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无偿献血者在献血时常发生恶心、晕厥等不良反应,尤其对于初次献血者,严重影响再次献血的积极性。为减少及预防献血反应的发生,总结了采血工作实施过程中,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对采血工作有一定参考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初次献血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献血模式的改变和护理水平的提高 ,心理护理已成为采血者探讨的新课题。我们既要重视生理因素对献血者的影响 ,更要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对献血者的作用。在血站的实际工作中 ,必须面对来自不同职业 ,不同文化层次 ,不同经济基础的献血者 ,其所表现出的心态也各不相同 ,所以通过与献血者及时的沟通 ,从心理方面给予特定的护理 ,可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1 献血前的心理分析及护理1.1 献血前的紧张、激动心理及护理 初次献血者由于来到陌生的采血环境并缺乏献血知识 ,所以对采血有不同程度的恐惧 ,对献血既热情又紧张。针对这种情况 ,应该大…  相似文献   

3.
两种采血方法对献血反应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无偿献血的全面推广和深入,人们对血站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无偿献血人群中以初次献血者居多,由于献血知识缺乏及恐惧心理影响,献血反应率明显高于个体献血者。笔者对500名初次无偿献血者采用常规方法和改良方法采血,结果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有显著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交流情感、沟通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是联系人与人之间情感并使之和谐的纽带。采血者每天面对不同心理状态、不同知识层次的献血人群,如何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使他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归,这不仅要有热情周到的服务,过硬的穿刺技术,还应具备良好的语言艺术。 作为采血者,她的语言应是思想、道德、知识、修养、艺术诸因素的有机结合,且具有一定的技巧。因此,采血者的语言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语言礼貌亲切 献血者大部分是初次来到血站或采血车上,对采血环境、采血程序、采血人员不熟悉,采血者应主动…  相似文献   

5.
建立献血反应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适量献血通常对人体不会造成损害.但是在献血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献血者自身的精神因素、体质因素,献血环境、采血者的服务态度和技术因素,少数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者献血前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献血反应.献血反应是献血者的生理、心理,采血环境以及采血医护人员的工作态度和操作技术等各种因素造成对献血者身体的局部损伤或引起以血容量急剧下降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无偿献血者实施心理护理,了解其心理障碍,以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克眼。方法对无偿献血者根据不同群体、不同年龄及个体差异,开展不同形式的宣传教育工作,因人而异实施心理疏导。结果使献血者在轻松愉快的心态下献血,大大减少或避免了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对献血者实施心理疏导,可使献血者增强信心,安全献血,提高采血成功率和血液质量,并增加了群众献血的积极性,进而推动无偿献血健康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初次献血者因对献血知识或血液生理知识了解少,惧怕打针或看到别的献血者献血时发生献血不良反应而晕血,尤其是军中、校中组织的集体献血,这种"传染"作用更加明显,一旦发生连锁晕血反应,不但占用了工作人员时间去进行护理,还影响了采血工作的进行,此时正确观察、及时处理晕血、降低晕血反应程度及人数无论是对于献血者的心理影响、保护无偿献血者热情,还是提高采血效率都具有实际意义.现将降低献血时发生晕血反应严重程度、预防及处理晕血的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背景 献血不良反应可能对回返献血带来负面影响,本文报道采血者的人际交往技能对献血者反应和未来回返献血的影响。研究设计和方法参与者是82名获得社会交流技能证书的采血人员。用获得社会交流技能证书时的得分作为分析志愿献血者献血反应和返回献血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医学的高速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献血者在接受采血时对我们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采血过程中,要建立以人为中心的服务观念,从而达到提高服务质量的目标。心理护理在献血工作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不仅关系到血液质量,同时也是科学和艺术的高度结合。无偿献血者由于其性别的不同、背景的不同及文化层次参差不齐,其心理状态差别很大。做好献血者的心理护理的关键是要对每一位献血者做好心理分析。要从填写健康征询表人手,对献血者不同心理,有针对性地在不同的时间给予适时、适当的心理护理。使每一位献血者在轻松、愉快环境里完成献血。现将我们积累的献血过程中心理护理的体会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自《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无偿献血工作稳步发展。在无偿献血过程中,偶尔有时献血者会发生献血反应。这与献血者的心理因素,如紧张、疲劳、睡眠不足和客观的因素如空腹、晕针、献血环境等有关,在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有效地避免了以上影响因素,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率的同时,笔者在实际工作中还发现,当采血环境温度大于30℃,低于10℃时,采血反应发生频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1.
静脉采血后局部瘀血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献血者在献血后,常因各种原因出现采血侧手臂局部瘀血的现象,这往往会加重献血者的心理负担.甚至对无偿献血的宣传工作造成负面影响。笔者分析了常见的静脉采血后局部瘀血的原因,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采血过程中血流量与献血不良反应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正> 在采血过程中血流量过快、过慢都会给献血者造成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应而出现献血不良反应。笔者旨在通过分析血流量与献血不良反应的关系,寻找最佳缓解献血者生理和心理负担的护理途径与方法,从而给献血者提供安全、轻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凡是谈起护理工作,人们就自然而然联想到医院临床护士对病人的护理,很少有人想到对健康献血者的护理。但实践证明,对无偿献血者,特别是初次献血的健康公民,实施心理护理也是至关重要的。当前心理护理已广泛用于临床,并成为一种精细的护理艺术,我们每位医护人员都应充分掌握献血者献血前的心理状态,适时运用心理医学知识解除他们对献血产生的恐惧和顾虑,使他们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愉快地履行自己的义务,奉献自己的爱心。为使更多的适龄健康公民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笔者特对做好无偿献血者的心理护理工作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长沙市无偿献血者中献血反应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源 《当代护士》2006,(1):105-106
目的寻求降低献血反应率的有效措施.方法观察长沙市无偿献血者36400名,用广州华南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和上海输血技术有限公司出品的ACD-B采血袋,按操作规程采集300ml或400ml全血.结果初次献血者的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2次以上献血者的反应发生率(p<0.01),献血400ml者的反应率高于献血300ml者的反应率(p<0.01).结论加强无偿献血人群的献血知识宣传和心理疏导工作,提高采血工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减轻疼痛,劝告初次献血者最好只献300ml,将有效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郑明 《天津护理》2009,17(2):88-89
献血反应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生理应激反应,当机体不能适应时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体征。恐惧是一种应激反应,采血护士若不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当刺激超过个人忍受限值(阈值),就会发生献血反应。因此,在采血过程中护士要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通过护理手段控制一切消极因素的影响,帮助献血者保持最佳心理状态,预防献血反应的发生,促进无偿献血活动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初次与重复无偿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施无偿献血以来,本站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的献血者队伍,定期重复献血。随着临床用血需求量的不断增长,必须通过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使新的献血者不断加入此队伍,才能为临床安全用血提供保障。笔者在采血过程中发现初次与重复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比例有差异,前者发生献血反应率较高,为此,将本站初次与重复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自199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以来,我市的无偿献血工作随着政府的大力宣传与支持以及广大市民的踊跃参与,越来越多的适龄健康公民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但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有少部分献血者由于生理、心理、采血环境、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及采血技术等多种原因,引起头晕、心慌、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呕吐甚至抽搐等一系列短暂性的不良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献血者的积极性和热情,对无偿献血工作产生不良影响,影响了再次献血率。现对我站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一年间的无偿献血者进行回顾性的统计,并对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作了分析,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27岁,体重68kg,初次献血,于9月5日在朋友的陪伴下来到街头采血车上捐血。在填写献血体检单时询问医生献血有什么感觉?平常爱开玩笑的体检医生信口回答:眼冒金花,两腿发软,全身无力。体检化验合格开始采血,献血者表现出情绪紧张,当采血至350ml时,该献血者说:不行了,不行了,我开始眼冒金花,两腿发软,全身无力。  相似文献   

19.
罗映霞  孙爱农  陈前英  方育如 《全科护理》2020,18(24):3212-321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献血人群采血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满意度(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19年12月于本站首次献血150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献血者的心理状态、采血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采血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表(SD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首次献血人群采血中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有效缓解献血者的紧张情绪,提高采血成功率,增加舒适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增强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献血反应是少数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和献血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较轻者,对症处理及短暂的休息后即可恢复正常,不会留下任何后遗症。但由于个体的差异,有极少数献血者恢复很慢。如不及时恰当地处理,往往给献血者的身心造成伤害,并会给输血事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处理好这类献血反应,是采、供血机构日常采血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应用回辅自身血方法处理重度献血反应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