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蝶骨电极脑电图对颞叶癫痫致痫灶手术的定位价值。方法对52例颞叶癫痫病人在手术前用常规电极和蝶骨电极描记脑电图,确定癫痫病灶。在手术中描记皮层电图(ECoG)及深部脑电图(DEEG)。结果用蝶骨电极描记者均有痫样放电(100%),其中90%局限于颞叶;而常规头皮电极发现有痫样放电46例(88%),局限于颞叶者只占46%。术中ECoG和DEEG证明所有病人的颞叶表面、海马或杏仁核均有痫样放电。结论在诊断颞叶癫痫中蝶骨电极较为可靠,有助于手术前的定位诊断,并且可提高颞叶癫痫脑电图的阳性率44%。  相似文献   

2.
在进行顽固性癫(癎)致(癎)灶切除术前,如果各种非侵袭性检查定位资料相互矛盾而不能满足需要时,则要使用颅内埋藏电极描记皮层电图(ECoG)来提高术前定位、定侧的准确率,以保证手术效果.我院于2004年8月至2007年8月对67例顽固性癫(癎)患者实施了外科手术治疗,对术前不能准确定侧、定位的4例患者安置了颅内电极描记ECoG,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脑皮质电图(electrocorticogram ECOG)系指在开颅术中,将皮质电极直接放置于大脑皮层由脑电囹仪描记的电活动。目的是寻找致痫灶的部位和范围。根据近代的考察,在世界各地行癫痫手术的医院.约84%的医院采用术中的ECOG检测手段。虽然近10余年来神经影像技术有许多新的发展,如CT(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MRI(核磁共振)、  相似文献   

4.
指将活体脑自发生物电位经电极引出并输入脑电图仪放大和描记下来的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曲线。以常规脑电图为例,要点如下:①在本质上,脑电图描记的是电极对之间——两个头皮电极正下方的脑细胞群之间(双极导联),或一个头皮电极正下方的脑细胞群与参考电极之间(参考导联)——脑自发生物电的电位差在频率、波幅、位相等方面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②最初使用的真空管放大器由于放大倍数受限且每放大一级信号被倒相一次,心电图为mV级,经两次放大已可供分析,其位向又被倒回,因而向上偏转为正,向下偏转为负。但脑电图系μV级,需再经第三级放大才可供分析,因而是向下偏转为正,向上偏转为负,与数学、物理学上座标图不一样,是很特别的现象。当今的晶体管集成电路“级”的概念已淡化,  相似文献   

5.
7.AEEG监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1)监测方法 AEEG24h监测无医生跟踪,伪差不可避免地频繁出现,所以一份完整的记录十分重要。对合作儿童在安放电极后,一定要在医生的监护下作30min常规描记,包括睁闭眼试验、HV以作自身对照。在24h描记中,一定来医院检查1~2次,主要检查电极情况及仪器运转情况,嘱家长详细作好记录。取下记录盒后对每一幅导联都要进行检修,确认完好。  相似文献   

6.
sleep deprivation 睡眠剥夺 也叫剥夺睡眠,在给癫(癎)病人描记脑电图时,对睡眠中易发作者应作睡眠描记,对觉醒时易发作者应作睡眠剥夺描记.剥夺睡眠后描记易出现(癎)样放电,与其说是剥夺睡眠后因疲劳而出现,不如说是觉醒程度差而出现异常波.在实践中,剥夺睡眠描记主要是观察觉醒-入睡过程,因此期最易出现(癎)样放电.次日进行描记,前晚减少睡眠时间,叫部分睡眠剥夺(尤是小儿),前晚通宵不睡,叫全部睡眠剥夺.在一些有趣的实验里,还可以选择性地剥夺睡眠周期中某个阶段,如REM剥夺(梦境剥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平均参考电极技术在儿童脑电图记录中的优越性。方法 :对 183例小儿进行相同部位的单极、双极和平均参考导联脑电图的同步对比分析。结果 :平均参考导联记录的脑电图不仅能与单极和双极导联一样 ,发现常见普遍性样放电波 (98 4% ) ,而且能克服单极导联中常伴有的活化现象和参考电极伪迹 ,更清晰地记录出单极导联中不易分辨的局限性样放电波 (8 6 % )。结论 :在脑电图描记中采用平均参考电极技术 ,能更好地避免活化现象和伪迹干扰 ,准确发现样放电波 ,在儿童脑电图工作中更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颅内电极脑电图及其对癫癎灶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颅内电极记录的必要性 脑电图描记的是大脑皮层神经细胞产生的神经电活动,需一定数量的神经细胞同步活动才能产生足够强大的电流,此种电流传导到头皮表面才能被常规脑电图描记下来.  相似文献   

9.
作者应用悬浮微电极测定心肌细胞跨膜电位(TAP),以接触电极记永单相动作电位(MAP)和用常规Ⅱ导联描记心电图。实验用家兔53支,随之分为TAP—ECG组、MAP—ECG组和TAP—MAP组。在同一动物同步记录两种指标观察正常和心律失常时三种指标的改变,结果表明TAP与MAP具同样的形态间期,与心电图对应关系相一致。实验性早搏—室速—室颤时;TAP与MAP的变化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蝶骨表面盘状电极(PG1、PG2)及前颞(T1、T2)电极在长程视频脑电监测中对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的检出频率。方法 对100例癫痫发作间期患者进行10-20系统64导头皮电极记录,增加蝶骨表面盘状电极(PG1、PG2)及前颞(T1、T2)电极记录视频脑电图23小时,分析蝶骨表面盘状电极阳性检出率。结果 100例患者中,颞区放电58例,其中10-20系统19导头皮电极+蝶骨(PG1、PG2)+前颞(T1、T2)电极检出放电48例,仅局限于蝶骨表面盘状电极(PG1、PG2)+前颞(T1、T2)电极阳性4例,蝶骨表面盘状电极(PG1、PG2)+前颞(T1、T2)电极阴性6例。对仅头皮电极检出放电与增加表面蝶骨电极及T1、T2检出放电者进行比较,后者阳性率较前者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仅头皮电极检出放电与增加表面蝶骨电极及T1、T2检出放电者由于样本量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仍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电记录中不同参考电极位置对图形分布特征的影响。方法:对500例病人进行了相同部位参考电极导联脑电图的同步对比分析。结果:耳垂参考电极有活化现象和伪迹干扰,但波幅高,中线两侧脑波失真较少。Cz参考电极干扰少有利于颞部的异常电位的暴露,但不利于头顶部病变的发现。颧骨弓处盘状电极减少了活化和伪迹干扰。结论:颞部病变以Cz为参考点的导联阳性率最高,而中线两侧各部的病变则以耳垂为参考点的单极导联阳性率最高,因此脑电图描记时应变换各种参考电极位置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2.
胃电图的测量、分析和未来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概述——胃电图(EGG)的发展历史胃电图描记术通常是指利用放置在腹部皮肤上的表面电极记录胃的肌电活动,所记录到的信号称为胃电图。本文中的表面胃电图描记术和胃电图都简称为EGG。EGG的最大好处是非创伤性。胃肠病学家一直在研究胃电图和胃的能动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探讨将胃电图作为一评价工具来诊断胃能动失常的可能性。心理学家则希望用EGG来理解胃的生理功能,因为非损伤性EGG不会扰乱正在进行的正常的胃活动。EGG的测量和数据分析是由  相似文献   

13.
颅内电极脑电图及其对癫痫灶的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颅内电极记录的必要性脑电图描记的是大脑皮层神经细胞产生的神经电活动 ,需一定数量的神经细胞同步活动才能产生足够强大的电流 ,此种电流传导到头皮表面才能被常规脑电图描记下来。常规脑电图所描记到的脑电活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比如同步活动的神经细胞数量的多寡、神经细胞在大脑皮层脑沟和脑回内排列的方向、颅骨和头皮的完整性以及其导电率的改变等。头皮和颅骨是电的不良导体 ,大脑皮层产生的神经电活动在经过颅骨和头皮的传导时会受到明显的衰减 ,所以头皮记录到的脑电活动通常只有皮层记录的几分之一到十几分之一。此外 ,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蝶骨电极在脑电图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对406例行蝶骨电极检查的癫痫病人的脑电图进行分析。结果:脑电图单极描记发现正性棘波的病人蝶骨电极阳性率几近100%;而无正性棘波者,蝶骨电极阳性率几乎为零。结论:蝶骨电极的应用明显提高了脑电图对癫痫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1.1 多导胃电描记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电描记法是一种通过在腹部放置体表电极来检测胃部肌电活动的非侵入性检查.在生理研究和临床实践均得到愈来愈多的应用.既往的研究表明,胃电图(EGG)是检测胃慢波的可靠手段.资料显示EGG的主频与胃慢波的频率一致.EGG波幅的相对变化(或主频的功率)与胃的收缩相关.EGG所测得的节律紊乱(胃动过缓、胃动过速和节律不齐)指示胃慢波的异常.这种异常常能在胃动力紊乱的患者中观察到,并与消化不良症状相关,比如恶心和呕吐. 虽然近年来研究取得了大量进展,特别是在量化分析和应用方面,但是胃电描记的方法学仍然有限.目前胃电描记几乎无一例外地使用单导设备来进行.多导胃电描记在某些研究中也有运用,然而对数据的分析和解释仍然是基于单导技术的方法. 本文的目的在于介绍多导胃电描记法.我们首先来讨论胃慢波的时间和空间的特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术治愈和基本治愈的颞叶癫癎(TLE)患者发作期头皮脑电图(EEG)和深部电极EEG的特点.方法:对25例立体定向射频热凝毁损颞叶内侧结构或常规手术切除后随访12月以上,Engel Ⅰ级(临床治愈)者21例和EngelⅡ级(临床基本治愈)者4例(共25例)的发作期头皮EEG和深部电极发作期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头皮EEG描记时逢临床发作者19例,其中EEG为局限的5~13 Hz的典型阵发性节律波者10例,14~20 Hz的快波者4例,局限的2~5 Hz的正弦节律波者3例,EEG呈平坦化2例;深部EEG描记已临床发作者6例,均有15~6 Hz的节律波发放.结论:对于TLE头皮EEG对大多数发作能提供发作起始参考,对于EEG平坦化者需参考其它临床资料;深部电极EEG发作期脑电起始形式比较单一.  相似文献   

17.
视频脑电图现在已经被各级医疗机构广泛应用,但目前国内尚没有统一的脑电图技师操作规范出台.视频脑电图描记技术直接影响到对脑电图的诊断,尤其是癫癎的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得到一份完整、真实的脑电图无疑对临床诊断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各级医院采用的粘贴及固定电极方法、仪器参数设置等不同,造成了采集的脑电图信号质量参差不齐.我院自1995年9月开展脑电图工作至今,从脑电图采集的粘贴电极、电极固定、调整参数等各环节细微之处的技巧人手,总结了一些实用操作技巧及相关经验,提高了脑电图采集、描记质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术中颅内电极脑电监测在癫痫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难治性癫痫患者78例术中采用颅内电极脑电监测,在病灶切除前对致痫灶区行皮层电极描记,记录有无痼样放电和范围,对痫灶部位进一步精确定位。采用联合手术方法进行病灶切除,之后再次或多次描记,以判断痼样放电有无减少或消失,对有痫样放电的皮层再次进行软膜下横切术。术后常规应用抗癫痫药物。结果:78例患者,术前均在预定的致痫灶局部记录到棘波、棘慢波、尖波和尖慢波;致痢灶切除后即时监测结果显示其中有7例痫样放电完全消失,56例痫样放电明显减少、背景波幅降低,15例在病灶周围仍散在有明显痫样放电,经再次处理后减少,所有患者均无神经功能损害加重。78例患者均随访6个月至4年,多数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精神状态改善。其中发作消失51例(65%),发作明显减少(75%以上)16例(21%),发作减少(50%以上)7例(9%),发作无变化4例(5%)。总有效率为95%。结论:在癫痫外科手术中运用颅内电极进行脑电监测,能进一步明确致痂灶部位、监测异常波出现的范围及异常程度,指导手术中正确切除致痫灶,在癫痫外科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癫痫外科长期描记的颅内电极埋置手术方法及并发症的处理,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与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接受癫痫手术的403例患者行颅内电极埋置的经验,总结其适应证、操作方法、并发症及应对措施。结果:403例患者接受了408次颅内电极埋置手术,其中5例(i.2%)患者因电极覆盖范围不足而接受了第二次电极埋置术,平均监测时间3.7d(2~21d)。手术风险包括:术后颅内血肿29例(7.2%),脑水肿5例(1.2%),脑脊液漏11例(2.7%),术口感染13例(3.2%),颅骨骨髓炎5例(1.2%),电极折断1例(0.2%)。没有因颅内电极埋置术而引起严重神经功能缺失和死亡者。结论:颅内电极埋置长程皮质脑电监测术是癫痫外科一项相对安全的侵袭性检查方法。术前完善无创性检查措施,合理制定手术方案,注意操作细节及技巧,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当前生理实验中的记录设备,仍沿用老式的记纹鼓和杠杆描笔装置,技术比较落后。近年来虽然有少量生理记录仪问世,但产品存在着弧线描记及采用水银检压计、短路环计液滴装置,记录纸费用大等等不足之处。 本文报告了在华西医大生理教研室倡仪下,与我厂联合研制的SJ—Ⅱ型生理记录仪。实验中的血压描记是通过电生理记录将血压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