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小儿股静脉穿刺的操作方法及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饶恕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3):3464-3464
股静脉穿刺是儿科静脉采血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临床上为了明确诊断、配合治疗,常常通过静脉采血来协助诊断,而小儿静脉比较细小,表浅部位不易看到,故通常采用股静脉穿刺采血。股动脉搏动明显者一次穿刺成功的机率大,当遇到严重循环功能障碍、患儿肥胖、哭吵而导致的腹部起伏时,很难在体表摸到股动脉的搏动,护士只有凭经验或感觉操作,采血的成功率比较低。只有掌握好股静脉的解剖位置并采用正确的方法,才能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患儿痛苦。  相似文献   

2.
一次性真空采血器在小儿股静脉穿刺采血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帅国花  曾海燕 《江西医药》2006,41(2):122-123
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经常遇到采集血标本.以便诊断和治疗。新生儿和小婴儿血标本采集较困难.如果血量在1ml以上者,需股静脉穿刺采血。以往股静脉穿刺采血是用空针管或一次性空针管抽血.此方法不易固定针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提高0~1岁肥胖、严重腹泻所至脱水及各种原因导致循环不良患儿,股动脉搏动不明显股静脉采血一次成功率的方法.方法 将178例次行股静脉采血的上述患儿随机分为超声多谱勒仪引导采血组(106例)及常规采血组(72例).常规法采用常规股静脉采血,超声多谱勒仪引导采血组采用超声多谱勒仪引导测得股动脉搏动后向其内侧0.3~0.5 cm处进针,见回血后抽取所需血量.结果 超声多谱勒仪引导采血组平均时间4.0 min,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8.1%;常规法采血时间8.5 min,一次成功率76.4%,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超声多普勒仪引导法采血可明显缩短采血时间,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改变原有股静脉穿刺采血的方法,提高采集静脉血液成功率。方法: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对本院产科112例需采集静脉血液标本的新生儿,分为试验组56例手背静脉穿刺采血法和对照组56例股静脉穿刺采血法(直刺法或斜刺法),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采用手背静脉采血成功率高、安全、并发症少,避免因家长的焦虑情绪引发护理纠纷的发生。结论:手背静脉穿刺采血法操作简便,扩,士容易掌握,可以作为采集新生儿静脉血液标本的首选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5.
患儿入院后常需采血化验、输液治疗,反复穿刺患儿痛苦大,家属不满意,婴幼儿采集血标本通常选用股静脉,操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静脉旁有动脉伴行,易误入动脉,影响检验结果,且需长时间压迫穿刺点。我科对280例既需采血化验又需静脉输液治疗的婴幼儿分别采用头皮静脉留置针采集血标本后输液和股静脉穿刺采血、头皮静脉留置针单纯输液两种方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李金霞  莫秀梅 《河北医药》2007,29(12):1406-1407
婴儿的静脉采血较成人穿刺技术难度大,要求高,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课题.因婴儿血液分布多集中于躯干、内脏,而四肢较少,且四肢血管细,充盈度差[1],故小儿常用股静脉穿刺采血.常规方法是用5 ml或10 ml注射器采用直刺法或斜刺法在股静脉采血,但无论直刺还是斜刺操作难度都很大,且经常出现溶血、凝血现象,而影响血标本质量延误检查,或因采集的血标本量不足而需重新穿刺,给患儿带来痛苦.另一种方法是用一次性采血针在股静脉穿刺采血,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常琴 《哈尔滨医药》2007,27(3):49-49
新生儿血标本的采集是临床上难度较大的操作之一.我院儿科采用四肢浅静脉采血法、颈外静脉采血法、股静脉采血法等多种方法.四肢浅静脉采血法一般不易穿刺成功,而且成功后采血量较少;颈外静脉采血具有穿刺以后固定困难,容易失败;而股静脉采血克服了以上两种缺点.因为进针角度的不同股静脉采血又分为股静脉直刺法和股静脉斜刺法两种方法,本人在临床实践中将两种方法进行了一些对比,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胡静  方佶红 《安徽医药》2006,10(12):974-974
儿科对新生儿、婴幼儿患者常需股静脉抽取血标本,为诊断治疗提供必要的依据.一般股静脉的采血方法为:用一次性注射器在股静脉穿刺点垂直穿刺股静脉采血,此方法不易固定,容易导致失败,并常反复穿刺损伤静脉,引起血肿,而且导致标本质量下降.本院小儿外科2005年6月至12月采用一次性注射器连接头皮针穿刺采血的方法,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现将方法和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薛媛 《现代医药卫生》2013,(23):3630-3631
目的探讨婴儿股静脉与头皮静脉采集血标本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采用婴儿真空采血器行头皮静脉与常规股静脉采血标本的合格率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头皮静脉采血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7.66%)明显高于股静脉采血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1.41%),头皮静脉采血血标本合格率(99.22%)明显高于股静脉采血标本合格率(8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儿头皮静脉采血穿刺成功率、血标本合格率均高于股静脉采血,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张雯 《北方药学》2012,9(1):121-122
为了改善婴儿(特别是肥胖患儿)采集血标本的操作难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将100 例婴儿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50例,行大隐静脉真空负压采血,乙组50 例,行股静脉采血.结果:两种方法的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处理,其穿刺成功率X2=3.84,并发症发生率X2=5.26,均P<0.05,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大隐静脉负压针头穿刺采血成功率高,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小儿股静脉抽血正确的方法与技巧.方法 让患儿大腿外展45°,并屈膝90°,使腹股沟与腹部成一直线,肥胖患儿进针应成40~45°角,股动脉搏动内侧0.2~0.4 cm,距腹股沟1~1.5 cm处进针;皮下脂肪菲薄的患儿以30~35°,在股动脉搏动点内侧0.3~0.4 cm,腹股沟下1.5~2 cm处进针.结果 通过掌握正确的采血方法,均顺利抽取血标本.结论 掌握正确的股静脉进针方法与技巧,赢得抢救时间,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后囟采血的可行性。方法 24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股静脉采血法,观察组采用后囟采血法,对两组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患儿疼痛程度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新生儿后囟采血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股静脉采血,患儿疼痛程度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事件发生少。结论采用后囟采血法采集血标本优于股静脉采血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经股动脉与桡动脉采血在新生儿中的成功率和安全性。方法将104例需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标本的住院清醒新生儿按照奇偶数随机分成股动脉采血组和桡动脉采血组各52例。统计对比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部位损伤及操作所需时间。结果较股动脉采血组,桡动脉采血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血肿发生率低,且操作所需时间短,均P〈0.05。结论与经股动脉采血相比,经桡动脉采血具有一次穿刺成功率高、穿刺部位损伤小、操作时间短等优势,可作为新生儿动脉采血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抽取新生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率(MHB)标本更合适的途径.方法 选择新生儿患儿120例,2004年6月以前的为静脉组,6月以后的为动脉组,采用同一抗凝剂的试管,分别采用股静脉穿刺和桡动脉穿刺进行采血.将两种途径的穿刺成功率及标本合格率进行比较.结果 桡动脉穿刺与股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桡动脉穿刺抽取标本的合格率与股静脉穿刺标本的合格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新生儿采用桡动脉穿刺法采集MHB标本,标本合格率高,更快地为诊断G-6-PD缺陷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不同部位动脉穿刺采血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动脉穿刺取血气分析标本的最佳部位。方法随机选择246例需要采集血气标本的新生儿,分别在股动脉、桡动脉2个部位穿刺抽取血气标本。结果桡动脉穿刺优于股动脉穿刺采血。结论桡动脉穿刺在一次成功率、误人静脉率、血肿形成方面明显优于股动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桡动脉采血和股动脉采血两种采血法在新生儿科应用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儿科NICU收治20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桡动脉采血法采集血气标本,对照组采用股动脉采血法采集血气标本。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误入静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发生血肿或瘀斑的比例均较之对照组低(P0.05),重度疼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穿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动脉采血较之股动脉采血时对患儿的不良影响明显要小,具有操作方便、安全、简单、穿刺成功率高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一种简便、安全、高效的新生儿静脉采血方法。方法:对740例新生儿采用后囟穿刺采血并与颈外静脉、头皮静脉、股静脉采血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后囟穿刺采血一次成功率最高,颈外静脉、头皮静脉、股静脉依此次之。结论:后囟门直下方为静脉窦是头静脉汇合组成的窦汇,其体积及储血量较大,取血量足,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可作为新生儿静脉采集血液标本的首选部位。  相似文献   

18.
快速补液是抢救大面积烧伤休克患者的关键措施,但大面积烧伤患者静脉破坏严重,可视下静脉穿刺困难.股静脉具有与股动脉伴行的解剖特点,无需肉眼在体表观察,只要触及股动脉即可找到,且管径粗大、固定、走行直,周围无重要结构,因此,静脉穿刺成功率较高.近年来股静脉穿刺在我科大面积烧伤患者中已被广泛应用,现将具体操作及置管期间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梁仲 《中国实用医药》2009,4(31):210-211
新生儿采血在临床实践中一直是一项技术要求高的操作,而检验室指标又是新生儿疾病诊断治疗的重要依据。一般薪生儿住院需检查肝功、肾功等项目,至少要血标本5~6ml,新生儿外周静脉细小,采血量少,很难抽够5—6ml,故以往临床上采血以股静脉为主,但股静脉采血暴露范围大,易使患儿受凉,加上新生儿易动,易刺伤。再加上现在的父母对护士的技术要求高,要一针见血,给操作的护士造成一定的心里压力,往往导致失败。目前本院儿科病房在广州市医疗援建队的技术指导下,引进新技术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法采取血标本,一次成功率达95%,跟以往在新生儿股静脉处穿刺采血法相比较,桡动脉采血法方便安全,操作时间短,损伤程度轻,穿刺成功率高,患儿家长也易接受,减少了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20.
一次性采血针在新生儿股静脉斜角穿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不同股静脉采血方法对新生儿血标本有无溶血、凝块及穿刺成功的影响。方法分析2007年1月-12月在我科住院的新生儿共100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7号采血针行股静脉斜角穿刺HI,连接真空负压管留取血标本;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器斜角抽取血标本,对2组血标本采集成功及局部损伤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标本采集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局部损伤情况,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揭示使用一次性采血针行斜角股静脉穿刺取血标本较使用传统注射器采血法具有优越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