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病历摘要患儿女,4.5岁。于1986年6月28日因间断发热2月余入院。患儿多于午后无明显原因发热38°~39℃,最高达40℃,晨起热退。皮肤偶可见小红疹,如针帽大小,不高出皮肤。病后曾在县医院按“斑疹伤寒”治疗,未奏效。先后用过青、链霉素、激素治疗,仅能暂时退热。每次退热可持续2~3 d,体温在37℃以  相似文献   

2.
患者:潘××,女,48岁,1977年8月中旬来诊。至来诊时已病半年余,于应化所医院住院治疗无效,求治于中医而来诊。患者起病状如感冒,发热恶寒,后恶寒渐解,而发热加重。大抵每日上午37.5~38℃,下午39℃左右,夜间可达40℃以上。体温虽高但口不渴而粘  相似文献   

3.
阎某,女孩,1■/12)岁住院号 16486 85年8月1日入院。主诉:持续发热伴颌下疼痛三天。患儿初起热度为37.5~38℃,逐日升高至第三天体温达39~40℃。患儿无鼻塞流涕、无咳  相似文献   

4.
病历摘要病者,女,18岁,学生,未婚,病历号:21520。因发热、咽喉痛10天,咳嗽、气促3天,于1973年5月23日上午11时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0天开始发热38~39℃,咽喉痒,头晕,在医务室诊断为“感冒”,服中西药未见效。18日晚高热40℃,呕吐,咽喉痒,来我院急诊,发现扁桃腺肿大,腺窝有分泌物,心肺及其他检查均正  相似文献   

5.
小儿患病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发热。一般来说,体温在37.5℃~38℃为低热,38.1℃~39℃为中等度热,39.1℃~40℃为高热,40℃以上为超高热。发热系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及散热中枢相对平衡关系发生障碍所致。发热有急性与慢性之分。凡发热在2周以内者为急性发热。2周以上者为慢性发热。对待小儿发热重在护理,必要时才用药。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对临床治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农民,因“发热、口腔溃疡5个月”于2002年4月15日人院,五个月前口腔黏膜及舌体出现多发性溃疡,十余天后出现发热、咽痛、流涕、咳嗽,体温37℃~38℃,经治疗咳嗽缓解,鼻塞咽痛减轻,仍发热,下午明显,后服中药汤剂三个月效果不明显,半个月前体温升高,38.5℃~40℃,无头痛恶心,无皮疹出血脱发,无盗汗,服退烧药体温可暂退,进食稍  相似文献   

7.
病历摘要患者,男,25岁,因尿少、浮肿1个月,发热、咳嗽、胞癌、咯血4天,于1997年10月7日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出现尿少、面部及双下肢浮肿.尿量每日700~800ml,无血尿,当地医院诊为“急性肾炎”,用青霉素、强的松等治疗。4天前咳嗽,咳少量粘痰,咯血,每日50~60ml,胸痛,咳嗽及深吸气时较著,胸闷憋气,发热(体温38℃左右),无盗汗,X线胸片报告为“左肺炎”,用先锋霉素后无好转,胸痛加重,仍发热,近2日每日尿量约200~300ml,给速尿静推后尿量仍不增多,转来本院。查体:体温38.1℃,脉搏88次/分,呼吸26次/分,血压14…  相似文献   

8.
患儿,男,8.5个月,因发热、腹泻两天,于1986年8月11日入院。患儿46天时,因受凉而发热,体温波动在37~38.5℃之间。伴流涕、打喷嚏、咳嗽、夜吵等。以后上述症状反复出现,体温可达38.5℃。7个月时因发热、腹泻住院治疗,体温可达39℃。经治疗,腹泻止,但仍发热,体温波动在37.5~38.5℃之间,住院19天出院。出院后体温一般保持在38℃~39℃,偶尔体温正常,但一般每天下午均发热至  相似文献   

9.
发热既体温升高,小儿时期体温可波动于一定范围,短暂的体温波动,全身情况良好,无自觉症状可不认为病态。临床按体温高低为(腋下)低热〈38℃,中度发热38~39℃,高热39~41℃,而对于发热在用药之前的紧急措施,即物理降温。  相似文献   

10.
我们1998~1999年应用病毒唑与干扰素联合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48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我们1998~1999年共收治秋季腹泻90例,均为急性腹泻,大便为蛋花汤样或稀水样便,伴或不伴有发热。大便常规检查无红、白细胞及脓细胞,大便轮状病毒酶标阳性,上述病例随机分两组,观察组48例,年龄3个月~2岁,发热29例,体温>39℃6例,38~39℃15例,≤38℃8例。恶心呕吐35例。轻度脱水21例,中度脱水22例,重度脱水2例。大便次数每日>10次28例,≤10次20例。对照组42例,发热27例,体温>39℃5例。38~39℃14例,≤38℃8例。恶心、呕吐33例,轻度脱水18…  相似文献   

11.
第2讲发热     
发热是急诊常见的症状,各科疾病经常出现的一种临床表现,指体温超出正常界限值.一般正常成年人口腔(舌下)温度波动于36.7~37.7℃,腋窝温度 36~37.4℃,肛温(直肠温度)36.9~37.9℃,但也存在个体差异.发热分低热(37℃≤体温<38℃)、中度热(38℃≤体温<39℃)、高热(39℃≤体温<40℃)和过高热(体温≥40℃).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临床上大致分为感染性发热与非感染性发热.  相似文献   

12.
韦志玲 《广西医学》2004,26(8):1179-1180
从2 0 0 3年8月至10月间,笔者对85例急性发热患者应用强生公司生产的泰诺林滴剂与安乃近滴鼻的退热疗效进行了临床观察和验证,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治疗组5 0例中男30例,女2 0例。年龄在2~36个月,发热时间6~4 8h ,其中1d以内者2 8例。>2 4~4 8h者2 2例,平均发热2 8 5h。直肠温度38 9~4 0 5℃,其中38 9~39 5℃2 5例,39 6~4 0 0℃18例,4 0 1~4 0 5℃7例,平均39 8℃。上呼吸道感染4 6例,急性扁桃体炎和急性肺炎各2例。对照组中男15例,女2 0例,年龄在2~36个月,体温38 5~39℃者2 9例,39~4 0℃者6例,两组在…  相似文献   

13.
病人宋××,男,38岁,住院号:85—72478入院前半年不明原因发热,体温波动在38~40℃,除伴有于咳外,余无不适,曾三次住某院内科诊治,因发热,使用抗炎、抗痨药物治疗无效,激素治疗体温可暂时下降,停药再出现高热。后因出现黄疸及肝功能异常而转我院传染科。  相似文献   

14.
1996年9月17日查房纪要——副主任医师 请进修医师报告病历.进修医师 患者,男,35岁,农民.因间断发热、皮疹、关节痛3个月,加重伴咽癌5天,于1996年9月8日入院.患者3个月前出现发热,体温在38~40℃之间波动,呈不规则热,伴全身关节疼痛,热  相似文献   

15.
低热并不是一个疾病,而是一个症状。它是指发热在37.4~38℃之间(舌下测温),而无明显波动,仅有极少数体温超过38℃;亦有体温不高而自觉发热者。  相似文献   

16.
患儿,女,2岁.因反复发热半月余,于1998年9月15日入院.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8~39℃,为不规则热,伴鼻塞、流涕,轻微咳嗽,在当地医院诊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青霉素、复方大青叶等治疗无效,仍发热,咳嗽加重.1O天前在外院摄胸片示“支气管肺炎”,结核菌素试验(PPD)阴性,先后经用青霉素、头孢噻肟钠抗感染及激素治疗1周,咳嗽减轻,仅偶有轻咳,但体温一直波动于37.5~38℃,有时最高可达39℃,午后热度较高.病程第九天曾有过一过性皮疹,为粟粒样斑丘疹,分布于右胸、腹部.入院前1天胸片示“节段性肺炎”.患儿发病后精神状态随体温而变化,体温降至正常时精神良好,食欲欠佳,无盗汗,无关节肿痛.入院时否认结核接触史,未接种卡介苗,父母健康,家族无类似病史.  相似文献   

17.
赖氨匹林儿童退热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热是儿科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它既可见于小儿的常见病,又可见于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正常小儿腋下体温为36.0℃~37.0℃,37.1℃~38.0℃为低热,38.1℃~39.0℃为中等发热,39.1℃~41.0℃为高热,41.0℃以上为超高热。持续高热将引起机体调节功能紊乱等一系列不良反应,因此,除了明确病因对症治疗外,对高热患儿应采取积极的降温措施。我科自2005年1~12月应用赖氨匹林治疗各种疾患引起的发热5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74岁。反复间歇性上胸部疼痛、伴发热(38~39℃),乏力近1年,无痛性肉眼血尿7天于1998年4月8日入院。患者自1997年6月以来因上胸部疼痛、发热,先后4次入院治疗,体温多在38.5℃左右,有时高达39℃,无咳嗽、咳痰、咯血。查体均发现右侧胸廓凹陷,胸骨前局部肿胀,皮肤呈暗红色,皮温不高,轻压痛约6~8em^2大小面  相似文献   

19.
郭玉花 《吉林医学》2002,23(2):90-90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 ,8岁 ,因发热 2 0余天而于 2 0 0 1年 4月 18日入院。住院号 :96 2 7。该患于 2 8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 ,体温在38℃~ 40℃之间 ,伴鼻塞 ,时有腹泻 ,为黄色稀便。给予青霉素静点 ,症状无好转而来就诊 ,以“发热待查”收入院。入院时查体 :T38 6 ,R2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43岁.1979年11月初出现疼痛性口腔溃疡,4天后出现畏寒,发热38~39℃,经一般治疗,口腔溃疡及发热持续10余日而愈,后于12月及次年2月再次发作,且发热不退而于2月15日入院.以往体健。体检:体温38℃;皮肤粘膜未见出血点;浅淋巴结不大;右口角溃烂;右侧颊粘膜及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