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社区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是由不同原因引起胰岛素缺乏或周围组织对胰岛素发生抵抗,致使机体血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以慢性高血糖为突出表现的疾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者正不断增多,其并发症日趋严重,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1]。目前,除  相似文献   

2.
谢永富  孙宏勋 《河北医药》2009,31(20):2819-2820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稳,长期高血糖刺激影响血脂代谢,并诱发血管内皮损伤及血管功能障碍,继发凝血功能异常,表现为机体局部血小板凝集及血凝平衡功能失调,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及高凝状态的发生。在身体不同脏器形成微血栓或血栓,导致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糖化血红蛋白是监测血糖控制的可靠指标,其浓度的变化可直接反应近6~8周血糖平均浓度[1]。为探讨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升高程度与血脂、  相似文献   

3.
王金华 《江西医药》2015,50(2):185-187
由于生活节奏加速,不健康的饮食及生活习惯,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1]。糖尿病(DM)是一类由于胰岛素分泌异常或作用缺陷而引发的以长期高血糖为主要症状的机体营养物质代谢紊乱疾病[2]。研究表明干眼症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升高,严重影响机体正常代谢、免疫反应和细胞凋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为一类以复杂病因导致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慢性长期高血糖.高血糖主要由胰岛素的分泌释放功能受损或胰岛素的利用在机体的特异性器官或组织上产生抑制作用.糖尿病导致的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引起以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视网膜以及肾脏等组织或器官病变为特征的多种并发疾病的产生.高血糖状态主要包括波动性高血糖以及持续性高血糖,它们是损伤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尤其是微血管最主要的因素.波动性高血糖对糖尿病患者的危害较大,会增加慢性并发症的风险;特别是餐后高血糖,是大血管病变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临床上常见的血糖检测指标为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1c)和糖化血清白蛋白(Glycated Albumin,GA)等.血清l,5脱水葡萄糖醇(1,5-Anhydroglucitol,1,5-AG)又称1,5脱水山梨醇,是吡喃糖环状结构第一位碳脱氧所形成的多元醇,其含量在多元醇糖类物质中仅次于葡萄糖.1,5-AG已经成为诊断和监控糖尿病高血糖的一项新的重要指标.目前,1,5-AG主要用于辅助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近期(1~2周)血糖水平变化及餐后血糖波动.  相似文献   

5.
吴子彬  卜彦斌 《河北医药》2012,34(11):1706-1708
危重病患者(无论有无糖尿病史)应激性高血糖普遍存在[1].早在2001 年世界卫生组织将空腹血糖浓度范围定在6.1~7.0 mmol/L和餐后为8.1~11.1 mmol/L,超越此上限者为糖尿病性高血糖[2].无糖尿病史者入院后随机测定2次以上,其空腹血糖≥6.9 mmol/L或随机血糖≥11.1 mmol/L,即可诊断为应激高血糖[3].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主要与神经激素调节异常、神经内分泌的改变(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即HPA轴的强烈兴奋)、反调节激素的分泌增多、细胞因子的大量释放以及胰岛素抵抗有关.以往认为应激性高血糖是机体对危重病的生理反应,在机体需求增加时提供预备资源.然而,现在人们认为长期和短期高血糖均会对机体产生显著有害作用,尤其对于危重病患者,血糖增高可直接或间接损害机体重要器官的功能,进而影响预后[4,5].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控制好血糖,预防、减少糖尿病并发症是医生和患者的共同目标。持续高血糖可直接损伤胰岛β细胞以及影响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血糖进一步升高,形成恶性循环。积极控制血糖,对胰岛细胞分泌功能及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应激性高血糖是指机体在严重感染、创伤、烧伤、大出血、手术等有害刺激(应激原)作用下,在以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兴奋为主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与细胞因子的共同作用下出现的糖代谢改变,即糖的生成率超过了糖的清除率,导致血糖的升高,也是机体在应激状态下重要的临床表现之一[1]。在重症监护室,应激性高血糖在危重病患者普遍存在[2],患者的高血糖一般分为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患者既往有糖尿病史而存在的高血糖状态;另外一种  相似文献   

8.
<正>甲病是皮肤科常见疾病,其中约有50%是由甲真菌病引起的[1],而甲真菌病的发病率高达12%,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发病率增加[2]。糖尿病患者发生甲真菌病的概率较非糖尿病人群高3倍[3],尤其是血糖控制不佳者,由于机体组织长期处于高血糖环境,加上常有包括血管和神经病变等各种慢性并发症,容易合并各种感染,甲真菌感染则是发展成糖尿病足的重要环节。因此研究糖尿病患者合并甲真菌病的临床流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是由不同原因引起胰岛素缺乏或周围组织对胰岛素发生抵抗,致使机体血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以慢性高血糖为突出表现的疾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2型糖尿病是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1]。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目前的医学界  相似文献   

10.
抗糖尿病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汤磊  杨玉社  嵇汝运 《药学学报》2001,36(9):711-715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病 ,病人主要表现为高血糖及糖尿。持续的高血糖会导致许多并发症的产生 ,如视网膜、肾脏、神经系统病变及血管并发症。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因此保持接近正常范围的血糖水平对于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十分重要。  临床将糖尿病分为两型。 1型糖尿病 (胰岛素依赖型 )是由于胰岛 β细胞损害引起胰岛素分泌水平极低而致高血糖 ,约占糖尿病人的 10 %。其治疗只能依赖于外源性给予胰岛素。另一大类为 2型(非胰岛素依赖型 ) ,是胰岛素分泌的相对不足及胰岛素作用环节不健全而致血糖水平升高[1] 。对 2…  相似文献   

11.
<正>老年糖尿病主要指60岁以后发生糖尿病或者60岁以前发病而延续至60岁以后的患者[1],临床上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主要以尽快控制血糖,消除高血糖对靶细胞和胰岛细胞的损伤,避免或延缓并发症,保护和恢复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功能为目标[2],但由于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减低或同时合并多种疾病,治疗过程中极易发生低血糖,其对老年患者的身体损伤可能远远超过高血糖影响。因此,安全有效地控制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已成为治疗  相似文献   

12.
王红梅 《河北医药》2012,34(24):3764-376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因糖尿病慢性高血糖状态及其所致各种病理生理改变而导致的周围神经系统损伤,累及超过50%以上的患者[1]。感觉神经、运动神经、植物神经均可累及而出现临床表现,除严格控制血糖外,目前尚无特殊治疗药物。应用神经妥乐平联合高压氧治疗DPN患者34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患者牙周病的治疗及口腔卫生保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综合征,长期高血糖状态下,机体代谢紊乱,可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牙周病现已被认为是糖尿病的第6大并发症。许多研究表明:牙周病与糖尿病存在双向关系,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可加重牙周炎症并影响其治疗效果,严重的牙周炎对糖尿病也有同样的影响^[1-4]。本就糖尿病患在牙周病的非手术治疗及术后的口腔卫生保健进行总结,分析糖尿病患血糖控制、牙周局部治疗及术后卫生保健3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慢性高血糖可导致机体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神经、心血管等靶器官的损害,诱发各种严重并发症。2型糖尿病是社区常见疾病之一,对大多数社区居民来说,对糖尿病的认识还很欠缺,因此,针对社区患者开展社区糖尿病的综合管理,对预防糖尿病、减缓糖尿病的进展、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攀升,糖尿病患者人群逐渐扩大,中国已成为继印度之后位居第2位的糖尿病高发国家.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约4500多万,其中绝大部分为2型糖尿病[1].高血糖是糖尿病的标志,也是导致慢性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其不良作用主要通过慢性持续高血糖和血糖水平波动体现.近年来,血糖的过度波动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险性作用受到高度关注[2].  相似文献   

16.
<正>糖代谢障碍导致高血糖、高乳酸血症以及机体抗感染免疫力下降,易发生感染并难以控制[1],故烧伤患者的高血糖症必将影响烧伤患者的预后。烧伤后高血糖症不包括烧伤前有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病史的人群,分为短暂性高血糖症和持续性严重高血糖症[2],前者可能为健康人群应激,后者为隐性  相似文献   

17.
<正>妊娠期糖尿病作为妊娠期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具有发病率高,危害严重等特点,若不及时控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血糖水平,可增加剖宫产、巨大儿、胎儿窘迫及早产儿等不良妊娠结局风险,因此寻找一种合理、有效的治疗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1]。医学临床胰岛素替代疗法远期疗效欠佳,难以预防妊娠期糖尿病并发症。目前,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疗效已得到实践证实,其中二甲双胍可增加外周组织在胰岛素敏感性,抑制肝糖原分解、脂肪组织相关氧化分解,进而有利调节糖代谢水平,但单独服用二甲双胍的临床疗效并不令人满意[2]。胰岛素可在短期之内将血糖水平控制住,消除高血糖对机体内相应B细胞的毒素反应,进而对  相似文献   

18.
<正>糖尿病(DM)是临床常见的以机体高血糖为病理特征的内分泌代谢性病症,以老年人为主要发病群,通常分为1型和2型两种,尤以2型最为多见,占到90%以上。DM患者机体长期处在高血糖状态,会对神经、血管等造成影响,易合并多种并发症[1]。眼底病是DM较为常见的一个并发症,主要是视网膜血管病、视网膜脱离等病症,损害患者视力,对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对DM患者  相似文献   

19.
<正>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中2型糖尿病目前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由于其病程较长,并发症较多且治疗期间易出现血糖波动等情况,严重影响疾病的预后,因此,持续安全、有效、稳定的控制血糖已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关键[1,2]。根据现有的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试验(DCCT)表明,早期的胰岛素强化血糖控制能降低糖尿病晚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精神因素、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和免疫功能紊乱等致病因子在人体内出现一种或者同时出现,就会致使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现象,进一步发展引发机体内部三大营养物质(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和内环境紊乱。临床上高血糖为糖尿病的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三多一少"症状。患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各种并发症,久之容易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并发症,且难以治愈。本文选择本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2例糖尿病患者和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