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对小儿肠套叠复位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X射线透视下空气灌肠复位和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两种不同方法治疗小儿肠套叠,并进行疗效比较分析。结果X射线组33例复位成功,11例失败(其中2例穿孔)。超声组42例复位成功,未出现再次复套、水潴留、水中毒和肠破裂穿孔等并发症,4例复位失败。X射线组复位率75%,超声组复位率91%。结论实时超声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成功率较高,几乎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小儿小肠套叠诊断及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高频超声对32例小肠套叠进行检查,测量包块大小及套叠鞘部的长度。27例在高频B超引导下进行生理盐水灌肠复位。结果 32例小儿小肠套叠中,肠套叠包块最大外径23mm(均值16mm),套叠鞘部最大长度15 mm(均值12mm)。实行灌肠复位患儿全部获得成功。结论 高频超声显像可基本明确小儿小肠套叠的诊断,并可在超声引导下行水压灌肠复位治疗。  相似文献   

3.
于海红 《现代保健》2009,(9):124-125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早期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04年5月至2007年5月经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并在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的28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超声诊断肠套叠准确率100%,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成功率100%。结论超声对肠套叠早期诊断明确,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方法简便、迅速,为治疗肠套叠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学工程》2016,(7):851-852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20例小儿肠套叠患儿,按照患儿的年龄进行分组:A组(<3个月)、B组(3~6个月)、C组(7个月~5岁),每组40例。比较三组患儿的水压灌肠情况,并观察不同病症类型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患儿进行水压灌肠所需的最大水压由低到高分别为A组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基层医院针对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治疗采取X线监视下空气生理盐水加压灌肠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4例小儿急性肠套叠行X线监视下空气、生理盐水加压灌肠治疗,记录本组患儿的复位成功率、治疗时间、排气时间、并发症及家属满意度。结果:本组44例患儿中1例转院,剩余43例患儿均复位成功,成功率为97.7%;治疗时间(20.36±3.46)min,肛门排气时间(21.32±2.51)h,无不良反应,家属满意度为100%。结论:小儿急性肠套叠采取X线监视下空气生理盐水加压灌肠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其肠套叠复位,安全性较高,在基层医院推广价值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肠套叠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医院收治的104例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复位方法不同分为空气灌肠组和水压灌肠组,每组52例。空气灌肠组采用X线下空气灌肠复位,水压灌肠组采用B超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比较两组复位成功率、复位时间、大便隐血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胃肠激素[包括胃动素(MTL)、胃泌素(GAS)、神经降压素(NT)]水平,以及呕吐、腹胀、肠淋巴结肿大、肠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水压灌肠组复位成功率高于空气灌肠组,复位时间、大便隐血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空气灌肠组,复发率低于空气灌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炎症指标、胃肠激素指标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且水压灌肠组低于空气灌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压灌肠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空气灌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X线下空气灌肠复位相比,B超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可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方法及影响复位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10年4月收治的54例急性肠套叠的患儿的临床资料,该组患儿均经B超或手术确诊,其中41例在B超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将该组患儿按性别、年龄、入院时有无轮状病毒感染史、入院时一般情况、发病时间、白细胞总数、B超影像学上的套叠包块血流信号多少探讨与复位成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41例患儿全部治愈,无死亡病例,复位成功率为95.1%(39/41),无1例发生穿孔,经分析与复位成功率相关的因素有:年龄、发病时间、肠套叠类型及套叠处肠管血运。[结论]B超对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诊断率较高,有手术指征的患儿要尽早采取B超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儿肠套叠发病后超声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的成功率和手术治疗的时机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58例小儿肠套叠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过程。结果 58例患者全部首诊超声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首次治疗成功50例(86.2%),二次及二次以上超声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成功的5例(8.6%),手术治疗3例(5.2%)。结论小儿肠套叠发病时间越短(<4h)超声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成功率越高,发病时间越长(>48h)且小儿周身状态差建议首选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透视下空气灌肠整复法对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优点。方法:利用空气灌肠复位器在非透视下空气灌肠,对445例小儿急性肠套叠进行治疗。结果:整复成功424例,成功率95.3%,灌肠过程中无肠穿孔发生。整复失败病例均采取手术治疗。结论:非透视下空气灌肠整复法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治疗效果与透视下空气灌肠无显著差异,并可以避免射线危害,减少人员浪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影响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数字X线机监视下行空气整复的128例小儿肠套叠病例,对其整复成功率与肠套叠发生时间、原始套头位置及形态等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 本组经空气整复成功112例(87.5%),原始套头在盲升结肠、肝曲及横结肠、脾曲及降结肠以远的整复成功率分别为96.1%(49/51)、89.1%(57/64)、46.2%(6/13),原始套头在脾曲及降结肠以远的整复成功率显著低于盲升结肠(P<0.05);套叠时间<25 h的整复成功率为96.7%(59/61),25~48 h为87.8%(43/49),>48 h为55.6%(10/18),套叠时间>48 h的整复成功率显著低于≤48 h者(P<0.05).结论 新型数字X线机监视下空气灌肠技术是小儿肠套叠最重要的X线诊断方法,也是最佳治疗方式.其成功与否与套叠时间、原始套头位置和形态以及整复压力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温水压灌肠诊治小儿急性肠套叠复位的效果。方法对38例肠套叠患儿,采用超声诊断实时监测下温水灌肠复位。结果4例超声示套入肠管血运差转手术治疗,余34例患儿全部复位成功,其中2例24 h内复发行再次灌肠复位成功。结论在超声实时监测下温水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简便易行、疗效满意、无辐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应行灌肠检查的临床效果以及必要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56例初诊CT检查疑似小儿肠套叠患儿,观察患儿行空气灌肠术病例的确诊与治疗情况,统计临床诊断率和治愈率,分析疑似小儿肠套叠应行空气灌肠的必要性以及临床价值和意义。结果:本组患儿经灌肠术后56例作出肠套叠确诊,56例患儿均行空气灌肠术,经过治疗,治愈40例,复位失败患者行手术复位16例,经空气灌肠或碘剂灌肠术后确诊4例、排除2例。结论:疑似小儿肠套叠应行灌肠检查,效果明显,诊断率高,安全性高,有治疗作用,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3.
钱斌  鲍健  陈宏伟 《职业与健康》2011,27(2):235-236
目的比较空气灌肠和钡剂灌肠在小儿肠套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X线透视下,使用自动控制压力的肠套叠复位机,对238例肠套叠患儿分别进行空气灌肠及钡剂灌肠诊断及整复治疗,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行空气灌肠组确诊率98%、复位率97%,平均耗时20 min;行钡剂灌肠组确诊率98%,复位率93%,1例肠穿孔,平均耗时50 min。结论两者的确诊率均较高,但空气灌肠复位率稍高于钡剂灌肠,同时更方便、快捷、安全。空气灌肠是诊治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方法,也是最佳无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小儿乙肠套叠的X线表现,提高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186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及X线表现,并经灌肠诊断性治疗。结果186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率85%。肠套叠复位成功率随病程的延长而降低。结论及时发现小儿肠套叠有助于提高空气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复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超声引导下对不同年龄采用不同水压治疗小儿肠套叠。方法:通过对206例小儿肠套叠不同年龄采用不同水压在超声引导下治疗,其中有25例采用2次水压灌肠治疗。结果: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成功率1981206例(96.11%)。结论:超声引导下对不同年龄采用不同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取得较好的效果,安全性好,无1例发生结肠穿孔,较传统方法无X线辐射。  相似文献   

16.
张芳  席占国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12):1693-1694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和监视下生理盐水灌肠治疗婴幼儿急性套叠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由高频超声诊断并经生理盐水灌肠治疗的48例婴幼儿肠套叠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婴幼儿急性套叠中40例经生理盐水灌肠成功复位,8例复位失败而行手术治疗.生理盐水灌肠成功复位的患儿的声像图表现为:圈外有圈的"同心圆"征和"套筒"征;手术患儿的"同心圆"每层厚薄不均伴腹膜腔积液.结论 高频超声诊断和监测生理盐水灌肠治疗婴幼儿急性肠套叠可避免X线照射,操作简便、易行,成功率高,可作为治疗急性肠套叠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B超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经验。方法:对144例经B超引导下水压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整复前后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复位前144例均有阵发性哭闹、呕吐、解果酱样血便表现,复位后症状消失139例;复位前腹部可触及异常包块100例,复位后异常包块消失97例;复位前144例B超均能探及腹部异常包块,复位后异常包块消失139例;碳剂实验144例(6-8h)排便有碳剂139例,无碳剂排出5例;B超诊断符合率100%,复位成功139例,复位成功率96.5%。结论:B超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操作简便、易行,成功率高,可作为小儿急性肠套叠首选的诊断、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小儿肠套叠在数字脉冲透视整复中的辐射剂量优化,为降低小儿在X射线透视整复中的辐射剂量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方法 通过调研相关文献并结合研究的目的和原理,采用数字胃肠机低脉冲透视对小儿肠套叠胃肠整复治疗。结果 实验组(脉冲率=3P/s)60例,影像诊断的符合率为100%,空气灌肠整复的成功率为95%;对照组(脉冲率=7.5P/s)60例,影像诊断的符合率为100%,空气灌肠整复的成功率93.3%。两者在诊断符合率与整复成功率无明显差别,但在所接受辐射次数上实验组是对照组的39.25%。结论 降低数字胃肠机的透视脉冲率既可满足临床诊断和治疗需求,又可以降低肠套叠患儿的辐射剂量,值得在小儿肠套叠数字透视整复治疗中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电脑遥控空气灌肠整复仪治疗小儿肠套叠的影像表现及治疗经验总结。方法搜集我院2007年3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放射科进行空气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患者34例临床资料及电脑整复仪整复肠套叠经过。结果整复成功29例,成功率88.5%;整复失败5例,经外科手术复位。结论电脑遥控空气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能够精确控制压力,且安全、经济、是小儿肠套叠有效的治疗措施,可以在基层医院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小儿肠套叠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彩超诊断并在超声监视下行温生理盐水灌肠复位的62例小儿肠套叠的资料。结果62例小儿肠套叠经双频超声检查全部确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CDFI)提示套叠肠管壁血供良好,并在超声监视下行温生理盐水灌肠水压复位,除2例继发性肠套叠外,其余病例均获成功复位。结论彩超检查不仅能确诊肠套叠及其分型,还能评价套叠肠管存活状况,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可作为小儿肠套叠复位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