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针刺与物理疗法对慢性疼痛的镇痛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和物理疗法对慢性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35例疼痛患者随机分成针刺治疗组61例、物理治疗组74例,治疗时间10~20d。结果针刺治疗组显效率为49.2%,物理治疗组显效率为28.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治疗对镇痛的疗效明显优于物理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以火针为主的综合疗法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非哺乳期乳腺炎脓肿期或溃后期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治疗组采用火针排脓祛腐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排脓法治疗,两组均口服浆乳2号方,疗程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明显降低(P<0.05),瘢痕直径与脓肿长轴直径比值显著缩小(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乳房外观评分和满意度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肿块面积和溃口面积显著缩小(P<0.05),但治疗组溃口面积缩小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火针为主综合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不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而且治疗周期短,能维持乳房外形的美观,患者满意度较高,是临床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临床表现、病因分析、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对23例患者分别采取手术加药物和药物加物理的治疗方法进行临床观察。结果:23例患者中16例脓肿形成者切开引流加局部和全身药物治疗,6例经中西医结合加局部理疗,两组22例均于治疗(6~14)天痊愈出院;1例因经济原因病情好转后自动离院。结论:急性乳腺炎在初产妇哺乳期发病率较高,由于分娩后乳房的血循环特别旺盛,免疫力低下,一旦发生炎症可迅速引起腺组织广泛破坏,应积极进行综合治疗,并加强预防。  相似文献   

4.
电脑中频电加超短波综合治疗乳腺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红  方玲 《安徽医学》2002,23(6):41-42
目的研究和探讨哺乳期乳腺炎最佳治疗方法和机制.方法240例患者随机分为电脑中频电加超短波组(综合组)和超短波组(对照组)各120例.经一疗程治疗后,评估两组疗效.结果综合组治愈显效率达91%,对照组治愈显效率达75%,经Ridit分析,P<0.01;平均治愈天数综合组为(4.6±1.2)d,对照组为(7.8±1.6)d,t=10.48,P<0.01;两组复发率比较经0.5~2.0个月随访,χ2=5.48,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两种物理治疗方法的叠加作用,相辅相成,明显缩短了患者治愈和治疗时间,并且疗效稳定,而不残留硬结和复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对哺乳期乳腺炎患者采用抗生素联合磁疗的综合疗法的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甲乳外科就诊的哺乳期乳腺炎患者117例,随机分入TDP治疗组和对照组中,两组均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TDP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特定电磁波照射。治疗一周之后进行疗效评价,并记录治愈时间。结果:TDP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愈时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TDP治疗,能够快速有效地治疗哺乳期乳腺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朱凌 《中外医疗》2015,(2):26-27
目的探究原发性乳头内陷合并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诊治状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于该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合并乳头内陷)和对照组(无合并乳头内陷),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诊断及手术资料,比较术后复发病例分布差异。结果手术后实验组36例患者被治愈,有7例(16.28%)患者术后复发,而对照组治愈41例,仅有2例(4.65%)复发,实验组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2。结论准确的临床诊断及相应的手术治疗和乳头内陷矫正术,可以有效地治疗原发性乳头内陷合并非哺乳期乳腺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纤维乳管镜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将31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纤维乳管镜治疗组19例和对照组12例。纤维乳管镜治疗组患者应用纤维乳管镜行乳管灌洗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理疗和抗生素治疗。结果:以治疗24 h为观察时间点,将患者乳房包块消失,体温恢复正常作为治疗有效的标准。纤维乳管镜组19例患者中有15例患者达到上述标准,达标率为79.0%,对照组12例患者中达标4例,达标率为33.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乳管镜可作为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的有效治疗措施,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热敏灸联合物理疗法治疗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1月—2016年11月110例神经性头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热敏灸联合物理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物理疗法,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以及头痛发作情况。结果: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4.55%和78.18%,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1周、1个月时,观察组的VAS评分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的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SQ评分(包括功能受限、功能障碍以及情感3个部分)比较无显著的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SQ评分均显著的升高,且观察组的MSQ评分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热敏灸联合物理治疗减轻了神经性患者疼痛,缓解了头痛症状,提高了临床疗效,是一种治疗神经性头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手法通乳配合平衡火罐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单独头孢西丁钠抗炎,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手法通乳配合平衡火罐疗法。结果 总有效率实验组为93.3%,对照组7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总满意率实验组为100%,对照组7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抗生素治疗基础上,采用手法通乳配合平衡火罐疗法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科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满意度,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二级预防方案的防治效果。方法:将门诊收治的200例哺乳期乳腺炎急性炎症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二级预防方案即"哺乳期保健+理疗+自拟中药贴"三联法,防止乳腺炎进一步发展成乳腺脓肿,尽可能地保留其母乳喂养的功能。结果:二级预防研究组"哺乳期保健+理疗+自拟中药贴"三联法,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P<0.05。结论: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二级预防方案在乳腺炎的急性炎症期阶段是一种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有效地防止病情的发展,减轻患者的痛苦,最大限度地保留其母乳喂养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伴有急性感染症状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临床以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该次研究对象方便选取该院门诊于2014年7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25例不伴有急性感染症状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保守组12例(三联抗分枝杆菌药物)、手术组13例(行区段切除术+三联抗分枝杆菌药物),观察治疗后患者非哺乳期乳腺炎治疗效果,对患者进行为期18个月随访,观察期间非哺乳期乳腺炎复发情况.结果 25例患者92.0%者发现肿块,有32.0%者存在乳头凹陷情况,仅8%患者血常规检查出现白细胞升高.保守组治疗率为83.3%,复发率为10.0%,手术组为100.0%、0.0%,手术组非哺乳期乳腺炎治疗效果优于保守组,且复发率低于保守组(P<0.05).结论 不伴有急性感染症状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临床以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后部分辅助口服三联抗分枝杆菌药物,治疗效果理想,近期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针刺疗法和物理疗法对慢性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35例疼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针刺治疗组61例、物理治疗组74例,治疗时间10~20d。结果 针刺治疗组显效率为49.2%,物理治疗组显效率为28.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针刺治疗对镇痛的疗效明显优于物理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含有地塞米松方案治疗中央区哺乳期乳腺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2009年8月~2010年3月诊治的中央区哺乳期乳腺炎产妇,共60例,按接诊顺序随机分为含有地塞米松方案治疗组及含有硫酸镁方案对照组,各30例,统计分析两组治疗中央区哺乳期乳腺炎的效果.结果 治疗组中有3例化脓,对照组有15例,两者比较,x2=4.593,P=0.03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中回乳患者为3例,对照组则为10例,治疗后回乳情况的比较,x2=4.812,P=0.02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含有地塞米松方案治疗中央区哺乳期乳腺炎,治疗后病情恶化进展为乳腺脓肿患者少,回乳患者少,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外周血中自身抗体(ANA、AHA)、免疫球蛋白、补体水平的情况,以探讨非哺乳期乳腺炎 是否是存在免疫功能紊乱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方法收集2013年9月~2015年5月期间在广东省中医院乳腺科住院治疗的非哺 乳期乳腺炎患者78例,同时选择88例健康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其外周血中自身抗体(ANA、AHA)水平、同时检测外周血 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及补体(C3、C4、总补体)情况。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免疫指标 的变化,自身抗体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非哺乳期乳腺炎组抗核抗体(ANA)阳性的有50例,占64.10%(50/78),其中荧光 模式以颗粒型和胞浆颗粒型为主,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0)。非哺乳期乳腺炎组抗组蛋白抗体(AHA)阳性的 有28例,占36.00%(28/78),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0)。非哺乳期乳腺炎组IgA、IgM因子,C4、总补体升高,与 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异常,患者外周血自身抗体 ANA、AHA阳性率高,揭示非哺乳期乳腺炎是一种存在免疫功能紊乱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女性。将其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临床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治愈、美观度、复发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CRP、IL-6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美观度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采用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得到改善,治疗有效率及乳房美观度较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12个月内的疾病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产褥期乳腺炎5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对产褥期妇女急性乳腺炎的疗效。方法选择产褥期乳腺炎患者110例,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综合治疗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采用低频脉冲电刺激,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平均治疗天数间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运用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产褥期乳腺炎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对哺乳期乳腺炎患者采用抗生素联合磁疗的综合疗法的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甲乳外科就诊的哺乳期乳腺炎患者117例,随机分入TDP治疗组和对照组中,两组均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TDP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特定电磁波照射。治疗一周之后进行疗效评价,并记录治愈时间。结果:TDP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愈时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TDP治疗,能够快速有效地治疗哺乳期乳腺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联合疗法治疗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哺乳期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治疗+乳房按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中药内服及外敷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给予抗生素联合中药内服及外敷配合乳房按摩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陈祥  陈勇武 《当代医学》2013,(35):38-39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切除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9月经手术治疗的65例浆细胞性乳腺炎作为观察组,另选择本院同期采用乳管镜介入治疗的65例浆细胞性乳腺炎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率100%,切口愈合良好,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46%(P〈0.05);两组患者均随访6~12个月,观察组1例(1.54%)复发,对照组5例(7.69%),均经再次手术后治愈,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手术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效果满意,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0.
白碧瑶 《广西医学》2003,25(9):1763-1764
我科自 1 998年 1 0月至 2 0 0 2年 1 2月采用超声波并超短波治疗哺乳期乳腺炎 4 0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共 80例 ,年龄 2 0~ 33岁 ,经外科、妇产科和B超检查确诊 ,随机分为超声波并超短波治疗组 (综合组 )和超短波治疗组(对照组 )各 4 0例 (见表 1 )。两组患者在发病年龄(综合组 2 2~ 33岁 ;对照组 2 0~ 32岁 )、病程、肿块大小、发病部位和全身症状等均无显著性差异。表 1 两组一般情况组别 年龄( x±s)病程 (天 )1~ 34~ 7≥ 8发病部位单侧双侧肿块大小 (cm)≤ 4× 4 4× 4~ 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