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和分析捂热综合征的死亡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入本院急诊中心的捂热综合征患儿38例进行研究,其中死亡组12例,存活组26例,观察并统计两组的体温,小儿危重病历评分(PCIS)等临床表现,测定并分析两组的pH、Ca2+、Na+、血糖、乳酸、白蛋白、血浆渗透压和脑钠肽等实验室指标。结果死亡组的平均体温高于存活组,PCIS低于存活组(P〈0.05)。存活组的MODS、DIC和呼吸衰竭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死亡组的pH、Ca2+和白蛋白检测值均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的Na+、血糖、乳酸、血浆渗透压和脑钠肽值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患儿体温、PCIS等临床表现和患儿pH、Ca2+、Na+、血糖、乳酸、白蛋白、血浆渗透压和脑钠肽等与捂热综合征病死率密切相关,应严密监测患儿相关指标以降低病死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婴儿捂热综合征(IMS)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近5年收治住院的51例IMS患儿资料,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再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51例IMS患儿中,9例死亡,病死率17.6%。IMS患儿死亡组与存活组之间比较,年龄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捂热时长、体温、改良Glasgow昏迷评分(PCIS)、小儿危重病例评分(GCS)、脏器功能障碍数目、pH、乳酸、血浆渗透压、Na+浓度、Ca2+浓度、血糖、白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脑利钠肽、D-二聚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IS≤70分、GCS≤8分、脏器功能障碍数目≥3、血Na+≥150 mmol/L、D-二聚体≥2 mg/L为影响IMS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医护人员需充分认识影响IMS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以期早期识别、合理治疗IMS,降低病死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王国粉  杨肖蓉  任婵  苏瑜  王英 《安徽医药》2018,22(2):257-260
目的 观察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脓毒性休克组(脓毒性休克组又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脓毒症组和健康对照组,观察各组患者的RDW水平,同时与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动脉血乳酸(Lac)、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等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脓毒性休克组、脓毒症组患者RDW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入院后1、3、5、7、10 d的RDW升高(P<0.05)。入院第1个24 h脓毒性休克组RDW与CRP、PCT、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成正相关性(r=0.836,0.683,0.589,0.727,0.311,P<0.05)。RDW与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联合可以提高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死亡预测能力。 结论 RDW水平升高对脓毒症具有预示作用,同时对脓毒性休克患者不良预后具有判断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乳酸水平与小儿危重病评分(PCIS)之间的相关性及血乳酸动态监测指标与患儿预后的关系.方法 比较乳酸升高组及乳酸正常组的住院情况;按PCIS评分分组,探讨血乳酸值与PCIS评分的相关性;根据预后将乳酸升高的危重患儿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乳酸指标和反映脏器/系统功能的临床指标的差异,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找出与预后显著相关的指标.结果 血乳酸升高组患儿的PCIS评分显著降低,休克发生率、MODS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明显上升,与乳酸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PCIS评分降低,入ICU乳酸值、乳酸峰值明显增高,与PCIS评分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r分别为-0.455、-0.504,P<0.01);高乳酸血症患儿中,乳酸峰值、12 h乳酸清除率与患儿的预后明显相关.结论 血乳酸水平与PCIS评分存在明显线性相关关系,乳酸峰值、12 h乳酸清除率是评价患儿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5.
徐凤玲  谢敏慧 《江苏医药》2002,28(2):123-124
目的 研究捂热综合征患儿酸碱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临床意义。方法 18例捂热综合征患儿按病情分为轻、重两,组作血气分析并检测血清电解质含量,并与10例同龄正常小儿作对照。结果 两组捂热综合征患儿pH值,剩余碱(BE)及碳酸氢根(HCO3^-)浓度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随着病情加重更为明显;两组患儿血清游离钙离子浓度(iCa^2 )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5);血清钠离子浓度(Na^ )和血浆渗透压(Osm)重度组低于轻度组,轻度组高于对照组(P<0.010。结论 拮热综合征患儿均有代谢性酸中毒与低钙血症;而血清钠离子浓度和血浆渗透压因病情轻重呈相反变化,从而提示:作酸碱、电解质水平测定对指导拮热综合征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预后不佳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SBP)患者75例,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两组,存活组患者49例,死亡组26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肝功能Child-pugh评分、腹水白细胞计数(WBC)、腹水中性粒细胞(PMN)、血肌酐(Cr)、血钠以及腹水白蛋白指标差异,比较两组患者合并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死亡组Child-pugh评分、Child-pughC级病例、腹水WBC计数>0.5×109/L及腹水PMN>0.5×103/mm3病例、Cr水平、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血钠、腹水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提示Child-pugh评分、Child-pugh C级、腹水WBC计数、腹水PMN、血钠、腹水白蛋白、上消化道出血及肝肾综合征均为肝硬化合并SBP患者预后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出现肝功能Child-pugh评分低、腹水WBC以及PMN偏高、血钠和腹水白蛋白水平偏低、并发其他并发症的肝硬化合并SBP患者死亡率更高,对上述危险因素予以监测和干预对提高肝硬化合并SBP患者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婴儿捂热综合征的通气指证。方法:选择2014年—2016年冬季30例婴儿捂热综合征患儿(重度)作为对照组,2017年—2019年冬季30例婴儿捂热综合征患儿(重度)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监测到患儿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超过Ⅱ型呼吸衰竭标准时进行有创机械通气,观察组则是早期给予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前和机械通气后第2天的危重评分、心率改善情况、乳酸水平以及治愈率、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心率及血气分析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及后遗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机械通气能迅速纠正婴儿捂热综合征(重度)患儿的全身组织及重要脏器的严重缺氧状态,减轻症状,降低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联合D-二聚体(D-D)及降钙素原(PCT)检测用于儿童感染病情的早期评判的价值.方法 选取ICU收治的感染性疾病重症患儿86例,根据PCIS结果分为危重组患儿43例(评分70~80),极危重组患儿43例(评分低于70分),对2组患者入院后24 h内血清PCT、D-D及PCIS评分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PCIS与PCT及D-D之间关系,并对影响患儿死亡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随访28 d预后,ROC曲线分析,PCIS、PCT及D-D对预测28 d患儿生存情况.结果 极危重组患儿血清PCT和D-D水平明显高于危重组患儿(P<0.05);血清PCT和D-D水平均与PCIS呈显著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T、D-D、PCIS均为影响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CT、D-D和PCIS预测患儿28 d生存ROC曲线下面积为分别为0.875、0.872及0.863(P<0.01).结论 儿童感染危重患者的血清PCT和D-D是判断病情预后的重要指标,联合使用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对预后判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WS)对脓毒症患儿病情及短期预后的预测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30例脓毒症患儿,其中严重脓毒症患儿9例,并以同期35例非脓毒症的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均在入病房时使用PEWS、PCIS进行评分;所有脓毒症患儿根据住院期间死亡事件分为存活组(n=26)和死亡组(n=4),分析PEWS对脓毒症患儿短期预后的预测效果。结果死亡组PEWS得分显著高于存活组(t=1.551,P=0.007);严重脓毒症组PEWS得分均高于脓毒症组、非脓毒症组(F=13.688,P=0.000),脓毒症与非脓毒症组PEW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2,P=0.420);另外,不同组别PEWS与PCIS得分均有显著相关性,两者预测脓毒症患儿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6,0.9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06,P=0.480)。结论PEWS可在一定程度上对严重脓毒症患儿的病情和短期预后有预测价值,评分越高提示患儿病情越重,预后越差,但对区分一般脓毒症和感染类危重患儿,仍需要借助其他生化指标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苏州地区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引起小儿重症感染的特点.方法 比较分析24例甲型H1N1流感患儿(甲型H1N1组)与42例的RSV感染患儿(RSV组)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结果 与RSV组比较,甲型H1N1组平均年龄大,危重病例评分(PCIS)低,死亡风险评分(PRISMⅢ)高,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长,发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高,喘息发生率低,肌钙蛋白、谷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和C反应蛋白异常升高比例高(P<0.05).甲型H1N1组影像学主要表现为两肺大范围实变影,肺气漏征象多见;RSV组主要表现为两肺门纹理改变及弥漫气肿.结论 了解上述不同特点有利于儿童甲型H1N1流感和RSV感染的鉴别和早期进行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