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已经确认,血清型为O157:H 7的大肠杆菌是人出血性结肠炎和溶血性尿毒综合症的病原,曾引起美国和加拿大多起该病的食源性暴发。快速检测大肠杆菌O157:H7对临床和食品微生物工作者都很重要。  相似文献   

2.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临床、检测方法和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发现的病原微生物和重新抬头的病原微生物是当前医学界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重大威胁,O157:H7大肠杆菌就是其中之一,属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coil:EHEC)。1996年5~8月份在日本发生了O157:H7血清型大肠杆菌的暴发流行,先后历时近3个月,波及3o多个都府县,9000多名儿童感染,近10名死亡。在日本这个号称是世界上最干净的国家里引起举国上下的震动。日本内阁曾召开紧急会议,成立了专门机构来处理疫情。这是世界上发生的最大一起O157:H7大肠杆菌引起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3.
新发现的病原微生物和重新抬头的病原微生物,是当前世界医学界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 O157:H7(以下简称O157:H7)就是其中之一。自1982年美国首次发现因该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以来,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多个国家相继发生腹泻爆发和流行。1999~2000年我国安徽、江苏、河南等省发生以O157:H7感染性腹泻并发肾功能衰竭(HUS)为主的疾病爆发。  相似文献   

4.
肠道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发现的病原微生物和重新抬头的病原微生物 ,是当前世界医学界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O157:H7大肠埃希菌就是其中之一。自 1982年O157:H7;大肠杆菌在美国首次被分离并确认为食物中毒新型致病菌以来 ,此菌在世界范围内发生过多次爆发 ,造成严重危害。 1999年 8月 2 9日 ,美国华盛顿县发生了一起由肠道出血性大肠埃希菌 (EHEC)O157:H7引起的 116人的食物中毒 ,其中 65人住院治疗 ,11名儿童出现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HUS) ;2人死亡 ,1名 3岁女孩死于HUS ;1名 79岁男性死于HUS及血栓形成后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这一食物中毒引起了美国纽约州…  相似文献   

5.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EHEC)O157:H7自 1982年从美国食物中毒患者中发现以来 ,越来越受到重视 ,成为新发现的病原微生物〔1〕。 1983年后 ,美国、加拿大不断发现O157引起的散发病例 ,病例报告呈逐年上升趋势 ,甚至在某些地区已跃居肠道细菌性腹泻病原菌的第 2位 ,我国也发现由EHEO157:H7引起的散发病例〔2〕。而目前报道的EHECO157:H7大多数是不发酵或缓慢发酵山梨醇的菌株。本研究从鸡腿中分离出了发酵山梨醇的菌株 ,经生化和血清学实验确认为发酵山梨醇的E HECO157:H7,分析了其抗原特性和毒力等。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材…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食品污染微生物监测点,调查O157∶H7大肠杆菌在生肉类食品中污染状况. [方法]采用 E.Coli O157∶H7检测卡对样品初筛,对阳性样品再进行分离培养鉴定. [结果] 从生猪肉和生羊肉中分离出2株O157∶H7 大肠杆菌,生肉类食品检出率3.7%. [结论] 首次证实了漳州市有O157∶H7大肠杆菌的存在,动物性食品是该菌感染人类的主要来源,应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和掌握安阳市市售生鲜肉类食品受EHECO157:H7污染的状况。方法从安阳市市售生鲜类食品中随机采样,选择增菌培养后,用免疫磁珠富集分离病原菌,应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和血清学方法鉴定,并用PCR方法进行STX1、STX2、eaeA、hlyA、rfbO157和flicH7基因检测。结果从一份生羊肉中分离到一株大肠埃希氏菌O157:H7,该菌株有rfbO157、flicH7、STX2、eaeA和hlyA基因,不含有STX1。结论此次从生羊肉中分离出带有毒性基因的O157:H7。该菌在我市食品中的存在有引起食源性疾病的潜在危险性,须引起重视,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8.
O157:H7是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最常见的血清型.目前国内外尚无EHEC O157:H7疫苗问世,因此疫苗研究对防治EHEC O157:H7有着重大意义.外膜蛋白A(OmpA)作为抗EHEC O157:H7基础疫苗为疫苗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此文对EHEC O157:H7疫苗研究的有关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前O157:H7大肠杆菌(EHECO157:H7)感染严重威胁着人群健康.为掌握和了解EHECO157:H7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我们选择了29种药物对EHECO157:H7做了药物敏感性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和探索有效预防O157:H7感染的措施,做好夏季肠道传染病预防工作,以确保官兵身体健康.方法:深入基层部队,采取调查、监督监测、总结的方法.结果:针对O157:H7感染特点,总结探索了以下预防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是预防O157:H7感染的前提;(2)加强健康教育是预防O157:H7感染的基础;(3)抓好"三管一灭"是预防O157:H7感染的关键:(4)把住传染病发病的三个环节是预防O157:H7感染的保证.结论:通过总结经验,提出预防O157:H7感染的措施,对指导部队做好O157:H7感染的预防工作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鉴定从生羊肉中分离到的大肠杆菌O157:H7菌株的毒性基因和rfbO157、flicH7特异性基因。方法:PCR技术同时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四种毒性基因和rfbO157、flicH7特异性基因。结果:可疑菌株含有鞭毛H7基因(fli-cH7),志贺毒素2(stx2)基因,溶血素基因(hlyA),肠上皮细胞纤毛清除素基因(eaeA)和O157:H7特异性基因(rfbO157),但不含有志贺毒素1(stx1)基因。结论:菌株为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O157:H7血清型。  相似文献   

12.
漳州市首次检出O157:H7大肠杆菌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建立食品污染微生物监测点,调查O157:H7大肠杆菌在生肉类食品中污染状况。方法:采用E.Coli O157:H7检测卡对样品初筛,对阳性样品再进行分离培养鉴定。结果:从生猪肉和生羊肉中分离出2株O157:H7大肠杆菌,生肉类食品检出率3.7%。结论:首次证实了漳州市有O157:H7大肠杆菌的存在,运物性食品是该菌感染人类的主要来源,应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卷首语     
《健康》1996,(10)
席卷日本的O157:H7之风已经过去了,但这并不意味着自然界中各种致病微生物停止了活动 从近几年的情况看,不仅一些本来已经瀕临灭绝的传染病又有所复苏,而且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变以及科技手段的不断进步,又有一些新的致病微生物及新的传染病在不断出现。艾滋病、军团瘸、莱姆病、O157:H7中毒症……为我们人类一次次敲响了警钟。 的确,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  相似文献   

14.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以下简称O157:H7)是近些年来发现能引起腹泻等疾病的一种重要病原菌.为了提高腹泻病人粪便中O157:H7的检出率,2000年研制了检测O157:H7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协同凝集试剂,并进行了实验模拟标本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驻滇部队感染性腹泻患者、猪和污水进行大肠杆菌O157∶H7(EO157∶H7)的分离鉴定。〔方法〕用O157免疫磁珠富集后 ,接种S -MAC琼脂平板培养 ,用MUG试验初筛 ,VIATEK3 2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 ,应用复合PCR法同时检测其三个毒力因子。〔结果〕从腹泻患者和猪中检出EcoliO157∶H7,该菌具有三个毒办因子。〔结论〕云南战区部队存在EcoliO157∶H7感染。复合PCR法的建立 ,为腹泻研究领域的病原学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新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东阳市家畜、家禽中O157:H7的携带状况,并进一步了解分离到的1株STEC O157:H7的分子生物学特性。方法:随机采集全市各乡镇的家畜、家禽粪便及其生鲜肉样品,进行大肠埃希菌O157:H7的检测,应用O157和H7特异性抗血清凝集试验进行菌株血清型的鉴定;选用ATB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和VITEK 2-COMPACT进行常规生化及药敏试验;使用PCR检测O、H抗原编码基因和SLTl、SLT2、hly、eaeA 4种毒力基因。结果:在109份样品中,分离出1株经细菌生化鉴定为大肠埃希菌O157,血清型为O157:H7的菌株;使用PCR检测到O157:H7的O、H抗原编码基因和毒力基因SLT2、hly、eaeA,但未检测到毒力基因SLTl。结论:从东阳市的一头农村耕牛粪便中分离到1株STEC O157:H7,提示疾控中心要加强主动监测,及时发现可能发生的疫情,通过有效干预,防范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所致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一种特异、灵敏鉴定大肠杆菌O157:H7的PCR检测方法。方法针对大肠杆菌O157:H7表面抗原O和鞭毛抗原H的特异性基因rfbO157、fliCH7设计引物,分别扩增出目的产物。结果利用建立的方法对4株大肠杆菌O157:H7菌及12株非大肠杆菌O157进行检测,rfbO157、fliCH7基因的特异性均为100%;rfbO157基因的灵敏度约为6×104cfu/ml;fliCH7基因的灵敏度可达6cfu/ml。结论本方法特异性好,为实验室鉴定大肠杆菌O157:H7提供了一种简单、容易操作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O157:H7)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危害严重的肠道致病菌.自1982年美国首次暴发O157:H7,感染性腹泻以来,世界各地陆续有疫情出现[1,2].  相似文献   

19.
郑州市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2005年监测郑州市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状况及病原分布特点,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制订新发传染病防治措施,提供基础疫情资料。[方法]监测标本用免疫磁珠集菌方法(IMS)做病原学分离培养、毒力基因检测用多重PCR方法、药敏试验用(K-B)常规方法。[结果]腹泻病人标本185份,大肠杆菌O157:H7检出阳性4份。外环境标本588份,检出大肠杆菌O157:H7阳性20份。用多重PCR方法做毒力基因检测,有6份家畜家禽阳性标本中检出O157:H7毒力基因(Stx2、eaeA、HIyA)为阳性。药敏试验24株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对8种抗菌药物敏感率为95%以上,对新生霉素100%耐药,其余7种对抗菌药物敏感程度各有差异。[结论]郑州市有散在的大肠杆菌O157:H7感染的病人及动物疫点。奶牛和波尔山羊是大肠杆菌O157:H7动物宿主。  相似文献   

20.
自本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已先后发现了近30种传染病,从而形成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一种传染病(天花)被消灭,近30种新传染病被发现。新病原微生物和重新抬头的病原微生物使当前医学界面临着重重难题,对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由大肠杆菌O_(157):H_7引起的出血性肠炎就是其中之一,很有必要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