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苍耳子散由苍耳子、薄荷、辛荑、白芷4味药组成,在本文中记载了笔者在最近40年苍耳子散在鼻渊治疗的应用中的总结和经验。  相似文献   

2.
大黄[庶虫]虫丸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由十二味中药组成,本方剂主要包括草木药(熟大黄、桃仁、干漆)和虫类药([庶虫]虫、虻虫、水蛭、蛴螬),前者可活血祛瘀,攻热下血,以通血闭;后者则有破血逐瘀,化瘀去积,散脉通经的功效。  相似文献   

3.
苍乌合剂为山东省立医院30年来应用的有效制剂,系由麻黄、苍耳子、乌梅、茜草等药物组成。该药物具有散风寒、通鼻窍之功,临床用于治疗多种鼻炎,麻黄为该制剂君药。本文利用TLCS法测定麻黄碱含量,为保证该制剂的质量提供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浅谈经方中"角药"的配伍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杂病论》中的药对配伍应用 ,千百年来 ,一直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并积累了宝贵的运用经验 ,从而指导着临床用药的向前发展。然而 ,尚有一种是三味药配成一组 ,如三足鼎立 ,互为犄角 ,这种配伍 ,比起“药对”来 ,作用就比较复杂一些 ,无以名之 ,姑妄命之曰“角药”。初看 ,“角药”象是三组“药对”组成 ,但它的组方意义远比“药对”广泛深厚[1] 。它们既可独立成方 ,又是方剂的组成单位 ,具有某种特殊功用 ,其在方剂中应用 ,既可作为方剂的主要部分 ,又可作为方剂的次要部分。作为主要部分时 ,其功效与方剂的功效一致 ,而作为次要部分时…  相似文献   

5.
一、四逆散方剂的由来和组成本方是后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内中的一个方剂,它的药物组成如下: 柴胡枳实白芍甘草各等分用法:将上四味药碾为散,每次服三钱。白开水送服,早晚各一次。若作煎剂,每味药可按三钱。  相似文献   

6.
蒙医孟根乌苏方剂系指以孟根乌苏为味药的蒙医复方制剂,是蒙医特色专用方剂。本文就孟根乌苏的方剂概况、在不同方剂中所占比例、组成方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为其临床运用及研究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主要目的]数据挖掘分析陈修园《医学实在易》内服复方用药规律规律。[资料来源]陈修园《医学实在易》。[选择文献量及依据]纳入药物组成齐全的中药内服复方。排除药名不全的方剂、外用方剂、单味药方、未注明药物组成的方剂。[数据提炼规则及应用方法]筛选出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通过该软件"方剂分析"功能,研究组方用药规律;"频次统计"每味药出现频次排序。"规则分析"(支持度个数45,置信度0.8)药物间关联规则,聚类分析核心算法及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相关度8,惩罚度2),挖掘组合新方。[数据综合得出结果与结论]纳入内服复方253首,用药234味。使用频次15的有23味药,前6位是甘草、茯苓、人参、白术、生姜、当归。药物组合出现频次前3位是"人参+甘草";"白术+甘草";"甘草+茯苓"。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得到4个新处方。[未来展望]运用大数据、循证医学理念,强化互联网思维,发挥计算机人工智能作用,结合临床实际分析灵活应用关联规则和聚类研究得到组方规则、核心组合和新处方,能更好、更全面地继承古代名医学术思想及经验。  相似文献   

8.
中药药对是通过临床应用被证明确有实效的两种药物的配对,临证通过组成一定的方剂而加以应用[1]。癌瘤乃顽疾,临床常须发挥药对的特殊作用,恰当的药对配伍能大大提高方剂的临床疗效[2]。  相似文献   

9.
李涛  王天志 《中草药》2002,33(12):1088-1089
银叶抗毒颗粒由黄芩、金银花、大青叶、鱼腥草、青蒿等 9味中药组成。黄芩为方中主药之一 ,黄芩苷是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是黄芩及其制剂的主要质量控制指标。目前 ,中药复方制剂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已有报道 ,主要有紫外分光光度法[1] 、薄层色谱 -紫外分光光度法[2 ] 、聚酰胺薄膜紫外检测法 [3 ]、薄层扫描法 [4]、HPLC法 [5]等。本实验建立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该制剂中黄芩苷的含量方法 ,该法准确、灵敏、简便、快速、重现性好 ,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快速、准确的测定方法。1 仪器和试药岛津 LC- 1 0 A高效液相色谱仪…  相似文献   

10.
冯蓉  李青 《时珍国医国药》2000,11(9):846-847
四川禾邦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禾邦鼻炎胶囊系宋代《济生方》中苍耳子散加味而成。该药面市后以其确切的疗效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本文根据大量的现代研究资料 ,试图从药理、药代动力学和毒理学方面作进一步探讨。1 药理作用综述禾邦鼻炎胶囊的主要成分为 :苍耳子浸膏粉、辛夷花挥发油、黄芩浸膏粉、冰片等。根据现代大量的药理研究 ,禾邦鼻炎胶囊有效成分的主要药理作用如下。1 .1 苍耳子浸膏粉 :苍耳子中含脂肪油 9.2 % ,苍耳子苷 1 .2 %。其挥发油中有 1 7种化学成分 [1 ] 。苍耳子浸膏粉具有以下作用 :1 .1 .1 免疫抑制作用 [2 ] :…  相似文献   

11.
<正>中药复方治疗疾病是中药复方系统与机体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1]。中药复方强调"君、臣、佐、使",是特定的几味药组合在一起,才能显示出该方剂的疗效[2]。中药复方若很好地符合疾病复杂多变的特点,就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药物疗效和降低毒、副作用[3]。近年来,我国运用中药复方制剂治疗艾滋  相似文献   

12.
自清以前古医籍中,按不同年代及医籍引用同名方剂重复计,仅西汉、晋代、东晋、南北朝、北周、唐、宋、元、明、清10代共58部,涉及有关黄连散206首。其中38部出现正名黄连散177首,20部出现异名黄连散29首。整理组方不同黄连散共153首,涉及中药166味,药物分为21类,单味用药总次数819次。通过分析研究历代黄连散组成,可知:1《敦煌古医方》黄连散均由历代黄连散组成核心药黄连、黄柏、黄芩等构成,组成方剂的8味药除茜根外均是频率大于1.0%的主干药。2敦煌古方黄连散可能是《肘后救卒方》和《外台秘要》所载黄连散的加减方。  相似文献   

13.
[主要目的]数据挖掘分析中药内服治疗慢性盆腔炎(CPID)用药规律。[资料来源]主题词+自由词检索CNKI数据库(建库至2014年5月)。[选择文献量及依据]中文RCT及半随机对照试验(quasi-RCT)文献。1研究对象:符合诊断标准,不限年龄和性别。2中药方口服治疗。提取治疗慢性盆腔炎文献。剔除重复方剂,同一方剂多篇文献只保留1篇。[数据提炼规则及应用方法]参照《中药学》对纳入文献中相关方剂与中药标准化处理,确保系统数据准确性与实用性。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支持度≥30%、置信度≥90%),分析药对关联规则。[数据综合得出结果与结论]最终纳入文献226篇。方剂226首,药味150味,总频次2491味次。赤芍使用频次和频率最高(153次,频率67.70%)。150味中药对关联规则11条,两味中药药对11对。[未来展望]多中心、大样本长时间调查研究,更好挖掘中药内服治疗慢性盆腔炎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4.
HPLC 测定银翘散中牛蒡子苷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翘散是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温病条辨》中的著名方剂,由金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牛蒡子、桔梗、薄荷、淡豆豉、甘草9味药材组成[1],具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的功能。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等[2]。本方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2册)》,现标准中只有药材的显微鉴别项目,尚无含量测定项目。银翘散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群中的主要成分是黄酮类和木脂素类[3],臣药牛蒡子中的牛蒡子....  相似文献   

15.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剂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成药典,为方剂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通过对其所载方剂的特点进行分析可见:方剂来源广泛,既引录了前代医书中方剂,又以收录当时民间验方为多,显示出“尊古厚今”的基本倾向;实际所用剂型全为成药制剂,突出了成药专著的特点,特别是以“汤”命名的方剂均系煮散或沸汤点服,与传统汤剂有别而具备成药的性质;药物组成以3~10味居多,配伍严密,形式多样;所用药物虽以温热药居多,但药与证基本相符,温热药较多有其客现原因,并非编者主观意愿。  相似文献   

16.
十味龙胆花制剂是在藏族医药传统经验方“十味龙胆花方剂”基础上开发出的新制剂,由龙胆花、烈香杜鹃、川贝母等10味藏族药(以下简称藏药)组成,临床应用以颗粒剂、胶囊剂居多,疗效确切、安全性强。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为核心数据库,以支气管炎、肺炎、呼吸道感染等临床疾病为基础,综述了十味龙胆花制剂在药理、质量控制指标、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深入阐述了十味龙胆花制剂产品质量提升和二次开发的策略,以丰富其药学基础研究、扩大临床应用范围和适应证,充分体现十味龙胆花制剂临床价值,为进一步确定其临床定位及培育中药大品种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升降散加减治疗皮肤病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升降散是清代名医杨栗山所创温病十五方中的基本方剂,具有很高应用价值。升降散主要由蝉蜕、僵蚕、姜黄、生大黄4味药组成,主要以宣泄郁火。升清降浊为主。其升阳降火,升降并用,使内外通达。气血调畅,则三焦火热之邪得以清散。笔者在皮肤科临床工作多年,常将升降散用在治疗皮肤科疾病当中,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HPLC-ELSD测定黄参胶囊中黄芪甲苷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参胶囊由黄芪、党参、酸枣仁、茯苓、白术等11味中药组成,具有益气健脾,养血安神功效,作为医院制剂,在临床应用多年,方剂中黄芪为君药,原有的质量控制方法非常简单,仅收载显微鉴别和黄芪、酸枣仁的薄层色谱鉴别。为了提高产品质量,保证黄参胶囊的临床疗效,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1],本实验建立HPLC-ELSD法测定黄参胶囊中黄芪甲苷的含量,该方法重现性好,结果准确,适用于黄参胶囊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一、按主药命名法:是以方剂中的主药命名方剂的方法。主药有一味、二味,甚至三味者。按一味主药命名的,如桂枝汤、麻黄汤、吴茱萸汤、白头翁汤等;按二味主药命名的,如竹叶石膏汤、大黄附子汤、当归芍药散、青蒿鳖甲散等:按三味主药命名的,如参苓白术散、半夏白术天麻汤、三仁汤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期刊文献中治疗抑郁症的处方用药及配伍规律,为临床治疗抑郁症提供参考。[方法]筛选期刊文献中治疗抑郁症的方剂,进行信息标准化处理,应用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技术中的项集、频繁项集以及关联规则对筛选的方剂进行分析。[结果]共筛选了90个处方,方中以行气药出现频数最高,其次是补气药、安神药、清热药、补血药和活血药,方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药对为白术-柴胡,频数43次;出现频率最高的10味中药为柴胡、甘草、茯苓、白芍、郁金、当归、酸枣仁、白术、香附、半夏;药对关联分析显示桃仁-红花为置信度和重要性最高的药对。[结论]期刊文献中治疗抑郁症的方剂用药精当,针对抑郁症的基本病机,能为中医药临床治疗抑郁症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