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自1999年10月~2002年7月采用腹腔镜辅助下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96例。结果 本组并发症17例,占17.7%,其中小肠结肠炎8例,肠管粘膜脱出3例,粪污4例,便秘1例,吻合口破裂小肠脱出肛门1例。结论 腹腔下巨结肠根治术是目前公认的疗效满意的术式,但仍存在一定并发症,只要处理恰当,可以尽量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小婴儿Ⅰ期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研究分析Ⅰ期经肛门治疗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效果。方法 12例患先天性巨结肠小婴儿,11例Ⅰ期经肛门完成根治术,手术年龄32d~158d。手术采用截石位或俯卧位,于直肠后壁齿状线上0.5cm~1.0cm,前壁齿状线上1.5cm~3.0cm切开直肠粘膜,向近端游离直肠粘膜达腹膜返折,环形切开肌鞘,游离近端结肠,拖出正常结肠与肛门斜形吻合。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95min,均于12h内排便,无术中术后并发症。随访2个月—1年,临床效果良,无污便。结论 Ⅰ期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安全简单,临床效果好,适于在小婴儿中开展。  相似文献   

3.
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的随访及并发症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的术后并发症及手术初步评价。方法 采用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60例,术后进行随访,其中最长随访1年,观察其术后并发症及排便功能。结果 术后合并小肠结肠炎4例,单纯性腹胀4例,吻合口瘘1例。术后并发症为16.7%。结论 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术后护理简单、无手术疤痕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环钳根治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6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钳根治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65例杨连全,耿永彪,王萍1989~1993年5月,我科采用环钳法对65例30天以内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HD)行根治术,术后对54例进行1~5年随访,疗效满意。临床资料:男58例,女7例;最小手术年龄11大,最大30天...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巨结肠微创化手术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微创化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本院收治的68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病例资料。年龄2个月至3岁,其中短段型12例,普通型40例,长段型10例,全结肠型6例。手术方式包括直肠肌条切除术、单纯经肛门结肠拖出术、腹腔镜辅助下巨结肠根治术。结果7例行直肠肌条切除术,35例行单纯经肛门结肠拖出术,20例行腹腔镜辅助下巨结肠根治术,6例行开腹手术。均治愈出院,出院后随访4个月至4年,63例排便正常,5例仍存在便秘。结论进一步规范儿童先天性巨结肠的微创治疗,制定儿童先天性巨结肠微创化治疗标准是提高儿童先天性巨结肠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小婴儿腹腔镜和剖腹巨结肠根治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腹腔镜和剖腹行巨结肠根治术后二组婴儿在临床各方面的特点。方法 随机地选取同期手术的腹腔镜辅助下巨结肠根治术和传统剖腹手术巨结肠根治术婴儿各15例,年龄25~152d,其中长段型14例,普通型14例,短段型2例。分别于手术前后测定免疫功能,观察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随访情况逐一比较。结果 术后肠功能恢复腹腔镜组较手术组早2~3d。手术组术后CD3、CD4较术前明显下降,CD4/CD8比值较术前降低,补体C3值显著升高。腹腔镜组CD3、CD4及G补体均较术前无明显变化。术后随访两组患儿排便功能无明显的差异,但腹腔镜组腹部瘢痕明显美观。结论 腹腔镜巨结肠根治术对患儿免疫干扰小,肠功能恢复早,美观,远期排便功能两组无差异。  相似文献   

7.
经肛门SoaveⅠ期拖出根治术治疗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   总被引:71,自引:3,他引:68  
目的 总结经肛门SoaveI期拖出根治术治疗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的手术过程、疗效及短期随随访。方法 自1999年经该术式治疗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14例。均经钡剂灌肠和直肠粘膜吸引活检诊断为常见型巨结肠。结果 14例切除结肠17~24cm,均于术后2~4d开始进食,术后1个月随访;每日排便8~10次,其中9例行钡剂灌肠未见结肠扩张,24h钡剂潴留;6个月随访(12例)每日排便1~3次,无污染。结论 经肛门SoaveI期拖出根治术治疗小婴儿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近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8.
经肛门SoaveⅠ期根治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2001年12月~2003年2月采用经肛门Soave Ⅰ期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方式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减少经肛门Ⅰ期巨结肠根治术后的并发症。方法对27例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Ⅰ期根治进行回顾分析,其中15例逐层梯度分离切出粘膜、环肌、纵肌,进入盆腔拖出肛门根治,长段型5例,普通型8例,短段型2例。12例单纯粘膜剥脱拖出(soave)肛门根治,长段型2例,普通型7例,短段型3例。结果出现并发症5例,其中单纯粘膜剥脱发生肌鞘感染l例,鞘内结肠假性梗阻1例,便秘2例;粘膜、肌层逐层梯度分离切除发生便秘1例;本组病例未发生小肠结肠炎。结论根据巨结肠类型,选择不同手术方式,粘膜、环肌、纵肌逐层梯度分离切除巨结肠根治术适应长段型和普通型病例,单纯粘膜剥脱巨结肠根治术适应短段型和超短型病例。  相似文献   

10.
全结肠型(包括累及小肠)巨结肠症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其发病率约占先天性巨结肠的6~8%左右,既往在诊断和治疗全结肠型巨结肠切除术后,患儿出现营养和离子紊乱问题,使患儿很难存活下来。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小儿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再加上胃肠道外营养和外科新技术的开展,使先天巨结肠,特别是全结肠型巨结肠的死亡率大大地下降。本文介绍自1994年7月~1995年3月我院采用一期行左半结肠一回肠侧吻合造倭术,二期行Duhamel根治术治疗三例新生儿全结肠型巨结肠获得成功的体会,对新生儿全结肠型巨结肠的诊断及治疗进…  相似文献   

11.
腹膜返折上方入路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介绍一种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的新入路。方法 26例巨结肠患儿采用腹膜返折上方入路经肛门根治术,于腹膜返折上方将直肠牵下,环行切断即入腹分别游离近远端,切除病变,远端保留前壁距齿状线2.5cm,后壁距齿状线1.0cm,近远端斜行吻合。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110min,平均出血20ml。随访5月~2年,25例排便正常,1例排便轻度失禁,经处理恢复正常。结论 经腹膜返折上方入路的方法直观、确切,容易掌握。  相似文献   

12.
经肛管肌鞘内巨结肠根治术后远端狭窄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肛管肌鞘内巨结肠根治术后远端狭窄的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自1998年2月至今采用的经肌管肌鞘内巨结肠根治术41例。结果 本组发生远端狭窄并发症的7例,占17.1%,其中吻合口狭窄3例,吻合口上端肌鞘狭窄2例,结肠扭转性狭窄1例,吻合口结肠回缩瘢痕性狭窄1例。结论 经肛管肌鞘内巨结肠根治术是目前公认的疗效满意的术式,但仍存远端狭窄、梗阻等并发症,只要处理恰当,可以尽量避免和减少该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改良Soave巨结肠根治术后排便功能的随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评价腹腔镜改良Soave根治术后患儿排便控制情况。方法 自 1999年 5月~2 0 0 1年 9月 ,对 6 4例年龄为 10d~ 1岁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行腹腔镜改良Soave巨结肠根治术。术后定期随访患儿 ,平均随访时间为 (2 3.8± 1)个月 ,对患儿大便控制能力、便秘及结肠炎的发生率进行评价。结果 获访 4 3例患儿。大便控制评分正常 (10分 ) 2 2例 ,好 (6~ 9分 ) 18例 ,欠佳 (1~ 5分 )3例 ;1例患儿 (2 .3% )有持续便秘 ;5例 (11.6 % )患儿曾出现结肠炎。结论 应用腹腔镜改良Soave巨结肠根治术治疗新生儿及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 ,术后可获得良好的排便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14.
经肛门Ⅰ期巨结肠根治术方法改进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研究经肛门Ⅰ期巨结肠根治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探索改进手术方法,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 10例先天性巨结肠及2例继发性巨结肠经肛门Ⅰ期根治手术,采用粘膜、环肌、纵肌梯度分离推进,从直肠侧方腹膜返折处先进入盆腔,经手术中和术后观察及3~18月(平均13.2月)随诊综合分析。结果 10例经肛门Ⅰ期根治的先天性巨结肠、2例继发性巨结肠病儿,手术时间缩短,术后反应轻。肛门无狭窄,排便每日1~2次,无污粪发生。结论 经肛门Ⅰ期巨结肠根治手术,采用粘膜、环肌、纵肌梯度分离推进式进入,从直肠侧方腹膜返折处先进入盆腔,可避免尿道及其邻近器官损伤,达到与经腹切口或腹腔镜下巨结肠根治术同样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应用小儿内窥镜观察先天性巨结肠病变肠管影像学的特点,对其诊断、手术时机及方法的选择进行探讨。一般资料:1992~1997年,对41例疑有先天性巨结肠的患儿行内窥镜检查,男40例,女1例。年龄4个月~1岁7例;~2岁23例;2岁以上11例。其中2例镜检、直肠肛管测压及钡剂灌肠排除巨结肠。6例取结肠不同部位组织活检。确诊39例。检出炎性息肉5例,多发性息肉1例。全部病例行X线钡剂灌肠,直肠肛管压力检测和术后病理检查证实诊断。对照组:选择无直肠肛管疾患的腹股沟斜疝患儿11例。方法:①器械:采用OLYM…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疑似全结肠巨结肠病例行急诊回肠造瘘术后二期手术的诊疗流程及手术方案。方法对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22例回肠造瘘术后的疑似全结肠巨结肠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手术年龄3~13个月,平均年龄5.8个月。经下消化道造影后24 h复查腹平片及直肠测压检查。均行术中回结肠多处活检,冰冻病理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决定下一步手术方案。结果11例诊断为全结肠巨结肠,行经腹部切口辅助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全结肠切除回肠肛门吻合术)。2例确诊为长段型巨结肠,1例确诊为常见型巨结肠,行巨结肠根治术。8例排除巨结肠及巨结肠同源病,行关瘘术。术后患儿恢复可。结论对于因疑全结肠巨结肠而行回肠造瘘的患儿,二期手术前可行下消化道造影,造影后24 h复查腹平片以评估远端肠管排钡功能。术中行回结肠多处浆肌层活检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及病变范围,从而指导二期手术方案的选择,是一种可靠、可行、简便快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 Soave 巨结肠根治术的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2013年收治的115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临床资料,均行腹腔镜辅助 Soave 巨结肠根治术,其中男81例,女34例,年龄1个月至14岁,短段型24例,常见型72例,长段型11例,全结肠型8例。结果115例患儿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60-120 min,平均(95.70±14.17)min,术中出血量3-8 mL,平均(4.8±1.65)mL,术后近期大便5-12次,3-6个月后大便接近正常,每日2-5次,术后发生小肠结肠炎10例,污粪15例,便秘复发2例,吻合口瘘结肠回缩1例,肛周皮炎15例,肛门狭窄3例。结论腹腔镜辅助 Soave 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有效,但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术前诊断、术中术后规范处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巨结肠根治术后小肠结肠炎:有关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1982~1992年采用根治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103例,其中16例(6.43%)发生术后小肠结肠炎。分析有关因素,发现性别、手术时年龄、无神经节细胞肠段长度及根治术类型等对其发生影响不大,但与吻合口狭窄及术前小肠结肠炎的发生、肠炎发作与再根治术之间间隔的时间密切有关。观察术中拖出结肠段的病理组织学改变,提示拖出肠段明显炎性改变是发生术后小肠结肠炎的病理基础,并对有关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巨结肠根治术后肠管脱垂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1999年10月至2002年12月5例腹腔镜辅助下巨结肠根治术后肠管脱垂病例。结果其中3例经非手术治疗,2例经手术治疗均治愈。结论术中将被切除肠管的系膜充分游离并将腹腔内已游离的肠管全部从肛门拖出并切除,是预防腹腔镜辅助下巨结肠根治术后肠管脱垂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巨结肠合并骶前肿瘤3例许冠平,詹祯祥,施伟栋本院1991~1994年间,在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107例中,曾遇骶前肿瘤3例,现报告如下。例1男,5岁。腹胀、便秘5年,靠灌肠维持排便。肛门指检:距肛缘3cm处直肠后壁可触及硬性包块。钡灌肠提示先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