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脉压与高血压病患者并发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60例高血压病患者,年龄40~70岁,其中单纯高血压病患者200例,高血压并发脑卒中者26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和血压各参数与并发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年龄、性别、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高血压病程无显著差异,脑卒中组的收缩压、平均血压和脉压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程和其他危险因素(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脉压仍与脑卒中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OR=1.56,95%可信区间1.05~2.4,P<0.01)。结论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收缩压、平均血压和脉压与脑卒中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其中脉压是高血压并发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和脉压与脑卒中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不同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水平与脑卒中发生率的关系。方法:收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6例,其中单纯并发脑卒中者84例。按收缩压、舒张压、脉压的水平不同分别分为四组,观察各组脑卒中的发病率。结果:随着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水平的增高,脑卒中的发病率增加,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我国脑卒中是人群主要的病残和死亡原因。积极有效地降低血压水平及脉压差,是防治脑卒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高血压病患者各参数值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我科2010年以来采用Meditech ABPM-04便携式血压记录仪测定24h血压,在临床上预测脑卒中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结果根据高血压病患者335例临床监测血压值分析,发现患者的平均血压、脉压和收缩压同脑卒中的发生有着比较明显的相关性,而患者的舒张压同脑卒中的发生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通过动态血压监测高血压病患者,探讨各参数值与脑卒中的关系,提高了高血压病的治疗效果,降低了高血压并发脑卒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与血脂异常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选取从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6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患者的总胆固醇将其分观察组(非高胆固醇患者)与对照组(高胆固醇患者),对患者的动态血压进行24 h的监测。结果在nSBP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dDBPSD(日间舒张压标准差)以及24 h DBP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方面,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24 h SBPSD(收缩压标准差)以及dSBPSD(日间收缩压标准差)方面,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1,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dSBP(日间收缩压)、24 h SBP(收缩压)、24 h PP(脉压均值)以及dPP(日间脉压均值)方面,与观察组相比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压变异同血脂异常为正相关,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危险的主要因素就是血脂异常以及高血压。  相似文献   

5.
李红  徐立  时立新  马启玲 《贵州医药》2007,31(11):977-978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病人血浆Ghrelin水平,分析其与血压的关系。方法测定30例正常对照组及53例2型糖尿病病人清晨空腹Ghrelin水平及血压的变化。结果2型糖尿病正常血压组病人空腹血Ghrelin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降低约20%,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2型糖尿病高血压组病人空腹血Ghrelin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更明显(下降34%,P<0.01)。2型糖尿病高血压组Ghrelin水平的下降与收缩压(SBP)(r=-0.546,P<0.05)、舒张压(DBP)(r=-0.614,P<0.01)和脉压(r=-0.573,P<0.05)相关,Ghrelin与BMI、糖化血红蛋白、静脉空腹血糖等因素无显著相关性。结论2型糖尿病并高血压病人清晨空腹Ghrelin水平低于对照组,与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水平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周建英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7):2581-2582
目的 了解老年人群血压变异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对非高血压老年人133例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分析24h、白昼、夜晚收缩压变异与舒张压变异,根据变异程度考察其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脂血症的发生率.结果 老年人24h、白昼、夜晚收缩压变异标准差与舒张压变异标准差大于正常值上限的心律失常、冠心病与高脂血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以上数值在正常值范围内的老年人(P<0.05或P<0.01).结论 非高血压老年人血压变异与心脑血管疾病有相关性,血压变异可作为判断此类人群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及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析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探讨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及血压晨峰现象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特点。方法13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高血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检查结果分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观察组)74例,单纯高血压病组(对照组)65例,均采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对所得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①两组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均以非勺型为主,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非勺型占百分比(86.48%)高于单纯高血压组(76.46%),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低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收缩压晨峰值高于单纯高血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有以下特点:①血压昼夜节律改变明显,白昼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异性大。②血压晨峰现象在夜间收缩压水平高及血压昼夜节律改变明显的患者中可能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药科学》2017,(10):139-14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LVDD)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以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8例为研究对象,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检测计算二尖瓣瓣尖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E)与晚期最大血流速度(A)的比值E/A,根据E/A将患者分为LVDD组(E/A≥1,n=92)和高血压组(E/A<1,n=76)。结果与高血压组比较,LVDD组年龄和身体质量指数升高,高血压病程延长,血压变异性和脉压指数增加,合并高脂血症率、合并糖尿病率、合并房颤率亦升高(P<0.05),年龄、身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病程、血压变异性、脉压指数、合并高脂血症、合并糖尿病、合并房颤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LVDD的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法对上述相关因素进一步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病程、血压变异性、脉压指数、合并高脂血症、合并糖尿病、合并房颤均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LVD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LVDD的危险因素有年龄、高血压病程、血压变异性、脉压指数、合并高脂血症、合并糖尿病、合并房颤等,积极采取措施对合并上述相关危险因素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干预有利于其LVDD的预防。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的升高,对脑卒中和冠心病的危险性均呈直线上升。近10年来,不少研究显示脉搏压较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更能可靠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危险。本文通过130例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监测(24hABPM),探讨其血压及脉压(PP)与左室肥厚(LVH)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高频超声检测对比观察高血压并发冠心病和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c)。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变化的异同,探讨发生心、脑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及相互关系。方法将观察对象分为3个组.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组、高血压并发脑卒中组、高血压无心脑并发症组,检测IMTc,肱动脉内皮依赖性(EDD)和非依赖性(EIDD)舒张功能。结果①高血压并发症组与对照组间在血管内皮非依赖性扩张方面均降低,二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依赖性血管扩张二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组,高血压并发脑卒中组IMTc测值均增高,与高血压无心脑并发症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组,高血压并发脑卒中组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高血压病的基础上,并发冠心病和脑卒中的患者其依赖性血管内皮舒张功能降低,提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高血压的共同影响因子。高血压并发症组与对照组间在IMTc和依赖性血管扩张方面有显著性差异,而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组,高血压并发脑卒中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提示IMTc增厚,依赖性血管扩张降低是高血压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子。但是不能作为单独预判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或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