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疆蝇类研究第Ⅳ报报告了对粪,寄,胃,狂,皮,虱,食蚜蝇7科的研究结果,共28属44种,中国新记录种2个。  相似文献   

2.
新疆蝇类研究:Ⅲ.丽蝇科和蝇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报告了新疆丽蝇和麻蝇科研究结果。丽蝇科12属28种,新种1个,中国新记录10个。麻蝇科23属73种,中国新记录属1个,新种8个,中国新记录21个。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了新疆丽蝇和麻蝇科研究结果。丽蝇科12属28种,新种1个,中国新纪录10个。麻蝇科23属73种,中国新纪录属1个,新种8个,中国新纪录21个。  相似文献   

4.
新疆蝇类研究Ⅱ.蝇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报告了新疆蝇科研究结果。共有32属、111种、其中新属2个,新种16个,中国新纪录35个。  相似文献   

5.
新疆蝇类研究:Ⅰ.花蝇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项研究总结了新疆蝇类40多年来的调查研究结果,拟分六报发表。前四报阐述了蝇类11科,121属,350种,新疆特有属3个,特有种139个,其中含新属3个,新纪录属1个,新种39个,中国新纪录101个,自治区新纪录55个,对各种的地理分布进行了说明;后两报对蝇类生态调查及防制研究结果进行了报道。该研究基本反映了新疆蝇类相本底情况和地理分布,生态调查和防治结果,为蝇类综合防治了科学依据。此为第1报,  相似文献   

6.
蝇类是多种传染病的传播媒介,陈桂光(1957)和王乾章(1959)先后报告福州地区蝇类的调查初步报告,1981赵修复编著的《福建省昆虫名录》报告福建省医学蝇类104种。1980年以来作者对福建省不同地区开展大量的蝇类调查研究,2001年报告福建省蝇类有瓣蝇类粪蝇科、花蝇科、厕蝇科、蝇科、丽蝇科和麻蝇科等6科306种。近年来,作者继续对福建省不同地区开展调查研究,发现许多福建省蝇类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7.
虱蝇属昆虫纲(Insecta)双翅目(Diptera)虱蝇总科Hippoboscoidea。虱蝇总科包括舌蝇科Glossinidae、虱蝇科Hippoboscidae(Louse flies)、蛛虱蝇科Nycteribiidae、蝠虱蝇科Streblidae。虱蝇具刺吸口器,主要吸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血,通常称为体外寄生昆虫,俗称louse fly。舌蝇科仅分布于非  相似文献   

8.
新疆蝇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40多年来的新疆蝇类生态学调查资料。1964年沙湾县厩腐蝇、分别为2095、1254只/小时.笼;13种常见蝇类主要孳生场所调查,人畜粪便中主要为家蝇、尾蛆蝇,垃圾中主要是厩腐;胃蝇、皮蝇和狂蝇科的某些常见种分布很广,其垂直分布高度,从海拨-155 ̄570m均可见到;葱地种蝇是产蒜区危害较重的蝇种,侵害率高达88.75%,大都以蛹越冬。  相似文献   

9.
总结40多年来的新疆蝇类生态学调查资料.1964年沙湾县厩腐蝇、家蝇分别为2 095、1 254只/小时·笼;13种常见蝇类主要孳生场所调查,人畜粪便中主要为家蝇、尾蛆蝇,垃圾中主要是厩腐蝇;胃蝇、皮蝇和狂蝇科的某些常见种分布很广,其垂直分布高度,从海拔-155~5 700m均可见到;葱地种蝇是产蒜区危害较重的蝇种,侵害率高达88.75%,大都以蛹越冬.  相似文献   

10.
该文对中国白蛉科(Phlebotomidae)已报道的67种白蛉作了剖析,表明我国有3属29种白蛉,其中白蛉属(Phlebotomus)11种,司蛉属(Sergentomyia)17种.异蛉属(Idiophlebotomus)1种.同物异名有19种,需待研究的白蛉有18种.司蛉属司蛉是多态型种类,鉴定和定种时,要严谨和避免同物异名的出现.  相似文献   

11.
采用笼诱法对闵行区2005~2008年蝇密度及其种群分布进行调查。闵行区蝇密度为0.32只/笼;优势蝇种为家蝇,构成比为41.63%;季节消长呈现5、9月两个季节高峰;农贸市场和小饭店以家蝇密度最高,居民小区和大型绿化以麻蝇密度最高。闵行区蝇密度呈现季节和区域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2.
总结40多年来的新疆蝇类生态学调查资料。1964年沙湾县厩腐蝇、家蝇分别为2095、1254只/小时·笼;13种常见蝇类主要孳生场所调查.人畜粪便中主要为家蝇、尾蛆蝇,垃圾中主要是厩腐蝇;胃蝇、皮蝇和狂蝇科的某些常见种分布很广,其垂直分布高度,从海拔-155~5700m均可见到;葱地种蝇是产蒜区危害较重的蝇种,侵害率高达88.75%,大都以蛹越冬。  相似文献   

13.
从1989年6月至1991年11月对曲阜孔林进行了蝇种及其主要生态习性的调查研究。共捕蝇类12903只,隶属9科58属111种。其中4科18属48种是山东省首次发现的蝇种;双鬃树棘蝇为待发表的新种;奥米伽芒蝇为国内新记录种。其它如红角溜芒蝇主要分布于北方;密胡邻种蝇主要分布于我国西部高原及山区,孔林可能是目前所知该种在黄河流域最东的分布点。孔林内优势种为亮绿蝇,其次为大头金蝇、丝光绿蝇与狭额腐蝇,约占总量的75%。季节消长呈单峰型,7月份达到高峰。对蝇类的孳生场所以及不同类型的模拟孳生习性进行了较系统研究,并于1991年对孔林内蝇类进行综合防制,使平均密度下降了14.56%。  相似文献   

14.
从控制蝇类密度的角度,对阿克苏市、奎屯市、吉木萨尔县的人畜粪便、垃圾等主要孳生基质,进行了泥封发酵处理,可使旱厕、畜圈、垃圾三大场所蝇密度下度51.55%~73.08%。对栖息活动的房前屋后花草树木,进行了药物滞留喷洒,有效期可维持12天。室内涂划杀虫药块,有效期可维持30天,蝇密度下降77.78%~100%。其它场所喷洒药物控蝇,4周内蝇密度下降57.78%~88.89%。研究结果对制定新疆蝇类  相似文献   

15.
丝光绿蝇针刺诱导血淋巴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体壁诱导后丝光绿蝇血淋巴的部分性质.方法丝光绿蝇Ⅲ龄幼虫针刺体壁处理后48 h提取血淋巴,观察其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枯草杆菌、溶壁微球菌的抑菌效果.设置3 μl、5 μl、7 μl不同的血淋巴加样量实验组,记录不同加样量对金黄葡萄球菌的的抑菌效果;设置不同稀释浓度,记录不同浓度的血淋巴对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诱导后48 h的血淋巴置于冰箱保存后,设置36℃和100℃不同解冻温度,观察不同温度解冻的血淋巴对金黄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效果.诱导后48 h的血淋巴,100℃水浴3 min,观察其对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诱导后48 h的血淋巴,1/2、1/4、1/8、1/16、1/32、1/64的不同稀释浓度,对金黄葡萄球菌均能产生明显的抑菌环.丝光绿蝇诱导后48 h的血淋巴,对上述8种细菌都能产生明显的抑菌环,对溶壁微球菌抑菌环最大,对金黄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的抑菌环次之.不同的加样量实验,以加7 μl的抑菌效果最佳;36℃和100℃不同温度解冻,对金黄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均有抑菌效果,36℃解冻效果好于100℃;100℃水浴3 min,对金黄葡萄球菌仍有抑菌活力.结论丝光绿蝇针刺体壁诱导后48 h的血淋巴,具有较强和较广的抗菌活力,抗菌活力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抑菌试验加样以7 μl为宜,解冻以36℃为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比较鱼粉、麦麸两种幼虫饲料对丝光绿蝇室内连续饲养的各代成虫产卵的影响。方法 将丝光绿蝇引入室内,分成两组,即鱼粉组和麦麸组,在室内进行连续饲养,分别观察记录两组室内第1-5代成虫的产卵天数和产卵次数,并计算产卵指数,进行比较。结果 鱼粉组与麦麸组成虫室内第1、5代产卵天数、产卵次数、产卵指数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第2-4代产卵天数、产卵次数、产卵指数,鱼粉组显著大于麦麸组。结论 鱼粉组产卵力好于麦麸组,可能提示鱼粉饲料更有利于丝光绿蝇的发育与繁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麻蝇亚科种类鉴定的DNA条形码技术,以期解决麻蝇亚科雌性个体无法通过形态鉴定的问题。方法 通过对福建口岸截获的黑尾黑麻蝇、黄须亚麻蝇、褐须亚麻蝇、棕尾别麻蝇、酱亚麻蝇等标本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与BOLD上下载的88条麻蝇亚科蝇种序列进行比对,计算遗传距离、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5份样本扩增获得COI的长度为658 bp,在线BLAST比对结果显示相似度99%以上,遗传距离计算结果显示种内差异0~0.015 4,种间差异0.024 9~0.153 8,系统进化树显示麻蝇亚科同种能聚在一块,Bootstrap值为1 000。结论 DNA条形码技术可以作为麻蝇亚科蝇种鉴定在形态学鉴定之外的重要方法补充。  相似文献   

18.
蝇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免疫防御机制。研究表明:蝇类免疫系统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者相互协同对抗各种微生物的入侵,控制感染。细胞免疫主要依赖血细胞对外来抗原或异物的吞噬(phagocytosis)和包被作用(encapsulation);体液免疫包括细菌识别蛋白、抗菌多肽、丝氨酸蛋白酶、蛋白酶抑制剂、酚氧化作用等〔1-2〕。本文就蝇类免疫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细胞免疫昆虫的细胞免疫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蛋白酶裂解引起的血细胞凝集〔3〕;另一方面是通过吞噬和包被作用清除入侵的微生物。Jones将昆虫的血细胞归纳为5种类…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在前文中报告过,麻蝇的寿命可被利福平所延长(雄性延寿10%,雌性延寿15%)。为了使实验结果的分析简化,本文采用Lang氏法对前文进行验证;此外,我们发现,前文投予的利福平浓度太高,本文实验组麻蝇只在其饮水中溶有0.005%(W/V)利福平。实验组与对照组麻蝇各7笼,雌雄同笼,总共麻蝇个体超过2,000只。用Student氏法对麻蝇寿命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利福平延长雄性麻蝇平均寿命23.5%(P<0.0005),延长雌性麻蝇平均寿命30.0%(P<0.005)。此项结果证实了利福平对麻蝇具有延寿效应,且低浓度效果更好。利幅平可能在线粒体转录水平上对延缓细胞衰老起作用,也可能是作为一种能进入线粒体的抗自由基物质而延缓细胞衰老。进一步研究利福平的延寿效应可能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献县住区蝇类种群分布和季节消长规律,为蝇类防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笼诱法,在每年4~11月份中旬开展监测一次。 结果  2009~2014年间共捕获蝇类14 812只,分3科6属10种,家蝇属占64.19%,绿蝇属占24.52%;2009~2014年年平均密度分别为24.98只/笼、63.25只/笼、55.07只/笼、8.05只/笼、9.06只/笼、9.28只/笼;蝇密度高峰在7、8月。 结论  家蝇属和绿蝇属为献县住区蝇类优势种群,通过化学杀虫及控制蝇类孳生地等综合防治措施,蝇年平均密度指数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