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影响乳腺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因素。43例乳腺癌采用根治术,术后~60Co放射治疗,化疗后局部复发7例(16.3%),远处淋巴结转移8例(18.6%),骨转移13例(30%),肺转移12例(28%),肝转移12例(28%),胸膜转移6例(14%),手术时临床分期越早,术后复发转移时间越长。腺癌、单纯癌术后复发时间较长,浸润性导管癌、髓样癌术后复发时间较短,腋淋巴结( )术后复发时间短,绝经前患者术后复发时间较短;据上认为:乳腺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与手术时临床分期、腋淋巴结( ),病理类型及月经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2.
崔杰 《现代肿瘤医学》1997,5(4):228-229
本文分析了影响乳腺癌根治术和发转移的因素,43例乳腺癌采用根治术,术后^60Co放射治疗,化疗后局部复发7例(16.3%),远处淋巴结转移8例(18.6%),骨转移13例(30%),肺转移12例(285),肝转移12例(28%),胸膜转移6例(14%),手术时临床分期越早,术后复发转移时间越长,腺癌、单纯癌术后复发时间较长,浸润性导管癌、髓样癌术后复发时间较短,腋淋巴结(+)术后复发时间短,绝经前患者术后复发时间较短;据上认为:乳腺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与手术时临床分期、腋淋巴结(+),病理类型及月经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3.
肝细胞癌术后转移复发:临床与相关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钦伦秀 《癌症进展》2005,3(1):8-16,25
转移复发已成为进一步延长肝细胞癌病人生存、改善预后的主要障碍.其主要原因有二:肝内播散或非同步多中心癌变.已发现许多因素与肝细胞癌转移复发有关,包括病人的一般状态、肿瘤大体病理学特征与病理组织学特征以及治疗相关因素等.近年来,随着对肿瘤生物学特征的进一步了解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已发现许多与肝细胞癌转移复发相关的分子标志物.已尝试包括术前、术后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全身或局部化疗、生物治疗等多种新辅助或辅助疗法以降低或避免肝细胞癌术后复发.但其中仅少数研究被设计为随机对照试验.尚无足够证据提示这些新辅助或辅助疗法可使病人获益.大多数尚需进一步研究,其中生物疗法可能成为较为理想的途径.手术再切除、经动脉导管化疗栓塞、局部消融疗法、化疗、及放疗等多种疗法均可用于肝细胞癌转移复发的治疗.但很少有随机对照试验评价这些疗法对肝细胞癌转移复发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虽然手术切除目前仍是肝细胞癌 (HCC ,以下简称肝癌 )治疗的首选方法 ,但肝癌根治性切除后复发率高是影响其长期生存率的主要因素。因此 ,开展肝癌术后复发与转移的研究是当前肝癌治疗的重要内容。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肝癌复发转移机理、肝癌根治术后复发与转移的防治作以下综述。1 肝癌复发转移机理的研究1 1 癌基因、抑癌基因与肝癌转移肝癌切除术后复发转移机制涉及多个方面 ,研究证明[1] ,某些癌基因的突变和抑癌基因的失活不仅参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而且影响着肿瘤的转移。目前已经明确与肝癌侵袭和转移有关的基因有mdm 2…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比观察肝细胞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与单纯外科手术切除术后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癌基因P16表达的变化,探讨TACE对肝细胞癌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经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手术所取得的标本石蜡组织包埋块65例。其中TACE术后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组织标本35份(TACE组),未经任何治疗直接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组织标本30份(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术后肿瘤组织内VEGF和P16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TACE组VEGF蛋白和P16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肝细胞癌TACE术后VEGF的高表达虽然可能会促进肿瘤的复发和转移,但TACE术后P16的高表达又会抑制VEGF作用的发挥,从而抑制肿瘤的复发和转移,两者的表达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1985~1995年10年间,住院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共119例,其中30例行再次手术。其中5例行甲状腺肿瘤摘除术后,再行残叶切除,3例证实有癌残留(3/5);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除者11例有颈淋巴结转移(11/25);6例甲状腺隐性癌并颈淋巴结转移者经手术活检证实诊断后行联合根治术;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行联合根治术后颈部复发,再次手术切除。作者认为:对于甲状腺癌首次手术应行患侧腺叶合并峡部切除术,尽量避免肿瘤摘除术;对于侵出包膜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可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除术;应重视甲状腺隐性癌的诊断;对于行联合根治术后颈部复发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可考虑手术切除配合放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对纤维板层型肝细胞癌的认识,避免误诊、早期确诊、治疗,改善预后.方法:对纤维板层型肝细胞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做复习.结果:纤维板层型肝细胞癌与普通型肝细胞癌相比,恶性程度低、发展慢、很少转移,更具有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可切除率为58%;预后明显好于普通型肝癌.结论:纤维板层型肝细胞癌应尽可能行手术治疗,术后要定期随访,定期CT复查有助于及早发现复发和转移灶.  相似文献   

8.
肝细胞癌术后复发时间及类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术后肝内复发的时间、类型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肝细胞癌术后肝内复发病例,其中术后6个月以内复发者28例(20.8%),6-12个月44例(32.8%),12-24个月27例(20.2%),24-60个月17例(12.7%),60个月以上者18例(13.4%)。参考Sato氏肝癌术后肝内复发类型,I型43例,Ⅱ型23例,Ⅲ型68例。统计学处理采用SSPS 8.0统计软件。结果:肝细胞癌术后复发高峰期为术后6-12个月,术后2年内复发者99例(73.9%);复发的类型以多发灶为主,Ⅱ、Ⅲ型91例(67.9%)。肝细胞癌术后复发的时间与原发肿瘤的大小、手术是否属根治、门静脉有无癌栓、术后复发类型有统计学意义;肝细胞癌术后复发的类型亦与原发肿瘤的大小、手术是否属根治、门静脉有无癌栓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细胞癌术后易早期复发,且以多发灶复发为主。肝细胞癌术后复发的早期以单中心起源为主,远期可能以多起源为主。  相似文献   

9.
Livin与Smac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因子Livin和凋亡促进因子Smac在人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其与肝细胞癌转移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肝细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Livin和Smac蛋白的表达.结果:80例肝细胞癌癌组织中Smac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Livin的表达与临床分期、门脉癌栓、术后复发、肝外转移及肿瘤大小密切相关(P<0.05);Smac的表达与临床分期、门脉癌栓、术后复发、肝外转移及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Livin和Smac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 (r=-0.324,P=0.003).结论:Livin的高表达及Smac的失活可能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及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影响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患者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临床和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6年6月期间施行的781例以肝细胞癌行首次肝移植患者术后的无瘤生存情况,应用单因素分析和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各项临床及病理指标对肿瘤复发转移的影响。结果:移植术后6个月、1、2、3年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6.85%、74.87%、63.36%和56.67%。术后肝癌复发或转移后1年生存率为26.27%。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发现,影响术后肝癌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肿瘤最大直径、数目、双叶分布、血管侵犯和术前甲胎蛋白.研究发现。存在肉眼癌栓的患者术后HCC复发转移的风险是无癌栓患者的9倍,存在镜下微血管侵犯的患者复发转移风险可达5倍。结论:严格筛选肝癌肝移植的适应证可以有效降低肿瘤复发转移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徐晔  周洋  唐娜 《中国癌症杂志》2018,28(5):376-382
背景与目的:中段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率和异时远处转移率较高,如果能够在术前筛选出术后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的高危人群,就有可能对高危人群进行针对性的系统治疗,改善患者预后。该研究旨在探讨中段直肠癌术前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术后局部复发及异时远处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3年3月—2014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直肠癌,并且术前MRI判断为中段直肠癌的患者278例,收集其MRI资料及随访资料,分析直肠癌术前MRI与术后局部复发及异时远处转移的相关性、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和异时远处转移的风险因素以及通过术前MRI预测直肠癌预后的价值。结果:278例患者中19例(6.83%)发生术后局部复发,42例(15.11%)发生异时远处转移。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MRI评价T(mrT)分期(P<0.001)、腹膜返折受侵(P<0.001)与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具有相关性;mrT分期(P=0.013)、MRI评价N(mrN)分期(P<0.001)、壁外血管侵犯(extramural vascular invasion,EMVI)(P<0.001)、腹膜返折受侵(P<0.001)与直肠癌异时远处转移具有相关性。逐步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腹膜返折受侵(P<0.001)是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重要风险因素;mrN1期(P=0.017)、mrN2期(P<0.001)是直肠癌异时远处转移的重要风险因素。结论:直肠癌术前MRI能较好地预测术后局部复发和异时远处转移,有助于临床筛选高危患者,从而采取个性化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Ⅲ期脉络膜黑色素瘤(CM)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及辅助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至2017年间收治的Ⅲ期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Ⅲ期脉络膜黑色素瘤,1年无复发生存率为83.3%,3年无复发生存率为58.3%,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41.7%。12例患者发生复发转移,其中9例肝转移。除1例患者未行基因检测外,余13例患者黑色素瘤相关基因均未检测到突变。结论脉络膜黑色素瘤恶性度高,预后差,术后复发和肝转移发生率较高,基因突变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大肠癌患者组织和外周血中Anchor Attachment蛋白(anchor attachment protein,AAP)的表达对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术后复发转移风险的预测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武汉市第五医院收治的大肠癌患者107例,均行手术治疗,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判定AAP阳性表达;ELISA法检测静脉血AAP水平;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复发转移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带入Logistic回归模型中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AAP在大肠癌原发灶中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此外,AAP阳性表达及其血清水平与性别、年龄、肿瘤位置和肿瘤最大直径均无关(P>0.05),与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Dukes分期、浸润深度和TNM分期均密切相关(P<0.05);AAP表达及其血清水平与大肠癌患者术后3年发生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复发转移有关(P<0.05),AAP表达为阳性的大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中位时间明显短于AAP表达阴性的大肠癌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肠癌的组织分化和Dukes分期是大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AAP的表达与大肠癌复发和转移密切相关,对预测和判断大肠癌术后复发转移有重要意义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在诊断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复发与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中心行PET/CT检查的56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的全身PET/CT的显像结果,确诊依据为术后病理结果、血糖类抗原125(CA125)持续升高水平和临床随诊结果,评价PET/CT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56例患者中,经病理结果、血CA125持续升高水平、临床随诊结果证实,肿瘤复发及转移者25例,没有复发、转移者26例,假阳性者3例,假阴性者2例,PET/CT显像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复发及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2.6%(25/27)、89.7%(26/29)、91.1%(51/56);转移灶分为阴道残端、全身淋巴结、远处器官转移,PET/CT显像对各转移灶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分别为87.5%(7/8)和97.9%(47/48)、95.0%(19/20)和91.7%(33/36)、91.3%(21/23)和90.9%(30/33);PET/CT显像发现全身多部位、多器官转移的6人,改变了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结论:PET/CT显像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复发及转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对肿瘤术后复发及转移的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Liang JL  Wan DS  Pan ZZ  Zhou ZW  Chen G  Li LR  Lu ZH  Wu XJ 《癌症》2004,23(5):564-567
复发转移是结直肠癌术后非常重要的预后因素,而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是大肠癌根治术后个体化随访和辅助治疗的依据。本文旨在探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Ⅱ、Ⅲ期结直肠癌(CR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术后复发或转移的关系。方法纳入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云南省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收治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CRC患者150例(经术后病理确诊为Ⅱ、Ⅲ期),分析术后出现复发或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150例患者有44例出现复发或转移。分化程度(χ2=9.554,P=0.002)、N分期(χ2=6.724,P=0.035)、CD45+CD3+(χ2=6.194,P=0.045)、CIK细胞比率(χ2=5.624,P=0.018)与Ⅱ、Ⅲ期CRC患者术后出现复发或转移有关。Ⅱ期CRC患者术前外周血CD3+T细胞、CD8+T细胞比率低于Ⅲ期患者(P=0.019,P=0.012)。Cox回归分析显示,N分期、CA19 9是Ⅱ、Ⅲ期CRC患者术后复发或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Ⅱ、Ⅲ期CRC患者的分化程度、N分期、免疫功能与术后复发或转移密切相关,联合监测肿瘤标志物、病理分期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有助于评估CRC患者免疫状态及术后复发或转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07例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复发及远处转移的影响因素,为乳腺癌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07例患者分成复发转移组(34例)及非复发转移组(73例),分析各临床病理因素与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乳腺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类型、腋窝淋巴结转移、激素受体、TAMs、VEGF、MVD、p53蛋白表达、化疗方案、脉管癌栓、S-TK1、S-CD105、GLUT-1及HK-II与术后复发转移密切相关,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绝经情况与术后复发转移无明显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结果表明,年龄、原发肿瘤大小、p53蛋白表达、S-TK1表达是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原发肿瘤大小、p53蛋白表达、S-TK1表达与乳腺癌复发转移密切相关,针对影响乳腺癌复发转移的因素,进行综合的预防及治疗,可以降低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的风险,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PTMC术后甲状腺癌复发转移的预测作用。方法随机选取甲状腺癌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均接受PTMC手术,统计术后1年内患者复发和转移的发生率。比较复发和转移患者与无复发或转移患者术前淋巴结超声图像特征、Vmax及RI等,并分析患者术前淋巴结超声图像特征、Vmax及RI等对PTMC术后甲状腺癌复发转移的预测作用。结果甲状腺癌患者术后2年内复发率和转移率分别为40.00%(34/85)和35.29%(30/85)。发生复发和转移的患者可见淋巴门发生率低于无复发或转移患者,Vmax、RI、淋巴结囊性变发生率及钙化发生率则高于无复发或转移患者(P<0.05)。淋巴门、Vmax、RI、淋巴结囊性变、钙化等联合预测PTMC术后甲状腺癌复发转移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和准确性均较高。结论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联合预测PTMC术后甲状腺癌复发转移的价值良好,出现淋巴门不可见、Vmax较高、RI较高、淋巴结囊性变、钙化等的甲状腺癌患者PTMC术后需警惕其复发和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with recurrence of metachronous multicentric occurrence by comparison with patients with recurrence due to metastasis. In 177 patients, recurrences after curative surgical treatment were classified into recurrence due to metastasis according to criteria based on imaging findings. This group consisted of 35 patients. Among the rest of the patients, 59 underwent fine needle biopsies for recurrent tumor and, in these patients, a classification of recurrence of metachronous multicentric occurrence was made based on the histological findings of primary and recurrent tumor. This group consisted of 33 patients. The estimated incidence for recurrence of metachronous multicentric occurrence was 44.8% to total total patients. Metachronous multicentric occurrence frequently developed in patients with anti-HCV antibody and an early stage of primary tumor. In 80% of the patients who had recurrent tumor of multicentric origin, the recurrence developed within 3 postoperative years. The survival rate in patients with metachronous multicentric occurrenc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ce due to metastasis. Conclusively, the incidence of patients with recurrence of metachronous multicentric occurrence was high, but the prognosis for these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for patients with recurrence due to metastasis.  相似文献   

20.
乳腺癌患者血清CA15—3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80例乳腺疾病患者血清CA15-3水平,其中乳腺良性疾病42例,乳腺癌术前51例,乳腺癌术后无复发转移者73例,乳腺癌术后有复发或转移者14例。CA15-3阳性率分别为9.5%、27.5%、5.5%、85.7%。结果显示,乳腺癌术后有复发或转移者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复发转移者(P<0.01)。血清CA15-3检测对乳腺癌术前诊断意义不大,而对乳腺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监测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