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联合长春西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组加用长春西汀注射液。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2.5%、对照组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联合长春西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丹红注射液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收治的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所用方法分两组,对照组44例单用长春西汀治疗,观察组54例在其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与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2.6%比对照组75.0%高,两组相比较χ2=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第1、2周后NIHS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两组患者治疗后相比较t值分别为4.31、4.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可提高临床疗效,且提高患者神经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丰隆穴位注射异丙嗪治疗痰浊中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痰浊中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两组均接受长春西汀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丰隆穴位注射异丙嗪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臀部肌肉注射异丙嗪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及DH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及DH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为80.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丰隆穴位注射异丙嗪是一种治疗痰浊中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长春西汀注射液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佛山市南海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20例患者采用长春西汀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20例患者采用长春西汀注射液联合脑蛋白水解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低于对照组的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3.8±3.3)d,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7.8±1.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采取长春西汀注射液联合脑蛋白水解物进行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不仅改善了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更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8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按就诊顺序将其分为综合针药组40例和药物组40例.针药组患者行“三焦针法”配合长春西汀注射液综合治疗,药物组患者仅采用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治疗20天后对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进行综合评定.结果:经过治疗,针药组患者症状积分及愈显率等均显著优于药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患者VA、BA平均血流速度、血流阻力指数以及综合临床疗效亦显著优于药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药物综合干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疗效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眩晕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依达拉奉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何贤纪念医院接受治疗的10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使用长春西汀注射液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使用依达拉奉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试验组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神经系统损伤评分都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并且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安全性很好,在临床上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注射液与丁略地尔注射液治疗梅尼埃氏病临床疗效.方法:36例梅尼埃氏病患者采用香丹联合丁咯地尔治疗(对照组)和长春西汀与丁咯地尔治疗(观察组).所有病例均做声导抗及纯音测听检查,观察听力变化;观察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随访观察两组患者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长春西汀注射液与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梅尼埃氏病疗效好、恢复快,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联合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治疗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12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56)。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静脉滴注巴曲酶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1个月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血液流变学。结果:经一个月治疗后,观察组的药物总有效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均比治疗前有所降低,比较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将长春西汀联合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较高,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奥拉西坦联合长春西汀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在和平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6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措施,并给予对照组患者长春西汀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奥拉西坦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联合长春西汀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阿司匹林、长春西汀治疗气虚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有效性及其安全性。方法将60例气虚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的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针刺治疗,疗程共2周。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巴塞尔指数评分,并观察及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以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巴塞尔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巴塞尔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都没有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刺联合阿司匹林、长春西汀治疗气虚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有较好疗效,能明显缓解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陈卓杨  盛安  叶玲  何希敏 《新中医》2020,52(7):61-64
目的:观察强力定眩胶囊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眩晕症患者9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强力定眩胶囊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眩晕症状评分和眩晕障碍调查量表(DHI)评分、TCD参数、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62%,高于对照组72.34%(P0.05)。治疗后,2组眩晕症状评分和DH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眩晕症状评分和DH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和右椎动脉脑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和右椎动脉脑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TC、LDL-C和T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压积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压积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力定眩胶囊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患者疗效良好,可减轻眩晕症状,改善脑血流速度、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6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降颅压、营养脑神经、抗血小板聚集、降脂,并根据患者伴发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情况给予控制血压、降糖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和长春西汀注射液静脉输注,两周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基本痊愈33例,显著进步29例,进步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61%。对照组基本痊愈29例,显著进步25例,进步14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80.9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和长春西汀注射液联合应用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提高临床疗效,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应用前列地尔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前列地尔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TCD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液流速与治疗前相比显著加快,且观察组患者的血液流速增快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TCD指标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长春西汀结合调气行血针法治疗突发性耳聋气滞血瘀型的效果。方法:72例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用长春西汀单药治疗,观察组用长春西汀及调气行血针法治疗。结果:纯音测听气导平均值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耳鸣、眩晕、恶心呕吐、耳胀闷感证候积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气行血针法辅治突发性耳聋气滞血瘀型可改善听力,缓解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倍他司汀联合降浊升清汤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17年1月—2019年10月就诊于我中心的80例眩晕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给予倍他司汀联合降浊升清汤治疗,对比两组症状改善情况、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眩晕症状评分、DHI评分、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眩晕症状评分、DHI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且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皮疹、嗜睡、腹泻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眩晕症给予倍他司汀联合降浊升清汤治疗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纠正血液流变学指标,且两药联用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注射液与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梅尼埃氏病临床疗效。方法:36例梅尼埃氏病患者采用香丹联合丁咯地尔治疗(对照组)和长春西汀与丁咯地尔治疗(观察组)。所有病例均做声导抗及纯音测听检查,观察听力变化;观察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随访观察两组患者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长春西汀注射液与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梅尼埃氏病疗效好、恢复快,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痰浊型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痰浊型眩晕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予盐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观察组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疗效、眩晕单项症状以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95.45%)较对照组(79.5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眩晕单项症状、生活质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眩晕单项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眩晕程度评分、发作频率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痰浊型眩晕可有效提高疗效,缓解眩晕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急诊眩晕症患者采用天麻素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94例急诊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给予天麻素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62 %高于对照组的76.6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指标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急诊眩晕症患者采用天麻素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对患者血脂水平也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清肝通窍汤治疗肝火上扰型暴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肝火上扰型暴聋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清肝通窍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后耳聋、耳鸣、眩晕等症状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3、4周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耳聋、耳鸣、眩晕等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耳聋、耳鸣、眩晕等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耳聋、耳鸣、眩晕等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后SAS、TAS和AX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率(50.00%)及总有效率(96.67%)均高于对照组治愈率(16.67%)及总有效率(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清肝通窍汤能够有效改善肝火上扰型暴聋患者临床耳聋、耳鸣、眩晕等症状,缓解患者急躁易怒的情绪,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比较醒脑静与长春西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疗效。方法 87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醒脑静与长春西汀治疗1周,观察2组患者眩晕减轻程度。结果醒脑静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长春西汀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疗效优于长春西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