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9 毫秒
1.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索N100、P300、失匹配负波(MMN)三种事件相关电位(ERPs对早期识别精神分裂症高危人群神经生理异常的作用。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2000-2019年的文献,收集比较了精神分裂症高危人群组与正常对照组在N100感觉门控(S2/S1)、P300以及MMN这3种事件相关电位的差异。结果:共纳入30篇文献48组数据,其中涉及N100感觉门控(S2/S1)数据7组,P300振幅数据12组,P300潜伏期数据12组,MMN振幅数据17组,样本量1834例。在精神分裂症高危人群组中P300振幅、MMN振幅均低于正常对照组(MD=-1.20、0.50,95%CI:-1.67~-0.74、0.36~0.64),P300潜伏期在精神分裂症高危人群组中较正常对照组延长(MD=8.49,95%CI:0.34~16.63)。N100 S2/S1在精神分裂症高危人群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 D=0.05,95%CI:-0.00~0.09)。结论:P300振幅以及M M N振幅的减低可能是预测精神分裂症发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224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使用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及阴性症状量表进行评定。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平均分明显低于常模(t=7.18,P<0.001);且高自我效能感患者GSES得分与SANS得分呈正相关(r=0.563,P<0.01),与GAF得分呈负相关(r=-0.628,P<0.01)。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感较低,且有异常增高现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探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不同频段静息态脑功能活动。方法:选取符合DSM-IV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39例患者和年龄、性别相匹配的31例正常对照。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应用SPM12及RESTplus对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处理,在Slow-5和Slow-4频段计算低频振幅(ALFF)/比率低频振幅(fALFF),评估大脑自发性活动。结果:在Slow-5频段,精神分裂症患者右侧舌回的ALFF值低于对照组,左侧豆状壳核的ALFF/fALFF高于对照组;在Slow-4频段,患者左侧锯状裂、右侧舌回和右侧枕下回的ALFF值低于对照组,右侧豆状壳核的ALFF值和左侧颞下回的fALFF值高于对照组(P<0.001)。在Slow-5频段左侧豆状壳核的fALFF和PANSS量表总分(r=0.35,P<0.05)、阳性评分(r=0.38,P<0.05)呈正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静息态脑活动在不同频段均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简明精神分裂症认知评估测验(Brief Assessment of Cognition in Schizophrenia.BACS)中文版的临床信效度进行检验.方法:122名符合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诊断标准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男性84例,女性38例),接受简明精神分裂症认知评估测验(BACS)、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MCCB)、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色词测验(STROOP)和瑞文推理测验(RAVEN),4周后重测BACS.结果:(1)BACS平均完成时间为28.2分钟.其7个分测验符号编码(sc)、数字序列(Ds)、代币运动(TIM)、言语记忆(VM)、语义流畅性(cF)、字词流畅性(WF)、伦敦塔(TL)中,出现"地板效应"(零分)的测验为TL(3.4%,8人次),出现"天花板效应"(满分)的测验为DS(0.85%,2人次),TM(1.72%,4人次)、TL(0.85%,2人次);(2)BACS中7个分测验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85、0.73、0.66、0.64、0.83、0.64、0.58(P<0.01),总的重测信度为0.85(P<0.01);(3)除rrL与cF之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分测验之间及各分测验与BACS总分之间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r=0.23-0.66,P<0.01);(4)VM和TL的A、B版本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BACS总分与MCCB、RAVEN、WCST的完成分类数、正确应答数、STROOP呈正相关(r=0.83,0.51,0.48,0.40,0.50;P<0.001);(6)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共得到3个因子,分别为工作记忆和执行功能、语义流畅性、处理速度和运动能力,3个因子累积解释总方差的72.6%.结论:简明精神分裂症认知评估测验作为一个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测量工具,临床信效度较好,值得进一步修订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大学生纠察队员的自我和谐、人格状况及心理健康方面的情况。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综合性大学136例纠察队员进行研究。结果①经单样本t检验,大学生纠察队员症状自评量表所有因子分显著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P<0.01);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精神病性显著低于国内青年常模(P<0.01),但焦虑显著高于国内青年常模(P<0.01),其余无差异;强迫、焦虑、精神病性得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1);②经单样本t检验,大学生纠察队员16PF得分均显著低于全国常模(P<0.001);③大学生纠察队员自我和谐得分均显著低于全国常模(P<0.001);④相关分析表明: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同除躯体化因子以外的其他因子分有显著的正相关。结论大学生纠察队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全国大学生标准,人格方面有其独特的表现,自我和谐总体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精神分裂症高危人群的认知损害特点,以及与疾病转化相关的风险因素。方法:纳入40例通过SIPS量表筛查的精神分裂症临床高危个体(CHR)、4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54例精神分裂症遗传高危个体(GHR)及67例健康对照。对所有被试者进行认知及嗅觉功能评估,并对CHR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之后观察其临床结局。结果:CHR及GHR均存在多项认知功能损害,CHR认知损害更为严重;五项SOPS条目总分(P5交流紊乱,N5概念丰富度,N6职业功能,D3专注和注意困难、D4个人卫生障碍得分之和)是CHR转化的危险因素(OR值=1.563,P=0.048),嗅觉是CHR转化的保护性因素(OR值=0.447,P=0.036)。结论:精神分裂症在早期即存在多项认知损害,嗅觉和认知功能是疾病早期预警信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快感缺乏的不同成分(消费性快感缺乏和抽象性消费快感)在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超高危、急性期和稳定期)中的严重程度和特点。方法:选取符合精神病风险综合征诊断标准的22例超高危患者(超高危组)、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标准的23例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的急性期患者(急性期组)和18例精神分裂症稳定期患者(稳定期组),以及22例正常对照。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价阳性症状严重程度、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价阴性症状严重程度、愉快情绪体验量表(TEPS)评价快感缺乏严重程度。采用ANOVA检验或非参数检验及其两组间差异的比较分析4组快感缺乏的特点,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快感缺乏自评与他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超高危组、急性期组患者TEPS消费性快感缺乏得分[(37±9),(34±8)vs.(44±9),P0.01]和抽象性消费快感缺乏得分[(24±6),(21±7)vs.(28±6),P0.01]高于正常对照。稳定期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的TEPS消费性快感缺乏得分和抽象性消费快感缺乏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TEPS期待性快感缺乏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高危组和急性期组中,TEPS消费性快感缺乏得分和期待性快感缺乏得分与SANS快感缺乏得分相关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期组中,TEPS消费性快感缺乏得分和期待性快感缺乏得分与SANS快感缺乏得分高度负相关(r=-0.60~-0.80,均P0.05)。结论: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和超高危人群,而非稳定期患者,可能存在明显的消费性快感缺乏而非期待性快感缺乏。快感缺乏的自评和他评结果在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和超高危人群中可能缺乏一致性,而在稳定期患者中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高危人群及超高危人群的认知功能特点。方法:收集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41例)、符合精神病风险综合征(SIPS)诊断标准的超高危人群(2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非精神病一级亲属(31例)、健康人群(27例),采用连线测验(TMTA)、符号编码、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修订版(HVLT)、持续操作测验(CPT)、Stroop色词测验进行认知功能测评。结果:四组人群在连线测验(F=11.45,P0.001)、符号编码(F=11.69,P0.001)、HVLT-R(F=5.34,P0.05)、Stroop单字(F=2.79,P0.05)、Stroop单色(F=3.73,P0.05)、Stroop色词(F=3.83,P0.05)及CPT测验(F=13.62,P0.05)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患者一级亲属和超高危人群认知功能介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人群之间,且患者一级亲属要好于超高危人群(Ps0.05)。结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一级亲属、超高危个体以及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依次加重,提示认知损害的程度与患病风险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在精神分裂症应用中,精神症状对二项必选数字记忆测验(BFDMT)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5例,正常对照组65名,进行二项必选数字记忆测验,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PANSS评分≥60分,对两组测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BFDMT测查总分、容易得分、困难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01);二项数字记忆测验得分的高低与PANSS评分之间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精神症状对BFDMT测查结果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抗体(NMDAR-Ab)和尿液内源性皮质醇/肌酐水平的关系。方法:纳入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66例,正常对照129例。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的精神病理症状;血清抗NMDAR-Ab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ELISA);收集12 h尿液,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皮质醇和肌酐浓度,计算皮质醇/肌酐比(CCR)。结果:精神分裂症组血清抗NMDAR-Ab水平、12 h尿皮质醇水平、CCR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01)。精神分裂症组的抗NMDAR-Ab水平与PANSS的阳性症状(r=0.22)、阴性症状(r=0.23)得分和总分(r=0.26)正相关(均P<0.05),与CCR正相关(r=0.30,P<0.001);正常对照组抗NMDAR-Ab水平与CCR之间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较高的抗NMDAR-Ab水平,并和皮质醇水平升高相关,提示自身免疫系统异常可能参与精神分裂症疾病的发生,而身体通过反馈调节促进...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慢性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维持吸烟行为的原因。方法:收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于精神分裂症的分类诊断标准,病程5年以上,近3个月服抗精神病药物剂量未变化的男性吸烟患者188例,同时纳入61名自愿参加本研究的健康男性吸烟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临床精神病理症状,Fagerstrom尼古丁依赖量表(FTND)评定患者烟草的依赖程度,RUSSELL吸烟动机问卷(SMQ)评估患者组及对照组的吸烟原因。结果:RUSSELL吸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慢性精神分裂症男性吸烟患者药理维度的镇静一项的得分低于健康对照组外[3(0,9)vs.6(0,9),P0.001],其他各分量表得分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组中的重度依赖者少于健康对照组(2.7%vs.8.2%,P0.05)。患者组FTND总分与目前服用的抗精神病药剂量(氯丙嗪当量)呈正相关(r=0.22,P0.01)。多因素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组的RUSSELL总分(β=0.22)、自动(β=0.27)及镇静分(β=0.37)均低于对照组(均P0.001)。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男性吸烟患者与普通吸烟人群相比,对镇静的需求较少、更少重度吸烟者以及吸烟动机较小,可能与住院患者吸烟受限制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深圳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生存质量与精神残疾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深圳市龙岗区慢性病防治院精神科门诊就诊,同时接受"深圳市精神卫生工作信息管理系统"登记管理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60名,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Ⅱ(WHO-DASⅡ)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进行调查。结果: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PANSS总分(47.9±21.4)分;精神残疾程度评分(59.4±19.1)分;生存质量量表中生理领域得分(12.7±1.6)分,心理领域得分(12.5±1.6)分,社会关系领域得分(12.3±2.8)分,环境领域得分(12.6±1.8)分;精神残疾组PANSS总分及其3个分量表得分高于非精神残疾组(P0.001),生存质量量表4个领域得分低于非精神残疾组(P0.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程结果显示,患者PANSS总分越高,生存质量量表中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得分越低(P0.01),精神残疾程度评定得分越高。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越高,其社会关系及生存环境质量越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低频振幅(ALFF)指标评估精神分裂症伴迟发性运动障碍(TD)患者静息态脑功能活动及其与TD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2例精神分裂症伴TD的患者(TD组),31例精神分裂症不伴TD的患者(非TD组)和32名正常对照(正常对照组)进行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扫描。分别使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及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评估精神症状、异常不自主运动严重程度及认知功能。使用单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事后比较t检验进行ALFF组内统计和组间比较。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感兴趣区ALFF信号值与TD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TD组PANSS阴性症状得分高于非TD组[(22±5)vs.(17±6),P0.01],视觉广度认知得分低于非TD组[(72±14)vs.(82±15),P0.01]。TD组在右侧枕上回和楔叶的ALFF信号值低于非TD组(P0.01,Alpha Sim校正)。相关分析显示TD组样本在右侧枕上回和楔叶的ALFF值与AIM S总分之间呈弱负相关(r=-0.38),视觉广度认知得分与AIM S总分之间也呈弱负相关(r=-0.44),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精神分裂症伴TD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存在脑自发性神经活动异常,以枕上回和楔叶较为显著,并可能与TD的临床症状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的早期心理干预对于精神分裂症转化及精神症状相关结局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收集从建库至2020年5月公开发表的有关超高危人群与精神分裂症转化等结局指标的研究,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1篇,包含10项研究,累积研究对象865例,其中心理干预组443例,对照组42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早期心理干预可降低超高危人群短期、中期及远期精神分裂症转化率(RR=0.33、0.43、0.45,95%CI:0.20~0.55、0.28~0.65、0.29~0.70),改善阳性症状(SMD=-0.83、-0.34、-0.27,95%CI:-1.39~-0.28、-0.56~-0.11、-0.51~-0.03),但在阴性症状(SMD=-0.10、-0.14、-0.19,95%CI:-0.33~0.12、-0.40~0.11、-0.43~0.05)、抑郁症状(SMD=0.22、-0.07、-0.11,95%CI:-0.35~-0.78、-0.36~0.22、-0.41~0.20)、焦虑症状(MD=-2.11、-0.32、1.36,95%CI:-6.32~2.09、-4.58~3.93、-3.15~5.87)的改善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心理干预可以降低超高危人群转化为精神分裂症的风险,改善阳性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干预,在不同时点来观察是否对其精神病性症状有改善或延迟。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研究组给予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仅问卷随访。并在干预前、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18个月进行阴性及阳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定,最终完成99例,研究组50例,对照组49例。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PANSS阳性症状(F=4.14,P0.05)及总分(F=6.30,P0.05)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阳性症状(F=3.47,P0.05)及总分(F=3.67,P0.05)的分组与时间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职业是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的保护性因素(P0.05,OR=0.17)。结论:对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干预,可以有效延缓此类人群的精神病性症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时间洞察力特点及其与症状的相关性。方法:纳入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的成人ADHD患者85例(18~35岁),和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85例(19~34岁),采用ADHD评定量表(ADHD-RS)和津巴多时间洞察力量表(ZTPI)评估ADHD症状和时间洞察力。结果:ADHD组过去消极、现在享乐和现在宿命得分高于对照组,过去积极和未来得分低于对照组(均P<0.001)。女性和注意缺陷为主型ADHD的注意缺陷(IA)与未来得分负相关(r=-0.70、-0.65,均P<0.001);男性和混合型ADHD的多动冲动(HI)与现在享乐得分正相关(r=0.41、0.42,均P<0.05);共患病组的过去消极得分较高且与IA和HI得分正相关(均P<0.01)。结论:成人ADHD不平衡的时间洞察力与症状严重程度正相关,且与性别、亚型和共患病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中文版修订躯体快感缺失量表(RPAS-C)的信度和效度作初步分析。方法采用RPAS-C对202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及311名正常人进行评估,2周后随机抽取其中10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和74名正常人进行重测。以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总分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的阴性症状分为校标,计算校标关联效度。结果总样本RPAS-C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50,分半信度为0.796,重测信度为0.909,患者组与正常组的Cronbach'sα系数、分半信度和重测信度趋于一致;患者组RPAS-C得分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样本、患者组和正常组RPAS-C得分与述情障碍总分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16、0.422和0.237,患者组RPAS-C得分与PANSS阴性症状分的相关系数为0.448,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RPAS-C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中国精神分裂症患者人群和正常人群躯体快感缺失的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动思维特点及其与心身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动思维问卷及心身症状评定量表对152例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结果与常模比较,除躯体化、人际敏感及敌对因子与常模比较无显著差异,其余因子均有显著差异(t=2.145~7.852;P<0.05);SCL-90因子得分轻度异常与明显异常者检验结果显示:各因子均存在显著差异(t=-6.361~-11.603;P<0.001);②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负性自动思维得分显著高于正常水平,男女被试自动思维得分无统计学差异;③自动思维30个条目与SCL-90总分存在显著相关性(r=0.226~0.723,P<0.01);④以心身症状总分为因变量,自动思维条目(N1-N30)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依次进入方程的是:"为什么我总不能成功;我让人失望;不可能干好;有些东西必须改变;我肯定有问题;我无法坚持下去;我觉得孤立无援;我不好";⑤自动思维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自动思维总分对各因子及总分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明显的心身症状,自动思维对缓解期精神分裂症的心身症状具有重要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后3个月和6个月在男性救援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发生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震后3个月1182名和6个月1604名男性救援者进行人口学资料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问卷(PLC-C)调查。结果震后3个月和6个月时的2个随机样本在人口学资料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个月时PCL-C测评平均得分显著低于6个月时的得分(t=15.63,P<0.001)。得分大于38分即可能患有PTSD的人员百分率也明显低于6个月时(1.02%V S.4.30%;χ2=26.04,P<0.001)。此外,3个月时回避或麻木因子(t=35.04,P<0.001)和警觉性增高因子(t=14.23,P<0.001)均较6个月时得分低。而创伤体验重现因子(t=11.47,P<0.001)较6个月时得分高。结论汶川地震后3个月和6个月时男性救援者的PTSD症状在加重,PTSD患病率增高。此外,救援者创伤体验重现症状随着时间而缓解,而回避或麻木、警觉性增高症状却出现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前瞻性记忆(PM)与社会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40例和健康对照30例.采用2项PM任务评估两组的前瞻性记忆功能,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以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基于任务的生活能力测验简版(UPSA-B)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结果:精神分裂症组基于事件的PM (EBPM)[(0.49±0.29)vs.(0.85 ±0.16)]和基于时间的PM(TBPM)[(0.62±0.31) vs.(0.93±0.11)]得分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EBPM(r=0.60,P<0.01)、TBPM(r=0.50,P<0.01)得分与UPSA-B得分正相关,与BPRS总分无统计学意义的相关.Linear回归分析显示,TBPM得分越高,UPSA得分越高(β=0.50,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前瞻性记忆损伤,该损伤很可能与患者基本社会功能受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