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应付方式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对343名大学生进行测评分析。结果大学生不同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的积极应对、消极应对方式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积极应对方式与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消极应对方式与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回归分析显示不管是积极应对方式还是消极应对方式都进入回归方程。结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应付方式显著相关,应付方式对心理健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生心理健康与自尊及应激事件的相关性,并分析自尊在应激事件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作用。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自尊量表与生活事件量表对345名护生进行调查。结果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得分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应激事件呈正相关(P〈0.05或P〈0.01);层级多元回归分析表明,自尊、应激事件、自尊与应激事件的交互作用回归效应显著。结论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受到自尊的影响,自尊在应激事件与心理健康之间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对197名男性服刑人员(研究组)和193名当地男性居民(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进行测评分析。结果研究组症状自评量表除敌对、恐怖因子外其他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或0.01);应对方式问卷解决问题及求助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自责、幻想、退避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症状自评量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偏执因子分与应对方式问卷解决问题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抑郁、焦虑因子分与自责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与求助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因子分与退避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 P<0.05或0.01)。结论服刑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水平与其采取不成熟的应对方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桐乡市两所中学370名初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症状自评量表测评,5.67%的中学生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敌对、焦虑与抑郁等;女生恐怖因子分显著高于男生(P〈0.01),城镇与农村及男生与女生各因子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测评,城镇中学生受惩罚因子分显著高于农村(P〈0.05),丧失因子及健康适应因子分显著低于农村(P〈0.05或0.01);男生受惩罚因子分显著高于女生(P〈0.01),人际关系因子分显著低于女生(P〈0.05)。症状自评量表总分与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应激总分和各因子分呈正相关。结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某部新兵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有效实施新兵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735名新兵进行测试,并与军人常模和地方常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新兵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军队常模(P均〈0.01);躯体化因子分显著高于地方常模(P〈0.05),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地方常模(P〈0.01~0.05),其余各因子均无显著性差异;女兵恐怖因子分显著高于男兵(P〈0.05)。结论该部新兵总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好,女兵的心理健康状况较男兵稍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深圳市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及其相关性,为提高其心身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对914名深圳市企业员工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进行测评分析。结果企业员工症状自评量表阳性症状均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P〈0.01),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及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采用的压力应对方式依次为解决问题、求助、退避、合理化、幻想和自责。企业员工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与解决问题、求助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自责、幻想、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结论企业员工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普通人群,其心理健康水平与应对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集训期新兵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集训期新兵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为制定新兵集训期管理教育模式和心理问题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71名独生子女和51名非独生子女集训期新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定分析。结果集训期新兵独生子女症状自评量表强迫、敌对因子分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的情绪稳定性维度分均显著高于新兵非独生子女(P〈0.05或0.01);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集训期新兵独生子女较非独生子女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这可能与其特殊的家庭生长环境有关。部队管理人员应针对集训期新兵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加强心理卫生知识的宣教,强化心理训练,使他们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部队生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2a后灾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心理创伤、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对180名灾区医务工作者(研究组)和144名非灾区医务工作者(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埃森创伤问卷以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进行测评分析。结果研究组症状自评量表评分和埃森创伤问卷总分及闯入、回避和分离症状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或0.01);两组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维度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显示,研究组消极应对维度分与症状自评量表评分和埃森创伤问卷评分呈显著正相关( P<0.05或0.01),积极应对维度分与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4个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 P<0.05或0.01),对照组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经历过地震的灾区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灾区医务人员,不同应对方式对创伤后应激反应症状的发生有重要影响,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应激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对外训部队官兵心理状况的影响,为形成系统、规范的健康教育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集体授课、发放知识手册和个别心理晤谈等方法对某外训部队官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健康教育效果。结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前后比较,部队官兵SCL-90多项因子分显著低于军队常模(P〈0.05或P〈0.01),躯体化、强迫和偏执分显著高于地方常模(P〈0.05或P〈0.01),人际关系敏感和敌对分显著低于地方常模(P〈0.05)。结论 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外训部队官兵心理健康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148名高中学生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本组高中生症状自评量表评分除恐惧因子分与青少年常模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外(P〉0.05),其他因子分均显著高于青少年常模(P〈0.05或0.01),其中因子分≥2分检出率为16.8%-40.8%,≥3分检出率为2.4%-11.1%;高一学生症状自评量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因子分显著高于高二学生(P〈0.05或0.01)。结论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对偏低,高一新生心理问题较高二学生更为严重;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加强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1.
刘素花  刘桂萍  韩慧 《全科护理》2012,10(10):870-872
[目的]了解本科护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量表和应对方式量表,对河南省449名本科护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本科护生SCL-90评分为136.11分±39.11分;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为20.5%;SCL-90评分均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P〈0.05);强迫症状、焦虑、精神病性因子的得分高于全国青年常模(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幻想的应对方式是本科护生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OR=8.870),解决问题是保护因素(OR=0.069)。[结论]本科护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在本科护生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其积极成熟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状态与应对方式状况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法选取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286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调查照顾者心理状况及其应对方式状况。了解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状态与应对方式状况及其相关性。结果照顾者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学历较高照顾者在抑郁、焦虑、敌对、恐惧、精神病性各因子得分较低,不同学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主要照顾者应对方式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其中面对应对方式得分低于国内常模,而屈服、回避应对方式得分高于国内常模;主要照顾者面对应对方式、回避应对方式与SCL-90各因子分呈负相关(均P<0.05);屈服应对方式与SCL-90各因子分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存在不良的心理状态且多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照顾者越趋向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对其改善心理状态越好,越趋向采取消极应对方式则对其心理状态影响越差。因此,应对照顾者进行知识培训,指导其有效利用家庭其他成员的支持,鼓励照顾者表达不良情绪及加强出院后访视等,更好地改善照顾者不良心理状态,使其得到更多的关爱,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医科大学护理专业男生(简称男护生)的自尊状况及其与人格、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等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尊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症状自评量表等对广州某医科大学2005级至2008级护理专业的218名护生进行测评,其中男护生105名、女护生113名;同期调查该校同年级五年制医疗本科男生193名。结果(1)男、女护生自尊总分分别为(29.20±4.59)和(29.33±4.4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护生自尊总分低于该校医疗本科男生得分(P〈0.01)。本科男、女护生及大专男、女护生的自尊总分分别为(29.73±4.79)、(29.48±4.36)分和(28.96±4.37)、(29.14土4.5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不同自尊等级男护生人格特征的内外向及神经质维度、应对方式中的消极应对、SCL-90均分及各因子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男护生自尊得分与人格特征的内外向维度及积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神经质维度、消极应对、SCL-90均分及各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4)路径分析表明,自尊可以通过影响神经质及消极应对方式间接影响心理健康;此外,自尊可以直接影响或通过积极应对间接影响内外向维度。结论男护生自尊水平低于医疗本科男生,不同性别和专业层次的护生自尊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教育者及管理者应注重提高男护生的应对能力,培养其乐观向上的人格与职业心态,维护和提高其自尊水平,从而提高男护生的职业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4.
新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应付方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新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应付方式.方法 采用心理卫生自评量表(SCL-90)和应付方式量表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新上岗的64名护士进行测查.结果 新护士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总均分及阳性项目数与全国常模比较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L-90阳性者与...  相似文献   

15.
军校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和回归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了解军校护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心理社会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单应对方式量表、自尊量表、生活事件量表,自我态度量表等对469名军校护生进行测评。结果 军校护生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中国女性得分;除强迫、恐怖因子外,均低于国内普通大学生和军校大学生得分。相关分析显示,军校护生SCL-90均分及各因子得分与生活事件各因子、应对方式中的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与应对方式中的积极应对、自尊程度、自我态度呈显著负相关。回归分析显示,对护生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大小依次为生活事件、自尊程度等。结论 对护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培养积极的应对方式,减少消极应对,提高自我悦纳的水平,有助于调节生活事件的影响,促进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6.
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及其相关性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应对方式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为改善护士群体的心理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及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733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年龄组在焦虑、敌对及偏执症状有统计学差异(P<0.05),30岁以下年龄组焦虑因子得分最高,而40岁以上年龄组焦虑因子得分最低,敌对、偏执因子得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不同年龄、学历及职称护理人员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维度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但与全国常模比较,积极应对纬度平均分明显高于全国常模(P<0.05),消极应对纬度平均分明显低于全国常模(P<0.05);积极应对得分与症状自评量表的9个因子呈负相关,而消极应对与症状自评量表所有因子呈正相关,身心症状的反映随着积极应对方式的采取而降低,随着消极应对方式的采取而升高。结论:护士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应注重应用积极应对方式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护士心理健康,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职院校专科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对1 196名高职院校专科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高职院校专科生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中国常模(P<0.01),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4.16%.男生症状自评量表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女生(P<0.01),敌对及精神病性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女生(P<0.05);文科生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理科生(P<0.01);来源于城市的学生各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农村的学生(P<0.01).不同性别专科生应对方式问卷各因子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不同科别专科生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合理化因子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专科生症状自评量表均分及各因子分与应对方式问卷解决问题、求助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0.01),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症状自评量表均分及各因子分与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支持的利用度维度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0.01),焦虑、恐怖因子分与客观支持维度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除躯体化、恐怖因子外的其他因子分及均分与主观支持维度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0.01).应对方式问卷的解决问题、求助、自责、幻想因子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3个维度对预测心理健康有一定作用.结论 高职院校专科生心理问题检出率较高,其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密切相关,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护理实习大专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188名护理实习大专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理实习大专生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和恐怖因子得分高于国内常模(P<0.01);积极应对得分与消极应对得分均低于常模(P<0.01或P<0.05);消极应对得分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护理实习大专生消极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护理教育者应对护理实习大专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酒中毒患者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方法对43名慢性酒中毒患者(研究组)和43名无酗酒史的当地市民(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应付方式问卷进行评定分析。结果研究组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应付方式问卷解决问题、合理化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退避、幻想、自责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相关性。结论慢性酒中毒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受其应付方式的影响,成熟的应付方式有助于提高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