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针刀整体松解术联合远道取穴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将LDH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小针刀整体松解术联合远道取穴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辨经取穴法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评价两组治疗前后VAS、JOA、ODI评分、腰部活动度,检测炎性因子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85.00%)(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腰部活动度(前屈、后伸、侧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VAS及O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炎性因子(NO、IL-1、IL-6、IL-8、TNF-α)及血液流变学指标(PCV、HBV、RCAI)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针刀整体松解术联合远道取穴针刺法治疗LHD疗效确切,能够缓解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及活动度,其机制可能与抗炎症反应及改善血液流变学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肩三针温针灸联合祛痛化湿汤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以下简称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肩三针针刺治疗;治疗组40例予肩三针温针灸联合祛痛化湿汤治疗。2组均5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强度(PPI)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ROM)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62.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疼痛VAS、PP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旋、外旋活动度均较本组治疗前增加(P0.05),且治疗组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肩三针温针灸联合祛痛化湿汤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3.
前后配穴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前后配穴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采用前后配穴法,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取穴法.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视觉模拟评分(VAS)与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腰椎疾患综合评分(JOA)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治愈率与愈显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VAS评分与JOA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1),且治疗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前后配穴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小针刀配合针刺阴陵泉穴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及对活动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60例肩周炎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化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针刺阴陵泉穴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针刀治疗,两组患者持续治疗30天。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ROM)和安全性。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后伸、前屈、内收、外展和外旋ROM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 0.05);并且治疗组患者后伸、前屈、内收、外展和外旋RO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用小针刀配合针刺阴陵泉穴治疗肩周炎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疼痛度,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条口透承山针刺配合局部活动肩关节与单纯条口透承山针刺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针刺配合运动组(动针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条口透承山针刺治疗,动针组针刺时配合活动肩关节;针刺组单纯针刺,不配合肩关节活动。隔天治疗1次,5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活动相关疼痛(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Mell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VAS评分、Melle评分、ADL评分均明显降低(均P0.05);动针组治疗后VAS评分、Melle评分、ADL评分均低于针刺组(均P0.05)。结论:条口透承山配合局部活动治疗肩周炎的疗效优于单纯条口透承山针刺治疗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郑氏"金钩钓鱼"针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金钩钓鱼组取患侧天宗、秉风、臂臑、肩髃、肩髎、肩贞、阿是穴、曲池、外关、合谷、后溪、条口透承山及双侧颈6-胸2夹脊穴,毫针刺入后在有筋结或条索状的穴位及阿是穴操作"金钩钓鱼"针法,余穴采用平补平泻法;平补平泻组取穴同金钩钓鱼组,针刺用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5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肩关节活动范围(ROM)、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金钩钓鱼组总有效率为90.0%(27/30),平补平泻组为83.3%(25/30),金钩钓鱼组疗效更优(P0.05)。2组治疗前后VAS、ROM、ADL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金钩钓鱼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郑氏"金钩钓鱼"针法能有效改善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镇静安神穴位配合肩部常规针刺穴位对粘连前期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镇静安神穴位配合肩部常规针刺穴位,对照组采用常规取穴,两组均治疗2星期,每星期治疗3次。治疗前后观察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肩关节疾患治疗成绩判定标准(JOA)、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两组治疗后VAS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JOA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VAS评分、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HAMD评分、JO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镇静安神法配合常规针刺法治疗粘连前期肩周炎的疗效较常规针刺疗法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合谷刺配合输刺阳性反应点与常规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合谷刺配合输刺阳性反应点的方法治疗,选取颈部和肩背部阳性反应点;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主穴取天柱、风池、曲池、外关、C4~C6夹脊穴、阿是穴,配穴取阴郄、膈俞。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首次治疗后及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症状体征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分,并于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综合临床疗效。结果:两组首次治疗后、治疗结束后症状体征评分和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首次治疗后,两组间症状体征评分和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症状体征评分和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5);观察组愈显率为84.1%(37/44),优于对照组的65.1%(28/43,P0.05)。结论:合谷刺配合输刺阳性反应点和常规针刺均能有效治疗颈型颈椎病,首次治疗后的即刻疗效无明显差异,疗程结束后,合谷刺配合输刺阳性反应点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金钩钓鱼"针法联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金钩钓鱼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36例。金钩钓鱼组取肩前、肩髃、肩髎、肩贞及阿是穴予"金钩钓鱼"针法治疗30 min;常规针刺组取相同腧穴予平补平泻针法治疗30 min。每次针刺治疗后,两组均予以推拿手法治疗20~30 min,1次/d,6 d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ROM)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ROM评分、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与常规针刺组比较,治疗后金钩钓鱼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ROM评分、ADL评分明显升高(P0.05)。金钩钓鱼组总有效率为91.7%(33/36),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6.1%(31/36),金钩钓鱼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结论:"金钩钓鱼"针法联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患者的肩关节疼痛,改善患者肩关节的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热敏灸配合刺络拔罐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肩周炎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30例予以热敏灸,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刺络拔罐。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VAS)与肩关节功能评分(JOA),肩关节活动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7%,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下降,JOA评分上升,观察组两项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肩关节活动度均有增大,观察组内旋、外旋、外展、后伸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配合刺络拔罐治疗肩周炎的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肩部疼痛,提高肩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阳性筋结点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肩周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治疗组选取阳性筋结点、臂臑、曲池、外关、合谷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肩三针、臂臑、曲池、外关、合谷针刺治疗,10天1个疗程,2个疗程后采用简式Mcgill疼痛量表(MPQ)从症状总体恢复和疼痛两方面进行疗效评价。结果:2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分级指数评定(PRI)、视觉模拟评分(VAS)、现有疼痛强度(PPI)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阳性筋结点可明显改善肩周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合谷刺法为《灵枢·官针》治疗肌痹之法,本研究以项背肌筋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验证合谷刺法对其临床疗效。方法 6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合谷刺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两组取穴相同,隔日1次治疗,于治疗6次评价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颈椎活动度(ROM)分值评测和临床疗效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疼痛强度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均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ROM分值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均P0.05),组间差别不大(P0.05)。观察组治愈率为78.13%,高于对照组的56.25%((P0.01)。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观察组针刺过程中及针刺后针感明显,晕针现象出现1次,出现血肿次数6穴次;对照组未出现晕针,强烈针感未出现,出现血肿现象3穴次。血肿现象均1~2d后自行消失。结论合谷刺治疗合谷刺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并对比针刺联合耳针沿皮透刺与单纯体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治疗组(47例)、对照组(46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耳针沿皮透刺,体穴主穴取夹脊穴、环跳、秩边,配穴随证取穴;耳穴主穴取双侧腰椎区,根据临床症状选取相应配穴。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取穴及疗法与治疗组中针刺疗法相同。两组共治疗两个疗程后采用视觉模拟表(VAS)和腰椎疾患综合评分(JOA)进行疗效评估,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两组的VAS和JOA评分,比较两组组内及组间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74%)优于对照组(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及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对症状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耳针沿皮透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针刺,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Chen ZM  Wu XT 《中国针灸》2012,32(6):499-502
目的:观察关刺扳机点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关刺组(53例)和常规针刺组(50例)。关刺组采用下颌关节扳机点(即下关穴附近寻找阳性点)关刺治疗,并远端配穴合谷、外关、太冲、内庭常规针刺;常规针刺组取下关、风池,并根据三叉神经痛各支的疼痛侧重配穴,采用常规针刺。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三叉神经痛症状评分于治疗前、第1疗程和第2疗程后对患者的疼痛程度、综合症状积分进行评定,并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2个疗程后VAS评分和综合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0.01),关刺组较常规针刺组降低更明显(均P<0.05);关刺组和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48/53)和72.0%(36/50),关刺组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结论:关刺扳机点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显著,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5.
杨峥  高静 《陕西中医》2021,(1):112-114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联合埋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神经阻滞联合埋线,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和体征评分、颈椎活动度评分(ROM)变化情况,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00%高于对照组88.00%(P<0.05); 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 两组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和体征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 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 两组颈椎活动度评分(ROM)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 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4周后治疗组视觉模拟评分(VAS)、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和体征评分、颈椎活动度评分(ROM)较对照组治疗2周后明显降低(P<0.05)。结论:神经阻滞联合埋线有利于消除水肿,加速神经根修复,在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导致的疼痛及麻木方面疗效优于普通针刺,值得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6.
苏小军  王海东 《新中医》2016,48(2):77-80
目的:观察针刀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30例,针刀组第1次治疗选肩关节前区1点、外上区7点,第2次治疗选后区4点,第3次治疗选肩三针加阿是穴等相关穴位进行针刀及针刺治疗。针刺组取主穴:肩髃、肩贞、肩井、肩峰、肩髎、天宗。配穴:曲池、条口、尺泽、太渊、阳陵泉、外关、阿是穴等进行常规针刺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Constant肩关节评分。结果:2组治疗后Constant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2组比较,针刀组Constant评分高于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刀疗法治疗肩周炎在Constant评分方面优于针刺疗法。2组治疗后VA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针刀组VAS评分高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刀疗法治疗肩周炎在VAS评分方面疗效优于针刺疗法。2组比较,针刀组愈显率优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治疗肩关节炎临床疗效、疼痛VAS评分及Constant肩关节评分均优于针刺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基于"输主体重节痛"理论取穴结合腰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2组均接受相同的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腰三针配合辨证取穴,观察组在对照组取穴方法的基础上配合辨经取穴选取相应手足同名经的输穴,2组均每天针刺治疗1次,每周6天,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均对2组进行VAS和JOA评分,1个疗程治疗后比较2组组内和组间的VAS和JOA评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后2组VAS、JOA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观察组比对照组更显著(P0.05),且治疗1周末时观察组在降低VAS评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输主体重节痛"理论取穴结合腰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显著缓解疼痛症状、减轻功能障碍,且配合针刺经络辨证选取的输穴在早期能显著提高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针刺远道腧穴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疗效,并分析针刺强度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将96例粘连期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强、中、弱、无刺激量4组,通过不同强度针刺远道穴位,配合肩关节运动,以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肩关节疼痛评分等指标评价其疗效,并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第1疗程后,4组(强、中、弱、无刺激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疗程后,四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善疼痛方面,两疗程后比较,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1、2疗程后,强、中、弱组与无刺激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强、中度刺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善肩关节活动度方面,1、2疗程后,强、中度刺激量组与无刺激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中、弱3组每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与针刺强度、疗程相关性分析显示,疗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强、中度两组与无刺激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弱刺激组与无刺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粘连期肩周炎,采用中、强度针刺,增加治疗疗程,可提高临床疗效,更有效消除疼痛症状,改善肩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柔筋调脊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所致慢性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最后纳入统计分析的病例数为93例,观察组46例,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观察组采用柔筋调脊针法,两组针刺治疗均为30min/次,1次/d,每周治疗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5次、治疗结束以及随访期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的下腰痛评分表(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的变化。结果:两组在治疗5次、治疗后以及随访期的VAS评分、JOA评分和ODI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均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随访期VAS评分、JOA评分和ODI优于治疗5次(均P<0.05)。两组随访期VAS评分、JOA评分和ODI均劣于治疗后(均P<0.05)。结论:与传统针刺法相比,柔筋调脊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所致慢性腰腿痛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温阳灸法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方法,将符合标准的70例患者分为温阳灸法组和针刺组,温阳灸法组取穴:神阙、关元、肾俞(双侧)、命门、腰阳关,每穴温和灸30min。针刺组取穴:夹脊、脊中、腰俞、肾俞、环跳、委中、阳陵泉,采用毫针针刺治疗。两组治疗均为每天1次,5 d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 d。共治疗3个疗程。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并进行VAS评分及JOA评分,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①两组的VAS评分及JOA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1);VAS评分和JOA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温阳灸法组愈显率68.57%,针刺组愈显率57.14%,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温阳灸法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其疗效与针刺法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温阳灸法具有无痛、易操作的特点,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