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部湿疹患者的常见病因及其常见的变应原。方法采用ImmunoCAPl00全自动过敏原体外检测系统检测手部湿疹患者的血清总IgE,采用斑贴试剂盒检测接触性变应原。结果 100例患者中,血清总IgE≤60KU/L者73例(73.00%),>60KU/L共27例(27.00%),其斑贴试验均为阳性;其中具有特应性素质的20例手部湿疹患者,总IgE>60KU/L,并且对两种及以上变应原过敏;受检的100例患者中94例(94.00%)斑贴试验出现阳性反应,前5位的常见变应原依次为:橡胶Ⅰ、重铬酸钾、硫酸镍、香料混合物、白降汞。结论手部湿疹主要与接触性变应原有关,斑贴试验有助于明确变应原种类。手部湿疹与血清总IgE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湿疹的发病机制。方法对301例湿疹患者进行斑贴试验、特异性IgE食物和吸入性变应原检测及自体血清皮肤试验。结果301例自体血清皮肤试验中,70例阳性,阳性率23.26%;74例特异性IgE吸入性变应原检测中,47例阳性,阳性率63.51%;41例特异性IgE食物性变应原检测中,18例阳性,阳性率43.9%;90例斑贴试验中,58例阳性,阳性率64.44%。结论湿疹发病机制中有自身免疫机制和多种外源性变应原参与,其诱导过敏反应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3.
过敏性皮肤病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过敏性皮肤病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54例湿疹、56例慢性荨麻疹、28例特应性皮炎患者进行斑贴试验检测.结果三组患者中阳性率较高的致敏原有四种物质相同,分别为硫酸镍、重铬酸甲、卡巴混合物、芳香混合物;特应性皮炎组阳性率(64.29%)明显低于湿疹组(79.92%),慢性荨麻疹(76.79%)与湿疹二组阳性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过敏性皮肤病患者阳性率较高的致敏原具有相同性;硫酸镍、重铬酸甲、卡巴混合物、芳香混合物具有较高的致敏性;斑贴试验主要用于检测外源性变应原,特应性皮炎的病因可能以内源性为主;接触性过敏原可以引起接触性荨麻疹;斑贴试验阳性致敏原常是引起面部湿疹、手湿疹的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患者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检测结果与自体血清皮肤试验(ASST)的关系,探讨ASST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05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同时进行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检测及自体血清皮肤试验(ASST),对两组的阳性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5例CSU患者螨虫组合(屋尘螨/粉尘螨)血清特异性IgE抗体与ASST总阳性率分别为47.87%和58.03%,ASST阳性组和阴性组中螨虫组合血清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4.46%和66.4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ST阳性程度与对应螨虫、屋尘、狗、大豆、虾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检测水平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CSU患者部分常见变应原血清特异性IgE抗体与自体血清皮肤试验结果呈负相关,建议将ASST纳入常规CSU临床检测,ASST阳性的患者可以不进行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系统性接触性皮炎(SCD)患者过敏原的分布特征,为诊治预防和过敏原检测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斑贴和血清IgE过敏原检测系统回顾性分析SCD各项过敏原阳性率和分布差异。结果 60例患者斑贴试验硫酸镍、咪唑烷基脲、重铬酸钾、松香、溴硝丙醇、对苯类混合物、芳香混合物、卡巴混合物、对苯二胺基质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36例IgE检测发现总IgE明显增高,吸入性过敏原中户尘螨、矮豚草、青霉\孢霉阳性率明显增高,食物性过敏原中仅牛、羊肉两项阳性率较对照明显增高(P0.05)。结论斑贴试验在SCD患者中的应用意义重大,血清IgE检测是对斑贴试验有益的补充,能进一步指导患者的生活工作。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了解荨麻疹的致病因素以及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对146例荨麻疹患者进行了特异性IgE检测、自体血清皮肤试验及斑贴试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部湿疹患者接触性变应原的分布及其特点。方法:应用斑贴试剂盒检测手部湿疹患者的接触性变应原,并分析与职业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受检的313例手部湿疹患者中有257例(82.11%)斑贴试验出现阳性反应,位列前6种最常见的致敏原分别为重铬酸钾、硫酸镍、芳香混合物、氯化钴、卡巴昆合物、甲醛,从事某些特定职业的手部湿疹患者阳性率明显较高。男性手部湿疹患者对重铬酸钾阳性检出率(34.96%)明显高于女性患者(17.37%),女性患者对硫酸镍的阳性检出率(30.00%)明显高于男性患者(13.01%)。结论:斑贴试验有助于查找手部湿疹患者的接触性变应原;手部湿疹与接触过敏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深圳地区过敏性皮肤病患者常见的接触性过敏原。方法对来自我科门诊的500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进行瑞敏欧洲标准系列斑贴试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00例患者中,斑贴试验总阳性率为49.80%,阳性率列前5位的过敏原依次为硫酸镍(21.20%)、卡松CG(14.40%)、氯化钴(7.40%)、重铬酸钾(5.80%)、甲醛(4.80%),男女斑贴试验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病种间斑贴试验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硫酸镍是过敏性皮肤病患者最常见的接触性过敏原。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分析2007~2012年间在我院门诊进行的123例斑贴试验和光斑贴试验结果,探讨接触性变应原和光接触性变应原在一些皮肤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门诊以"面部皮炎"、"过敏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等就诊的患者123例,进行斑贴和光斑贴试验(共20种变应原)。结果:123例患者中,斑贴试验阳性33例(26.8%),光斑贴试验阳性75例(61.0%)。斑贴试验最常见阳性变应原是芳香混合物、秘鲁香脂和盐酸苯海拉明,光斑贴试验最常见阳性变应原是1.0%盐酸氯丙嗪、芳香混合物和0.1%盐酸氯丙嗪。结论:接触性变应原和光接触性变应原可能和慢性光化性皮炎、接触性皮炎和敏感性皮肤等炎症性皮肤病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抗高亲和力IgE受体(FcεRI)抗体、抗IgE抗体、抗幽门螺杆菌(HP)抗体和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与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发病的关系。 方法 设(CIU)组、急性荨麻疹(AU)组和健康对照组,每组100例受试者。每例受试者均进行自体血清皮肤试验,荧光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过敏原,血清总IgE、抗FcεRI抗体、抗IgE抗体、抗HP抗体、TGAb水平及阳性率,将CIU组与AU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CIU组自体血清皮肤试验阳性率为53%,AU组为12%,健康对照组未发现阳性者。CIU组和健康对照组过敏原检测均为阴性,而AU组能检测到食物或吸入物过敏原,阳性率为86%。 CIU组抗FcεRI抗体和抗IgE抗体水平均高于AU组和健康对照组(P < 0.05); CIU患者IgE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T = 190.00,P < 0.05),而AU组IgE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T = 226.00,P < 0.05); 自体血清皮肤试验阳性CIU患者抗FcεRI抗体水平较阴性患者高(T = 101.73,P < 0.05),抗IgE抗体在自体血清皮肤试验阳性和阴性CIU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312.04,P > 0.05); CIU组、AU组、和健康对照组抗HP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9%、19%和23%,TGAb阳性率分别为18%、15%和11%,抗HP抗体和TGAb阳性率在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抗HP抗体阳性的CIU患者中,抗FcεRI抗体阳性率较AU患者和健康人高(P < 0.01);抗IgE抗体阳性率与AU患者和健康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TGAb阳性的CIU患者中,抗FcεRI抗体阳性率较AU患者和健康人高(P < 0.01),抗IgE抗体阳性率与AU患者和健康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CIU存在抗FcεRI和抗IgE自身抗体,可能在自身免疫性荨麻疹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关键词】 荨麻疹; 自身抗体; 免疫球蛋白E; 皮肤试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南京地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血清中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水平.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血清中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和总IgE抗体.结果 1 105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特异性IgE阳性率58.7%(649/1 105).检测的不同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血清中过敏原特异件IgE抗体水平在吸入组中以屋尘过敏原特异性lgE抗体检出比例最高达36.83%(407/1105);其次是户尘螨,达23.26%(257/1105).在食物组中以腰果过敏原的检测比例最高,达7.33%(81/1105),其次是牛奶,达5.43%(60/1105).从性别上来看,男女在一些过敏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年龄上来看,≤14岁组和>14岁组在一些过敏原上,经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特异性IgE抗体和总IgE检测可以帮助临床寻找相应的过敏原,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特异性IgE及甲状腺自身抗体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在特发性慢性荨麻疹和已知特异性过敏原慢性荨麻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敏筛过敏原检测系统和放射免疫法,对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进行血清特异性I姬及甲状腺自身抗体的检测。结果:86例血清特异性IgE阳性的慢性荨麻疹患中,23例(26.7%)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阳性;18例(20.9%)促甲状腺受体自身抗体(TRAb)阳性。34例血清特异性IgE阴性的慢性荨麻疹患中,10例(29.4%)TPOAb阳性;8例(23.5%)TRAb阳性。两组慢性荨麻疹的TPOAb及TRAb均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但两组之间的TPOAb及TRAb阳性率比较,均无显性差异(P均>0.05)。结论:部分特发性慢性荨麻疹和已知特异性过敏原慢性荨麻疹的发病均可能有自身免疫机制参与。  相似文献   

13.
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血清特异性IgE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清特异性IgE在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ELISA法检测36例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血清特异性IgE水平.结果 26例(72.2%)对吸入性过敏原呈阳性反应,显著高于对食物性过敏原阳性反应者(33.3%,P<0.05).结论血清特异性IgE可能在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发病中起着作用,老年皮肤瘙痒症与过敏原尤其是与吸入性过敏原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急性荨麻疹患者食入性过敏原特点。方法:对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我科确诊为急性荨麻疹的患者采用 ELISA 酶联免疫捕获法定量检测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对鸡蛋、牛奶sIgE阳性的部分患者行食物经口负荷实验(oral food challenge,OFC)验证。结果:416例患者中161例sIgE定量检测阳性,其中鸡蛋和牛奶sIgE阳性例数最多,分别为56例和29例。鸡蛋sIgE浓度为0.35~0.70 IU/mL和0.7~2.0 IU/mL患者中OFC阳性率分别为2.8%(1/36)和81.8%(9/11)。牛奶sIgE为0.35~0.70 IU/mL和0.7~2.0 IU/mL患者中OFC阳性率分别为0%(0/16)和37.5%(3/8)。结论:急性荨麻疹患者常见食入性过敏原为鸡蛋、牛奶,患者sIgE浓度<0.7 IU/mL 时可不规避过敏原食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特异性免疫治疗(SIT)对慢性变应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对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在临床、病史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皮肤点刺试验(SPD、血清特异性IgE(sIgE)抗体检测(unicap法)及自体血清皮肤试验(ASST)。对病程在半年以上、尘螨SPT阳性且sIgE抗体≥2级、ASST阴性的262例患者,在给予抗组胺药物基础治疗的同时,采用长效尘螨变应原制剂进行SIT治疗。在SIT治疗开始时、0.5年及1年时分别进行临床疗效评估和血清sIgE检测。结果:SIT后大多数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血清屋尘螨sIgE抗体明显降低。0.5年时随访221例有效,41例无效(有效率为84.35%),1年时随访243例有效,19例无效(有效率为92.74%)。结论: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屋尘螨抗体阳性的慢性变态反应性荨麻疹有良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检测的相关性。方法同时采用皮肤点刺试验(SPT)和德国MEDIwlss敏筛过敏原检测系统检测60例特应性皮炎(AD)患者的过敏原,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的阳性率分别为3.89%(140/3600)和7.42%(89/1200),后者明显高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且这两种检测方法不相关(P=0.207)。结论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检测特应性皮炎过敏原不相关,必要时可同时进行这两种方法检测,并结合病史判断病情。  相似文献   

17.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血清过敏原及IgE检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临床上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特异过敏原及血清总IgE水平变化.方法采用荧光酶标法(MAST法)检测了987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的过敏原血清特异性IgE(sIgE)和总IgE水平.结果sIgE阳性率为73.4%(724/987),总IgE阳性率为86.6%(855/987).其中粉尘螨、屋尘螨、霉菌类、狗毛占多数,食物类过敏以虾、蟹为主.结论MAST CLA-1测定仪应用荧光酶标法的原理检测过敏原操作简单,特异性高,特异性过敏原的检测对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预防和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本地区荨麻疹患者常见过敏原的流行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对2013年2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在本院就诊的904例荨麻疹患者19种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筛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sIgE总阳性率74.78%;食物性sIgE阳性率明显低于吸入性(X2 =32.50,P<0.01)。②不同性别患者sIgE阳性率无明显差异(X2=0.26,P=0.61),蟑螂(X2=5.94)、艾蒿(X2=3.97)、狗上皮( X2=5.17)、鸡蛋白(X2=5.48)、花生( X2=5.04)sIgE阳性率在不同性别间存在差异(P值均<0.05)。③不同年龄组sIgE阳性率存在明显差异( X2=10.28,P<0.05);食物性sIgE阳性率在不同年龄组存在差异(X2=22.33,P<0.01),其中成人组低于婴儿组和学龄前组(P<0.05);鸡蛋白(X2=47.43,P<0.01)、花生(X2=13.09,P<0.05)、牛奶(X2=20.02,P<0.01)、尘螨(X2=33.92,P<0.01)sIgE阳性率在不同年龄组间存在差异。④各季节间sIgE阳性率无差异(X2=3.18,P=0.36);吸入性sIgE阳性率在各季节间存在差异( X2=13.72,P<0.01),春季高于秋季(P<0.05),食物性sIgE阳性率在各季节间存在差异(X2=10.85,P<0.05),秋季高于夏季(P<0.05);花生(X2=24.84)、猫毛( X2=21.66)、艾蒿(X2=18.99)、狗上皮( X2=21.25)、普通豚草(X2=13.67)、牛肉(X2 2=9.91)和屋尘(X2=10.34)sIgE阳性率在不同季节间存在差异(P值均<0.05)。结论:本地区荨麻疹患者过敏原以吸入性过敏原更为常见;幼年期更应注意食物源性荨麻疹的预防;冬春季应加强吸入源性荨麻疹的预防;不同类型过敏原在性别、年龄及季节间存在差异,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