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分析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活动期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进行治疗,疗程3个月。结果:观察组40例,总有效率95.0%;对照组40例,总有效率为67.5%(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活动期RA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4例采用针灸结合西药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西药治疗,4周为1个疗程,观察3个疗程,并随访1年,评估治疗后其总体功能状况变化,并对2组的功能状态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中生活完全或基本自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基本或完全残疾者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组总体功能评估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灸结合西药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RA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组)50例,单纯西医治疗(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0%,明显高于对照垂且74.0%(x^2=3.785,P〈0.05);且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门诊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甲氨蝶呤及尼美舒利片治疗,治疗组加服中药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将两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0例给予甲氨蝶呤+尼美舒利片+中药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甲氨蝶呤+尼美舒利片为西药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能够缩短疗程,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结合西医分期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效果。方法将RA患者2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采用中医辨证结合西医分期治疗的患者100例为观察组,采用西药治疗的10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3个月为1个疗程,将2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RA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汉寅 《四川中医》2003,21(1):31-31
类风湿关节炎 (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作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 32例 ,并设对照组 31例 ,结果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提高、巩固疗效 ,同时能显著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可供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布洛芬及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治疗,6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五藤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5例活动期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MTX联合中药协定口服方五藤饮,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常规治疗。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检测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并观察患者关节疼痛、肿胀症状改善情况及实验室检查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关节肿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ESR、CRP、RF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前后无肝肾功能、血常规及尿常规改变。结论:五藤饮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间收治的15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布洛芬缓释胶囊+甲氨蝶呤片)和治疗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每组各75例.每组患者均以4周为一个疗程,治疗24周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9.3%和7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改善主要症状与体征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综合干预措施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和甲氨蝶呤基础上,应用中药内服、外敷兼康复训练对类风湿关节炎(RA)病人生存质量变化的影响,旨在科学评价RA治疗方案中综合干预措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80例病例来源于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以RA生活质量量表作为本研究测量的工具。结果:综合干预组治疗RA总有效率为91.7%,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综合干预组治疗前后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健康自我认识分值较治疗前水平明显改善(P0.01),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干预措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佳,使RA患者有更高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2例给以甲氨蝶呤片和双氯芬酸钠胶囊(英太青)治疗,治疗组23例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中药辨证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对照组有效率为68%,治疗组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持续时间、血沉及C反应蛋白等指标的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不良反应较少。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多途径疗法联合西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多途径疗法加西药)和对照组(西药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肝功能4项、临床综合疗效、中医疗效。结果两组均能改善肝功能四项,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1)。治疗组在临床综合疗效及中医疗效上均较对照组为优(P〈0.01)。结论采用中药多途径疗法联合西药治疗血瘀水停、脾肾阳虚证肝硬化腹水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胸水的疗效。方法:2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4例,对照组13例。治疗组用中药及西药治疗,对照组只用西药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胸水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宣痹汤合二妙散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RA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宣痹汤合二妙散加减辨证施治,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疗效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29%,对照组为74.29%,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宣痹汤合二妙散加减治疗RA疗效显著,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四妙勇安汤加味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用四妙勇安汤加味治疗,对照组用西药泼尼松加萘普生治疗,治疗4周、8周后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一疗程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和76.67%,两组疗效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二疗程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到93.33%,对照组为78.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四妙勇安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在较长疗程后具有显著疗效,并能避免西药诸多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红藤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2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治疗组使用红藤方治疗,西药对照组使用米非司酮,分析两组患者在每个周期内的身体症状改善、疗效及安全性差异。结果: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47%,西药对照组为85.96%,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痛经症状的改善中药治疗组显著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中药治疗组安全性显著高于西药对照组(P〈0.05)。结论:红藤方能改善子宫内膜的病理状态,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明显,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RA)血清肿瘤坏死因子仪及白细胞介素1β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选取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90例,随机分为药线治疗组30例,空白线灸组30例,西药对照组30例,药线治疗组和空白线灸组分别采用壮医药线、空白苎麻线点灸,同时配合西药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3组患者的血清TNF-α和IL-1β。结果:药线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TNF-α、IL-1β有显著性差异(P〈0.01),药线治疗组治疗后TNF-α、IL—1β较空白线灸组和西药对照组治疗后也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可降低RA患者的血清TNF-α、IL-1β水平,这是其可能的治疗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桂芍知母汤联合新型免疫抑制剂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方法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桂芍知母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来氟米特配合传统免疫抑制剂治疗;两组常规应用非甾类消炎药。结果:治疗组近期控制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桂芍知母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毒副作用小,耐受性好,近期控制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0.
唐宇  蓝芳  邱菲  邱少彬 《河北中医》2014,(2):226-228
目的:观察中药烫疗联合西药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 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RA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应用中药烫疗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34例应用单纯西药治疗,2组均治疗15 d后比较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实验室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23%,对照组总有效率67.6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晨僵持续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及双手平均握力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P<0.01),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中药烫疗联合西药可改善RA患者关节病变,具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