生率为6.3%。BPH组PIN I级显著高于癌组(P<05),癌组中PINⅢ级显著高于BPH组(P<0.01),而AAH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IN和AAH的发生相当广泛。PIN为癌前病变并可发展为前列腺癌,AAH与前列腺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c-met基因表达与大肠腺瘤演化与癌变过程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大肠腺瘤演化与恶变过程中c-met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组织微阵列技术检测41例不同阶段的不典型增生的大肠腺瘤、16例早期癌变的大肠腺瘤和56例进展期大肠癌标本中的c-met基因。结果:在大肠腺瘤非不典型增生、轻度不典型增生、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早期癌变和进展期癌的演变中,c-met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43.75%、50.0%、66.7%、75.0%和82.1%;过表达率分别为18.8%、10.0%、46.7%、50.0%和66.1%。而且进展期癌c-met基因的阳性率和过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大肠腺瘤非不典型增生,P<0.01。大肠腺瘤演变程度与c-met阳性表达强度之间的密切关系分析显示,两者显著相关,P=0.011。结论:c-met基因表达与大肠腺瘤演化的程度及恶变相关;大肠腺瘤不典型增生级别越高,c-met基因表达越强。大肠腺瘤早期癌变时c-met基因已呈过表达状态。  相似文献   

17.
肿瘤是基因导演引起的疾病。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阶段过程,其中涉及到多种癌基因的激活和多种抑癌基因的失活。大肠癌是研究肿瘤演进的良好模型,因为它经历了完整的演变过程:正常粘膜→上皮增生→腺瘤Ⅰ、Ⅱ、Ⅲ、级→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大肠癌→转移。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95例结肠腺瘤和29例结肠高分化管状腺癌进行Ag—NOR_s形态定量研究,以探讨该技术对结肠癌前病变的监测作用。 1 材料和方法 95例结肠晾瘤取自本院1984~1991年结肠镜活检存档蜡块标本。分为(1)管状腺瘤40例(不典型增生Ⅰ级17例,Ⅱ级18例和Ⅲ级5例)。(2)绒毛状腺瘤30例(不典型增生Ⅰ级3例,Ⅱ级13例和Ⅲ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50例大肠腺癌、腺癌进行PCNA及P53癌基因蛋白检测,并用14例正常大肠粘膜作对照。结果显示:PCNA的表达,在腺癌不典型增生Ⅰ级组、腺癌不典型增生Ⅱ、Ⅲ级组、腺癌癌变组及腺癌高、中、低分化各组中明显呈递增趋势。p53癌基因蛋白则在腺癌癌变组中表达最高。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腺瘤术典型增生Ⅱ、Ⅲ级组及腺癌癌变组中,两者的表达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提示PCNA及p53癌基因蛋白的检测,对大肠腺癌癌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结肠腺瘤属癌前期病变,常伴有Ⅰ~Ⅱ级异型增生,甚或癌变。在活检HE切片中除Ⅰ级异型增生形态标准易于掌握外,在区别Ⅰ级、Ⅱ级异型增生,癌变(原位癌)时,如遇到三者间的移行性形态,因缺乏可靠的区分标准而发生困难。这三者中如发生过诊、误诊都会直接影响病人的健康和预后。为此我们探索用粘液组化及Grimelius染色对结肠腺瘤的Ⅱ级、Ⅲ级异型增生及癌变分别与HE切片作对比观察,以寻找三者间的差异,并对其实际应用作初步探讨。材料与方法我科与浙医大肿病研究所自1980年11月~1990年2月将右半结肠单发腺瘤按全国大肠癌病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