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7 毫秒
1.
骨蜡在骨科手术中作为骨创面的止血材料较常用,但很少有排斥反应.笔者于2009年5月在骨科手术中因使用骨蜡而引起排斥反应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人工骨生物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骨科领域,由于严重创伤、骨肿瘤、骨髓炎等多种原因所致的骨缺损十分常见,采取何种材料、以何种方式进行骨移植术,一直是人类几个世纪以来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然而迄今为止,临床上对大范围骨缺损的治疗仍是较为棘手的难题。自体骨虽然是理想的骨缺损修复材料,但自体取骨增加了患者的创伤和痛苦,并且供骨的来源有限,难以满足大段骨移植的要求;同种异体骨因存在免疫排斥反应,可能传播疾病和术后并发症而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3.
同种异体骨移植的免疫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同种异体骨移植免疫反应过程和减弱其免疫排斥反应的研究是骨科领域的研究重点和难点。本文讨论了同种异体骨移植的抗原性和免疫反应、冷冻和冻干骨的免疫性、组织配型技术和应用免疫抑制剂对同种异体骨移植免疫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李也白  叶忠 《中华骨科杂志》1995,15(1):3-6,T001
采用大块同种异体骨和复合手术治疗骨缺损(附46例异体骨和半关节移植)李也白,叶忠,历智,黄俊武,高磊明大块异体骨或骨关节移植往往由于排斥反应而失败。1908年和1925年Lexer ̄[1]报告其实验结果以来,已成为无数临床和实验研究的课题,但都因排斥...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与聚醚醚酮(polyether ether ketone PEEK)颈椎融合器比较,评价同种异体骨垫在颈椎前路椎间融合术中的疗效。[方法]对46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根据材料不同,分为同种异体骨垫组(A组)和聚醚醚酮颈椎融合器组(B组),术后随访24个月。参照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标准,评价指标为颈椎间隙融合率,融合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排斥反应。[结果]术后24个月异体骨垫组JOA评分13.1分,高于聚醚醚酮融合器组的12.8分,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A、B组术后有效融合率分别为96.0%和95.2%,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与B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椎间隙高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内固定物均牢靠无松动,A组有1例出现轻微排斥反应。[结论]与聚醚醚酮(PEEK)颈椎融合器相比,同种异体骨垫不但有着优越的生物弹性模量,可靠的稳定性及不可比拟的天然骨诱导性,还可以个性化匹配符合椎间隙的生理形状,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满意的融合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酒精储骨在脊柱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2例脊柱手术应用酒精储骨移植行脊柱融合取得满意效果。酒精储骨方法简单,不需特殊设备,灭菌效果可靠,本组无一例切口感染及排液现象,异物免疫排斥反应小。脊柱外科应用储骨移植可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中出血及并发症的发生,保证足够的植骨量,可减少假关节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四肢骨折临床疗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探讨手术适应证及优缺点.方法 分别采用自体髂骨及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四肢骨折500例,对两种植骨方法 术后患者恢复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两种方法 在术后Palev评分、骨折愈合时间上无明显差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同种异体骨治疗四肢骨折效果明确,但需要重视术后并发症,排斥反应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异种骨基质明胶骨诱导活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按Urist方法制备了人、兔、猪和羊四种骨基质明胶,并分别将其植入25只成年SD大鼠的胸部和股部肌肉内。在植入手术的2、4、6和8周后取标本,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骨基质明胶在肌肉内的免疫排斥反应和诱导成骨性。结果表明,异种骨基质明胶(BMG)具有一定的诱导成骨能力,但在BMG周围亦存在程度不同的排斥反应。如能进一步改进制作方法,提高其诱导成骨活性,降低BMG的抗原性,异种BMG将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可注射型骨移植替代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矫形外科的治疗中,创伤、肿瘤、手术以及骨折不愈合等原因常常造成骨缺损,导致病变处生物力学环境改变,骨折不能坚强固定、功能废用甚至引起感染,治疗中需要使用骨替代物来填充缺损、消灭死腔,恢复病变处的外形、力学强度和功能。自体骨具有良好的骨诱导作用,无免疫排斥反应,被认为是治疗骨缺损的金标准。然而,自体植骨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骨来源的有限性、术中额外失血以及术后供骨区疼痛、供骨区骨折等可能的并发症。同种异体骨的来源相对丰富,没有自体取骨的并发症,能够提供骨支架并具有骨诱导作用,因此,也成为一种主要的骨移植材料。但是同种异体骨存在传播疾病的危险和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的可能,并且只能提供被动的支架功能,植入后新骨爬行替代的过程相对缓慢,因此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10.
严重开放性骨折、骨科术后感染、急慢性骨髓炎所导致的感染性骨缺损的修复重建已成为临床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抗菌人工骨支架材料有望用于治疗感染性骨缺损。在抗菌骨组织工程中,抗菌成分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应用于抗菌人工骨支架材料的抗菌剂包括抗生素类、无机抗菌剂类及天然抗菌剂类等。抗生素类人工骨材料由于其良好的抗菌性能及较低的开发成本得到深入研究;无机抗菌剂类人工骨因不易诱导耐药产生而成为研究热点,主要包括金属离子、纳米金属、光催化抗菌剂;天然抗菌剂类人工骨不易产生免疫排斥反应并具备较好的细胞相容性,其中动物源性抗菌剂包括氨基酸类、抗菌多肽、高分子糖,植物源性抗菌剂包括中成药等。  相似文献   

11.
脊柱融合的植骨替代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脊柱融合手术在骨科中实施的频率越来越多,据报道美国目前每年有超过20万例此类手术,而相应地对于植骨材料的需求亦越来越多。由于自体骨来源有限,且取自体骨常会带来额外的并发症,因此它的应用受到限制。为了在保持可以接受的融合率的基础上增加可用于植骨的骨量以及减少并发症,开发了多种植骨替代材料。理想的植骨替代材料不但应该象自体骨那样具备成骨活性、  相似文献   

12.
在骨科手术中,最忌讳的就是出血,软组织出血可以用结扎、电烧、双极电凝或压迫等方法进行止血,对于骨性创面出血,特别是椎弓根钉道内的出血,有时甚至很难处理。我们的操作小窍门是将骨蜡做成圆锥状置于钛棒顶端备用(图1),当椎弓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工骨填充材料混合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治疗大骨节病性距骨坏死的疗效。方法对20例大骨节病性距骨坏死切除坏死距骨表面软骨后,将人工骨填充材料混合自体髂骨粒打压植骨进行踝关节融合术。结果20例均获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5.8个月。均没有明显的排斥反应和非特异炎症反应。X线片提示踝关节融合骨性愈合时间为术后4~6个月,平均5.2个月,均达到完全骨性愈合。结论人工骨填充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良好,无明显排斥反应和非特异炎症反应,修复骨缺损效果良好,可与自体髂骨混合植骨应用于大骨节病性距骨坏死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异种骨移植及骨诱导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因创伤及病理因素导致的骨缺损是临床骨科治疗的一个难题,骨移植足常用的治疗方法。自体骨移植是骨移植的最佳方法,但由于增加创伤,取骨量有限及存在后遗症等问题,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同种异体骨来源也受到限制,且有乙肝、艾滋病等交叉感染的危险:人工骨的理化、生物性能及降解能力均远不及天然骨:异种骨来源丰富,易于获得和加工储存,作为植骨生物材料有着巨大的潜在价值。但由于种属间的抗原差异,存在免疫排斥反应,异种骨的应用因此受到较大的限制。  相似文献   

15.
骨牵引技术在骨科治疗中的位置并非其它骨科治疗方法所能完全替代的,特别是在基层医院中,骨牵引术仍是骨科医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Jensen等〔1〕在治疗109例胫骨平台骨折中,61例施行骨牵引结合闭合复位及早期膝关节功能活动治疗,48例进行手术治疗,随访70个月,二者在功能结果上的差异无显著性。Kurer等〔2〕在回顾1708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中,尺骨鹰嘴骨牵引507例,优占72%,不满意占10.2%;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259例,优占62.9%,不满意占15.9%。Kurer等指出,骨牵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既容易,安全,又利于确定进一步的治疗。Gra…  相似文献   

16.
骨延长术治疗下肢骨缺损与骨不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各种原因所致下肢骨缺损与骨不连的修复是骨科临床面临的难题,骨延长术为此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本文就骨延长术治疗下肢骨缺损与骨不连的手术方法、外固定支架的选择、并发症处理等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异体脱钙骨作为一种新骨源受到临床医生重视。由于脱钙法去除了异体骨的抗原性,因而移植后无明显排斥反应,组织相容性好。近年来,将脱钙异体骨用于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国内、外已有报导。但在文献中  相似文献   

18.
同种异体骨的制备及在脊柱侧弯矫治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同种异体骨在脊柱侧弯矫治术中对脊柱融合的作用.方法:采用温热盐水及75%酒精水浴制备储存异体骨,应用于脊柱侧弯植骨融合术36例.结果:随访36例均无感染及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脊柱融合良好。结论:本方法简便易行,是脊柱侧弯矫治植骨融合术中安全可靠的骨材料来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骨植骨结合微型钢板治疗掌指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1例58处骨折(掌骨骨折37例43处,指骨骨折14例15处)分别行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结合自体骨植骨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4-12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均解剖复位、骨性愈合,无旋转及成角畸形.关节活动范围佳。根据TAF评分,优40例,良8例,羞3例,优良率为94.1%。结论对于复杂的伴有骨缺损的掌指骨粉碎性骨折,应用自体骨植骨结合微型钢板治疗具有成骨能力强、无免疫排斥反应、固定牢固可靠、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疗效确切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在骨科感染中的治疗作用,促进抗生素骨水泥的合理应用。方法对近10余年来抗生素骨水泥作用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比较抗生素骨水泥作用的利与弊。结果抗生素骨水泥使难于治愈的骨科感染得到有效的治疗,在取得了较好疗效的同时,存在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结论在今后抗生素骨水泥的应用中关注其存在的风险,并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策略,确保抗生素骨水泥在骨科感染治疗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