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核病是全世界范围内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是结核病的主要来源,早期发现、诊断并有效治疗潜伏感染是有效控制结核病蔓延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抗原主要包括与结核分枝杆菌缺氧、营养缺乏及与结核分枝杆菌复苏、再激活相关的蛋白。有些潜伏感染相关抗原具有良好的T细胞免疫能力,尤其更易在被潜伏感染人群中识别,有望成为新型的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诊断标志物及潜伏感染候选疫苗;有些潜伏感染相关抗原对B淋巴细胞具有较强免疫原性,在结核病体液免疫诊断方面有潜在诊断价值。这些潜伏感染相关蛋白在未来结核分枝杆菌潜伏疫苗及诊断试剂开发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结核病目前仍然是世界范围内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现有结核病诊断方法不能有效区分潜伏感染和活动性结核病例,延误后续的干预治疗。生物标志物含量在结核病潜伏感染、活动性结核等不同阶段存在差异,有望在感染早期做出预警。因此,筛选新的潜在结核病生物标志物,建立有效、快速、灵敏的诊断方法,有助于更早发现并及时采取结核病防治干预措施。随着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代谢组等组学方法的发展,高通量筛选结核病生物标志物成为可能。交叉组学的应用还能够进一步提高生物标志物筛选的可靠性。本文就组学方法筛选结核病生物标志物的应用进行介绍,以期为新型结核病诊断方法研发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3.
2021年7月9日中国防痨协会发布《T/CHATA 015-2021儿童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检测和预防性治疗》标准。笔者现就该标准从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筛查人群、筛查方法、诊断标准及抗结核预防性治疗等方面进行解读,旨在进一步提高临床儿科医师及结核病诊疗人员对儿童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认识,规范儿童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管理。  相似文献   

4.
尹青琴  申阿东 《国际呼吸杂志》2011,31(21):1663-1666
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 gamma release assays,IGRAs)是一种新型的快速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免疫学方法.目前已经有16个国家制定了IGRAs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应用指南.各国IGRAs应用指南主要针对以下情况进行制定的:成人活动性结核病、成人潜伏结核感染、医疗工作者潜伏结核感染...  相似文献   

5.
儿童结核病是全球结核病防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诊断儿童结核病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结果,但由于儿童结核病本身和标本的特殊性,实验室准确、快速地诊断儿童结核病仍面临挑战。病原学诊断作为儿童结核病诊断的金标准,其敏感度不佳;以超敏结核分枝杆菌和利福平耐药基因检测(Xpert MTB/RIF Ultra)为代表的新型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因其较高的敏感度和较短的检测时间有其应用前景;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被WHO推荐用于中低收入国家;直接抗原检测技术在少菌、肺外结核标本中敏感度高,在儿童结核病的检测中具有独特价值;其他免疫学新方法对于区分潜伏和活动性结核感染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目前已有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基因表达、蛋白质产生和生物标志物变化的新方法投入研究。留取多份标本或不同标本类型、不同检测方法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儿童结核病的检出率。提高结核病在现有方法和非侵入性、易获取标本中的检出率,以及评估新的生物标志物和新技术的适用性是未来儿童结核病实验室诊断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结核病仍然是全球十大死因之一。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TBI)是指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人体后,未发生活动性结核病,但具有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的风险。文章针对LTBI治疗充分阐述利弊,并结合中国结核病现实状况,提出在中国需要进行逐步的完善相关人群的预防治疗,逐渐由点到面推广LTBI的治疗,把结核病消灭在LTBI状态,降低结核病发病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35年消灭结核病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背景:艾滋病病毒(HIV)感染会导致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复燃或近期(再次)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发展成为活动性结核病。尽管发病既往有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证据,但如果发生在同一时期的结核病患者的结核分枝杆菌菌株相同(例如“组群病例”),则本次发病很可能是由于近期(再次)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所致。方法:在马拉维北部卡朗加区1996年至2008年间曾第一次患结核病的患者中,若其具有1990年之前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状态(结核分枝杆菌素皮肤试验)的信息和结核病发病时的DNA指纹结果,则纳入本研究。我们对既往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状况和HIV感染状况进行分组,探讨组间的差异,并依据年龄、性别、卡介苗疤痕状况和距结核分枝杆菌素检测的时间作了调整。结果:在79例HIV阴性的结核病患者中,有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史的患者比无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史的患者更少发生组群病例(29比77%,调整OR=0.15,95%可信区间为0.04~0.59)。在119个HIV阳性结核病患者中,两组的组群病例所占比例相似(88%比84%,调整OR=1.85,95%可信区间为0.41~8.29)。讨论:HIV感染似乎增加了新近再次感染结核分枝杆菌而发展成为结核病的风险。越来越多证据表明HIV相关结核病主要源于新近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我们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经结核特异性抗原刺激后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mRNA表达情况并与结核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及非结核感染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方法提取研究对象的PBMCs,经特异性抗原肽刺激后,收集细胞并提取总RNA然后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比较各组IL-8 mRNA表达情况。然后以敏感性(sensitivity)为纵坐标,1-特异性(1-specificity)为横坐标绘制结核组和LTBI组相比较的ROC曲线。结果经结核特异性抗原刺激后,结核组PBMCs中IL-8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LTBI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72。以3.985为临界值,鉴别活动性结核病和LTB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4.17%和90.00%,此时阳性似然比等于5.42,64.7%的病例诊断准确。结论 IL-8有可能作为新的活动性结核病诊断标志物,有助于活动性结核病与LTBI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或合并活动性结核患者的抗结核细胞免疫功能.方法 应用早期分泌性抗原靶蛋白(ESAT)-6和培养滤出蛋白(CFP)-10诱导的结核酶联免疫斑点法对云南地区100例明确诊断的HIV感染者的血液标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T淋巴细胞检测,同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和CD3+CD8+T淋巴细胞的绝对计数水平.采用Mann-Whitney检验进行非参数统计分析.结果临床上无活动性结核感染证据的HIV感染者中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感染率高达67.6%.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的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532×106/L)和CD3+CD8+T淋巴细胞(473×106/L)绝对计数与单纯HIV感染者(406×106/L和504 × 106/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IV合并活动性结核感染者的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平均值为189 × 106/L,CD3+CD8+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平均值为293×106/L,均显著低于单纯HIV合并结核潜伏感染组和HIV组(U=168.0,U=163.0;U=147.0,U=374.0;均P<0.01).HIV合并活动性结核感染者的ESAT-6和CFP-10抗原特异性斑点形成细胞数(31/106细胞和82/106细胞)显著低于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92/106细胞和109/106细胞.U=507.0,U=529.5,均P<0.01).结论 我国无活动性结核临床证据的HIV感染人群中有较高的结核潜伏感染率,HIV合并活动性结核感染者的总体细胞免疫应答功能及特异性抗结核免疫应答功能均严重受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纯化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相关蛋白Rv2660c,评价其在血清学方面用于结核病诊断的价值。方法合成Rv2660c全基因核酸序列,构建pET28a-Rv2660c融合表达载体,在原核系统内进行重组表达,亲和层析纯化重组Rv2660c蛋白,采用Western-Blot、ELISA实验分析重组蛋白的免疫反应。结果pET28a-Rv2660c在大肠杆菌内成功表达重组Rv2660c蛋白,SDS-PAGE电泳鉴定重组蛋白分子量为10.2 KD,与预期一致,Western-Blot结果表明重组蛋白Rv2660c只能与活动性结核患者血清反应,出现一条杂交条带;ELISA结果发现重组Rv2660c蛋白与结核患者血清能产生较强的反应,结核病菌阳患者组、菌阴患者组、潜伏感染组以及健康对照组A450平均值分别为0.52、0.48、0.28和0.25。结论重组结核分枝杆菌Rv2660c蛋白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对活动性结核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对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诊断没有价值。  相似文献   

11.
针对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高危人群开展预防性治疗是降低结核病发病率的直接手段,也是实现终结结核病流行(End TB)全球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结核病高负担国家,我国如何通过开展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人群的预防干预,实现结核病发病率快速下降的目标,值得探讨。其中,准确掌握我国的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负担和流行特征是讨论策略可行性和科学性的前提。在缺乏全国范围的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流行病学调查的背景下,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以全国结核病报告发病率为辅助变量,利用多中心的基于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测的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和小样本空间统计模型,开展了全国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的估算。结果显示,2013年我国5周岁及以上人群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为18.1%(95%CI:13.7%~22.4%);15周岁及以上人群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为20.3%(95%CI:15.6%~25.1%),呈现随着年龄升高而增长的趋势,同年龄段内男性高于女性。领域内专家针对估算结果进行了广泛论证并形成了《全国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估算专家共识》,以供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者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蒙  高谦 《中国防痨杂志》2021,43(11):1125-1131
人体从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到发病是一个复杂的连续的过程,这一过程被人为地划分成多个阶段。以往的科学研究、诊断检测和药物治疗主要关注潜伏感染和活动性结核病,而结核病的持续高疫情使人们逐渐关注其他的阶段。结核病自然史不同阶段的定义及对每个阶段特征的理解对研发新的诊断技术和制定更合理的干预措施至关重要。笔者就结核分枝杆菌自然史的各个阶段的定义及其特征,以及各阶段诊断的现状与发展方向进行综述,希望能够为研发结核病诊断技术和制定预防干预措施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13.
痰涂片阴性肺结核流行病学意义的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由传染性肺结核患喷出的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悬浮微粒传播给暴露的接触后,1%~2%的接触不久患活动性结核病,1/3接触成为潜伏感染,其中10%的潜伏感染可在其一生中任何时候发生结核病,另近2/3的接触没有被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现已公认痰涂片阳性患是主要的传染源,是造成结核病和结核病流行的关键。痰涂片阴性患的传染性如何?在结核病流行中起到什么作用?尚需作更多的研究,现仅就现有的资料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外周血浆细胞分泌特异性结核分枝杆菌抗体对活动性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3年4月至7月期间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肺科门诊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健康对照组人员来自体检科门诊志愿者,分为3个组:活动性结核病组(104例)、结核分枝杆菌(Mtb)潜伏感染组(26例)和健康对照组(33名)。分离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体外培养4d后收集培养上清液,用ELISA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ELISA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外周血浆细胞分泌的特异性结核分枝杆菌抗体;检测各组收集的PBMCs培养上清液中的特异性结核分枝杆菌抗体,比较各组间的差异。所有数据均使用GraphPadPrism5.0进行统计学分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ELISA法检测的诊断价值,得出敏感度、特异度;多组间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Dunnmultiplecomparison检验;蛋白免疫印迹法用四格表的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ELISA法检测活动性结核病组特异性结核分枝杆菌抗体的A450nm值(0.593±0.206)高于Mtb潜伏感染组(0.342±0.152)和健康对照组(0.246±0.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77.27,P〈0.001)。特异性结核分枝杆菌抗体区分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和Mtb潜伏感染者、健康对照者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7、0.944,当诊断界限值为0.42时,其区分活动性结核病和Mtb潜伏感染的敏感度为77.9%(81/104),特异度为80.8%(21/26);区分活动性结核病和健康人的敏感度为77.9%(81/104),特异度为93.9%(31/33)。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活动性结核病和健康人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79.2%(61/77)、100.0%(11/11)、81.8%(72/88)(x2=24.8,P〈0.001)。结论ELISA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外周血浆细胞分泌特异性结核分枝杆菌抗体诊断活动性结核病特异度高,可以作为临床结核病实验诊断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tb)所致的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的慢性传染病,潜伏结核感染(LTBI)高危者是结核病预防的关键人群,针对LTBI的早期诊断和高危人群的预防性治疗能有效减少活动性结核病(ATB)发病率。但现有的诊断方法诊断LTBI的特异度较低,因此建立快速、敏感、高效的LTBI诊断方法仍是目前结核病控制工作中面临的重要难题。本文就LTBI相关蛋白抗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为LTBI的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李婷  范云帆  付英梅 《中国防痨杂志》2020,42(11):1250-1253
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结核病,已成为全球十大死因之一。对于结核病,我们迫切需要更早期的诊断和更有效的治疗方法。细胞外RNA(extracellular RNA,exRNA)在作为多种疾病生物标志物和治疗手段上,表现出巨大的潜力。为了后续探讨结核分枝杆菌exRNA在结核病诊断及治疗方面的应用,作者总结了目前结核分枝杆菌exRNA的研究现状,并讨论了结核分枝杆菌exRNA的产生机制,希望对结核分枝杆菌exRNA的探究提供有利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当前,全球结核病发病率下降缓慢,给实现终止结核病目标带来了严峻的挑战。2020年估算全球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人群近20亿,在无预防性治疗干预情况下,其中有5%~10%的感染者在一生中会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在结核病高危人群中发病率更高。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号召推广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TBI)的预防干预,以实现结核病发病率快速下降的目标。笔者就LTBI流行和预防性治疗的现状、高危人群发病风险、筛查方法、干预和管理建议等进行论述,为制定我国LTBI干预和管理策略及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高磊  金奇 《中国防痨杂志》2018,40(8):791-795
全球有近1/4的人群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其中5%~10%可能在一生中发生活动性结核病,潜伏感染人群成为一个庞大的潜在患者库。世界卫生组织相继于2015年和2018年发布和更新《结核潜伏感染管理指南》,指导包括中国在内的中高收入、结核病发病率低于100/10万的国家和地区推广高危人群结核潜伏感染检测和预防性治疗。我国结核潜伏感染控制策略的开发应该紧密结合国情和结核病疫情特点,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国外方案。准确界定干预目标人群、探索适宜的干预手段、建立科学的管理和评价体系等,都需要系统性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提供技术支撑。以结核潜伏感染干预为手段探索结核病防控的关口前移将是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策略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结核病,已成为全球十大死因之一。对于结核病,我们迫切需要更早期的诊断和更有效的治疗方法。细胞外RNA(extracellular RNA,exRNA)在作为多种疾病生物标志物和治疗手段上,表现出巨大的潜力。为了后续探讨结核分枝杆菌exRNA在结核病诊断及治疗方面的应用,作者总结了目前结核分枝杆菌exRNA的研究现状,并讨论了结核分枝杆菌exRNA的产生机制,希望对结核分枝杆菌exRNA的探究提供有利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2017年发布的结核病分类标准将结核病分为: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活动性结核病和非活动性结核病3种类型[1],首次提出了非活动性结核病的分类。结核病是呼吸道传染病,肺结核是结核病传播的主要类型,对于肺内病灶活动性的识别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