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选择一种便捷实用的方法检测隐孢子虫,为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引起隐孢子虫病的诊断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186份标本,每份一式两用.分别用硫酸锌离心浮聚+碘染法(硫-碘法)和甲醛-乙酯乙酸沉淀集菌+改良Ziehl-Neelsen染色法(改良法)检测隐孢子虫.[结果]硫-碘法阳性检出率为19.4%,改良法阳性检出率为44.1%.两方法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142,P〈0.01).[结论]甲醛-乙酸乙酯沉淀集菌+改良Ziehl-Neelsen染色法染色效果佳,对艾滋病人腹泻粪便中隐孢子虫的检测更敏感,适合于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新出现的寄生虫病-隐孢子虫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孢子虫病是隐孢子虫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新出现的寄生虫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其病原体隐孢子虫曾被认为仅感染多种哺乳动物.人体隐孢子虫病病例首先于1976年由Nime与Meisel分别报道.Nime[1]从一重症急性小肠结肠炎幼儿患者的直肠活检中发现了隐孢子虫.Meisel[2]则由经环磷酰胺与强的松龙治疗后重症腹泻的大疱类天疱疮患者的空肠与回肠活检标本发现严重的黏膜损伤及隐孢子虫.隐孢子虫病在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特别是艾滋病患者有相当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该病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新发传染病.2004年,隐孢子虫被列为“WHO Neglected Diseases Initiative“[3].……  相似文献   

3.
检查粪便隐孢子虫需先除去脂肪滴阮秀勤张永侠(利辛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安徽236700)刘卫东赵磊(利辛县卫生防疫站检验科)应用改良抗酸染色法查粪便隐孢子虫的涂片在用甲醇固定前,滴加乙醚溶解并洗去脂肪滴,然后再固定染色,使与隐孢子虫囊染色相似的脂滴性红色...  相似文献   

4.
隐孢子虫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原虫 ,是引起人和多种动物腹泻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体内 ,通常处于隐性感染状态 ;而在免疫功能缺陷者 ,尤其是营养不良的小婴儿 ,则能引起严重感染。我院于 1 990年 2~ 8月收治 4例婴儿隐孢子虫肠炎 ,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及结果随机抽样 4岁以下 2 71例腹泻住院患儿新鲜粪便标本检查。入院即用肛管取样 ,分离纯化后涂片染色 ,用改良抗酸染色法逐个检查。结果 4例有隐孢子虫卵囊 (CSO) ,占 1 .4 7%。 4例患婴均来自农村。当年同时对患婴家庭成员及所饲养猪牛也采取新鲜粪便标本检查…  相似文献   

5.
隐孢子虫病是由隐孢子虫所致的一种人畜共患病。该虫是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源之一,目前世界各地均有流行。1987年韩范等在国内首次发现报道人体病例。此后,安徽、福建、山东、内蒙、北京等13个省市均有报道,说明隐孢子虫在我国分布较广,严重威胁到婴幼儿的身体健康。 我们对部分门诊腹泻患儿粪便进行隐孢子虫卵囊  相似文献   

6.
隐孢子虫是一种肠道原虫 ,近年来发现它是引起腹泻的重要病原体。我们于 1 999年 4~ 7月 ,对肠道门诊患者进行粪便改良抗酸染色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查隐孢子虫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  (1 )对象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肠道门诊杭州地区腹泻儿童。(2 )方法 采用改良抗酸染色法[1] 和间接免疫荧光法 ,试剂由美国 Merifluor公司提供。二、结果 在 30 0例腹泻儿童患者中 ,检出隐孢子虫 2 6例 ,男 1 4例 ,女 1 2例。年龄从不足周岁到1 2岁。患儿多数表现为急性胃肠炎 ,伴有体温升高 ,37.5℃~ 39℃。患儿的粪便常规检查中有 …  相似文献   

7.
本院发现1例由隐孢子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家族性隐孢子虫病。某女,5个月。因粘液性血便腹泻6天,于1989年12月19日入院。神清,轻度失水征。粪常规未见寄生虫卵和痢疾阿米巴。粪培养阴性。用改良番红-美蓝染色法,从粪便中查到隐孢子虫卵囊而  相似文献   

8.
新形隐球菌的形态学检查,方法很多。本文报道应用Okeke[Br.JBiomedSet.1995;52(4):321]改良的White荚膜染色法,检查脑脊液新形隐球菌的结果。材料和方法1.标本来源2例经墨汁负染色等确诊的脑脊液新形隐球菌保留标本。2.染色液A.25mg/ml刚果红水溶液(可长期存放)。B.0.15mol/L盐酸。C.稀释石炭酸复红(萋纳氏抗酸染色第1液1份加蒸馏水9份)。3.染色方法取一接种环A液置玻片上,再沾取一接种环经离心沉淀的脑脊液沉渣,与A液混和,并涂成薄膜,微温干后过火焰固定。冷却后在薄膜上加B液,在红色变为蓝色后,吸水纸…  相似文献   

9.
内镜下卢戈氏液染色普查食管早期癌的应用与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下卢戈氏液染色法在普查食管早期癌的应用。方法:按要求普查257例。先在内镜下观察食管粘膜有无异常后,用1.2%卢戈氏液涂布染色,对呈现碘染色或碘不染色的不同案例,分别做指示性活检送病理检查。并观察分析内镜所见、碘染色有无与活检病理的关系。结果:内镜下正常,碘染色正常,活检正常率占67.32%,而碘不染例中多为食管慢性炎和不典型增生,活检正常率占28.29%,较前者明显低(P<0.01)。内镜下异常且碘染例中,查出鳞癌2例,不典型增生22例,食管慢性炎等81例(39.51%)。后者同碘染色正常10例(19.23%)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例重度不典型增生,均在碘不染例中发现。结论:卢戈氏液染色法可提高食管早期癌及不典型增生的发现率,值得在临检和普查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
例1:男、1岁半。因发热,腹泻,水样便,每日4~8次,口渴3天,径乡卫生院治疗,腹泻无改善就诊。大便色黄、稀薄,脂肪球++。用改良抗酸染色法做粪便涂片发现大量隐孢子虫卵囊。确诊为隐孢子虫病。嘱患儿家属取大蒜捣碎制成10%大蒜汁,一次30ml,每日4次,连续服用一周后,再次复查,未发现隐孢子虫卵囊。 例2:女,6个月。发热,口渴,腹泻,每月6~8次,昼少夜多,腹泻前哭闹就诊。大便稀薄,无  相似文献   

11.
隐孢子原虫是一种众所周知的引起腹泻的病原。它可寄生在咽、食管、气管和肺等上皮细胞表面,但其能否引起这些器官感染发病尚无证据。已报道的8例肺隐孢子虫病中,都伴随诸如巨细胞病毒、卡氏肺孢子虫和分枝杆菌等病原微生物。这种多种微生物感染,使得难以估价肺隐孢子虫症的意义。作者采集36例丹麦HIV 阳性患者的支气管冲洗或刷洗液活检标本43份,用改良的抗酸染色法和新近研制的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隐孢子虫卵囊。结果发现6例HIV 阳性的患者的肺隐孢子虫症,其中有4例唯一被检出的病原体是隐孢子虫卵囊,而均未  相似文献   

12.
隐孢子虫(Cryptoporidium)是孢子虫纲的原虫,广泛寄生于人,家畜,家禽及野生动物的消化道或呼吸道,有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过去本病主要采用肠道粘膜活组织标本,经电镜检出原虫加以诊断。Tzipori及Hilyng等先后从粪便及支气管冲洗液中检出隐孢子虫卵囊,从而简化了诊断过程,开始了无剖伤性的诊断方法。对隐孢子虫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萎 纳抗酸染色法 (Zieh1 NeelsenStain ,ZN)由Ehrilic发明 ,多年来该技术一直用于分枝杆菌的诊断。直到 1980年发现隐孢子虫是人类胃肠道潜在的病原体后 ,才由Henriksen等进一步改进 ,广泛用于隐孢子虫病的检验诊断。而金胺 石炭酸染色用于筛查力更好。方法采集 干燥的粪便涂片在 3%盐酸酒精中固定 5min ,蒸馏水冲洗。浓石碳酸复红染 5min ,冲洗 ,1%盐酸酒精脱色 ,冲洗后再用 4 g/L孔雀绿染色 30s,水洗 ,干后用普通光学显微镜 (× 5 0 0 )观察。结果 改良抗酸染色法隐孢子虫和无孢子虫纲 (C…  相似文献   

14.
王献忠 《临床医学》1992,12(3):99-100
隐孢子虫肠炎是由隐孢子虫引起的肠道感染,系人畜共患的原虫病。自1976年Nime等首先发现人体病例以来,世界各地已陆续有病例报告,并被认为是人类肠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国内韩范等首先在南京发现本病,近年来各地报道不断增多,应引起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HIV相关慢性腹泻患者肠道隐孢子虫感染,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采集125例HIV相关慢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用改良抗酸染色法染色,并检测隐孢子虫卵囊,同时采集患者血液进行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 125例HIV相关慢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中有11例为隐孢子虫阳性,感染率为8.8%。11例隐孢子虫阳性患者中10例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小于200个/微升。结论隐孢子虫的感染是HIV慢性腹泻患者腹泻的常见原因,检验人员要提高自己的检测能力,使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白血病侵犯中枢神经系统(CNS)相当常见,且预后极差。临床上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的发生率在急性白血病中占12.29%~66%[1],而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则高达50%以上[2].根据脑电图(EEG)检查有助于了解脑功能受损的情况,因此作者对我院1993~1996年48例儿童白血病患儿进行EEG检查,旨在探讨EEG检查对本病的临床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48例均系住院患儿,均经临床、血象、骨髓象及细胞化学染色确诊为白血病。男28例,女20例,年龄4~15岁,平均8.4岁,病程1月~3年,其中急性淋…  相似文献   

17.
维生素C(V.C)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近几年来,又发现了一些新用途,简述如下。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应用大剂量V.C及高压氧治疗该病36例。方法:出生后1h确诊后给药,V.C剂量:500mg/(kg·d),加入5%GS中静滴,30min内滴完,1次/d;同时予以高压氧治疗,均10d为一疗程。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机理:大剂量V.C可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线粒体功能障碍。2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4]BroxAG等首次报道用V.C治疗该病11例。剂量:口眼V.C2.0g/d,结果总有效率81.8%。有效者治…  相似文献   

18.
Holmes还原银染色法作为一种经典的神经镀银染色方法长期以来主要应用于中枢[1]和周围神经系统[2]的染色中.文献报道的皮肤组织神经的染色方法主要包括Bielschowsky法[3]、Cajal法[4]及Sevier Munger改变法,也有国外文献报道皮肤组织的Holmes染色[2],但尚无文献涉及皮肤正常瘢痕组织神经Holmes染色法.  相似文献   

19.
隐孢子虫是一种肠道原虫,近年来发现它是引起腹泻的重要病原体.我们于1999年4~7月,对肠道门诊患者进行粪便改良抗酸染色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查隐孢子虫,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脱落细胞学检查,是临床上用来诊断各种癌症和肿瘤的重要依据。目前国内采用的检查方法有巴氏(papanicolaou)染色法,苏木素伊红染色法,瑞氏姬姆萨复合染色法等。我们分别用巴氏染色和瑞氏姬姆萨复合染色检查了210例痰液标本。经比较表明:此两种方法差异无显著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