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汀类药物(statins)为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3-hgdroxymethylglutarylCO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不仅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还能轻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调脂药物。近年来,发现他汀类药物除了调脂作用外,还有改善内皮功能,抑制平滑肌及心肌细胞增殖,稳定动脉粥样斑块等作用。现将其在心血管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大众健康》2007,(12):83-83
本刊讯 两项针对实际临床治疗中服用他汀类药物超过47万例患者的大型调查研究显示,服用瑞舒伐他汀能显著降低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作为新一代的他汀类降胆固醇药物,瑞舒伐他汀能够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他汀类药物即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竞争性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还原酶),使细胞内胆固醇合成减少,达到降低胆固醇水平的目的,被认为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首选药物。同时,多项研究已经证实他汀类药物能消退动脉粥样斑块或减慢其进展,但目前这一病理生理过程的详细机制并不清楚。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成果,分析其机制可能与他汀类药物的调脂、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抑制血管炎症反应、稳定斑块等多种因素有关,为深入研究其确切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说起高血脂,就不能不提到他汀类药,老年群体与之打交道者甚众,了解一些相关知识势在必行。他汀类药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降脂药,代表药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法他汀、瑞舒伐他汀和匹伐他汀等。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对人体的血脂进行全面有效地调节,如降低"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甘油三酯,升高"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且有助于稳定血管壁上的斑块.  相似文献   

5.
陆宗良 《药物与人》2002,15(2):16-16
美国心脏病学会曾发布新闻公报,鼓励患者对他汀类药物恢复信心,认为这类药物不但有效而且安全。通过对他汀类药物进行的10年以上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以通过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而有效地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血脂异常是指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过低。人体70%的胆固醇是由自身合成的。“他汀”通过阻断体内胆固醇的合成来降低血中胆固醇水平,因此被誉为革命性的发现。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调脂药物除他汀类外,另一类为贝特类,后者能明显地降低甘油三酯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自1987年全球第一个他汀类药物洛伐  相似文献   

6.
血脂异常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也是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主要危险之一。研究表明,血脂异常人群的CVD发病风险是血脂正常人群的1.5~2.5倍[1]。他汀类药物是CVD二级预防药物方案中的重要药物之一,能够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抑制动脉血管壁的炎性反应和粥样斑块的形成,稳定粥样斑块的脂质核心,甚至可以逆转粥样斑块,使斑块面积回缩变小[2]。大型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证实,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血脂异常  相似文献   

7.
血脂代谢异常,尤其是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可致动脉内膜粥样斑块形成,造成动脉腔狭窄,导致心脑等脏器缺血[1]。本研究旨在探讨瑞舒伐他汀钙用于高脂血症的治疗最佳剂量,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1.1资料选择在本院自2010年4月~2012年4  相似文献   

8.
正他汀类药物主要通过干扰胆固醇合成和加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清除,来达到降低胆固醇的作用,且能轻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也是最有效的降胆固醇药物,中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非常普遍。使用他汀类药物时可能出现一些严重不良反应,主要是肝脏毒性,出现谷丙酶、谷草酶升高。增大用药  相似文献   

9.
脑梗死给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胁,对有高危因素的中老年患者一定要正确的服用药物,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1.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是目前最有效的降脂药物,不仅能强效地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而且能一定程度上降低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可以称得上较全面的调脂药.  相似文献   

10.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CVD)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降低胆固醇水平可有效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病死率以及全因死亡,强化降低胆固醇还可以进一步有效减少冠心病事件发生及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然而,近年的研究显示,血脂异常患者经过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后仍面临很高的CVD的剩留风险,三酰甘油(TG)升高及富含TG的脂蛋白(triglyceride-rich lipoproteins,TRLs)升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是造成CVD剩留风险的主要血脂异常谱.  相似文献   

11.
正1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俗称的"坏胆固醇")增高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已有确凿的证据且毋庸置疑。大量科研实践已经表明:血液中"坏胆固醇"危害很大,当"坏胆固醇"水平升高,会损伤血管,使得脂蛋白胆固醇颗粒沉积于血管壁,在血管壁上形成脂质斑块(即"动脉粥样硬化"),其逐渐增大,将导致血管狭窄,从而引发冠心病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更危险的是,不稳定的  相似文献   

12.
《生活与健康》2012,(6):4-4
据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一项新研究发现,熟西红柿有助于降低患者高胆固醇和高血压,进而降低心脏病危险,其作用堪比他汀类药物。研究人员通过大量研究发现,番茄红素可有效降低血液中“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血压水平,减少心脏病和中风风险。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动脉粥样硬化已成为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根源。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经过一系列氧化反应,以及血液中各种细胞的相互作用,形成粥样的坏死物,在动脉内膜积聚大量外观呈黄色粥样的脂质,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哪里有"动脉硬化",哪里就有缺血一旦血管局部隆起发展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足以阻塞动脉管腔,那么这个动脉所供应的组织或器官就将缺血或坏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10 mg/d或40 mg/d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下肢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单盲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10 mg/d组(60例)和阿托伐他汀40 mg/d组(60例).两组均连续服药12周,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动脉粥样斑块的部位、数量、性质、面积、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B、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 治疗12周后,阿托伐他汀40 mg/d组下肢动脉粥样斑块面积缩小,软斑及混合斑数量减少,下肢动脉IMT及hs-CRP减少,与阿托伐他汀10 mg/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TC、LDL-C、ApoB显著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在短期内降低下肢动脉IMT、缩小斑块面积、稳定斑块并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5.
大量的循证医学旺据显示,他汀类药物可有效降低胆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改善不同胆固醇水平和心血管病危险人群的冠心病发病率、死亡率、血运重建率、卒中发生率和总死亡串,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明星"类降脂药物是他汀类降脂药。他汀类药物是降脂常用药,可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适用于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常见他汀类药物包括罗伐他汀、辛伐他汀、阿伐他汀、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10mg/d或40mg/d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下肢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单盲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10mg/d组(60例)和阿托伐他汀40mg/d组(60例)。两组均连续服药12周,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动脉粥样斑块的部位、数量、性质、面积、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B、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治疗12周后,阿托伐他汀40mg/d组下肢动脉粥样斑块面积缩小,软斑及混合斑数量减少,下肢动脉IMT及hs-CRP减少,与阿托伐他汀10mg/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TC、LDL-C、ApoB显著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在短期内降低下肢动脉IMT、缩小斑块面积、稳定斑块并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主要成分是胆固醇,血胆固醇水平越高,患冠心病的几率就越大。因此,隆低血胆固醇水平对预防和治疗冠心病至为重要。他汀类药物的应用给高脂血症患者带来了曙光。  相似文献   

19.
<正>他汀类药物能干扰胆固醇合成,加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清除,且能轻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目前中老年人应用最广泛也是最有效的降胆固醇药物。他汀类药物可能出现严重不良反应1.肝脏毒性:出现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升高,使用高剂量他汀药物时,肝毒性反应增加。2.肌肉毒性:患者出现肌痛、肌无力或痉挛,血肌酸磷酸激酶增高,出现横纹肌溶解时肌酸磷酸激酶增高  相似文献   

20.
<正>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易患因素,在冠心病脑卒中缺血性肾脏损害及大动脉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病因学及预后意义。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病、糖尿病、肥胖症发病率逐年升高,混合性高脂血症的发病率也日益升高。他汀类药物降低血浆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疗效肯定,贝特类药物降低甘油三脂(TG)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