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背景傣族医药是国家于上世纪80年代确定的我国“四大少数民族医药”(藏、蒙、维、傣)之一。据贝叶经记载,在2500多年前,傣族民间已有零散的以言传身授传播的傣医药知识,积累了大量的防病治病的经验和方药。随着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传入,创造了本民族文字的傣族群众在认真总结民间流传的傣医药知识的基础上,吸收了随佛教经典传入的印度医学、药学知识和来自中原的汉族中医药学知识,总结出了具有民族特点和地域特色的傣医药学理论,撰写了大量医药典籍论著,如《档哈雅龙》、《档哈雅囡》、《桑松细典》、《蛾细达敢双》等,形成了以“四塔五蕴”理…  相似文献   

2.
傣医药是我国的四大民族医(藏、蒙、维、傣)之一,有其丰富的理论体系和独特的传统治疗方法。近几年,在州委、州政府和省卫生厅的高度重视下,我们在傣医药的挖掘、继承、整理、研究和傣医专科专病建设,傣药院内制剂,傣医药人才培养,傣医执业医师考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发展傣医药,为保障边疆各族人民的身体健康,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1傣医药历史及发展现状傣族传统医药学,具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她是祖国医学文化和傣族贝叶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祖国医学防病治病的特征,又有傣族医学的特点,已经形成了以傣医“四塔、五蕴…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8,14(2):F0002-F0002
傣族传统医学具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多年来,傣族人民在长期的防治疾病和生活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了丰富多彩的诊疗经验和方药,不断发展成为以傣医“四塔、五蕴”理论、“风病论”、“解药理论”为核心的一门学科,傣医药为边疆各族人民的健康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了抢救、继承、发展傣族传统医药,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傣医药的学术交流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天人统一观是傣医理论之精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对傣医传统医药学理论进行了简要论述,阐明傣族传统医药学经过千百年来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医学体系和独特的医药理论。“四塔”“五蕴”学说是傣医理论的核心,“天人统一观”是其理论的精髓,它对我们今后的预防保健、临床诊疗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进一步挖掘这一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深入研究之  相似文献   

5.
傣医药被列为继藏、蒙、维医药之后的“四大民族医药”之一,作为祖国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傣族文化的精华,已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傣族人民在与自然与疾病的长期斗争中,形成了以“四塔五蕴”、“风病论”、“解毒理论”等为核心的医学理论体系。西双版纳州的傣医药科研人员已经在傣医药的收集,挖掘、整理和研发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傣医药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傣族传统医学具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多年来,傣族人民在长期的防治疾病和生活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了丰富多彩的诊疗经验和方药,不断发展成为以傣医“四塔、五蕴”理论、“风病论”、“解药理论”为核心的一门学科,傣医药为边疆各族人民的健康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了抢救、继承、发展傣族传统医药,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傣医药的学术交流和发展。经相关部门审查和批准,  相似文献   

7.
1傣医药发展情况 傣族传统医药具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傣族人民通过长期的生活和医疗实践,总结积累了大量的防病治病的经验和方药。形成了以傣医“四塔、五蕴理论”、“三盘学说”、“风病论”、“解毒论”为核心的一门学科。傣医药学有着鲜明的民族医学特色和地方特点,为本民族的繁衍生息和边疆各族人民的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在80年代初,  相似文献   

8.
傣医,是傣族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所取得的经验医学积累。她具有较完善的傣医理论“四塔、五蕴”,又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实录总结《档哈雅》。据贝叶经记载,傣医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长期以来傣医为傣族人民的繁衍生存起到了重要作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部分知名傣医先后被国家吸收到西双版纳州民族医药研究所(傣医医院)、景洪县(今景洪市)傣医药研究所和小街、勐龙、勐罕卫生院工作,使他们成为国家医疗卫生机构中的一员,傣医也成为国家医疗机构中的一个科室。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调研和实地考察对傣族民族医药的发展和现状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分析、研究和总结。介绍了傣医药的基础理论-“四塔、五蕴”理论,以及傣药的分类,常用药物及其资源分布。对傣医药的研究与发展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建议,为进一步深入、系统、完整地研究傣族医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康朗香,男,70岁,傣族,从事傣医药临床工作40余年。其父为本地德高望重的名老傣医,行医5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名扬州内外。其自幼受家庭的熏陶,酷爱傣医药学。1959~1964年在曼景罕村佛寺当佛爷,同时,先后拜过3位名老傣医为师,由于勤勉刻苦,尊师为父,尽得真传。还俗后在父母的传授下,通读傣医经典著作《嘎雅山哈稚》、《嘎比迪沙迪巴尼》、《档哈雅囡》、《档哈雅龙》等30多部,通晓傣医“四塔、五蕴”理论,解毒理论,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7,13(10):F0003-F0003
傣族传统医学具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多年来,傣族人民在长期的防治疾病和生活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了丰富多彩的诊疗经验和方药,不断发展成为以傣医“四塔、五蕴”理论、“风病论”、“解药理论”为核心的一门学科,傣医药为边疆各族人民的健康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了抢救、继承、发展傣族传统医药,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傣医药的学术交流和发展。经相关部门审查和批准,西双版纳州傣医药学会于2005年7月1日正式成立,学会由100多名傣、中、西医药专家以及关心、支持傣医药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组成。学会的宗旨:…  相似文献   

12.
傣族传统医药具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傣族人民在长期的防治疾病和生活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了丰富多彩的诊疗治病经验和方药,不断发展成为以傣医"四塔、五蕴"核心的一门学科。解放后党和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傣医傣药的传承与发展,为抢救傣医傣  相似文献   

13.
傣族传统医药,是依托傣族地区特殊的资源和傣族人民的地方性知识,经过长期实践,不断积累而形成的传统医药体系,以"四塔"、"五蕴"为理论核心,通过"四诊"手法和"十大传统疗法"及相关的医疗信仰为辅助,开展治病救人。傣医的治法分为两大类,内治和外治。从傣医药治疗技术研究入手,分析探索傣医基础理论与"四塔五蕴"理论、"雅解"学说、诊断学、内治法、外治法的相关因素,整理提高疗法,探索建立傣医药治疗方法和技术的规范及指导原则,为傣医药治疗方法和技术提供可靠基础。  相似文献   

14.
浅谈傣族医药学中的治则及方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傣医是我国四大民族医之一,是祖国医学宝库中重要的宝藏。据初步考证,已有二千九百多年的历史。随着佛教的传入和不断吸收古印度医学,积累和总结出防病治病的经验,并记载于《叶子本》(即《贝叶经》)和《皮纸本》(即树皮或其它树皮制成的纸书)中。  相似文献   

15.
《嘎比迪沙迪巴尼》是傣医现存于世一本比较重要的古老典籍。该书较好地保存了傣医的"四塔五蕴"等理论,并涉及到许多有民族特色的诊疗方法。透过该书,我们可知,通过对中、傣医部分学说及诊疗方法的比较研究,可让中医对傣医的理论的构建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亦可让傣医一些颇具民族医药特色的诊治方法,为中医学的进一步完善发挥作用。比较研究是中医和傣医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针对傣医诊断观、治疗观的研究目前尚无人详细涉及的现状,本方通过检索正式出版的傣医药文献及CNKI收载的相关学术论文,对傣医治疗观形成的源流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显示:傣医诊断观、治疗观形成经历了:1.本能医学时期对疾病及治疗的认识;2.原始崇拜时期对疾病及治疗的认识;3.南传上座部佛教传入时期对疾病认识与治疗;4.近现代对疾病的认识与治疗四个主要阶段。  相似文献   

17.
傣医药的形成与贝叶文化密不可分,贝叶经是南传上座部佛教经书的主要形式。傣医药擘的建立是原有民间医术与随佛教传入而引进的印度医学相结合而发展的过程。借用佛教的相关概念,傣医药学为自己构建了理论框架,并在医疗实践中不断吸收外来医学的营养,而成为具有较完整的理论和积累了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独特的医学体系。  相似文献   

18.
傣医外治法以“四塔五蕴”为理论核心,是傣族人民与疾病长期斗争而总结出来的治疗方法,是通过各种因素互相影响、共同作用于人体而形成的一种整体治疗方式。目前文献记载傣医外治法较少,为充分继承、发展和提高傣医外治法的研究,文章对傣医临床常用的传统外治法的操作步骤及适应症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傣医外治法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医与傣医属于不同民族的医学,二者均有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但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又呈现出某些理论上的相似性,其中的影响因素并不是单一的,体现出了中华民族"和而不同"的人文精神和医学涵养。将中医五神学说与傣医五蕴学说进行比较,旨在加深对傣医"四塔五蕴"学说的了解,以利于中医和傣医之间的交流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多媒体技术是当今世界教育技术发展的新趋向,根据笔者的经验及体会,可以借鉴中医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技术形象地表现抽象的中医理论的经验,运用多媒体技术建立傣医四塔五蕴模型,使傣医专业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傣医四塔五蕴理论精髓,并最终提高相关的傣医各科目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