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分析上海地区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孕前体重指数(BMI)和孕期增重(GWG)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在上海十家医院规律产检并住院分娩的单胎孕妇共3961例,其中610例GDM孕妇和3351例非GDM孕妇。分析GDM的发病高危因素,比较GDM孕妇和非GDM孕妇孕前BMI、GWG、早中晚孕期增重、妊娠合并症等差异,并将两组GWG与美国科学研究院医学协会(IOM)推荐增重标准进行比较。结果:孕前BMI和年龄是GDM发生的独立高危因素(OR=1.18,95%CI为1.05~1.34;OR=1.09,95%CI为1.06~1.11)。GDM组的孕前BMI值为(22.3±3.4)kg/m~2,高于NGDM组[(21.1±2.7)kg/m~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的GWG为(11.9±4.8)kg,明显低于NGDM组[(13.3±4.3)kg]。两组早孕期增重无统计学差异。GDM组的中、晚孕期增重[(5.5±2.4)kg、(4.1±2.4)kg]少于NGDM组孕妇[(6.5±2.7)kg、(4.8±2.5)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与IOM推荐孕期增重标准比较,孕前BMI适中、超重的GDM组孕妇中增重偏少者占比均较NGDM组高;NGDM组增重偏多者占比均较GDM组高。结论:孕前超重或肥胖及高龄可导致GDM发生率增加,应对该群体进行孕前指导,合理控制BMI后再备孕。孕中晚期良好的医疗管理可有效控制GDM孕妇的孕期增重,进而减少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及同时合并GDM和HDCP孕妇的孕前、孕晚期体重指数(BMI)及其孕期变化情况。方法:收集2009至2011年在沈阳地区3家医院分娩的3453例单胎妊娠足月初产妇,将其分为正常妊娠组(2931例)、HDCP组(255例)、GDM组(215例)、HDCP合并GDM组(48例),计算并比较各组的孕前、孕晚期BMI及其孕期BMI的改变情况。结果:GDM和HDCP组妇女的年龄、孕前BMI、孕晚期BMI及孕期BMI的增加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GDM合并HD.CP组妇女的孕前BMI显著高于其他3组;孕晚期BMI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GDM组,但与HDCP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孕前肥胖、孕期体重增加过多以及高龄人群是发生GDM和HDCP的高危人群。及早识别高危人群并进行合理干预对GDM和HDCP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高龄、孕前体质量指数(Pre-BMI)、孕期体重增长、一级亲属即父母患糖尿病单因素以及复合因素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的影响,以达到控制某个可控因素来降低GDM发病风险。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南院731例孕妇的年龄、孕前BMI、早孕期增重、糖尿病家族史进行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并进行复合因素分析。结果:妊娠年龄(OR=1.071,95%CI=1.034~1.110,P=0.000),孕前BMI(OR=1.535,95%CI=1.087~2.170,P=0.015),早孕期体重增长(OR=1.132,95%CI=1.041~1.231,P=0.004),家族糖尿病史(OR=2.386,95%CI=1.393~4.086,P=0.002)。妊娠期合并1个高危因素孕妇患GDM的危险度是合并0个高危因素的1.966倍(95%CI=1.277~3.027,P=0.002),合并2个高危因素孕妇患GDM的危险度是合并0个高危因素的3.060倍(95%CI=1.912~4.898,P=0.000),合并≥3个高危因素孕妇患GDM的危险度是合并0个高危因素的8.444倍(95%CI=4.077~17.488,P=0.000)。结论:妊娠期间合并高危因素数越多,GDM发生危险度越高。对于合并高危因素的妇女,产科医师可在其备孕咨询时或初次产检时给予指导,降低可改变的1个或2个因素,达到很大程度降低GDM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1638例妊娠资料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探讨与巨大儿发生相关的高危因素的可能指标。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1年8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住院分娩的足月单胎巨大儿838例作为研究对象,正常体重儿800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巨大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巨大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孕期增重18.25 kg、孕前BMI24.22 kg/m~2、产次1次、GDM、年龄29.5岁、男胎。结论孕期增重18.25 kg、孕前BMI24.22 kg/m~2、产次1次、GDM、年龄29.5岁、男胎增加巨大儿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探讨天津地区妊娠妇女孕前超重和肥胖的发生情况,并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OGTT不同血糖指标异常与孕前体重指数(BMI)的关系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在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行产前检查的孕妇共487例,收集其相关临床资料,按《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标准进行分组,分析天津地区妊娠妇女孕前超重和肥胖的发生情况,采用国际妊娠合并糖尿病研究组织(IADPSG)推荐的GDM诊断标准将487例孕妇分为GDM组和非GDM组,分析不同孕前BMI的GDM孕妇特点和GDM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487例孕妇的平均年龄为(30.1±4.58)岁,平均孕周为(25.98±1.33)周,平均孕前BMI为(21.87±2.95)kg/m~2,孕前超重和肥胖的孕妇比例分别占17.7%和4.3%。GDM组孕妇的年龄、孕前BMI、OGTT各点血糖水平和HbA1c均明显高于非GDM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孕前BMI增加,GDM阳性检出率增加,OGTT各点血糖水平也增加(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超重或肥胖、HbA1c(≥5.5%)是GD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孕前超重和肥胖参与GDM糖代谢过程,对于超重或肥胖、高龄、高HbA1c水平的孕妇应予重点关注和有效干预,预防GDM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孕期妇女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为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机制及预测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收集6~14周妊娠妇女的年龄、孕龄、孕前体重等信息,检测其空腹血糖(FPG)、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FINS)等指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CTRP3水平。妊娠24~28周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分析早孕期妇女血清CTRP3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结果:共纳入早孕期妇女374例,完成随访357例,其中79例诊断为GDM,278例糖耐量正常(NGT),GDM发病率为22.13%。与NGT组相比,GDM组孕妇的年龄、孕前体重指数(BMI)、基线BMI、FPG、FINS、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基线孕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的血清CTRP3水平低于NGT组[0.524(0.461~0.636)ng/ml vs 0.606(0.511~0.66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HOMA-IR与孕前BMI呈正相关,与血清CTRP3水平呈负相关(P0.05)。校正年龄、孕前BMI等因素后,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TRP3是HOMA-IR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GDM孕妇血清CTRP3水平在早孕期已开始降低,并通过增加胰岛素抵抗水平而促进GDM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糖代谢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709例GDM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孕前BMI指数将GDM孕妇分为4组,低BMI组(BMI18.5 kg/m~2) 57例、正常BMI组(18.5 kg/m~2≤BMI24.0 kg/m~2) 460例、超重组(24.0 kg/m~2≤BMI28.0 kg/m~2)142例和肥胖组(BMI≥28.0 kg/m~2)50例,比较4组孕期糖代谢相关指标及妊娠不良结局。结果:(1)超重组和肥胖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OGTT空腹血糖(OGTT-FPG)、餐后1小时血糖(OGTT-1h)、空腹胰岛素(FIN)、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HOMA-β)水平明显高于低BMI组和正常BMI组(P0.05)。(2)超重组和肥胖组的孕期增重明显低于低BMI组和正常BMI组(P0.05),但其孕期过度增重比例明显高于低BMI组和正常BMI组(P0.05)。而超重组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显著高于低BMI组和正常BMI组(P0.05)。(3)4组GDM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PPH)、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大于胎龄儿(LGA)发生的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孕前BMI呈正相关关系(r0,P0.05)。结论:孕前BMI的异常增加了GDM孕妇孕期糖代谢紊乱和特定不良产科预后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妊娠晚期因超声检查异常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结果及影响妊娠期糖尿病(GDM)诊断的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1年1月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产科门诊,妊娠中期常规GDM筛查和诊断试验阴性,晚期因超声提示羊水过多和(或)胎儿大再次行75gOGTT的孕妇116例为研究对象,分为GDM组和非GDM组,对可能影响GDM诊断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诊断GDM19例(16.4%)。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30岁及常规筛查或诊断试验孕周<24周的孕妇GDM诊断阳性率高于年龄≤30岁和常规筛查或诊断试验孕周≥24周的孕妇(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相对于年龄≤30岁的孕妇,>30岁的孕妇患GDM的OR>30(P<0.05);相对于超声检查时体质指数(BMI)较孕前增幅<4的孕妇,增幅>6的孕妇患GDM的OR=0.08(P<0.05),但增幅>6的孕妇超声检查孕周晚于增幅<4的孕妇(P<0.01)。结论对于妊娠中期常规筛查或诊断试验阴性的孕妇来说,妊娠晚期超声检查提示羊水过多和(或)胎儿大时,年龄>30岁的孕妇患GDM的可能性增加,超声检查时BMI较孕前增幅>6的孕妇可能性减少,但须考虑孕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高危因素。方法 2013年9月17日至2014年3月3日在北京友谊医院行产前保健、完成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并顺利完成分娩的孕妇共820例,其中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167例(GDM组),同期正常孕妇653例(非GDM组)。收集两组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对GDM发病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有孕妇年龄(OR=1.308,95CI%:1.001~1.710),早孕期空腹血糖水平(OR=4.165,95CI%:2.515~6.895),孕早期体质量指数(OR=2.259,95CI%:1.559~3.273),中孕期体质指数增长(OR=1.370,95CI%:1.050~1.788);2校正其他高危因素的混杂作用,早孕期空腹血糖4.4 mmol/L、4.4~5.1 mmol/L、5.1 mmol/L发生GDM的概率分别为11.1%、24.9%、42.9%。早孕期体质量指数23.5组和≥23.5组发生GDM的概率分别为15.2%,31.5%,将孕妇年龄分组(29岁、29~34岁,≥35岁)后发生GDM的概率为16.0%,22.0%,31.0%。结论孕妇年龄、早孕期空腹血糖、孕早期体质量指数、中孕期体质量指数增长≥2.2 kg/m2为GDM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新诊断标准下,调查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因素,建立临床评分体系,初步构建GDM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按2010年国际妊娠合并糖尿病研究组织(IADPSG)推荐的GDM的新诊断标准,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分析GDM发生的影响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接受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价模型。结果:妊娠年龄、孕前体重指数(BMI)、孕期补铁、糖尿病(DM)家族史、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史、孕期锻炼6项因素进入回归模型。当累积分值达到6.3分时,Youden指数最大,为0.640,此时灵敏度为83.4%,特异度为80.6%,阳性预测值为81.0%,阴性预测值为83.1%,诊断准确度为82.0%。ROC曲线下面积为0.875。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P=0.91。结论:妊娠年龄、孕前BMI、孕期补铁、糖尿病家族史、PCOS是GDM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孕期锻炼是GDM的保护因素,初步构建了一种简便易行且具有较高诊断效能的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孕早期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空腹血糖(FPG)、体质量指数(BMI)和年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孕妇79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是否患GDM分为GDM组(232例)和对照组(560例),比较两组孕妇临床资料、早孕期血清PAPP-A中位数倍数(PAPP-A MoM)和FPG水平的差异。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GDM发生的相关因素。绘制不同指标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和曲线下面积(AUC),比较预测GDM的效能。结果:(1)GDM组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孕早期FPG和采用辅助生殖技术受孕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孕早期PAPP-A MoM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大、孕前BMI升高、孕早期FPG升高为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而孕早期PAPP-A MoM升高为保护性因素(OR<1,P<0.05)。(3)ROC示:孕早期PAPP-A MoM+孕早期FPG+孕前BMI+年龄4项指标联合预测GDM时AUC最大(0.752),敏感度为55.6%,特异度为84.3%。结论:孕早期进行血清学(PAPP-A+FPG)和临床资料(孕前BMI+年龄)的联合筛查预测GDM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妊娠期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威胁母婴安全,增加妊娠风险.随着GDM发病率的逐年升高,对其危险因素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认为,妊娠期胰岛素抵抗(IR)是GDM的主要发病机制.除妊娠妇女的年龄、种族、糖尿病家族史等传统因素外,妊娠妇女体质量指数(BMI)、体内铁含量、遗传基因和感染等因素也可能影响GDM的发病.综述近年来与GDM相关的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合并慢性高血压(chronic hypertension,CHT)孕妇的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水平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规律产前检查并参加GDM一日门诊的单胎妊娠GDM孕妇2457例。回顾临床资料,采用稳态模型评估IR水平(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根据GDM孕妇是否合并CHT分为GDM合并CHT组(n=47)和GDM未合并CHT组(n=2410),并进一步根据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为孕前BMI正常组(n=1590)及孕前超重和肥胖组(n=863)进行分层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分析组间孕妇年龄、HOMA-IR、孕前BMI、孕期增重、血糖等临床特征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OMR-IR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合并CHT的GDM孕妇HOMA-IR(3.5±1.8与2.6±1.5,t=-3.290)、空腹血浆葡萄糖[(5.4±0.5)与(5.2±0.5)mmol/L,t=-3.005]、孕前BMI[(26.7±4.7)与(23.3±3.4)kg/m2,t=-4.842]以及发生子痫前期的比例[14.9%(7/47)与2.5%(61/2410),χ2=21.790]高于未合并CHT的GDM孕妇,但孕期增重少于未合并CHT者[(9.6±5.8)与(12.2±4.7)kg,t=3.790](P值均<0.01)。根据孕前BMI分层后,超重和肥胖孕妇中,GDM合并CHT组子痫前期的比例高于GDM未合并CHT组[15.2%(5/33)与4.2%(35/830),χ2=6.290,P=0.012],但HOMA-I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孕前BMI正常的孕妇,GDM合并CHT组HOMA-IR(3.0±1.5与2.3±1.2,t=-2.217)、空腹血浆葡萄糖[(5.4±0.5)与(5.1±0.5)mmol/L,t=-2.299]和子痫前期的比例[2/14与1.6%(26/1576),χ2=6.545]均高于未合并CHT组(P值均<0.05)。对于GDM合并CHT孕妇,HOMA-IR水平不会增加剖宫产、早产、大于胎龄儿、小于胎龄儿和巨大儿的发生风险(P值均>0.05)。控制年龄、空腹血浆葡萄糖、孕前BMI、孕期增重后,对于未合并CHT的GDM孕妇,HOMA-IR水平的增加会使早产的发生风险增加(OR=1.223,95%CI:1.093~1.369,P<0.001)。结论GDM合并CHT孕妇胰岛素抵抗程度更重,子痫前期的发病率更高,但其他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未见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谷氨酸脱羧酶自身抗体(GADA)分布情况及GADA阳性是否为影响胎儿发育及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方法2004年1~9月广州市妇婴医院无糖尿病史的孕妇中,随机选择GDM孕妇93例作为研究组,30例50g糖筛查正常的孕妇作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法测定GADA并分析各组孕妇临床特征、胎儿发育、妊娠结局和产后血糖情况。结果GDM组中GADA阳性率38.7%,高于正常对照组。GDM孕妇中GADA阳性的患者体重指数(BMI)较低,妊娠失败率较高,更可能分娩体重过大或过小新生儿。结论GDM孕妇中混有一些亚临床状态的1型糖尿病患者,GADA阳性可能为GDM孕妇严重高危因素,GADA阳性产妇产后应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孕前体重指数(BMI)、孕期体重增加量与妊娠结局及产科并发症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8月1日至2017年9月30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住院分娩的足月、头先露、单胎确诊GDM孕产妇共1641例。按孕前BMI分为低BMI组(BMI18.5)128例(7.80%)、正常BMI组(BMI 18.5~25.0)1180例(71.91%)、超重及肥胖组(BMI25.0)333例(20.29%);按孕期体重增加量分组,分为体重增加不足组375例(22.85%)、体重增加适宜组626例(38.15%)、体重增加过多组640例(39.00%)。探讨不同孕前BMI和不同孕期体重增加量GDM患者的妊娠结局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1)超重及肥胖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孕前BMI越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风险预测越高(RR1),且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险性与孕期增重也有关系,发病率与增重成正相关(χ2=5.24,P0.05)。(2)孕前超重及肥胖组的GDM患者总产程(18.56±2.43)h、新生儿出生体重(3520±480)g均大于正常BMI组(13.88±2.04)h、(3430±450)g及低BMI组(14.21±2.16)h、(3250±450)g(P0.01),体重增加过多组的GDM孕妇总产程(15.32±2.34)h、新生儿出生体重(3550±450)g均高于体重增加不足组(14.78±2.05)h、(3250±450)g及体重增加适宜组(15.17±2.07)h、(3420±440)g(P0.05)。(3)孕前超重及肥胖组的GDM患者产程停滞(7.51%)、剖宫产率(31.83%)、产后出血(21.02%)、胎儿窘迫(13.81%)、巨大儿发生率(15.62%)、阴道助产率(8.71%)明显高于低BMI组(0.78%、11.72%、14.06%、8.59%、2.34%、4.69%)及正常BMI组(5.34%、23.98%、15.93%、11.10%、9.41%、6.10%)(P0.01),同时转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发生率(3.30%)也普遍增高(1.56%、2.97%)(P0.05)。(4)孕期总体重增加过多组产程停滞(6.88%)、剖宫产率(29.53%)、产后出血(18.44%)、胎儿窘迫(13.75%)、巨大儿发生率(15.00%)、阴道助产率(8.44%)明显高于体重增加不足组(4.00%、17.07%、15.73%、8.80%、3.20%、5.60%)及体重增加适宜组(4.31%、24.12%、17.41%、11.82%、9.27%、7.67%)(P0.01),且新生儿窒息率(0.47%)及转NICU发生率(4.84%)也高于体重增加不足组(0.27%、2.13%)及体重增加适宜组(0.32%、2.88%)(P0.05)。结论孕前超重或肥胖及孕期体重增加过多的GDM患者易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同时易导致难产、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应重视对孕前、孕期营养与体重管理的宣教使得广大妇女孕前调整好自己的膳食结构、健康状况和生活习惯,孕期均衡营养,使得GDM孕妇孕前体重和孕期增重都能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妊娠不良结局和分娩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孕妇孕前和孕期体质量及有关因素与分娩巨大儿的相关性,为其预防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住院分娩符合纳入标准的孕产妇10044例,其中分娩巨大儿466例,非巨大儿9578例。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孕妇体质量及其他因素(妊娠期糖尿病、分娩巨大儿史、多胎妊娠等)与分娩巨大儿的相关性及不同BMI分类与分娩巨大儿的相关性。结果:(1)孕前BMI、孕期总体质量增长、妊娠期糖尿病及既往分娩过巨大儿是分娩巨大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多胎妊娠是分娩巨大儿的保护因素(P0.05)。(2)通过BMI分层后,对于孕前BMI正常者,孕期体质量增长过少和多胎妊娠是分娩巨大儿的保护因素(P0.05);孕期总体质量增长、孕期体质量增长过多、有巨大儿分娩史是分娩巨大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对于孕前体质量过轻者,孕期总体质量增长和孕期体质量增长过多是分娩巨大儿独立危险因素(P0.05)。对于孕前超重的孕妇,孕期总体质量增长和妊娠期糖尿病是分娩巨大儿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孕前BMI过高、孕期体质量增长过多、发生妊娠期糖尿病及既往分娩巨大儿史均可使再次妊娠发生巨大儿的风险明显增高;孕前不同BMI孕妇其分娩巨大儿的危险因素有不同,孕期体质量增长过多可能增加孕前偏瘦和体质量正常孕妇巨大儿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孕早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纳入双胎孕妇1 203例,按早孕期TSH水平根据双胎TSH的参考范围分为TSH正常组(0.01≤TSH≤3.35 mIU/L)、TSH>3.35组(3.354组(TSH>4.0 mIU/L),对其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多因素分析提示,在调整年龄、孕前BMI、ART受孕、甲状腺功能减退病史、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及孕期使用左旋甲状腺素类药物治疗等因素后,孕早期TSH>4 mIU/L是双胎发生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独立危险因素(OR3.48,95%CI 1.27~9.55)。结论 双胎妊娠孕早期甲状腺功能减退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可能存在关系,TSH> 4 mIU/L是其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进行产后随访,回顾性分析影响GDM患者产后糖代谢变化的高危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门诊产前检查并分娩的GDM患者236例,产后42d回访者158例,记录其孕前和孕期信息,包括:孕期年龄、身高、孕前体重、有否糖尿病家族史、孕期使用胰岛素情况、孕期并发症及合并症情况、新生儿出生时情况;并按OGTT试验结果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高危因素筛查。结果研究组为60例糖耐量异常者,包括39例IGT/IFG患者和21例DM患者;对照组为98例糖耐量正常者,比较两组患者孕前、孕期和妊娠结局情况,结果可见高龄、糖尿病家族史、孕期应用胰岛素、合并子痫前期、早产是产后发生糖代谢异常的高危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存在高危因素的GDM患者产后糖代谢异常发生率较高,应针对性地对GDM患者进行产后临床筛查和随访。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超重和肥胖女性人群快速增加和生育年龄延迟, 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发生率居高不下。GDM与一系列妊娠期不良结局的发生相关, 而孕期增重与GDM的发生、发展相关。早孕期增重过多、GDM的发生风险升高, 这种影响在孕前体重指数正常的孕妇中最明显。既往GDM史、孕前超重肥胖、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是GDM发生的高风险因素, 目前的研究显示妊娠期严格的体重管理并不能降低这些孕妇GDM的发生风险。一些以降低孕期增重为目标的饮食和(或)运动干预能有效预防GDM的发生。部分GDM孕妇在确诊时已存在增重过多的情况, GDM诊断后的孕期管理, 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建议将体重增长控制在美国医学研究所推荐范围的低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孕期体重增长、血脂水平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在厦门市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及营养门诊就诊的GDM孕妇135例(GDM组)及同期就诊的糖耐量试验正常孕妇463例(正常组)。对GDM孕妇予以一对一的营养指导,开具妊娠期糖尿病食谱并嘱其监测血糖;对糖耐量试验正常的孕妇则依据孕期膳食指南予以饮食指导。收集两组孕妇基本信息资料、孕期体重增长情况、孕中晚期血脂水平及分娩结局,探讨分析营养干预对GDM孕妇孕期体重增长、血脂水平变化及分娩结局的影响。结果(1)两组孕妇年龄、文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DM组孕妇孕前BMI高于正常组孕妇,但两组在孕前BMI分层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孕24周前,GDM组孕妇体重增长幅度超过正常组孕妇(P<0.05);孕24~36周期间,GDM孕妇体重增长幅度小于正常组孕妇(P<0.05)。整个孕期阶段,两组孕妇孕期体重总增长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孕中期,GDM组孕妇甘油三酯水平高于正常组孕妇,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正常组孕妇(P<0.05);在孕晚期,两组孕妇甘油三酯及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GDM组孕妇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正常组孕妇(P<0.05)。同时,从整个孕期来看,两组孕妇在血脂各项指标方面均呈上升趋势。(4)两组孕妇在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娩孕周、巨大儿发生率、早产率、剖宫产率、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GDM孕妇给予及时、合理的饮食控制,能有效地改善GDM孕妇的分娩结局。饮食控制期间,GDM孕妇的体重增长幅度会有所减小,甚至可能出现短期内的体重下降,但这并不影响胎儿的生长。同时,饮食控制也能改善GDM孕妇的血脂水平,主要体现在减小低密度脂蛋白上升幅度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