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综合护理方法,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55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进行环境、无菌操作、呼吸道管理、抗生素应用等综合护理.结果:本组成功拔除气管切开套管53例,死亡2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早期严格呼吸道管理是护理关键,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89例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密切观察病情.结果 本组治愈64例,好转17例,发生肺部感染8例,死亡5例.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有计划的、精心的护理是预防肺部感染的重要环节,可大大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抢救成功率,提高医疗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82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加强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密切观察病情,预防肺部感染。结果:本组治愈54例,好转12例,自动出院5例,发生肺部感染6例,死亡12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感染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术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25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术后患者,给予环境消毒、早期密切观察病情、消毒隔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正确吸痰、充分湿化气道、加强口腔护理,并于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后第5天做痰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本组76例并发下呼吸道感染,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真菌感染12例。结论: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等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呼吸道的自然屏障,是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可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麻亚晶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12):1797-1799
目的 探讨探讨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行气管切开患者肺内感染的作用.方法 对68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加强气管切开前后的气道护理干预.结果 通过有效护理干预,保证了呼吸道通畅,减少并预防肺内感染的发生,提高治愈率.结论 护理干预是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预防肺内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作用。方法对48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从防误吸、吸痰护理、气道湿化、非计划性拔管的预防、及时堵管与拔管、心理干预等方面实施系统化有效护理干预。结果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保证了呼吸道通畅,减少并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结论正确合理的护理干预是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预防肺部感染并获得预期目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防控对策。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住院重型颅脑损伤并接受气管切开的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共调查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医院感染患者168例,其中75例气管切开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构成比为44.64%。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龄、长期住院、接受侵入性操作、大量使用抗菌药物及伴有意识障碍等。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发人群,危险因素多,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是医院感染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术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25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术后患者,给予环境消毒、早期密切观察病情、消毒隔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正确吸痰、充分湿化气道、加强口腔护理,并于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后第5天做痰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本组76例并发下呼吸道感染,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真菌感染12例.结论: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等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呼吸道的自然屏障,是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可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采取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基础疾病、使用抗菌素、昏迷、使用呼吸机、气管切开、住院时间等是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昏迷、呼吸机、气管切开为影响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通过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在ICU诊疗护理期间发生肺部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提示护理人员采取保持呼吸道通畅、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与消毒隔离措施、给予患者足够的营养、提高患者抵抗力等综合防范措施,能控制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高艳敏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6):8862-8863
目的研究人工鼻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择重型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患者104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2例。比较人工鼻吸氧和普通吸氧在肺感染发生率、吸氧效果和所消耗护理时数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肺感染发生率低,消耗的每日护理时数少,平均血氧饱和度高。结论人工鼻吸氧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可降低肺感染,提高吸氧效果,减轻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21年6月期间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为对象,对病历资料进行回顾调查,按照气切后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分组,通过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6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有14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3.33%。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在长期吸烟史、糖尿病史、有无营养不良、是否机械通气、昏迷病程、气管切开病程、套管类型、有无留置胃管、有无误吸、是否激素治疗等方面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长期吸烟史、糖尿病史、营养不良、昏迷病程>10 d、气管切开病程>10 d、套管不可冲洗、激素治疗均是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高,与患者吸烟、营养不良、糖尿病、昏迷和气切时间长、套管不可冲洗以及激素治疗等因素相关,临床应该从相关危险因素入手,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减少气管切开术后的并发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方法:对5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实施严格套管护理、吸痰的护理、气管切口的护理、及时堵管和拔管等措施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55例患者,5例因病情转重死亡.仅6例发生肺部感染,且经及时有效的治疗护理后治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采用上述护理措施得当、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提出护理对策.方法 收集6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气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并分析细菌学特点.结果 昏迷持续时间大于1周、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留置胃管、返流误吸是肺部感染的易感因素.肺部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占72.5%,排在前三位的病原菌依次是鲍蔓不动杆菌(21.2%)、铜绿假单胞菌(19.5%)、肺炎克雷伯菌(11.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是肺部感染的高危人群,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加强呼吸道管理、基础护理和消毒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人工膨肺吸痰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治疗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介绍了人工膨肺吸痰技术的相关概念、操作步骤、人工膨肺技术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效果、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运用人工膨肺吸痰技术的优势、联合胸部物理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以及注意事项等,旨在为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联法在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86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机械震颤器+益口含漱液口腔护理+微量注射泵持续推注湿化液三联法,比较两组术后肺部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带管时间、排痰量、痰培养及胸片检查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联法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效果确切,可操作性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其病原菌、耐药性、易感因素及治疗措施。结果: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病死率较高,感染细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87.2%),昏迷程度、气管切开、年龄、耐药细菌及合并胸部损伤等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论:加强对引起肺部感染危险因素的控制,合理应用抗生素,可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体会。护理措施包括安全管理、环境管理、气道充分温化、套管护理、吸痰的护理、气管切口的护理以及预防堵管和拔管。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取气管切开支持呼吸时,应做好基础护理,有效湿化气道,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及防治并发症,以改善患者的愈后。  相似文献   

18.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道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部感染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故加强呼吸道护理极为重要。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道的护理措施,即按照护理程序,从病情观察、病室环境、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口腔护理,翻身拍背、雾化吸入及气管切开后的护理共八个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气管切开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治和护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6例发生肺部感染,1例并发哮喘,1例并发呼吸衰竭,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1.76%,经过一系列护理措施后,肺部感染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缓解,顺利拔除气管套管。护理满意度调查,16例非常满意,48例满意,4例不满意,其护理满意率为94.11%。结论对于接受气管切开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气道管理工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颅脑损伤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对神经外科76例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例进行分析,并定期对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培养,药敏试验,分析肺部感染的因素。结果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率高,78例中有62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达79.49%。其中45例发生在气管切开后3~10 d内,有2例直接死于肺部感染。结论肺部感染是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故加强病房管理、湿化气道、充分吸痰、消毒隔离、准确使用抗生素等是防治肺部感染的关键,且加强气管切开术后3~10 d的护理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