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病人,女,13岁。因感冒后失音3年,曾反复到多家医院求治,诊断为癔病性失音。行针灸、口服中西药及暗示疗法,均无效。于2007年7月到我院耳鼻喉科就诊,检查见患者仅能发耳语声;经动态喉镜及纤维喉镜检查:鼻、咽、喉均未见异常,双侧声带无充血水肿,无新生物,光滑对称,声带运动正常。诊断为:癔病性失音。行暗示疗法:于颈前皮下注射维生素B12,并按摩喉部,使患者感觉到疼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12例拔牙诱发癔病临床诊断、观察及治疗进行了分析,提高医生及家长的关注,总结经验教训.方法 收集2000年1月~2009年1月拔牙诱发癔病的患者12例.进行诊断及治疗.结果 拔牙时过度紧张、焦虑等精神因素可引起个别心理素质缺陷的患者诱发癔病的发生、经精神治疗、暗示治疗及药物治疗可获得痊愈.结论 个别患者拔牙时可诱发癔病发作,但是癔病经过合适的治疗能完全治愈.  相似文献   

3.
例1 脓毒血症 张某,女,15岁,黑山县人,于1991年6月及11月两次入当地某医院治疗,先后诊断为①脓毒血症、多发性脓肿;②左背部瘘道、慢性扁桃腺炎。经治末愈于1992年3月末求余诊治。诊见:左肩背部化脓感染不能愈合,形成瘘道。余按中医辨证,经望闻问切并依据上级医院的病志和诊断:认为瘀血闭塞左肩部,引流切开手术后血脉不和,造  相似文献   

4.
张连波  于力等 《吉林医学》2001,22(5):297-297
我们于 2 0 0 0年 8月收治 1例由外伤诱发的小斜角肌综合征合并癔病性麻痹的罕见病例 ,经斜角肌封闭、暗示、诱导及手术松解、斜角肌切断等综合治疗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 病历摘要  患者 ,男 ,3 2岁 ,工人 ,病例号 0 0 2 713 9,因右前臂砸伤后功能受限 2 0d,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臂丛神经损伤 ,经理疗、针灸、神经营养等保守治疗无效 ,症状逐渐加重 ,并出现夜间痛及失眠、多梦等症状 ,于 2 0 0 0年 8月 3日转来我院 ,入院检查见病人一般状态好 ,右上肢呈弛缓性运动障碍 ,肘、腕及手部关节主动功能丧失 ,被动活动正常 ,肌容积、肌张力正常 ,…  相似文献   

5.
儿童癔病14例诊治临床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志玫  沙金 《吉林医学》2006,27(9):1090-1090
目的:通过对14例儿童癔病临床诊断、观察及治疗进行了分析,提高家长、老师及儿科医生们的关注,总结经验教训。方法:自2003年以来,对收治的14例儿童癔病,进行诊断及治疗。结果:14例儿童癔病均为独生子女,性格较内向,一旦愿望得不到满足,就容易发病,其中家长过分溺爱4例;学习压力过重4例;老师、家长教育方法不当3例;同学关系不和睦者发病3例。结论:目前独生子女较多,儿童疾病结构模式发生变迁,心理疾病逐渐增多。健康的教育方法、科学的治疗方法,对癔病的治疗和预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考试诱发癔病发作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因考试诱发癔病发作患者的心理素质及治疗方法。方法对6例女学生癔病病例进行病因及药物治疗分析。结果因考试紧张、焦虑等精神因素可引起个别心理素质缺陷同学产生癔病发生,经精神治疗、暗示治疗及药物治疗可获得痊愈。结论青年女性学生因考试等因素可诱癔病发作。  相似文献   

7.
癔病性失音又称功能性失音,是一种以癔病为原因的暂时性发音障碍.为癔病的喉部表现,所以患者往往就诊于耳鼻喉科。目前对癔病性失音多采用暗示疗法,1993年2月~2002年12月,我科共治疗癔病性失音患者53例.并对其进行心理学分析和心理学康复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儿童癔病性失语症 ,也称精神失语症或机能失语症 ,是癔病的一种表现 ,我科于 2 0 0 0年— 2 0 0 2年共收治 5例儿童癔病性失语 ,现分析如下。对象与方法1  对象  5例门诊病人 ,均为男性 ,独生子女 4例 ,年龄 8岁~ 9岁 ,病程半小时~ 2小时 ,询问病史 ,心理脆弱 3例 ,性情不稳 2例 ,无外伤史及其他疾病史。病因 :有精神创伤史 ,其中受恐吓 2例 ,与同学吵架 2例 ,受老师批评一例 ,均作间接喉镜检查 ,3例声带处于轻外展位 ,2例声带闭合正常 ,检查时能发声。诊断 :①有精神创伤史 ;②喉部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 ;③经精神及暗示治疗 ,短时间内恢…  相似文献   

9.
儿童群体性癔病多发于学龄期 ,属儿童情绪障碍的一种类型 ,其临床特点为 :发病呈群体性 ,症状相同或相似 ,多在某些精神刺激下发生。如不及时诊断、治疗 ,波及面将逐渐增大。 1998年 11月 ,我院收治了因注射流脑疫苗后引发的 2 0例群体性癔病患儿 ,现将治疗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共 2 0例 ,男 2例 ,女 18例。均为同一学校、同一班级的四年级学生 ,发病均在学校统一注射流脑疫苗后 5天内 ,症状以下肢跛行为主。疫苗接种后第1天发病 1例 ,第 2天发病 5例 ,第 3~ 5天发病 14例 ,相继入院。1 2 临床表现 :…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针灸电针加西医治疗癔病的疗效.方法 60例癔病患者有过度换气的,有意识丧失的,经患者同意分为治疗组、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都将患者治愈.结论 治疗组见效快.  相似文献   

11.
<正> 癔病是神经官能症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它是一类由精神因素,如重大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情绪激动、暗示或 自我暗示,作用于癔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在癔病中临床以精神症状和痉挛发作最为常见,诊断也较为容易。癔病性瘫痪比较少见,同时由于有些基层医院的门诊或住院医师不重视神经查体,无神经科解剖、定位诊断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暗示诱发实验(HPT)在儿童癔病鉴别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1例疑为癔病的患儿进行视频脑电图(VEEG)检查及暗示诱发实验,在脑电图检查同时用"暗示法"诱发其临床"发作"并给予暗示性治疗。结果 VEEG仅1例为轻度异常,其余40例均正常;HPT阳性37例,阴性4例,HPT阳性率91.5%;暗示诱发引起明显"发作"并成功终止20例,原有症状暗示后成功终止17例;37例HPT阳性患儿均最终达到症状明显缓解及治愈的目的 ,同时初步排除癫痫。结论 VEEG+HPT对于儿童癔病可提供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并有一定治疗作用,临床实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癔病是一类由精神因素,如重大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情绪激动、暗示和自我暗示,作用于易患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临床主要表现为感觉障碍、运动障碍或意识改变,而缺乏相应的器质性病变。其症状具有做作、夸大或富有情感色彩等特点,以往成人患病报道较多,儿童癔病的报道相对少。近年来,儿童发病率逐年升高,且群体癔病时有发生,儿童心理健康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以一市级心理医院患儿为研究对象,总结儿童癔病的临床表现类型及治疗体会,分析总结儿童癔病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癔病性黑朦的心理护理.方法 对21例癔病性黑朦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暗示疗法、行为疗法,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患者经心理疏导等治疗全部有效.结论 有效的心理护理是癔病性黑朦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15.
回汉族癔病附体状态72例跨文化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汉族癔病附体状态72例跨文化比较张宝良,王高华癔病附体状态(以下简称附体状态),在文化发达地区已明显减少。但在边远山区,农村及小城镇仍为癔病性精神障碍中的多见形式。据张明园1989年报道附体状态占清病性精神障碍的10%[1],由于宗教信仰、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6.
癔病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癔病是一种常见病 ,又称歇斯底里。其表现为情感丰富、接受暗示、善于模仿、以自我为中心。常由于情感矛盾、内心不随、暗示或自我暗示所引起。临床观察到癔病患者心理变化过程极其复杂 ,因此我们对癔病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调查分析 ,并针对其实施心理护理疗法 ,收到良好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 1996~ 1998年住院患者中符合CCMD2 诊断标准的癔病患者 5 6例 ,男 16例 ,女 40例 ,年龄 16~ 35岁 ,女性多于男性。其特点 :(1)精神刺激引起强烈情感反应。 (2 )癔病性格明显。 (3)躯体不适主诉多。2 心理状态分析2 1 诱因精神创…  相似文献   

17.
癔病是由精神或心理因素引起的一种以精神或植物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而无器质性病变的一种疾病[1]。这种疾病的发生与精神因素和身体素质有关。群体性癔病的发作容易在情绪不稳定的易受暗示的儿童青少年中流行[2]。儿童癔病近年来有逐渐增多趋势,群体发作也陆续见于报端。我们对2012年4月11日我市某中小学校学生群体发作癔病进行干预,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儿童癔病是由精神因素引起的一种情绪障碍性疾病。近年来 ,临床患者呈增多的趋势。现就近 3年来收治的 1 3例癔病患儿诊治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1 997~ 2 0 0 0年 1 3例患儿均符合癔病发作的共同特点[1] 。男 7例 ,女6例 ,农村儿童 1 1例 ,城市 2例 ,年龄 5~ 8岁 2例 ,8~ 1 1岁 4例 ,1 1~ 1 4岁 7例 ,就诊前病程 2天至 2月 ,平均 1 5天 ,大多数在当地医院按相应器质性疾病诊治过 ,无效转入我院。1 .2 临床表现形式 腹痛为主诉 4例 ,头痛为主诉 4例 ,胸闷、呼吸困难为主诉 3例 ,十指蚁走感为主诉 1例 ,抽搐为主诉…  相似文献   

19.
<正> 1癔病性哮喘 患者,女,42岁,1989年3月7日初诊。 自述半月前上夜班与他人发生口角后,突然呼吸短促,气憋,胸闷胸痛,咽中如窒,急用手拍打前胸10余分钟后缓解。而后每到夜间或事不遂意则加重,伴心悸、失眠、服用安茶硷,消心痛,利眠宁等药物取效不佳。自疑患了重病,焦急紧张,四处求医,先后经市级医院X光胸透,上消化道钡透及心电图检查均无异常发现,诊为:“神经官能症,癔病性哮喘”……舌红苔薄,脉弦。证属肝气上逆,肺气郁痹。治宜降气平喘,解郁安神,方拟五磨饮子加味。处方:沉香  相似文献   

20.
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创伤性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 PsAn)的诊断和手术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1月至2001年2月经手术治疗的创伤性PsAn 34例,共36个动脉瘤,其中7例合并动静脉瘘.根据动脉造影和术中所见将PsAn分为4型.分别采用近端血管结扎术11例;经瘤腔破裂口修补术13例;单纯大隐静脉或人工血管移植术5例;经动脉切开修补瘘口、人工血管移植2例;经瘤腔修补静脉、大隐静脉或人工血管移植2例;经瘤腔同时修补动、静脉1例.结果28例获得随访,各例肢体血运良好.结论根据PsAn分型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