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将ABC分析法和排序分析法进行对比分析,选择适合于我院的方法,以降低药品的管理成本。方法:通过医院His系统对我院门诊药房2014年1月~12月药品入库数据和实际销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别运用ABC法和排序法对药品进行分类,计算库存周转天数,设置每类药品的库存上下限。结果:根据ABC法进行分类,A类药品71个品种,实行重点管理;B类药品70个品种,实行一般管理;剩余的331个品种为C类,适当宽松管理;A、B、C分类分别占药品总品种数的15.04%、14.83%、70.13%。根据排序法进行分类,重点管理的品种数为163种,占药品总品种数的34.53%,剩余的309种药品实行非重点管理。ABC法划分的A类、B类药品的库存周转天数均在15天以内,库存上下限设置为A类为3~7天、B类为7~15天、C类在此基础上适当延长;排序法划分的重点管理品种98%以上药品的库存周转天数在15天以内,库存上下限设置为7~15天,剩余部分的重点管理品种以及非重点管理品种库存上下限适当延长至20天或1个月。结论:以两法对比分析结果为依据,综合两法的优点,取长补短,建立适合我院门诊药房的药品分类管理方法,保证药品供应,降低药品管理成本,实现药品库存的科学化管理。  相似文献   

2.
《中国药房》2015,(4):503-506
目的:采用ABC-VEN分析法对我院药品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根据药品占用资金的多少将其分为A、B、C 3类,根据药品的治疗价值将其分为V、E、N 3类。重点分析A类中的N类药品,管控高成本药品中辅助用药的合理购用问题;并对C类中的V类药品即较少使用的急救药品进行分析和管控。结果:我院A-N类药品有14种,约占14%,多数存在超剂量、超适应证应用情况;经过药师干预,不合理用药情况减少。C-V类药品有80种,对该类药品设置合理库存,减少了工作量,降低了缺货率,避免价格低廉、较少使用的重点药物断货,保证了临床供应。结论:应用ABC分析与VEN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为医院药品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规范了医院药品库存管理,促进了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前企业物资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库存储备量过大、占用资金过多、资金利用和周转率不高等问题。企业把原材料、零部件等物资保存在仓库中 ,如果不能很好地管理这些库存 ,企业就不能在需要的时间利用存货资源 ,同时也无法知道何时该采购 ,何时该采购何种物资 ,采购多少 ,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 ,将严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顺利进行。在企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我们的注意力应该放在起关键性作用的因素上 ,加强管理工作的针对性 ,提高效率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ABC管理法就是一种科学的现代化管理方法 ,在目前企业普遍面临原材料短缺和价格上涨、流动资金紧张、产品成本上升等问题的形势下 ,有效的运用ABC管理法来解决企业在现实生产经营环境中遇到的这些问题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 ABC管理法概述ABC管理法 ,又称ABC分析法 ,重点管理法或分类管理法 ,它是运用数据统计的方法 ,对事物问题进行分析排队 ,根据“关键的少数和次要多数”的关系 ,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的一种总量的科学的分类管理技术 ,它把事物或管理对象 ,按影响因素或事物属性所占成本比重 ,划分为A、B、C三部分 ,即找出占用大量资金的少数物资及找出占用少量...  相似文献   

4.
医院药库药品综合分类管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薇  黄寅  夏培元  彭永富 《中国药房》2009,(31):2424-2426
目的:在医院各药品库房间建立与自身药品销售情况相适宜的药品分类管理,以保障药品供应,提高工作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方法:在指定时间周期内,市场紧俏药品由医院一级药品库房统一定义为D类,除D类药品外,按销售金额由大到小排序,金额累计≤60%的品种定义为A类;金额累计>60%而≤80%的品种定义为B类;金额累计>80%的品种定义为C类。A类药品是管理的重点,B类是管理的次重点,C类作为一般管理,D类药品是采购的重点对象。结果:医院一级药品库房和各二级药品库房均有自身的A、B、C药品分类(D类品种一致)。约20%的A类药品占其销售金额的60%;约20%的B类药品占其销售金额的20%;约60%的C类和少量D类药品占其销售金额的20%。结论:此方法在保障药品供应的同时,能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实现最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库存物资是医院为保证医疗服务活动正常进行而储存的消耗性流动资产。长期以来 ,医院的库存物资管理受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 ,家底不清 ,管理无序 ,效益低下 ,与现代医院快速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如何规范医院库存物资管理 ,做到计划采购、保障供应 ,减少流动资金占用和损失 ,降低医疗成本 ,提高医院资金使用效益 ,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1 当前医院库存物资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1 .1 重钱轻物 ,管理观念滞后 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 ,医院长期存在重钱轻物、重供轻管的现象。尤其在钱变成物后 ,由于没有对库存物资…  相似文献   

6.
《中国药房》2018,(1):21-24
目的:缩短医院药品库存周转天数,减少药品库存成本,提高医院药品库存管理水平。方法:选取我院医院信息系统中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65种抗肿瘤药及其辅助用药的单价、库存量等数据,采用ABC分类法进行分类;根据二级库需求量重点计算A类药品的药库采购量、上下限;对C类药品逐一分析,确定临时采购的"临用现进"目录药品;统计分类管理前后A类药品的周转天数和C类药品的库存成本。结果:A类药品共10种,占总品种数的15.38%,占总金额的78.27%,经采用少量多次的采购原则,周转天数从(43.96±19.04)d缩短为(13.64±8.02)d;C类药品中有10种药品被确定为"临用现进",占C类药品品种数的26.32%,每年约节约27万元的库存成本。结论:采用ABC分类法分层管理医院药品库存,可有效优化库存品种和数量,并为"临用现进"药品的确定提供依据,从而缩短药品库存周转天数、减少药品库存成本。  相似文献   

7.
ABC 分析是从研究对象的大量构成因素中找出主要因素的一种有效方法。A 类因素是关键因素,B 类因素是次关键因素,C 类因素是次要因素,椐此分类采取相应管理措施,即为ABC 管理方法.1951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DickieHF 首先将ABC 分析应用于发掘库存管理疗式的重点,获致重大经济效益。本文试就某医院的药品消耗进行  相似文献   

8.
战备药材储备是部队医院战备物资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尽可能地占用最少的资金,提高战备药材的周转率,减少浪费,是部队医院管理的重点。平时依托"军字一号"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的药材库存管理子系统,建立战备药材管理二级库子系统,并连入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战时采用Micros 0ffice Excel进行战备药材管理。通过以上方式可以方便地解决战备药材供应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做好各种应急卫勤保障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情况及趋势,制定科学合理的药品采购计划,优化库存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方法:调取我院2010年中药注射刺的季度消耗金额和用量,对季度消耗金额、用药频度及日均费用进行统计分析。按照ABC分析方法对每个品种、规格、金额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期间全院共使用中药27个品种,按照设定的消耗金额ABC方法分类,A类8个品种,B类5个品种,C类14个品种,分别占中药消耗金额的69.33%、19.43%、11.24%,占中药总DDDs的58.77%、17.51%、23.73%,用药品种集中趋势明显。结论:中药在我院应用较广泛,以价格较贵的中药使用为主,应该加强该类药物的库存管理,适当缩短库存周期,减少资金占用,提高资金使用率。  相似文献   

10.
陈蕴茹  黎月玲 《今日药学》2011,21(4):251-253,256
目的 通过调查本院2009年药物应用情况,分析用药状况及用药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和药品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ABC分析法对药品使用数量、用药金额及品种数进行统计分析,并重点对A类药品进行药理学分类及用药分析.结果 A类药占药品总数量13.06%,B类药占16.87%;C类药占70.07%,其中,A类高度集中在抗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我院2013年上半年的药品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和库存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ABC分析法,对我院2013年上半年药品使用数量、出库金额及品规数进行统计分析,并重点对A类药品进行药理学分类及用药分析。结果 A类药品占药品总数量的13.88%,B类药品占12.73%,C类药品占73.38%。其中A类药品主要集中在抗微生物药和神经系统用药。结论我院抗菌药物和辅助用药的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亟待干预,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采用ABC库存结构分析法和订货点技术优化贵重药品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ABC库存结构分析法和订货点技术优化贵重药品管理,提高药品管理水平和效率。方法:使用ABC库存结构分析法科学地确定了贵重药品品种,并运用订货点技术对贵重药品管理进行优化。结果:采用ABC库存结构分析法和订货点技术管理贵重药品库存,保证了管理效率,实现了及时合理采购,合理规范药品领取。结论:运用ABC库存结构分析法和订货点技术管理贵重药品切实可行,为医院药品管理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药房》2014,(37):3544-3546
目的:探讨药品库存周转率的计算方法。方法:根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简称《标准》)对药品库存周转率的要求,根据相关周转率计算公式和ABC分类法,分别按品种和金额统计我院药品的库存周转率达标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按"85%以上药品周转率少于1015天"的标准要求,以品种、金额累计比率分别计算时我院库存周转率分别为73.63%(不达标)、95.52%(达标);且我院若按品种计达标时,会引致部分药品过度周转或库存量过少的断货风险发生;以金额计则不但周转率达标且符合ABC分类管理法则(A类59.62%、B类22.68%、C类13.22%)。结论:建议将目前《标准》中模糊的定义修订为"金额累计比率85%的药品周转天数≤15天",使医院的库存周转率评价标准更合理。  相似文献   

14.
范海霞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370-372
"零库存"理念起源于生产性企业的库存管理,其最初目标是采用零库存的方式来对企业的物资储备环节进行管理,加快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零库存"管理方式的显著特点就是实现根据需要定制供给,因此,在能够有效保障企业物资供应的前提下,实行零库存管理可以有效节约库存管理资金、减少人员开支、降低企业资金的占用比例。医院的药库管理借用该理念,根据药房的实际需求情况来确定药品的供给情况,同样可以起到节约药房管理资金、减少人员开支、降低医院资金占用比例的效果,同时还能够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医疗服务质量。针对药库管理中"零库存"理念的可行性这个热点问题,笔者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运筹学方法在药品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燕  刘杰 《中国药业》1999,8(6):44-44,42
运筹学是近40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的目的是为决策者在决策时提供科学的依据,它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有力工具。运筹学在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中都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运筹学中库存理论在医院药品管理中的应用。重点介绍ABC分类法,这种方法是根据价格及在医院医疗工作中的重要程度对药品进行分类,然后针对不同类的药品建立不同的存贮模型,采用不同的库存策略,ABC法对医院现行的库存策略改变不大,但经济效益十分显著。l用ABC分类法时药品存贮分类医院药品种类繁多,各种药物的价格和用途不一,其需求和消耗资金同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寻带量采购背景下药品分类管理的合理模式,进一步提升医疗机构带量采购药品管理的质量。方法:基于层次分析法对ABC分类管理模式进行改进,综合选择4个因素指标作为带量采购药品分类的准则:缺货影响程度、药品成本占用额、库存周转率和采购难度,构建层次模型,并计算出相应影响因素的权重,再根据权重出库金额将药品分为A、B、C 3类,为各类药品合理安排药品采购时间、频率、数量。比较运用改进的ABC分类管理模式前后的药品库存管理质量,计算药品周转时间、库存金额。结果:运用改进的ABC分类管理模式后的药品库存管理质量有所提高,药品周转时间、库存金额、缺货率等指标相较之前均有所降低。结论:带量采购背景下,基于层次分析法对ABC分类法进行改进,对于带量采购药品的库存管理有提升作用,同时该模式的改进更加科学全面,有利于保障药品供应,有助于药库的库存管理。  相似文献   

17.
陶祥 《医药导报》2011,30(4):550-552
医院药房库存管理中常用订货点采购法控制库存,由于药品需求和供给都存在不确定因素,使得这种随机型订货点的确定比较复杂. 该文研究了安全库存、订货点和客户服务水平的关系,给出了一种简便易行的计算订货点的近似方法,并得到实际验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利用ABC分析法对我院制剂室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优化制剂供应机制.方法 利用ABC分析法对我院制剂室的品种出库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并对制剂配制和库存管理进行深入讨论及合理调整.结果 我院制剂室全部36个品种中有7个品种属于A类,9个品种属于B类,其余20种属于C类.分别占制剂品种的19.44%、25.00%、55.56%;金额比率分别是69.75%、21.01%、9.24%.通过实施分类管理,我院制剂室的库存过期报损率从2009年的0.18%下降至如今的0.07%.结论 利用ABC分析法进行分类管理,大大提高了我院制剂室管理的科学性,降低了成本损耗,保障了临床供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院ICU 2008年和2009年药品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医院内部科室药品比例增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ABC分析法对药品的品种及金额进行统计分析,并对A类药品进行重点分析。结果 2009年A类药品共计22种,金额百分比72.74%,B类药品23种,金额百分比17.45%,C类药品173种,金额百分比9.81%;2008年A类药品共计32种,金额百分比72.51%,B类药品33种,金额百分比18.23%,C类药品203种,金额百分比9.26%。其中A类药品均高度集中在抗菌药物。结论 ICU用药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加强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的管理,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我院近3年来阿片类镇痛药的临床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阿片类镇痛药和癌性疼痛的规范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限定日剂量( DDD)和ABC分析法对阿片类镇痛药的品种、消耗量、消耗金额等进行统计分析,并对DDDs最高的品种和A类药品进行重点分析.结果 我院阿片类镇痛药的消耗金额及消耗量逐年增加,其中吗啡的总消耗量的增长幅度最大,2011年比2009年增长了85.2%.2009年DDDs最高的阿片类镇痛药是盐酸哌替啶注射液,2010年与2011年DDDs最高的是硫酸吗啡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增长较多,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的使用呈下降趋势;A、B、C 三类阿片类镇痛药的品种数量相对稳定,A类药品3种(占21.4%),平均消耗金额占72.6%,B类药品2种(占14.3%),平均消耗金额占12.8%,C类药品7种(占64.3%),平均消耗金额占14.6%.结论 我院阿片类镇痛药临床应用基本合理,但是药品基本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A类药品品种数构成比稍高,C类药品所占金额比例过高,应加强控制和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