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先华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9):1195-1196
目的:分析精神科归档病历护理记录书写缺陷原因并探讨综合于预对策。方法:对2008年786份出院归档病历的8152次护理记录存在的缺陷进行总结分析、分类登记及护理记录质量检查评分;针对护理记录缺陷采取相应干预对策,并对2009年805份出院归档病历的8561次护理记录存在的缺陷进行分类登记和护理记录质量检查评分。结果:2009年805份出院归档病历的8561次护理记录缺陷发生率为5.41%,护理记录检查质量评分均分为98.31±3.25;2008年786份出院归档病历的8152次护理记录缺陷发生率为18.72%,护理记录检查质量评分均分为93.53±3.16,与2009年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完善护理记录书写质量监控机制,提高护士综合素质,能有效降低精神科护理记录书写缺陷发生率,提高精神科护理记录书写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提高危重患者护理记录书写质量的方法,减少护理记录书写缺陷的发生,保障护理安全。方法随机抽取2007年1月~12月280份出院病历中的危重患者护理记录进行审阅,根据发现问题,制定改进措施为:简化护理记录表格和书写内容,编写专科护理记录模板,定期举行书写规范及法律知识讲座,实行护理文件书写专家指导,四级质控管理体系和三级护理人员调配制度。2008年运用改进后的措施书写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将2008年与2007年危重患者护理记录缺陷进行比较。结果2008年危重患者护理记录书写缺陷与2007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泸〈0.05)。结论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改进,危重患者护理记录的书写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未发生因书写不当导致的纠纷,保障了临床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患者护理记录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和效果。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273份急诊危重患者护理记录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统计;2012年1月通过采取针对性改进措施后再对2012年2月-2013年12月我科318份急诊危重患者护理记录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统计,比较改进前、后存在问题的变化。结果:改进前护理记录中存在的常见问题数为(1.56±0.662)处/份,改进后为(0.43±0.237)处/份,改进后问题数较改进前明显减少(P〈0.05)。结论:增强医护人员依法执业的意识、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医护沟通和建立护理工作分工合作小组是减少急诊危重患者护理记录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陈明慧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5):1809-1810
目的:调查住院精神病患者藏药行为的原因和方式,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以护理记录和护理交班本为线索,调查我院自2006年3月至2007年2月在精神科病房住院的精神病患者的藏药行为。结果:藏药的原因主要为无自知力50例(46.73%),药物不良反应30例(28.037%),被害妄想14例(13.08%),担心药物引起肥胖或刺激7例(6.48%),藏药企图自杀4例(3.74%);藏药的方式主要为直接拒绝服药24例(22.43%);巧用手段藏药83例(77.57%),包括①将药片吐在水杯中18例(21.69%),②舌下,两面颊,龉齿洞内27例(32.53%),③藏于手指缝中12例(14.46%),④衣袋裤袋内11例(13.25%),⑤滑入袖口内8例(9.64%),⑥存于咽喉部到厕所洗刷间又吐出7例(8.43%)。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藏药行为原因是多方面的,手段繁多,临床护理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急诊卒中患者的应用。方法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112例急诊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7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5例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患者焦虑程度以及遵医行为。结果下发问卷112份,全部回收。对照组与观察组满意度调查结果分别为93.0%(53/57)和100.0%(55/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焦虑程度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遵医行为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急诊科进行优质护理,可以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有效减轻患者焦虑心理,提高患者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分析口腔冲洗法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的60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作为本次的临床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被给予常规棉球擦洗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者口腔冲洗护理,记录两组患者的细菌培养结果和护理后不良反应。结果: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阳性比(16.67%)低于对照组的阳性比(50.00%),P<0.01,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试验组患者的细菌种类(2种)低于对照组的细菌种类(4种),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90.00%)高于试验组(23.33%),均P<0.05,两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口腔冲洗法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护理的应用效果较好,有效消灭菌群,护理后不良反应少,临床护理可考虑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管理在高龄患者手术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8—06/2013—06月来作者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高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均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和规范护理,统计对比两组疗效(治愈,有效和无效)情况,对比患者对两组护理的满意程度和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愈率(31.59%),明显高于对照组(13.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5,P=0.03);观察组有效率(65.78%)与对照组(68.42%)无明显差异(χ^2=1.88,P=0.15);观察组无效率(2.63%)明显低于对照组(18.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2,P=0.02);观察组总有效率(97.37Voo)明显高于对照组(81.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7,P=0.02);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76.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2,P=0.0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分(96.11±3.2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2.00±4.2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51,P=0.02)。结论完善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是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和治疗效果的重要保障,能明显提高患者治愈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陆惠芬 《基层医学论坛》2013,(33):4399-4401
目的探讨对骨科住院压疮高危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骨科压疮高危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2008年1月-2009年12月骨科压疮高危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纽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增强护理人员责任心、压疮有关的知识教育、严格进行床头交接班、饮食与营养指导、功能康复训练、加强过程管理及考核力度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为1.11%(为难免压疮),低于对照组的8.75%(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平均(17.33±3.84)d,短于对照组的(22.41±7.77)d(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5.00%(P〈O.05)。结论通过对骨科住院压疮高危患者实施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压疮的形成,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内科重症患者的常见护理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的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进行调查分析,其中2014年7月份,我院开始实行综合护理安全模式,从而对这段时间的病历进行回顾。结果: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共发生护理纠纷问题48例。其中,2014年上半年共发生纠纷问题30例,下半年到2015年1月份共发生护理纠纷18例,发生率由0.45%下降至0.12%。因此,对其进行比较发现,其差异性明显(P ﹤0.05)。结论:我院的内科重症患者常见护理问题仍然很多,但由于使用了综合护理安全对策后,护理纠纷问题明显好转,是非常有临床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兰霞 《大家健康》2016,(5):225-225
目的:探究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微创拔牙手术中的优质护理实施,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在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接诊的7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微创拔牙,同时实施优质护理,观察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变化、疼痛分级及心理评分情况。结果:70例患者护理前后血压无明显变化(P >0.05);疼痛感0级27例(38.57%),1级39例(55.71%),2级4例(5.71%),3级、4级0例(0.00%);而护理后 SAS、SDS 评分相较于护理前显著下降(P <0.05)。结论:采用优质护理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和探讨老年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8年7月施行的84例老年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84例老年患者平均年龄70.3岁,围手术期死亡率1.19%(1/84),各种并发症发生率为30.95%(26/84),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生活质量有提高,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9.47%、63.69%,35.73%。结论我们通过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做好每一个护理环节,有效的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加快了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彭绍翠  江孟梅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1):1327-1328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院内感染细菌性痢疾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本院2006年至2008年期间的38例精神病患者合并细菌性痢疾感染的原因,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采取综合性护理措施后追踪观察半年。结果:采取有效措施后,半年中新发病1例,发生率为0.27%,明显低于同期上半年发生率(1.65%),经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增强护理意识,积极综合采取措施,可以降低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细菌性痢疾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岳美玲 《中外医疗》2014,33(2):150-151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老年患者的护理方法及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将该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240例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心理护理和用药护理.并观察两组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发病率为16.67%,护理满意度为90(75.0%),观察组患者的发病率为4.17%,护理满意度为112(93.33%);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日常生活能力、满意度以及患者发病率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老年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心理护理和用药护理方法对降低临床发病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吴丽丽  程志永 《大家健康》2016,(11):263-264
目的:分析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情观察及护理安全管理的临床意义。方法:将8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和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况改善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HAMD 评分和不良事件发生率(5.0%)均低于对照组(15.0%),护理总满意率(92.5%)高于对照组(80.0%),比较差异显著(P <0.05);同时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的总满意率(100.0%)高于实施前(73.3%),比较差异显著(P <0.05)。结论:重视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情观察并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李洁  刘爱群 《中华医护杂志》2007,4(4):361-361,360
目的分析护理记录书写问题,采取相应对策,提高书写合格率。方法随机抽取2005年度出院病历1315份和2006年度出院病历2195份,统计护理记录书写中存在的问题,计算出合格率。结果2005年护理书写病历合格率为89.35%,2006年为95.31%,p〈0.01(u=6.696),通过采取相应的对策,护理记录书写合格率明显提高。结论加强培训,制定规范,反馈整改有利于提高护理记录书写合格率。  相似文献   

16.
张定辉  谭海燕 《当代医学》2013,(31):121-122
目的对腹部外科手术高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价,并为临床开展新的护理理念提供指导。方法选取于2011年10月-2012年9月收治的70例需接受腹部外科手术治疗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给予常规护理并联合呼吸道管理。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22.72±2.31)d】短于对照组[(29.77±2.3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82,p〈0.05)。研究组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的发生率分别为29%和0,对照组分别为14.3%和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对腹部外科手术高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从我院2015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中,选取其中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慢性心衰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1例,实验组采用舒适护理干预方式护理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经过护理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7.3%)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9.5%),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95.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68.3%),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适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护理效果较好,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高,舒适护理干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张军红 《甘肃医药》2009,28(6):472-473
目的:通过对240份护理记录缺陷的分析,查找现存问题,提出持续改进措施。方法:抽取240份2008年出科病历中的护理记录进行分析。结果:护理记录中规范性书写缺陷占18.43%,实质性书写缺陷占81.57%。结论:管理者必须强化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提高护士专科理论水平及观察能力,规范书写方法,加强护理记录环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刘海玲 《基层医学论坛》2013,(36):4836-483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9年1月-2010年12月急诊科转运的4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转运,2011年1月-2013年5月转运的5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按护理干预方法进行转运:确定转运目标、风险评估、完善院内转运流程、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转运过程中发生并发症0.93%、护理纠纷0.19%、转运时间(18.33±6.43)min。均少于对照组的5.63%、1.67%和(23.67±7.34)min(P〈0.01);转送科间满意度为99.26%,高于对照组的87.92%(P〈0.05)。结论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应用护理干预可提高转运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程序化护理在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9~12月选择在我科治疗的并留置静脉导管的老年患者30例,观察记录留置针应用情况。2012年1~3月我科开始实施程序化的静脉输液护理。选择30例留置静脉导管的老年患者,观察记录以上指标,并与实施前的观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穿刺疼痛程度没有达到10级的病例:研究组以2级最多,其次是4级,对照组以6级最多,其次为4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留置管留置时间(3.81±0.03)d,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7例敷贴平整,研究组2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病率为60.0%,研究组为2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患者使用浅静脉留置针容易发生并发痒.采用程序化的护理.关注留置针操作的各个环节.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