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口腔专业医护人员手带菌的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目的 为了解口腔专业医护人员手带菌情况,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对我院4个临床科室的167名医护人员正在操作中的手带菌状况随机进行了细菌学监测研究。结果 167名医护人员手带菌情况,合格率为36.53%,其中医生手的合格率低于护士手合格率;不同科室医生手合格率不同,儿童牙病医生手合格率高于基他科室;戴手套与不戴手套医生手带菌差异有显著性,戴手套医生手合格率低于不戴手套手合格率;护士手带菌无显著差异。结论 口腔专业医护人员应严格认真规范洗手或每接触1位患者更换1次手套,以减少手表面微生物,切断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2.
医护人员手污染细菌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试图了解医护人员手污染细菌的情况,以便进一步完善消毒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措施。方法 采用卫生部1991年《消毒技术规范》和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方法。结果 调查721名医护人员,细菌总数合格率为67.82%(489/721),其中医生合格率为62.27%(137/220),护士合格率为70.26%(352/501)。手术室医护人员合格率较高(86.55%),而供应室的合格率偏低(51.28%)。省级、地(市)级、县级医护人员手的合格率分别为72.26%、67.53%、61.62%。结论 医护人员洗手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造成医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3.
台山市医院医护人员手带菌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仲昌 《华南预防医学》2006,32(4):70-70,76
目的对台山市医院医护人员手的带菌状况进行调查,了解医护人员手的消毒情况,以促进院内感染的有效预防和控制。方法检测方法和判断标准按《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消毒与灭菌效果评价方法与标准》(GB15981-1995)进行,检测指标主要是细菌总数。结果共检测样本276份,合格222份,合格率为80.43%,其中甲等医院医护人员手的合格率为86.49%(128/148),非甲等医院医护人员手的合格率为73.44%(94/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士手带菌合格率为89.86%(124/138),医生手带菌合格率为71.01%(98/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台山市医院医护人员手的消毒效果欠佳,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消毒卫生知识培训,增强洗手意识,防止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4.
医院细菌及HBV污染情况的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部队三所医院的细菌及HBV污染情况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细菌污染严重,空气中细菌总数达224~1886cfu/m3;使用中消毒剂监测样本63份,合格率85.71%;物体表面及医护人员手抽样检测样本34份,合格率58.82%。HBV污染共检测样本35份,PCR检出阳性样本22份,阳性率62.86%;ELISA检出阳性样本2份,阳性率5.71%。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加强医院组织管理,如建立健全控制感染委员会或小组;为预防感染,对医院的重点部门要采取具体措施等。  相似文献   

5.
2004-2007年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结果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以便有针对性的对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的监督与监测。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4年1月-2007年12月医护手卫生监测资料。结果4年共监测医护人员手卫生962人次,总合格率为91.4%;医生手卫生监测合格率89.8%,护士手卫生监测合格率96.7%;Ⅱ类环境医护手卫生监测合格率93.9%,Ⅲ类环境医护手卫生监测合格率85.9%;医护手卫生监测合格率95.2%,实习、进修医护人员手卫生监测合格率81.0%。结论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并加以落实,改善洗手设备,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的依从性,强化手部卫生观念,可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作者依据《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于1993、1994、1995、1997年对两家区级综合医院的Ⅱ、Ⅲ、Ⅳ类环境的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液污染情况以及紫外灯、消毒包和一次性医疗用品的消毒效果进行抽样监测。调查结果:室内空气监测54份,仅有1份合格;物体表面合格率83.45%(111/133);医护人员手合格率91.52%(54/59);紫外灯合格率71.87%(46/64);使用中的消毒剂采样32种,除1种细菌总数超标外,其余均合格;25种一次性医疗…  相似文献   

7.
口腔医院环境带菌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某口腔专科医院环境、医务人员手及口腔诊疗用水等的带菌状况。方法对该院手术室和病房的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及工作区周围空气、口腔诊疗用水、使用中消毒液进行采样检测。结果共采集133份样本,检测合格118份(88.72%),其中物体表面合格率为96.67%,病房空气合格率90.00%,层流手术间空气合格率60.00%,医务人员手合格率76.19%,使用中消毒液合格率100.00%,口腔诊疗用水检测均不合格。结论应加强对口腔诊疗用水、医务人员手卫生、手术室空气的监控,以减少医院感染及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重庆市涪陵区医疗机构消毒效果,为提高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重庆市涪陵区211所医疗机构的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使用中消毒剂、医疗用品进行采样检测。结果共采样品2136份,合格1600份,平均总合格率74.91%。室内空气合格率54.69%,物体表面合格率76.16%,医护人员手表面合格率64.03%,消毒剂合格率83.15%,医疗用品合格率95.02%。结论涪陵区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总体合格率不高,室内空气和医护人员手表面合格率低,空气合格率最低。区直医院的消毒效果状况较好,但镇级医院、卫生站和个体诊所的消毒状况较差,应加强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以便有针对性的对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的监督与检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01-2007—12医护手卫生监测资料。结果4年共监测医护人员手卫生962人次,总合格率为91.4%;医生手卫生监测合格率为89.8%,护士手卫生监测率为96.7%;II类环境医护手卫生监测合格率93.9%,Ⅲ类环境医护手卫生监测合格率为85.9%;医护手卫生监测合格率95.2%,实习进修医护人员手卫生监测合格率为81.O%。结论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并加以落实,改善洗手设备,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的依从性,强化手不卫生观念,可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基本、最简单、最有效的措施,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给予高度重视。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水平可降低30%的医院感染旧,但对医护人员的调查发现,手卫生意识、手卫生合格率、手卫生依从性、洗手规范化均不甚理想旧。如何改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状况,成为卫生学研究的热点。为了解预诊护士手卫生的影响因素,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2013年3月,我们对我院预诊护士的手卫生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1.
绍兴市24所县、市级医院医院感染监控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全市医院感染监控现状,为制订医院感染控制规划提供依据。方法:为24所县、市级医院的医院感染监控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县、市级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初见成效,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制度、措施日趋完善;1999年全市医院感染率为6.53%、漏报率为11.47%、抗生素使用率为80.87%,环境及医疗物品检测合格率为96.37%;合格率较低的项目为病室内空气、医护人员手、物体表现。结论:各级医院要加大医院感染管理力度,加强医院感染监测、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2.
李燕红 《现代医院》2005,5(12):107-108
目的查找医护人员洗手不合格的原因,对原因进行分析,规范洗手,提高洗手合格率,降低医院感染发生。方法对医护人员洗手后取样进行微生物监测,查找细菌菌落数。结果未实施洗手质量监控措施前合格率65.3%;经进行不合格原因分析,规范洗手,落实洗手质量监控后,洗手合格率为95.0%。结论医护人员必须提高洗手的认识,执行洗手指征和规范洗手程序,才能提高洗手合格率,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某市血液透析中心的透析液和透析用水及环境细菌污染情况,2006年11--12月,对该市2所省级和3所市级医院的血液透析中心进行监测。结果显示,空气合格率为77.78%(7/9),物体表面合格率95.00%(19/20),医护人员手合格率80.00%(16/20);B液污染严重,检出菌落数为55.13--262.32CFU/mL,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消毒液细菌学检测合格率为90.00%(9/10),原液有效消毒因子含量合格率仅为25.00%(1/4)。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基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手污染情况,评估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从而制定手卫生管理对策。方法 2015年石家庄市7个县区各随机选取1所县级综合性医疗机构和2所乡级医疗机构,统计分析内科系统医护人员诊疗操作前和手卫生后手卫生合格率。结果共监测诊疗操作前医护人员118名,手卫生后医护人员130名。其中诊疗操作前医生手合格率为44.26%(27/61),护士合格率为40.35%(23/57);乡级医疗机构护士诊疗操作前的手卫生合格率高于县级医疗机构(χ2=6.447,P=0.011);手卫生后医生手合格率为98.41%(62/63),护士手合格率为98.51%(66/67);不同级别、不同类型医护人员在诊疗操作前与手卫生后的手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石家庄市基层医护人员诊疗操作前手卫生合格率较低,基层医疗机构应从多方面提升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潍坊市市管医疗机构院内感染管理机构设置的基本状况和某些重点部位消毒效果。方法设置调查表对市管医疗机构院内感染管理机构设置情况进行调查;采样和检测按照《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消毒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GB15981—1995)》执行。结果74处医疗机构中2级以上综合医院大部分设有单独的院内感染管理科,其他医疗机构院内感染管理科设置率较低;共对74处医疗机构采集样品1266份,合格1159份,合格率91.56%,其中空气合格率86.91%,物体表面合格率90.92%。医护人员手表面合格率89.32%,消毒剂合格率96.81%,灭菌用品合格率94.74%;检测紫外线灯管224支,合格211支,合格率94.20%。结论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管理组织,按要求配全专(兼)职院内感染管理人员,定期对医护人员开展消毒知识培训,医疗机构应加强自测,完善制度;卫生监测机构应定期严格进行监测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监测感染伤口换药后医护人员手污染的状况,分析手污染的原因和途径并提出有效的手卫生管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为患者的感染伤口换药的100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在医护人员洗手前、常规洗手以及六步洗手法后分别采样,监测手部的病原菌种类和带菌量,对比不同维持手卫生方法的左右。结果 1医护人员为患者感染伤口换药后其带菌率为100%,平均带菌量为32.8 CFU/cm^2,病原菌种类和患者伤口分离出的菌种基本一致;常规洗手之后带菌率为31%,平均带菌量为13.7 CFU/cm^2;依据六步洗手法洗手后,手部带菌率为4%,平均带菌量为5.2 CFU/cm^2,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常规洗手后合格率为42%,六步洗手法洗手后的合格率为95%,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污染是医院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感染伤口换药后医护人员手污染率为100%,洗手可以有效减少手污染,因此需要提高医护人员的洗手意识和洗手条件,有效预防和控制手污染,减少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通辽市医疗单位消毒的效果和存在问题,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对医疗单位的高压灭菌器、紫外线灯、环境空气、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使用中的消毒液消毒质量进行监测。方法对32所医疗单位消毒质量的监测按GBl5’81-1995、GB15982-1995进行。结果高压灭菌效果监测全部合格外,空气监测合格率82.22%;使用中消毒液物体表面监测合格率92.97%、医护人员手监测合格率84.38%:紫外线灯监测合格率97.73%。结论进一步加强全员消毒意识,提高消毒质量。  相似文献   

18.
谢永丽 《卫生软科学》2011,25(7):503-504
[目的]通过对普洱市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及时改进,控制医院感染。[方法]按照《消毒技术规范》对医院消毒与灭菌质量采取随机,抽样进行检测。[结果]2009年、2010年两年共抽检565份,致病菌未检出;菌落总数合格509份,检测合格率为90.09%:其中无菌物品及使用中的消毒液合格率最高为100%,其次是物体表面97.96%;医护人员手合格率较低85.86%,空气合格率最低为70.38%。市直医疗机构监测合格率为96.44%,市区个体医疗机构监测合格率82.42%。[结论]普洱市医疗机构空气、医护人员手、物体表面合格率欠佳,个体医疗机构监测合格率低于市直医疗机构监测合格率。在医院消毒效果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加强技术知识培训,提高医院感染的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医院内公用电话机的细菌污染情况,为有效控制医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本院各诊室主机及分机共21部公用电话机进行细菌学和免疫学监测,并随机对30名医护人员和30名就诊病人进行相关卫生知识调查。结果 21部电话机细菌污染情况严重,合格率仅为4.8%。30名医护人员和30名就诊病人均对相关卫生知识缺乏认识。结论 在将医院公用电话机消毒同院内感染知识教育纳入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内容的同时,并建立和严格执行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传染科医务人员手卫生的调查,探究医务人员手卫生与医院感染的相关性,为预防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对传染病科46名医务人员调查记录每天洗手次数、洗手方式等,用棉拭法采集每名医务人员手部细菌样本,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医师平均每日实际洗手次数(10.6±1.8)次,护士平均每日洗手次数(26.5±3.2)次,平均每日洗手次数护士明显多于医师(P<0.05);护士洗手的合格率63.3%高于医师的31.3%(P<0.05);在接触患者前和无菌操作前,医师的手部暂居菌含量均高于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触患者环境后护士手部暂居菌含量高于医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务人员手部细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人葡萄球菌,带菌率分别为54.35%、41.30%、21.74%、19.57%.结论 传染科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较差,护士的手卫生优于医师,应制定相应的措施改善医务工作者手卫生的执行情况,降低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