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从被感染的动物尿中排出已被证实。1985年张炳根等从急性期病人尿液细胞中分离到EHFV;陈伯权等用出血热肾病综合征病毒HFRS 25-1McAb检测血、尿中抗原的研究。但到目前为止EHF病人尿中排毒动态观察尚未见文献报道。本文现报告收集临床典型EHF病人不同病程的尿液细胞沉渣观察其排毒期限。  相似文献   

2.
<正>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的分离自1980年严玉辰、宋干等人从黑线姬鼠分离到流行性出血热(EHF)相关因子。并适应于 A-549和 Vero E-6细胞后。相继何浩、李针锋、姜克俭等人先后报遭了用 A-549和 VeroE-6细胞,从 EHF 病人的急性  相似文献   

3.
<正> 自1980年以来,河南省焦作市发生了以褐家鼠(Rn)为主要传染源的流行性出血热(EHF)的流行,为了探讨 Rn 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与流行的关系,我们在1984年3~7月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对病家,疫区非疫区捕捉的 Rn,进行了鼠肺 EHF 相关抗原和鼠脾携带抗 EHFV抗体的检测,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Rn 肺来源1984年用鼠夹法分别在病家、疫区(非  相似文献   

4.
自南朝鲜李镐汪首次用非疫区黑线姬鼠分离到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以来,国内外学者还用Vcro-Eb、A549、LLc-Mk_2传代细胞、乳小白鼠从鼠体及病人体内分离到许多EHFV。但自朱智勇等证实长爪沙鼠是EHFV敏感的实验动物以来,长爪沙鼠是否可从病人血清中直接分离EHFV及分离效果如何,至今尚未见详细报告。本文作者在1991年1月至1992年4月,用长爪沙鼠对30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人血液进行了EHFV分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乐清市1986年首例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报告之后,为制订该病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我们对本市EHF自然疫源地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为阐明流行性出血热(EHF)与革螨的关系,我们用鉴定的EHFV毒株,以小白鼠乳鼠为实验动物,作革螨传播试验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7.
家鼠型EHFV台41株在沙鼠肾原代细胞上产生血凝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长爪沙鼠从野、家鼠混合型流行性出血热(EHF)疫区病人血液中分离到的台41株EHFV经陈伯权单克隆抗体及免疫血清血凝抑制抗体分型,属家鼠型EHF病毒;最近我们将该毒株应用于长爪沙鼠肾原代单层细胞(简称沙鼠肾细胞),并对其产生血凝素的特征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我市自1983年1月报告首例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例以来,经一系列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了广州市存在EHF疫源地。其主要贮存宿主为褐家鼠,发病类型为家鼠型。为了解我市EHF的临床特点,现将42例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T)确诊的病例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自1983年在广州报告有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例以后,各地、市相继发现有散发病例。又据省流行病防治研究所组织的本病地理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我省一些城镇为EHF的疫区或潜在疫区,存在着潜在的流行趋势;粤东山区以往罕见本病,《广东卫生防疫》虽曾对我院1988年收治的1例EHF病人作过简要介绍,因其诊断经过对基层卫生人员有参考意义,故重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章丘市自1982年发现首例出血热病人以来,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疫区不断扩大,2005年被确定为全国流行性出血热监测点。为加强EHF防制工作,掌握其流行规律,降低发病率,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开展了EHF监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从1983年1月19日广州市海珠区出现首例经血清学证实的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例以来,同年8月,在海珠区和郊区捕获的褐家鼠鼠肺用间接免疫萤光法(IFA)检查出EHF抗原,首次证实广州为EHF疫源地,至1984年11月为止,共发生了血清学证实的病人24例(其中死亡3例)。为了对全市人间与鼠间EHF流行情况进一步了解,我们两年来对本市鼠种带毒率与抗体率、人群抗体水平作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2.
绍兴市流行性出血热(EHF)疫区存在家、野鼠带毒,且带毒率有所差异,属于混合型EHF疫区。为了解混合型疫区EHF病例感染血清型的动态变化及特征,1987年11月至1988年10月应用血凝抑制法(HI)对不同地形疫区,不同季节的EHF病人进行血清学分型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为查明小盾纤恙螨在传播流行性出血热(EHF)上的媒介意义,我们于1988年10~11月,在陕西EHF疫区捕鼠,取459份鼠肺用IFAT检测EHFV抗原,阳性26份,阳性率为5.7%,并从鼠体采集的小盾纤恙螨分离到EHFV6株。1989年10月,将捕自非疫区的黑线姬鼠28只置放于疫区草地上,所有的鼠均诱集到游离的小盾纤恙螨幼虫,并从鼠分离到EHFV3株。以上结果证明小盾纤恙螨能自然感染和叮刺传播EHFV,并提示有经卵传递EHFV的能力,表明小盾纤恙螨具有作为EHF传播媒介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我省流行性出血热(EHF)人群血清IgG抗体的分布及变动规律,探讨预测EHF疫情的指标。1984~1990年应用间接(IFA)和直接(DFA)免疫荧光技术对39个县(市)开展血清学监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流行性出血热病人血清抗体调查: (一) 临床诊断病例可信程度: 1984~1990年9县(市)共报告EHF病人13022例,对其中的3052例用免疫荧光法测定特异性抗体,阳性2369例,平均临床诊断符合率为77.62%,尚有22.38%的病例被误诊。各县(市)中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5.
<正> 为及时、快速、准确地对流行性出血热作出实验室诊断,我们于1987年2月对我县初步确诊为EHF 病人的血清,用血凝抑制试验(HI),反向被动血凝抑制试验(RPHI)、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FAT)三种方法分别进行了 EHF 抗体测定.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材料1.血清来源:1984年以来临床初步确诊流行性出血热已康复的病人19例。静脉采血分离血清冷贮备检.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HU、B_2地方毒株接种Vero-E_(?)细胞后,用PBS制备细胞悬液直接点片经CO_2培养法制备EHFV细胞抗原片,与国家标准株(A_(?))细胞抗原片同时检测野鼠型病毒免疫血清,家鼠型病毒免疫血清,EHF病人血清及健康人血清抗体,其结果均一致,现已推广应用于基层临床早期诊断,在健康人群隐性感染调查中也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7.
云南昆明地区于1983年首次证实有流行性出血热(EHF)存在。为进一步摸清本病的地区分布及染疫动物种群组成,我们于1985~87年在西双版纳等7个地(州)、9个县(市),共收集1,040份兽、鸟标本,进行了EHF相关抗原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流行性出血热(EHF)的实验诊断水平,进行病毒抗原性分析以及病毒结构蛋白的研究,我们选用从本省分离的地方毒株进行单克隆抗体(McAb)的研制,现已成功获得了36株能分泌抗EHF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东海县近10年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rrhagic fever,EHF)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和完善EHF防控策略及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2020年现住址为东海县的流行性出血热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东海县2011-2020年共报告EHF96例,年均发病率0....  相似文献   

20.
据报道对EHFV敏感的正常动物细胞有黑线姬鼠肺细胞,大白鼠肺细胞,金黄地鼠肾细胞和鸡胚细胞等。我站曾证明长爪沙鼠肾细胞对EHFV敏感,本文重点介绍沙鼠肾细胞(MK)的特性以及在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研究中的应用。材料和方法一、病毒株,浙_(10)株自EHF病人血清分离,浙_3、浙_7株自黑线姬鼠肺分离,76118株自南朝鲜黑线姬鼠肺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