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源性膀胱患者136例,调查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36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发生尿路感染53例,占38.9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生低蛋白血症、合并糖尿病、间歇导尿次数多、尿管留置时间长、膀胱冲洗频率高是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应针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措施,以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刘申 《河北医学》2012,18(5):647-649
目的:探讨腰椎脊髓损伤患者获医院尿路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2006 年1 月至2010 年3 月收治的128 例脊髓损伤患者,患者入院后进行资料收集,统计患者性别、年龄、脊髓损伤程度、部位、尿管留置时间、膀胱冲洗频率、膀胱功能锻炼、残余尿量、尿感前使用抗生素情况、时间、是否合并低蛋白血症等资料,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尿感组患者完全损伤、低蛋白血症发生率、功能独立性评分<70 人数显著高于无尿感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感组患者尿管留置≥14d、膀胱冲洗≤每周2 次、无理疗、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使用≥14d 与无尿感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尿管留置≥14d、完全损伤、功能独立性评分<70、低蛋白血症、膀胱冲洗≤每周2 次、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使用≥14d 为患者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尿管留置≥14d、完全损伤、功能独立性评分<70、低蛋白血症、膀胱冲洗≤每周2 次、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使用≥14d 7 项因素为患者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可以针对各种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关措施以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沈阳医学院两所附属医院2008年12月至2009年10月术后留置导尿患者尿液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912例患者共分离出226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129株(57.08%),革兰阳性菌90株(39.82%),真菌7株(3.09%)。结论:留置导尿所致尿路感染仍以革兰阴性菌感染率较高,不同病原菌敏感药物存在较大差异,建议用药前进行药物敏感试验。  相似文献   

4.
巩立春 《医学综述》2013,(20):3796-3798
目的 探讨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耐药情况.方法 随机选取济南市第八人民医院2010年1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368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42例伴有尿路感染的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及病原菌、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有高龄、留置导尿管、糖尿病、低蛋白血症、出血性脑卒中(P<0.05).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51%;在革兰阴性菌中,仅对亚胺培南、头孢噻肟、阿米卡星敏感性较高;在革兰阳性菌中,对呋喃妥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的敏感性高;而在真菌敏感性中,对所有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均较高.结论 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主要与病情有关,且应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5.
师淑婵 《基层医学论坛》2014,(32):4403-4404
目的:探讨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护理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留置导尿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送检尿标本95例次,阳性检出42例次(44.21%),检出致病菌62株次,15例先后检出2种病原菌,7例检出3种病原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组患者平均年龄(60.11±18.67)岁、女性73.08%、缺少自我护理技能61.54%、夹闭尿管引流34.62%、膀胱冲洗32.69%、留置导尿管时间(12.23±5.45)d等,均高于无感染组的(54.45±16.45)岁、51.72%、44.14%、15.52%、12.07%、(7.37±3.56)d(P〈0.05)。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患者住院时间(25.23±6.12)d,高于对照组的(17.87±4.12)d(P〈0.05)。结论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高,尿细菌培养结果复杂,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对预后有不良影响,应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有效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杨熙文  赵淼  王海梅  姜福金 《中国医刊》2023,(12):1357-1361
目的 分析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post-stroke neurogenic bladder,PSNB)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22年4月江苏省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96例PSNB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尿路感染将研究对象分为感染组(并发尿路感染,137例)和未感染组(未并发尿路感染,359例)。分析PSNB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病原学特点。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PSNB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中,496例PSNB患者有137例发生尿路感染,尿路感染发生率为27.62%(137/496)。137例PSNB并发尿路感染患者的尿液样本共检出18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35株(19.23%),革兰氏阴性菌104株(57.14%),真菌43株(23.63%)。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吸烟史比例、高血压比例、心房颤动比例、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比例、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感染组患者的年龄、女性比例、糖尿病比例、留置导尿管时间≥7d比例、卧床时间≥10d比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相似文献   

7.
导尿引发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  张庆桥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5):162-163
目的分析导尿引发尿路感染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导尿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尿管留置时间及有无膀胱冲洗进行分组,就各组的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尿管留置引发尿路感染的发生率高,且随着留置时间越长,尿路感染的发生率越高;膀胱冲洗与否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膀胱冲洗不能有效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应严格掌握导尿的适应证,尽量缩短留置导尿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406例老年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284例)和非感染组(1122例),分析感染组患者的感染特征,并应用logistic回归对医院感染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感染组患者送检标本分离出351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221株(63.0%);革兰阳性菌130株(37.0%)],以呼吸道、泌尿系统多见。感染组患者年龄、NIHSS评分、糖尿病、吸烟史、意识障碍、吞咽困难、低蛋白血症、侵入性操作、使用质子泵抑制剂者所占比例大于非感染组,住院天数多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其中高龄、吸烟史、意识障碍、吞咽困难、NIHSS评分高、低蛋白血症、侵入性操作是神经内科老年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高龄、吸烟史、意识障碍、吞咽困难、NIHSS评分高、低蛋白血症、侵入性操作是神经内科老年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应充分重视这些影响因素,尽可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循证护理对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16例留置尿管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108例)和对照组(108例)。观察组运用循证护理进行插尿管及留置尿管的护理,对照组按《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标准》进行插尿管和留置尿管护理。比较两组预防尿路感染的护理方法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结果观察组留置尿管第1周和第2周尿路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留置尿管第3周和第4周,观察组尿路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2.04%、23.15%,对照组分别为25.93%、45.37%,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循证护理干预进行插尿管及留置尿管的护理,能有效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林英 《中外医疗》2009,28(11):169-170
目的研究不同护理措施对引起院内尿路感染相关因素的影响,以确定对留置尿管患者是否需要给予膀胱冲洗。方法将60例留置尿管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留置尿管后不常规行膀胱冲洗,对照组留置尿管后按医嘱常规给予膀胱冲洗每日2次,2组观察拔除尿管后尿液以及尿管与引流袋连接处细菌培养结果,对比2组之间的差异。结果2组细菌培养结果阴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留置尿管不行膀胱冲洗不是引起尿路感染的直接原因,对留置尿管为预防尿路感染而常规给以膀胱冲洗无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病原菌的种类及耐药性,为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防控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留置尿管的脑卒中患者尿液标本,进行常规细菌培养,应用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进行病原菌株的鉴定,并进行药敏分析。结果送检的704例患者尿液,分离出126例病原菌株,革兰阴性菌64株,占50.8%,革兰阳性菌49株,占38.88%,真菌13株,占10.32%。前5位病原菌依次是大肠埃希菌(20.64%),粪链球菌(15.08%),肺炎克雷伯菌(12.7%),白色念珠菌(10.32%),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屎球菌(9.52%)。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全部敏感,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全部敏感,病原菌对其他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 CAUTI首要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其次是粪链球菌,病原菌对抗生素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细菌培养和药敏分析可为临床指导用药提供依据,对降低医院泌尿系统感染率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预防留置尿管并发尿路感染的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方法:成立留置导尿CQI小组,界定其职责,制定相应的质量改进方案。按照PDCA的护理程序进行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结果: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由24%下降至6.5%。2009年5月—2010年1月的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较2008年11月—2009年4月的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留置尿管患者进行持续护理质量改进,避免了因尿路感染而对患者造成的身体损伤和心理压力,降低了医疗成本,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真正做到了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1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检测报告,分析对引发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21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中有53例发生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5.24%。送检病原菌报告共检出病原菌5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7株占68.52%,革兰阳性菌14株占25.93%,真菌3株占5.56%;分析显示,年龄、侵入性操作、意识障碍、糖尿病低蛋白血症、住院时间等因素与肺部感染有关。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容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引发肺部感染,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留置尿管引起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降低感染率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脑卒中留置尿管患者2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18例与观察组12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留置尿管致尿路感染发生情况,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留置尿管致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脑卒中患者留置尿管而引起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防止尿路感染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分析住院患者院内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尿路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83例住院患者医院内尿路感染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83例尿路感染患者中,共检出152株病原菌,革兰氏阴性杆菌85株(55.92%);革兰氏阳性杆菌39株(25.66%);真菌28株(18.42%).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有: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留置尿管的时间、使用抗生素、侵入性操作、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激素和恶性肿瘤.年龄、留置尿管的时间和侵入性操作是尿路感染的最主要因素.结论 革兰氏阴性杆菌是医院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合理控制院内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对预防和控制尿路感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某院关节置换术后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1日-2021年6月30日收治的82例关节置换术后留置尿管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对所有尿路感染患者尿液样本中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分析其耐药性情况。结果 82例留置尿管合并尿路感染患者尿液标本中共分离86株不重复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65株(75.58%),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为50株(58.14%)、10株(11.64%)、5株(5.81%),且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共检出28株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检出率为46.67%;革兰阳性菌18株(20.93%),包括屎肠球菌、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为8株(9.30%)、6株(6.98%)、1株(1.63%);真菌3株(3.45%)。大肠埃希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环丙沙星、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60%;肺炎克雷伯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60%;屎肠球菌对青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60%,2020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泌尿外科病房导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其高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有效地预防患者尿路感染。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80例患者尿路感染的相关情况进行的调查分析。结果泌尿外科共计住院患者2700例,留置尿管患者800例,发生医院感染86例,其中尿路感染80例,上尿路5例,下尿路75例,共占医院感染例数的93.02%。泌尿外科病房导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有患者住院、置管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是否留置导尿管等。80例尿路感染患者,检出病原菌6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9株(15.00%),革兰阴性菌44株(73.33%),真菌7株(11.67%)。结论导管尿路感染属于泌尿外科病房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对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监管并采取高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尿路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导致留置导尿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留置导尿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发生尿路感染及无感染患者在性别、年龄、患者及家属留置导尿知识、膀胱冲洗、预防应用抗生素、留置导尿管时间等的差异。结果80例患者发生留置导尿相关尿路感染20例(25.00%),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尿路感染因素包括:女性、年龄≥60岁、留置导尿知识认知度差、预防应用抗生素、留置导尿管时间≥10 d (OR值分别3.78,3.34,2.97,2.67,4.12)(P〈0.05),与是否进行膀胱冲洗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影响留置导尿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因素复杂,管理好老年患者,加强女性患者尿管护理,尽可能缩短留置时间,控制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强化教育提高患者及家属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可以有效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及护理方法。方法:收集2008年6月~2011年6月48例入住我科的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30例和对照组18例。康复组采用间歇性导尿( IC)、手法按摩及电针刺激等康复护理训练及治疗手段,对照组只采用常规的护理、间歇性导尿及留置导尿术。治疗期间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及中段尿培养,比较2组患者尿路感染率发生情况,监测残余尿量及膀胱容量。结果:康复组患者治疗后膀胱容量有所增加,平均日排尿频率降低,残余尿量减少,排尿困难情况有明显改善,2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及国际LUTS评分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康复训练及护理可有效促进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恢复,可有效降低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宋玲 《当代医学》2009,15(7):24-25
目的探讨对剖宫产术后患者采用早期定期开放尿管、缩短留置尿管时间,以及膀胱充盈时放尿方法的预后情况。方法选择239例剖宫产术后留置尿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新的放尿方法,共1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放尿方法,共119例,分别观察拔除尿管后第1次排尿的时间、排尿量、拔除导尿管后尿液化验结果。结果采用新的放尿方法的实验组,其第1次排尿量、自行排尿顺利率及拔除尿管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者性(P〈0.05);实验组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采用早期定期开放,缩短留置尿管时间,以及膀胱充盈时放尿的方法,对于产妇预后的影响较大,采用新的放尿方法简便有效,患者易于接受,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