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tein于1985年首先报道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一种独立类型[1]。最新的WHO分类中ALCL被归类于外周T细胞淋巴瘤,占同期NHL的2%~7%[2]。研究发现,约有半数患者产生致癌性的异常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lymphoma k  相似文献   

2.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是形态学和免疫学上一种独特类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它的发生与t(2;5)(p23;q35)梁色体易位形成ALK-NPM融全基因有关。本文综述了ALCL在形态学、免疫学、遗传学和临床方面的特点及其诊断、治疗、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遗传学特征,探讨其发病机制,寻找有助于ALCL诊断、分类及预后评估的新分子靶标。方法收集ALCL病例石蜡包埋组织10例,其中4例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6例ALK阴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别检测表型及2p23重排,利用OncoScan芯片在全基因组水平上扫描分析10例ALCL的拷贝数变异。结果10例ALCL均存在拷贝数变异,拷贝数获得者多于拷贝数缺失者。拷贝数获得主要累及17q11.2、Xp22.3、Xq28,拷贝数缺失主要累及3q26.1、14q11.2、22q11.23。 ALK阴性者拷贝数变异比ALK阳性者更为复杂:ALK阴性者拷贝数获得主要累及9q24.3-24.1、14q32.33,拷贝数缺失主要累及2p11.2、16p13.3,而ALK阳性者并无此变异。结论 ALCL存在复杂的遗传学不平衡,染色体片段获得多于缺失,ALK阴性ALCL遗传学不平衡更为复杂。 ALCL是异质性明显的一类肿瘤。  相似文献   

4.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8 5年Stein等[1] 首次描述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largecelllymphoma ,ALCL) ,并确认为一种新的淋巴瘤类型。ALCL具有下列特征 :肿瘤细胞呈间变性 ,生长具黏结成团倾向 ,侵犯淋巴结窦 ,间变细胞CD30 (Ki 1)强阳性。ALCL也称之为Ki 1阳性大细胞淋巴瘤。虽然ALCL具有上述共同特征 ,但病理形态、基因表型和临床表现有广泛的异质性 (表 1)。B细胞来源ALCL在REAL和WHO分类中归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 ,3 ] 。文中如未提到细胞来源 ,则特指T/null细胞ALCL。  一、病理ALCL诊断性病理特点为淋巴结结构部分消失 ,肿瘤…  相似文献   

5.
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的形态学特征 ,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 用光镜、免疫组化对 14例病例进行观察。结果 肿瘤细胞有特征性的多形性的泡状核和明显的核仁 ,且大的瘤细胞呈Ki 1阳性 ,T、B细胞可表达或不表达 ,其中 1例ALK阳性。结论 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特殊类型 ,需要与转移性癌、恶性黑色素瘤、霍奇金氏病等鉴别 ,应用免疫组化可确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ALCL的发病情况、临床分期、病理及免疫分型等临床和治疗的相关资料。结果 发病年龄3.5~68岁,<18岁11例,中位年龄22岁。原发淋巴结21例,结外起病5例,结外侵犯18例,浅表淋巴结肿大23例,肝脾大8例,20例有B症状。Ⅰ期5例、Ⅱ期1例、Ⅲ期12例、Ⅳ期8例。T、B免疫分型检查23例,T细胞型17例,非T非B细胞型5例,T B双表型1例。CHOP方案化疗11例,缓解9例,缓解后复发2例,死亡4例,失访2例;4例接受化疗的儿童患者缓解3例,死亡1例。结论 ALCL以儿童及青少年患者多见,结外侵犯较多,T细胞型多,中晚期及有B症状比例高,完成化疗疗程者和儿童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临床较少见,约占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2%~7%犤1犦,可累及淋巴结、皮肤、胃肠道等处,我科偶见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女,34岁,因腹胀、右下肢水肿3个月于2002年6月3日入院。查体:双侧锁骨上、腹股沟、腋下均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质中,无压痛,与皮肤无粘连,最大约3cm×4cm,右腹股沟肿大淋巴结活动差,双腋下淋巴结相互融合,右侧乳房皮肤轻度水肿,双下肺呼吸音稍低,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右下肢重度凹陷性水肿。查血常规:WBC25.1×109/L,N0.799,L0.076,M0.125,胸部正侧位片:两侧胸腔积液(少量)、右肺部感染,不除外…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ALCL的临床、病理形态学资料和免疫组织化学,CD30、ALK、CD43、CD45RO、EMA和TIA-1检测结果。结果 19例均为原发系统型ALCL,其中男性11例,女性8例,年龄2~71岁,平均26岁。16例(84.2 %)出现B症状,14例(73.7 %)结外侵犯。肿瘤细胞沿淋巴窦生长或散在分布,均可见标志性肿瘤细胞,CD+30 19例(100 %),ALK(+)15例(78.9 %),EMA(+)10例(52.6 %),TIA-1(+)14例(73.7 %),ALK、EMA和TIA-1同时阴性2例(10.5 %)。重新诊断17例(89.5 %)正确。结论 ALCL表现多样,大部分患者经临床、组织病理学和免疫标记特征综合判断可作出相应诊断,CD30、ALK、EMA、TIA-1对鉴别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9.
唐元艳  陈燕 《肿瘤学杂志》2005,11(5):396-397
介绍诊治的1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形态学、免疫表型及遗传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10.
摘 要: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positive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ALK+DLBCL)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一种罕见的亚型,具有特征性形态学、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特点。其临床过程具侵袭性,预后不良,明确认识该疾病是诊断的关键。选择性ALK抑制剂可能是ALK+DLBCL患者潜在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1.
消化道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三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卓才  黄传胜 《癌症》1997,16(1):51-51
  相似文献   

12.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病理学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病理学、临床表现、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等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约半数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病人中存在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异常,ALK蛋白的异常激活使ALK阳性ALCL具有其典型的临床病理特征,并为ALK阳性ALCL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提示ALK阳性ALCL的淋巴瘤可归类为一独立病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中枢神经系统(CNS)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1例原发CNS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ALCL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以头痛、发热为主要症状就诊外院,颅脑磁共振成像提示右侧小脑肿块,术前无CNS以外淋巴瘤浸润证据,行小脑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ALK阳性ALCL,未及时化疗。术后第27天转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化疗前评估肿瘤已扩散至骨髓、睾丸、椎骨等部位,外周血NPM-ALK融合基因阳性。2个疗程化疗后达完全缓解,但最终死于化疗相关并发症。结论:原发CNS的ALK阳性ALCL病例罕见,易误诊,病情进展快,总体预后不良;及时进行活组织病理检查以确诊,早期行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可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巩固对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定义、诊断、临床表现及治疗、预后的认识。方法 对1例ALCL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影像学检查及治疗进行回顾。结果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复习,进一步学习和巩固了ALCL的定义、诊断、临床表现和相关治疗及进展,预后相关因素。结论 ALCL是一种具有特殊免疫表型和临床特点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治疗方案尚无统一,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为最重要预后影响因素。 【关键词】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淋巴瘤,非霍奇金; 肿瘤; CD30 德国物理学家Stein等[1]1985年首次提出了"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的命名。其具有独特的病理学改变和生物学行为,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一种特殊的罕见类型。现报道一例我科诊断的全身多发的ALCL,结合文献讨论如下。 无  相似文献   

16.
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病理诊断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特征、分子遗传学特征、鉴别诊断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病因学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对肉芽肿性皮肤松弛症(GSS)继发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阴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K-ALCL)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GSS继发ALK-ALCL患者的诊治经过,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因皮肤斑块、左腋下包块活组织检查确诊为GSS,经激素、干扰素、硼替佐米联合化疗等治疗,病情迁延不愈。4年后出现干咳、发热,经支气管镜肺活组织检查确诊为ALK-ALCL,左腋下包块穿刺活组织检查确诊为GSS。给予CHOP方案化疗效果欠佳,换用GEMOX+DEX方案治疗病情有所改善,终因肺部感染死亡。结论 GSS继发ALCL罕见,诊断依据病理学检查,治疗以化疗为主,预后主要取决于ALCL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临床特点、预后因素和治疗效果。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7年2月间收治的19例ALCL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ALCL患者中,18例(94.74%)出现B组症状,14例(73.7%)早期出现结外侵犯。误诊率84.2%。化疗有效19例(100%),6个疗程后完全缓解率95%,1年及2年的无病生存率均为88.2%。早期复发1例(5.3%)。结论ALCL患者B组症状多见,易早期出现结外侵犯,误诊率高。但对化疗敏感,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系统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S-ALCL)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S-ALCL患者的临床资料。30例患者均以联合化疗为主,配合局部病灶野放疗8例。化疗方案主要为 CHOP、EPOCH、Hyper-CVAD,以CHOP方案为主。结果 30例S-ALCL患者中位年龄36岁,男女比例为1.5∶1,有B症状、Ⅲ~Ⅳ期和结外侵犯者分别占60.0 %(18/30)、73.3 %(22/30)和60.0 %(18/30);乳酸脱氢酶(LDH)升高者占46.7 %(14/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激酶(ALK)+ 18例(60.0 %),其发病年龄小于ALK- 者(u=3.92,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ALK-及LDH升高是重要的预后不良因素。结论 S-ALCL患者发病年龄较轻,预后较好。但ALK-、LDH升高者预后不良。治疗以联合化疗为主,对于有不良预后因素的患者,大剂量治疗可能获益。  相似文献   

20.
CD30^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一个特殊类型,其特征为淋巴结副皮质区和窦状隙内有表达CD30的间变性大淋巴细胞浸润,本文就其在形态学、遗传学、临床特征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