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究鼻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柘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传统鼻腔开放手术,研究组实施鼻内镜下微创手术。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对比手术前后两组嗅觉功能评分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为77.27%;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CCC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鼻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疗效确切,可提高嗅觉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鼻内镜微创术对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嗅觉功能及通气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鼻内镜手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鼻内镜微创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嗅觉功能、通气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经过对比,研究组患者的嗅觉功能、通气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鼻内镜微创术能提高患者嗅觉功能、通气功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内镜治疗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为60例,其中实验组患者接受鼻内镜下术式,对照组接受传统术式,并对比分析两组术后疗效和嗅觉的改变。结果实验组手术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实验组术后第4、8、12、16和20周末时的嗅觉检测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24周末,实验组存在症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内镜下治疗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术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和鼻腔开放手术在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鼻腔梗阻症状及嗅觉功能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82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鼻腔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予以鼻内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MCA)、NMCA到前鼻孔距离(DCAM)、鼻腔容积(NCV)、鼻气道总阻力、嗅觉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7.56%显著高于对照组78.05%(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DCAM、NMCA、NCV水平、鼻气道总阻力、嗅觉功能评分、鼻腔气道阻力正常及嗅觉功能正常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DCAM水平、鼻气道总阻力及嗅觉功能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NMCA、NCV水平、鼻腔气道阻力正常及嗅觉功能正常比例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研究组DCAM水平、鼻气道总阻力及嗅觉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NMCA、NCV水平、鼻腔气道阻力正常及嗅觉功能正常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4.88%显著低于对照组19.51%(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相较于鼻腔开放手术而言,更显著改善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鼻腔梗阻症状及嗅觉功能,利于促进鼻腔结构恢复正常,疗效确切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6年12月年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200例慢性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 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研究组给予鼻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随访半年,记录2组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85.00%),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鼻内镜手术操作简单,术野清晰,创伤性小,患者恢复速度快,术后并发症少,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讨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接受鼻内镜手术处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诊疗的20例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做随机非盲实验,同时划分患者为两组,Ⅰ组实施传统手术治疗,Ⅱ组实施鼻内镜手术治疗,观察评估两组对患者嗅觉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术前的嗅觉功能评估值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12周,Ⅱ组相对Ⅰ组在嗅觉功能评估值上显著提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并发症统计,总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使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是一种可行手术方案,能够安全、有效地促进患者嗅觉功能的恢复,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鼻内镜治疗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鼻内镜治疗。术后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进行评价;分别于术后4周、12周、20周,对两组患者的嗅觉功能进行评价;术后对所有患者随访1年,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有效率为93.8%(45/48),较对照组患者的79.2%(38/48)高,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嗅觉评分无显著差异,术后两组患者的嗅觉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并且随术后时间的延长恢复渐佳,且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6%(6/4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1.3%(15/4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治疗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的疗效优于传统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东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鼻腔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实施鼻内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鼻气道阻力、嗅觉功能、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MCA)、NMCA到前鼻孔距离(DCAM)、鼻腔容积(NCV)、炎性因子水平、疼痛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术后3个月,研究组鼻气道阻力、嗅觉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3个月,研究组DCAM短于对照组,NCV、NMCA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3个月,研究组白细胞介素-5、白细胞介素-17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6、12、24 h,研究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鼻腔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鼻内镜下对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术后嗅觉恢复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接收的3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鼻内镜手术、常规手术治疗,分析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嗅觉功能恢复正常例数为6例,重度障碍例数为2例,相比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可迅速恢复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嗅觉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鼻窦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对嗅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8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4例,行传统摘除术治疗,观察组44例,行鼻窦内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鼻气道阻力及嗅觉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45%)高于对照组(81.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鼻气道阻力、嗅觉功能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55%)略低于对照组(15.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窦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有助于提升该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术后嗅觉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鼻窦内镜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及对鼻腔气流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鼻窦炎鼻息肉病人,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鼻窦内镜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手术前后鼻腔气流和嗅觉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2组手术治疗后与手术前比较鼻气道总阻力及嗅觉功能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术后上述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显著(P<0.01).结论:鼻窦内镜术较传统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鼻腔内通气气流的情况,帮助改善嗅觉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鼻窦内镜术对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鼻腔通气状况及嗅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光山县中医院收治的鼻窦炎鼻息肉患者10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观察组实施鼻窦内镜术治疗,给予对照组常规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术后鼻腔通气状况、嗅觉功能等。结果术后观察组嗅觉功能优于对照组,鼻气道总阻力测定值小于对照组,NMCA、NCV测定值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窦内镜术在鼻窦炎鼻息肉治疗中效果确切,利于促进患者鼻腔通气状态与嗅觉功能的改善,对患者术后康复与生活质量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0例慢性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14%(34/35),高于对照组的85.71%(30/35),两数据组间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术后1月、3月、6月嗅觉功能评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各数据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与鼻黏膜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指标组间差异显著(P0.05);随访六个月观察组患的复发率为2.86%(1/35),对照组复发率为14.29%(5/35),两数据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整体效果优于传统手术,可在临床实践中优先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鼻内镜手术对鼻窦炎合并息肉患者嗅觉检测评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01~2014-01间收治的60例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采取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患者,观察组进行鼻内镜手术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嗅觉检测评分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2周各项临床症状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对酸、香蕉等5种不同气味的嗅觉察觉阈值( DT)和嗅觉识别阈值( IT)的比较中,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药物等保守治疗方法,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效果显著,手术后患者嗅觉功能得到显著的改善,预后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专职护理干预对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窦炎和鼻息肉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取我院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窦炎和鼻息肉患者72例,随机分研究组(专职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6例,评估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结果干预前两组评分无差异,P 0.05;干预后研究组较对照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低,P 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对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窦炎和鼻息肉患者采用专职护理干预能改善其心理状态,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陕西医学杂志》2019,(11):1548-1551
目的:研究布地奈德联合鼻内镜手术对鼻窦炎-鼻息肉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鼻腔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鼻窦炎-鼻息肉患者13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7例。两组患者均行鼻内镜手术,观察组在鼻内镜术后使用布地奈德进行喷鼻,对照组除不使用布地奈德进行喷鼻外,其余操作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评分、鼻黏膜结构、嗅觉功能、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以及术后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鼻塞、鼻漏和头痛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鼻塞、鼻漏和头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1年复发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Lund-Mackey和Lund-Kennedy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嗅觉功能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IL-6、TNF-α以及IFN-γ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降低复发率,同时有助于患者鼻黏膜结构和嗅觉功能的改善,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镜鼻窦手术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生存质量及嗅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60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鼻息肉切除术,观察组实施内镜鼻窦手术,对比分析两组嗅觉功能评分及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调查表(SNOT-20)评分。结果术前两组嗅觉功能评分、SNOT-20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嗅觉功能评分及SNOT-20评分均比术前减少,且观察组减少程度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可减少对鼻腔生理结构的损伤,促进嗅觉功能的恢复,缩短康复时间,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术后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疗效。方法择取本院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鼻窦炎鼻息肉患者84例,依据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术后局部应用生理盐水滴鼻,研究组42例,术后局部应用糠酸莫米松鼻喷剂,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95.2%)显著高于对照组(76.2%),临床症状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复发率(4.8%)显著低于对照组(2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术后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良好,可减少复发,故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韦富贵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2):70-71,74
目的探讨分析内镜治疗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嗅觉的影响。方法选取柳州市人民医院2008~2012年收治的76例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将所有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38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术式,实验组接受鼻内镜下术式,对比分析两组术后的疗效及嗅觉的改变。结果实验组手术总有效率为94.7%(36/38),对照组手术总有效率为76.3%(29/38),两组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4、8、12、16、20周的嗅觉检测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周,实验组存在临床症状的比例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治疗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疗效显著,要优于传统术式,且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较少,并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嗅觉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五官科治疗的8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鼻腔内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有效率为95%,较对照组的77.5%显著提高,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鼻腔粘连、出血、发热、上颌窦口闭锁等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半年Lund-Kennedy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治疗中有显著临床效果,能有效切除息肉,保留鼻腔内的正常黏膜,降低并发症发生,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