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旭  钱海鑫 《现代肿瘤医学》2017,(13):2086-2088
目的:比较腹腔镜及开腹肝癌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12月的22例腹腔镜肝癌切除术(腔镜组)与57例开腹肝癌切除术(开腹组)患者,对比两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肝癌切除术.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而手术时间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生存率依次为4.5%、0%、100%,开腹组依次为10.5%、5.3%、94.7%,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别无意义(P>0.05),腔镜组较开腹组生存率高、复发率低(P<0.05).术后腹腔镜组AST、ALT、ALB以及TBIL水平均明显优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安全可靠,与开腹手术比较,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的子宫颈癌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临床效果的差异。方法:回顾性研究5年(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妇科行子宫颈癌腹腔镜根治手术的60例患者临床资料,选择同期同组医生施行的子宫颈癌传统开腹根治手术7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在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少、术后发热率低、抗生素使用少,胃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切口延期愈合率高于腹腔镜组(P<0.05),而其他并发症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熟练技术下,腹腔镜手术是治疗早期子宫颈癌安全可行的选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腔镜和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 选取胃癌合并慢性阻塞肺病患者90例,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5例,腹腔镜组患者接受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开腹组患者接受开腹胃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腔镜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显著短于开腹组患者(P<0.05);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腹组(P<0.05),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腹组(P<0.05),术中淋巴结的清扫数量显著多于开腹组(P<0.05);腔镜组患者术后使用镇痛泵的使用次数显著少于开腹组患者(P<0.05);腔镜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开腹组(P<0.05);腔镜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显著早于开腹组患者(P<0.05).腔镜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15.67%,显著低于开腹组为60.00%(P<0.05);腔镜组患者腹部并发症发生率为15.67%,显著低于开腹组的42.22%(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发生腹部和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低位直肠癌患者68例,其中腹腔镜组患者38例,传统开腹组患者3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开腹组长,但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要明显优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淋巴结清扫以及手术切缘距癌肿下缘方面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18.4%)与开腹组(16.7%)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1年以及2年生存率、复发率以及低位保肛率和总保肛率,两组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的创伤小,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和传统开腹手术的效果.方法 按照手术方案不同将94例子宫肌瘤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肌瘤剔除数目及术后肌瘤残留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切口甲级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随访24个月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肌瘤数目<4个患者肌瘤残留和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同组肌瘤数目≥4个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肌瘤剔除数目及术后肌瘤残留和复发率与传统开腹手术相近,但围术期情况优于传统开腹手术,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的安全性及对患者手术后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总淋巴细胞计数(TLC)及血红蛋白(HGB)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60例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腹腔镜组),另60例行开腹胃癌根治术(开腹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C反应蛋白(CRP)浓度、术后并发症,以及两组手术前后血清PA、ALB、TLC及HGB的变化。结果腹腔镜组手术用时长于开腹组(P0.01),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均小于开腹组(P0.01),两组清扫的淋巴结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CRP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P0.05);术后两组血清PA、ALB和HGB均较术前有上升(P0.05),且腹腔镜组改善程度好于开腹组(P0.05),但两组TCL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同时对患者营养状况的干扰要少于开腹组,更利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比较采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手术治疗的12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治疗组,60例行传统的开腹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开腹手术患者相比,腹腔镜患者的手术时间更长,手术切口长度明显更短,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腹腔镜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止痛药应用次数均少于开腹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清扫淋巴结总数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腹腔镜组总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开腹组(36.67%)(P<0.05)。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术后的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肠梗阻发生率明显更低,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吻合口出血、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在2组间的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创伤小、疗效佳,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行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修补术和开腹修补术各50例,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对比开腹组的手术时间略有延长(P<0.001).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住院费用均少于开腹组(均P<0.001).腹腔镜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P<0.001);尤其在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具有良好的优势(P=0.031).结论 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对比传统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少,疼痛轻,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龄食管癌患者行全腔镜手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在安阳肿瘤医院行全腔镜手术治疗的高龄食管癌患者126例(全腔镜组)的临床资料,以同期行经右胸三切口手术的118例高龄(71~81岁)食管癌患者(右胸三切口组)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肺部并发症,心脏并发症,乳糜胸,吻合口瘘,无功能胃,喉返神经损伤,切口感染)发生率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全腔镜组与右胸三切口组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全腔镜组少于右胸三切口组(P0.05);全腔镜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心脏并发症、切口感染及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低于右胸三切口组(P0.05);但吻合口瘘、乳糜胸、无功能胃发生率和术后住院天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食管癌患者行全腔镜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无充气腋窝入路完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4月浙江省肿瘤医院开展的无充气腋窝入路完全腔镜下和颈前切口甲状腺癌根治术各11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美容满意程度。  结果  腔镜组平均年龄(35.6±2.6)岁较开放组(48.5±2.3)岁更年轻(P=0.002),而性别比例、肿瘤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区清扫后平均淋巴结数目腔镜组(2.4±1.7)枚与开放组(2.8±1.6)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123.9±28.1) min和引流液量(145.9±81.8) mL均较开放组(48.6±9.8) min、(87.7±18.9) mL更多,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腔镜组延长约1 d住院日。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除胸部疼痛在术后3天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2)外,其余时间颈胸部疼痛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腔镜组获得理想的美容满意度(P<0.01)。  结论  无充气腋窝入路完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安全、可行,美容效果极佳。   相似文献   

11.
于震  葛磊  王海江 《现代肿瘤医学》2018,(18):2878-2882
目的:评价腹腔镜辅助手术应用于胃癌治疗是否具有与传统开腹手术相同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716例确诊为胃癌且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1∶1配对设计,最终获得行腹腔镜辅助手术和开腹手术各116例纳入本研究。对比两种手术方式在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方面的差异。结果:术中出血量腹腔镜组为(115.8±58.2) ml,开腹组为(185.9±165.4) ml;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腹腔镜组为(2.4±0.7)天,开腹组为(3.3±1.1)天;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腹腔镜组为(3.8±1.5)天,开腹组为(4.4±1.7 )天;术后流质饮食时间腹腔镜组为(3.9±1.5)天,开腹组为(4.7±2.3)天,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平均清扫淋巴结(24.7±12.1)枚,开腹组为(24.3±10.2)枚;术中淋巴结清扫及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临床疗效显示,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3年的累积生存率腔镜组与开腹组为79.0% vs 7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6)。结论:对于胃癌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手术方式近期疗效优于开放手术,且该手术方法具有一定的安全可靠性,两者远期临床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经左胸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术后膈疝的发生原因和临床特点,讨论其诊断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食管癌术后发生膈疝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早期并发膈疝5例(术后1个月内),远期5例(术后1-11年)。其中1例结肠穿孔,行结肠造口术,术后死于呼吸衰竭;6例经手术治愈;1例放弃手术治疗;2例无明显症状,未予手术治疗。结论食管癌术后膈疝是一种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经左胸径路和胸腹腔镜联合经右胸径路均可发生,其发生与手术操作不当、微创技术的应用导致腹膜粘连减少、术后腹压增加及患者自身体质等因素有关,重在预防,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防止肠坏死、减少死亡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Incisional hernias are a relatively uncommon complication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Early CT diagnosis of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due to incarceration in an incisional hernia after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enabled early surgery to be carried out, thereby preventing gut ischaemia and resection.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结直肠癌手术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按照有无切口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然后对其可能的感染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80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术的患者中有3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3.75%,其中直肠癌术后患者、部分切除患者、年龄>65岁的患者分别占5.56%、4.35%和5.41%.此外,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其在伴有并发症、BMI、手术时间、切口长度、输血量等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BMI、手术时间是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在术后有极高的感染率,不仅延长了患者的就诊时间,同时也增加了家属的经济压力,故熟悉并掌握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提前进行预防,对控制术后感染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癌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开腹组及腹腔镜组,各44例。开腹组行传统开腹子宫切除术,腹腔镜组于腹腔镜下行子宫切除术。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后膀胱功能、排尿功能指标。结果相比于开腹组,腹腔镜组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短,术中出血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腹腔镜组最大尿流率、排尿量、平均尿流率、最大逼尿肌压力均高于开腹组,残余尿量少于开腹组,腹腔镜组膀胱壁厚度小于开腹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疗效确切,对术后排尿功能及膀胱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膀胱尿道吻合中采用双针倒刺缝合法对术后早期尿控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我科40例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资料,膀胱尿道吻合采用双针倒刺缝合组21例,单针连续缝合组19例,均由同一位有经验的主任医师完成手术,统计分析患者一般资料、手术及术后相关资料。结果:40例均无中转开放,术中输血2例(单针连续缝合组),术后尿漏2例(各1例),均保守治疗治愈。术后尿道狭窄2例(各1例),均予扩张治疗。两组年龄、体质指数(BMI)、前列腺体积、术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病理Gleason评分及术后尿管留置时间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膀胱尿道吻合时间及住院天数上,双针倒刺缝合组明显少于单针连续缝合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尿控率上,双针倒刺缝合组在术后1个月、3个月尿控率分别为48%、81%,明显优于单针连续缝合组的1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6个月及12个月尿控率,双针倒刺缝合组为90%、100%,单针连续缝合组为84%、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双针倒刺缝合行膀胱尿道吻合在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中安全可行,有助于术后早期尿控恢复。  相似文献   

17.
Bladder recurrence of upper urinary tract cancer after laparoscopic surgery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PURPOSE: We reviewed our cases to determine whether laparoscopic nephroureterectomy is a risk factor for the bladder recurrence. MATERIALS AND METHODS: From 1996 to 2003, 65 nephroureterectomies were performed: 47 by open and 18 by laparoscopic surgery. In 43 (28 by open, 15 by laparoscopic surgery), bladder cancer was not observed at the time of the operation. Two laparoscopic operations were converted to open surgery because of technical problems. The other 13 with laparoscopic and 28 with open surgery were enrolled into this study. RESULTS: Significantly higher recurrence rate was observed in laparoscopic cases (69.2%) than that in open cases (35.7%, P = 0.0484) by log rank test. However, the operation time required in laparoscopic surgery (371.5 +/- 90.8 min)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at in the open surgery (229.9 +/- 46.6 min, P < 0.0001). In multivariate analysis (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 only the longer operation time (>250 min) was a significant variable (P = 0.0305), and laparoscopic surgery in itself was not a significant risk factor (P = 0.5011). CONCLUSIONS: Although frequent bladder recurrence was observed in laparoscopic cases, the most important risk factor was the longer operation time. Technical improvements including shortening of operation time and earlier ureteral ligation may decrease the bladder recurrence.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胸腔镜腹腔镜和开放手术治疗食管癌的安全性及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134例食管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9例使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根治术,其余85例采用传统的开放性手术.评估2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以及远期疗效.结果 手术过程中开放组3例死亡,腔镜组未出现死亡.2组在术后住院时间及胸管留置时间上无明显差异;腔镜组手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放手术组;2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腔镜组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开放手术组.结论 微创食管癌手术在手术出血、术后恢复以及远期疗效上有着很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根治术治疗老年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老年食管癌患者64例,按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开放组(n=29)及胸腹腔镜组(n=35),分别行开放式食管癌根治术及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检测并比较术前及术后1周两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术后定期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生存情况、复发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并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相关因素。结果:与开放组比较,胸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P<0.01),手术切口显著减小(P<0.01),术中失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均显著降低(P<0.01)。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两组全血CD4+ 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胸腹腔镜组显著高于开放组(P<0.01);术后1周胸腹腔镜组CD8+ T淋巴细胞比例较术前及开放组均显著降低(P<0.05)。与开放组比较,胸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随访期间胸腹腔镜组患者SF-36评分显著升高(P<0.01),而复发率显著降低(P<0.05);两组1年生存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胸腹腔镜联合根治术可有效减轻老年食管癌患者手术创伤,保护机体免疫功能,还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改善其生活质量,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卵巢囊肿剥除术对患者术后卵巢储备功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的患者及50例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术后的卵巢储备功能以及妊娠情况。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后3个月、6个月时的卵巢功能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腔镜组的妊娠时间短于开腹组,妊娠率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中的单侧卵巢剥除术后3个月时的卵巢储备功能好于双侧剥除术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6个月时的卵巢储备功能、妊娠时间及妊娠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有利于患者术后妊娠,单侧囊肿剥除术和双侧囊肿剥除术仅在术后3个月内对卵巢储备功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