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检测鲜乳、乳粉、调味品、木耳及干果类等食品中尿素的快速检测方法。试验证明该法具有快速、准确、灵敏、使用方便易于掌握等优点。本法检测下限为0.01%,且不受硫酸盐等常见掺假物质的影响。为食品卫生监督测及鲜乳收购部门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科学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2.
中药掺假不仅降低疗效而且严重危害患者健康。传统的鉴别方法存在主观性较强的缺点,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针对中药掺假的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针对中药掺假的各种检测技术,这些技术具有科学、客观、快速、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蒋玲  饶伟文 《首都医药》2011,(16):16-18
目的分析中药染色掺假的现状、危害,提出安全性控制建议。方法对近年来中药染色掺假的研究报道及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结果中药染色掺假出现多样化趋势,现有的质量标准无法控制。结论中药染色掺假现象较普遍,对人体危害极大,应及时研究建立相应的补充检验方法,开展专项监督抽验,才能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鉴别酒石酸美托洛尔片中的掺假成分。方法:采用HPLC-MS/MS和HPLC-DAD方法对样品中的掺假成分进行分析检测。结果:样品中的掺假成分鉴定为氯霉素,抽样的2批标示为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样品中,未含酒石酸美托洛尔而含有氯霉素。结论:由于氯霉素的紫外光谱图和化学反应现象与酒石酸美托洛尔相似,故极少数据采用氯霉素冒充酒石酸美托洛尔生产假药。  相似文献   

5.
控制鲜奶掺假是保证乳品质量和维护消费者健康的重要措施。几年来我们在鲜奶掺假检测方面作了一些工作,摸索出应用组合试剂同时检测鲜奶中蔗糖、淀粉、糊精、甲醛和硫化物的方法,经过多次实验和收奶现场应用,效果良好,特别适用于收奶现场的质检员以及卫生和质量监督部门的检查人员应用。现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6.
《中国药房》2017,(9):1225-1228
目的:确认蒲黄中1种新染色掺假色素,并建立同时检测9种橙黄色色素的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新染色掺假色素进行确认;采用TL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9种橙黄色色素:色谱柱为Welch AQ-C18,流动相为乙腈-0.05 mol/L乙酸铵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 L/min,检测波长为432 nm(柠檬黄、皂黄、金橙O、碱性橙Ⅱ)和484nm(日落黄、酸性橙Ⅰ、金橙Ⅱ、橙G、碱性橙21),柱温为35℃,进样量为10μL。结果:金胺O、柠檬黄和新染色掺假色素TLC图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阴性对照无干扰;新染色掺假色素为皂黄。柠檬黄、日落黄、橙G、酸性橙Ⅰ、金橙Ⅱ、金胺O、皂黄、碱性橙21和碱性橙Ⅱ的TLC图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阴性对照无干扰;检测限分别为0.30、0.20、0.33、0.16、0.19、0.19、0.31、0.26、0.30mg/kg。结论:本研究所建方法可快速准确地对蒲黄中染色掺假色素和橙黄色色素进行定性检测。  相似文献   

7.
王翀  刘文  朱炯  胡增峣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3,46(10):2061-2070
假冒伪劣药品危害公众健康,打击药品掺杂掺假是世界各国药品监管机构的普遍共识。补充检验方法作为药品质量标准的补充,用于甄别药品中可能存在的掺杂掺假情况,对净化药品市场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国十分重视通过补充检验方法打击药品掺杂掺假行为,法律法规健全,并出台了相关指南。通过分析补充检验方法相关政策法规和国家药品抽检建立补充检验方法的要求、优势和基本流程,以及2013年来获批的情况,可以发现国家药品抽检工作对补充检验方法的建立具有多方优势,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建议国家药品抽检工作中发挥优势加强补充检验方法的建立,利用探索性研究手段开展已批补充检验方法再评价,将“绿色化学”理念运用于补充检验方法建立工作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比较HPLC法及UV法测定掺假维生素B1片的含量,建议改进维生素B1片含量测定方法。方法①采用日本岛津UV-2401PC测定紫外光谱;②美国Waters高效液相色谱仪(具有PDA检测器),phenomenex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A0.05mol/L辛烷磺酸钠的稀醋酸(1→100)溶液B甲醇-乙腈(3:2)A:B(60:40),检测波长254nm,流速1.0ml/min。结果UV法不能准确检出掺假维生素B1片,HPLC法能准确测定掺假维生素B1片的含量,亦能检出掺假的维生素B1片。结论HPLC法是测定维生素B1片真实含量的有效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张建民 《首都医药》2000,7(12):28-28
中药材掺假是指在正品药材中掺入伪品、异物或非药用部位.目前中药材市场中掺假现象较为普遍,掺假品给中药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应严格加以鉴定.本文对部分常见中药材掺假现象及鉴定方法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
市售蒲黄商品的品质考察与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市售蒲黄商品的取样研究发现,目前蒲黄纯品较少,掺假品和伪品多见。本文对市售蒲黄商品进行了比较鉴别,确立蒲黄正伪品的鉴别特征,为蒲黄的品质评价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11.
市场上掺假药材屡见不鲜,如金银花、天麻、穿山甲等,其掺假手段十分隐蔽,不易识别。为提高药剂人员的识别能力,特向大家介绍几种掺假中药的鉴别方法:1金银花1.1掺假金银花通常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ojaponicaThunb),呈棒状[1],上粗下细,略弯曲,长2~3cm,上部直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常见中药的识别方法,为中药掺假提供有效的分析鉴别方法。方法购买多种常见中药如穿山甲、银花、茯苓等并与相应的掺假的中药进行对照,将两者的特性进行总结归纳,并记录相应的鉴别方法。结果本研究对近10种常见掺假中药进行鉴别,并对其相应的鉴别方法进行优化,为中药的鉴别提供了有效的参考。结论本研究提供的常见中药掺假的鉴别方法,具有简便、高效的特点,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防止掺假炮山甲进入临床使用.方法在入库前验收时,把完整的和打碎的炮山甲分别用鼻闻、手摸、眼看、口尝等传统方法进行鉴别,发现有可疑的再用理化方法进行氯化物、钠盐、硫酸盐、铝盐、钾盐、苯甲酸、谷氨酸的鉴别反应作进一步鉴别,以确定掺假物性质.结果目前发现不法商贩把食盐、芒硝、明矾、苯甲酸钠、味精掺入炮穿山甲内,以增加重量.结论掺假炮山甲单凭传统性状鉴别较难判定,需结合理化方法识别炮山甲是否掺假和掺假物类别.  相似文献   

14.
黄木起 《海峡药学》2007,19(3):68-69
目的 防止掺假炮山甲进入临床使用.方法 在入库前验收时,把完整的和打碎的炮山甲分别用鼻闻、手摸、眼看、口尝等传统方法进行鉴别,发现有可疑的再用理化方法进行氯化物、钠盐、硫酸盐、铝盐、钾盐、苯甲酸、谷氨酸的鉴别反应怍进一步鉴别,以确定掺假物性质.结果 目前发现不法商贩把食盐、硫酸盐、铝盐、苯甲酸钠、味精掺入炮山甲内,以增加重量.结论 掺假炮山甲单凭传统性状鉴别较难判定,需结合理化方法识别炮山甲是否掺假和掺假物类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用铜氨溶液溶解法快速检测医用脱脂棉纱布和脱脂棉粘胶混纺纱布中化学合成纤维掺假。方法:将样品剪成小块并拆成独立的纱线,采用氢氧化铜-氨水(0.25 g∶25 m L)的铜氨溶液,在透明PET瓶中采用人工或机械方式对瓶体不断振荡(振荡的频率均为200次·min-1)常温溶解棉与粘胶纤维,保留化学合成纤维,并对残留纤维进一步鉴别。结果:采用该方法可以在10 min内对待测纱布的掺杂化学合成纤维情况进行判断,加标回收试验中测得回收率为98.1%~99.7%,RSD为0.82%~1.8%。检测了50批纱布,发现有15批含有不溶性纤维,其化学合成纤维含量在5%~12%之间。结论:本方法经方法学验证可用于此类产品掺假的现场和实验室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6.
随着鉴别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人们识别假药材能力不断提高.一些不法分子则将药材(尤其是贵重、稀有品种)做假方式改为掺假,以达到增加药材重量与数量获取暴利之目的.其掺假方式五花八门.近年来笔者对市场上掺假中药材进行了调查研究,归类整理,报告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柴国林  宋平顺  魏玉萍  郑检  孙科 《中国药事》2022,36(9):1040-1048
目的:建立前胡中掺假硬前胡的专属性鉴别方法,为前胡药材的质量监控和进一步的补充检验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Waters C18色谱柱(250 mm×4.60 mm,5 μm),以甲醇(A)- 水(B) 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 1.0 mL·min-1,检测波长 320 nm,柱温 30 ℃,进样体积 10 µL,建立 HPLC技术的特征峰面积比值法和指纹图谱法,对于前胡与硬前胡两种药材或饮片的真伪性进行鉴别。 结果:指纹图谱相似度分析,前胡相似度为0.981~0.998,硬前胡相似度为0.103~0.169,实现了二者的完全鉴别;通过44批次前胡中掺假硬前胡的样品分析,特征峰比1和峰比2分别实现了95.6%和97.8%的鉴别,特征峰比适用于掺假判断。结论:该方法精密度良好,重复性较好,试验分离度高,为前胡药材质量控制、真伪鉴别及掺假检验提供专属性强的方法,能有效提高前胡相关产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气相色谱法鉴别西红花真品与掺假品、伪品。方法采用气相色谱(GC)法测定了11个不同产地的21个西红花样品。采用HP-5毛细管色谱柱(30.0 m×0.32 mm×0.25 m),程序升温,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结果气相色谱图特征显著,西红花真品和伪品的色谱图明显不同;真品和掺假品色谱图也有明显的区别,特征性成分的保留时间一致,只是含量有较大差别。结论本研究可为西红花真伪鉴别及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部分中药材的掺假现象及鉴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材掺假现象是指在正品药材中掺入伪品、异物或非药用部位。如同科植物品种西洋参中掺入生晒参;番红花中掺入甘油、染料、糖或细沙等。目前中药材市场中掺假现象时有发生,掺假品给中药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中药的品种不真,质量低劣都能影响临床疗效甚至危害人民生命。所以,对中药材要严格进行检验,以确保人民用药安全有效。我将多年来工作中遇到的常见中药材掺假现象及鉴定方法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鲜奶掺假情况,我们对三个鲜奶收购点的个体送奶户进行了随机抽样及实验室分析,同时结合这项工作探讨了奶中加水、加碱后对各种理化指标的影响,并且初步探索出牛奶中掺入牛尿及抗生素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