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已悄悄出现值得关注的对癌症治疗战略的争论。对癌症究竟应寻找并消灭之,还是让其生存?消灭肿瘤实际上加速癌抵抗和复发的出现,寻找好的肿瘤结局远比消灭肿瘤更重要。  相似文献   

2.
苟光伟  张晓  林静  刘道鸿  李英  陈诚  梁楠 《西南军医》2008,10(2):113-115
基因治疗是指通过操作遗传物质(无论是人类本身的或外源的)来干预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进程,包括纠正人自身基因结构或功能上的错乱,杀灭病变细胞或增强机体清除病变细胞的能力等,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目前随着肿瘤的发病机制在基因水平上得以阐明,从而加快了肿瘤的基因治疗发展。肿瘤基因治疗包括很多治疗策略,这些策略可分为两类:免疫和分子途径。  相似文献   

3.
肿瘤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已成为困扰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肿瘤标志物是指特征性存在于恶性肿瘤细胞或由恶性肿瘤细胞异常产生的物质,其释放到肿瘤患者的血液、体液和排泄物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肿瘤的发生、发展、预后以及肿瘤对包括放射治疗在内的肿瘤治疗的反应。笔者将对一些肿瘤的血清标志物的检测与放射治疗的疗效评估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薛龙  孙爱军  李莎  梁斌 《临床军医杂志》2011,39(6):1238-1243
近年来,肿瘤细胞的靶向杀伤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发展趋势,利用单抗、细胞因子或基因等靶向杀死肿瘤细胞是肿瘤靶向杀伤策略研究的重要进展,已成为恶性肿瘤可能治愈的手段。本文主要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卵巢癌、肝癌、宫颈癌、胃癌、前列腺癌近年来的一些新的靶向基因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欧阳汉  余小多   《放射学实践》2014,29(2):124-126
宫颈癌是女性较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治疗前分期决定肿瘤的治疗策略,并与肿瘤预后密切相关,因此早期检出病变及分期对临床治疗至关重要。根治性手术治疗只适用于I~ⅡA期的宫颈癌患者,中晚期患者则以同步放化疗为主要治疗手段。同时,在治疗前及治疗早期预测疗效,可针对可能出现不同疗效的肿瘤制定个体化的治疗及随诊方案,在最大限度消灭肿瘤组织的同时,尽可能地保护正常的结构和功能,最终达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延长生存时间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抗血管生成小分子药物安罗替尼联合抗PD?1抗体对小鼠结肠癌的抑制效应,并探索其可能的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机制。方法 构建肠癌细胞CT26荷瘤BALB/c小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安罗替尼组、抗PD?1抗体组和安罗替尼/抗PD?1抗体联合组,每组6只。期间每2 d用游标卡尺测量肿瘤体积,在实验结束(d14)后对各组移植瘤称重,并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组织中免疫浸润细胞如CD4+T细胞、CD8+T细胞、单核细胞型髓源性抑制细胞(M?MDSC)、粒细胞型髓源性抑制细胞(G?MDSC)以及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M2型TAM)数量变化。采用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7(IL?17)和IL?10的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安罗替尼组及抗PD?1抗体组相比,联合组小鼠移植瘤体积及重量下降(P<0.05),细胞因子VEGF、IL?10水平下降(P<0.05),IL?17水平下降(P<0.01),IFN?γ水平升高(P<0.05)。在免疫浸润细胞数量方面,与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小剂量电离辐射可消灭部分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剂量电离辐射能减少肿瘤的转化、发生及生长,并在恶性淋巴瘤患者中进行临床试验,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染色体损伤及增加损伤细胞的清除等机制有关。小剂量电离辐射可消灭部分肿瘤的发现,为白血病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Ke-S.  B  游学俊 《放射学实践》1993,8(3):95-104
肿瘤病人在放、化疗后随访的中心问题是了解是否还有存活的肿瘤组织,并对复发性的肿瘤和淋巴结尽早作出诊断。手术治疗后局部解剖结构发生明显改变,肿瘤组织和术后炎性肿胀和/或疤痕之间常不易鉴别。要想对治疗后的CT结果作出准确判断,需知道手术或放疗后解剖结构特征性改变的有关知识。本文首先对有关结果的检查方法和针对不同患者如何行最佳、合理的CT检查加以阐述,然后描述手术和/或放疗后解剖结构在CT片上的特殊表现。  相似文献   

9.
小剂量电离辐射能减少肿瘤的转化,发生及生长,并在恶性淋巴瘤患中进行临床试验,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染色体损伤及增加损伤细胞的清除等机制有关,小剂量电离辐射可消灭部分肿瘤的发现,为白血病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树突状细胞介导的肿瘤免疫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突状细胞(DC)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在这个方面最引人注目的研究工作是应用抗原或抗原多肽在体外冲击致敏DC,然后将之回输或免疫接种至荷瘤宿主,进行免疫治疗。随着DC对肿瘤抗原处理、递呈及识别的分子基础以及DC作用机制的进一步阐明,推动了以DC为基础的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DC抗肿瘤疫苗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非小细胞肺癌47例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莉  贾志凌  刘端祺 《人民军医》2006,49(5):285-286
细胞癌变过程中,致癌因素引起基因调控和表达异常,导致细胞蛋白合成紊乱,产生异常的酶或同工酶、胚胎性抗原及异位激素等,进入局部体液和血液循环,成为肿瘤标志物。血清肿瘤标志物异常升高,对肿瘤的诊断、预后判断和疗效监测有一定指导作用。2001年1月~2004年8月,我们检测了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47例的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表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小圆形细胞肿瘤的鉴别诊断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李维华关键词诊断,鉴别;肿瘤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730.4以小圆形细胞或分化不良细胞为主要成分的恶性肿瘤,习惯上统称为小圆形细胞肿瘤。由于这类肿瘤组织及细胞形态相似,且有些肿瘤的本质尚不完全清楚,故...  相似文献   

13.
荆娜  王丹红 《人民军医》2014,(8):903-904
近年来,细胞免疫治疗在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尤其是自然杀伤(NK)细胞的免疫治疗。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历经几十年的研究,发现NK细胞对肿瘤、病毒、胞内寄生菌和老化变异细胞都具有极强的清除能力,目前已提出多种由NK细胞介导的肿瘤免疫治疗策略应用于临床。现就NK细胞用于抗肿瘤治疗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肿瘤的传统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及化疗等,而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肿瘤治疗领域内一项新的、引人注目的方法。它的基本过程是利用特定波长的光照射选择性蓄积在病变处的光敏剂,光敏剂随之活化并与氧分子作用产生具有细胞毒性的单线态氧及活性氧物质,经过直接与间接作用最终导致肿瘤细胞死亡。光动力疗法治疗肿瘤副作用小,对实体肿瘤尤其是浅表性肿瘤,如皮肤基底细胞癌等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光敏剂、光及组织氧是现代光动力疗法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回顾并综述了光动力疗法的理论基础及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于鉴别低度恶性星形细胞肿瘤和高度恶性星形细胞肿瘤的价值.方法:对45例术前怀疑为星形细胞肿瘤患者进行了常规MRI及DTI检查.其中19例为低度恶性肿瘤(相当于WHO分级的Ⅰ或Ⅱ级),26例为高度恶性肿瘤(WHO分级的Ⅲ或Ⅳ级).分别测量肿瘤实质部分的FA值和对侧正常额叶白质或枕叶白质的FA值.将肿瘤实质部分的FA值与正常对侧白质的FA值比较;比较低度恶性星形细胞肿瘤和高度恶性星形细胞肿瘤FA值的差异.结果:正常额叶或枕叶白质的FA值为0.40±0.02.星形细胞肿瘤的FA值低于正常枕叶和额叶白质的FA值;低度恶性星形细胞肿瘤的FA值(0.16±0.02)低于高度恶性肿瘤的FA值(0.23±0.02).上述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形细胞肿瘤的FA值较正常脑白质降低,低度恶性肿瘤的FA值低于高度恶性肿瘤的FA值.FA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肿瘤组织的结构特点.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于鉴别低度恶性星形细胞肿瘤和高度恶性肿瘤具有一定的意义,对于一些不典型病例可以考虑应用DTI鉴别星形细胞肿瘤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钙化的CT表现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原发性支气管肺癌钙化的CT表现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经病理证实的内有肉眼可见之钙化的原发性支气管肺癌16例,回顾性分析CT像所见钙化的形态、大小和分布特征及与原发肿瘤大小和病理类型间的关系,并与病理对照研究,用非配对t检验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灶直径2.0~13cm,平均5.6cm。直径5cm以下者3例。周边型钙化8例,中心型者7例,另1例既有中心又有周边型钙化。钙化数目1例4枚,1例2枚,其余均为1枚。病理包括腺癌7例,鳞状细胞癌5例,小细胞癌2例,低度恶性肿瘤1例,未能分型1例。结论原发性肺癌的钙化常见于较大的肿块内,常表现为小结节或斑点状,与钙化的分布无关。  相似文献   

17.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起源于胎盘绒毛的滋养细胞具有不同于人类其它实体肿瘤的一般特性,它本身并无固有的血管,而是以滋养细胞逆行侵蚀子宫螺旋动脉或较大的各级子宫动脉分支,使子宫动脉直接开放进入管壁缺乏肌肉和弹力组织结构的新生血管,血管内皮被滋养细胞代替,造成了病灶区及周围血流异常丰富,形成众多的低阻血流和动-静脉瘘,利用彩色多普勒可以较为直观地反映病灶区的血流改变,现已成为诊断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一种重要手段[1]。本文结合26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彩色多普勒诊断资料,对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彩色多普勒声像图表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人乳腺癌肿瘤移植裸鼠模型的构建及其肿瘤浸润髓系细胞的分离。方法将pHAGE-EF-ZsG-DEST质粒与病毒包装质粒pMD2.G和psPAX2首先通过磷酸钙转染方式包装带绿色荧光的慢病毒,再利用包装好的慢病毒感染BT474细胞,通过流式分选筛选阳性细胞,扩大培养后,种植于裸鼠乳腺脂肪垫,应用活体荧光成像仪和体外测量肿瘤大小,对人-裸鼠肿瘤移植模型的构建效果进行评价;通过机械法分离该小鼠模型的肿瘤浸润髓系细胞。结果筛选出带绿色荧光的BT474稳定株,种植于裸鼠乳腺脂肪垫,构建了人-裸鼠肿瘤移植模型,并分离出其肿瘤浸润髓系细胞。结论成功分离出了肿瘤浸润髓系细胞,为后续研究肿瘤浸润髓系细胞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肿瘤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肿瘤的基因治疗策略主要有两条途径[1] :一是常规途径 ,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基因治疗 ,包括免疫基因治疗、增强药物敏感性、转导耐药基因以减少大剂量化疗药物毒性、肿瘤抑制基因治疗等。目前主要着眼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肿瘤细胞、成纤维细胞、树突状细胞(DC)表达细胞因子的方面。其次是通过自体肿瘤细胞导入细胞因子后制成肿瘤疫苗。为克服肿瘤细胞来源及细胞因子可能不表达的困难 ,可以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 ,也可注射导入细胞因子基因的成纤维细胞。目前肿瘤基因治疗的研究已从实验室基础研究阶段发展到临床应用阶段。本文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直径≤4cm肾脏富血供肿瘤的CT鉴别诊断价值,提高肾脏肿瘤的术前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直径≤4cm富血供肾脏肿瘤的CT扫描资料,其中透明细胞癌32例,嫌色细胞癌8例,嗜酸细胞腺瘤10例,乏脂肪错构瘤9例,比较四种类型肿瘤的CT一般征象及三期动态增强(皮髓质期、实质期及排泄期)的强化程度变化与强化模式,并计算Youden指数得出临界值及其特异性、敏感性。结果乏脂肪错构瘤可出现"成角征",透明细胞癌易出现瘤内囊变,嗜酸细胞腺瘤可出现中心瘢痕;排泄期肿瘤的CT值或强化百分比具有鉴别诊断价值,以CT值为82HU为临界值,区别嫌色细胞癌与其他三种类型肿瘤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100%、66.7%;以CT值为99HU为临界值,区别嗜酸细胞腺瘤其他三种类型肿瘤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87.8%、80%。结论 CT动态增强扫描排泄期强化程度及特征性CT表现对于鉴别直径≤4cm肾脏富血供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