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吴有性与《温疫论》吴有性,字又可,为明末清初一代治温疫病大家。著有《温疫论》一书,为世人所称,对后世治疗温疫病有着深远的影响。首先,吴氏对疫病流行的病因,提出“杂气说”。明言杂气为“天地之厉气”,“触之者即病”。病的特征是长幼之病多相类似。对疫病病因...  相似文献   

2.
中医临床上常将药物置于体表,通过皮肤、穴位及五官九窍粘膜透入,以达治疗局部或全身疾病的目的,此即为中医传统的外治疗法。“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可与内治并行,而能补内治之不及”;对一些病,变“汤头”为“膏药”,“有殊途同归之妙”,已成为历代医家之共识,并在漫长的发展进程和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丰富的经验。因此,传统的外治方法和药物剂型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在著名医药家李时珍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治疗输卵管阻塞不孕症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是中医妇科的常见病,治疗颇棘手,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带来痛苦。祖国医学无“不孕”之病名,根据临床表现可散见于“无子”、“带下”、“断绪”、“瘕瘕”、“经迟”等篇章中。患者多因经期不调,腹痛且胀,腰尻疲痛,婚后数年不孕而就诊。中医认为主要病因病机为气郁、痰湿、血瘀、湿热之邪为患,损伤脏腑功能和任、带二脉受阻,致胞脉气机阻滞不能摄精成孕,现将近年来各医家对治疗本病的经验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4.
赵伟萍 《中外医疗》2009,28(18):124-124
输卯管阻塞性不孕症是中医妇科的常见病,治疗颇棘手,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带来痛苦。祖国医学无“不孕”之病名,根据临床表现可散见于“无子”、“带下”,“断绪”、“疲痕”、“经迟”等篇章中。患者多因经期不调,腹痛且胀,腰尻疲痛,婚后数年不孕而就诊。中医认为主要病因病机为气郁、痰涅、血瘀,温热之邪为患,损伤脏腑功能和任,带二脉受阻,致胞脉气机阻滞不能摄精成孕,现将近年来各医家对治疗本病的经验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5.
江厚万 《疑难病杂志》2004,3(6):343-344
“络病”乃中医“络脉病症”之简称。从现代分子生态学角度思考,可将“络病”理解为机体“分子网络”病症。对于络病的发生学机制、中药治疗的作用原理,中医学必须做出回答。能否从超微观层面对络病进行科学阐释,也应做出回答。  相似文献   

6.
漏证,临床常见,《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候·漏下候》曰:经血“非时而下,淋漓不断谓之漏下”。其与崩中可互见,故二者常并论。崩中血势汹涌,久则转为漏下;漏下绵绵不尽,日久可突发崩中,二者之间存在“崩为漏之甚,漏为崩之渐”的联系,基于此,其发病机理及治疗法则大体相若。  相似文献   

7.
对《黄帝内经》“肾为胃之关”进行理论溯源,分析各时期医家对此条文的解读,认为“肾为胃之关”的理论内涵,应包括“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纽”与“肾为脾胃升清降浊、阴阳平衡之关键”。功能性便秘的治疗,应立足于“(脾)胃”与“肾”两个核心脏腑,将“治(脾)胃应以升降为本,气血为要”与“治肾当以阴阳为根本”作为核心治则,进一步发挥“肾为胃之关”理论的指导作用,以期对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辨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溃疡性结肠炎(UC)致病原因复杂,究其本源,脾胃虚弱,湿邪内生,蕴久成毒,毒侵肠络,血败肉腐,痈疡内生为基本病机。临床上根据UC特点可从“痈疡”分期论治,活动期以“消”为主,湿热毒邪盛者予黄连、黄芩、败酱草等苦寒清消,脓多者予黄柏、苍术、薏苡仁等燥湿排脓以消之,便血多者予地榆、马齿苋、大血藤、茜草、白头翁等药凉血活血以消之,后期仍有腹痛、里急后重者予木香、当归、白芍、丹参等药调气和血以“托”之,缓解期脾胃虚弱者予参苓白术散健脾渗湿,日久累及肾阳者予四神丸健脾温肾以“补”之。在此基础上随症加减用药,同时配合自拟“青赤散”灌肠方,直达病所,内外兼治,可有效诱导缓解并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中医系统论中的功能性原理重构“金郁泄之”理论,并以此探讨肺结节的病机及治法。“金郁”是对表征五行属金之脏腑结构及其功能在空间上运行偏差、失衡、阻滞状态的高度概括,而“泄之”是通过宣通、疏导、透达、升散等方法使肺脏结构和功能相互适应的治疗方法的总称。“金郁”是肺结节发生发展的病机总括,功能之郁是肺结节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结构之郁是肺结节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临床治疗肺结节时,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配伍风药开透肺玄府、肺络微观结构,并调复肺脏异常的功能状态,从而达到治疗肺结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因势利导是根据疾病发展变化的趋势与病邪所在的不同部位,因其势而就近引导,使之排出体外,以达到正气不伤或正气少伤为目的的治疗原则。《内经》提出了诸如“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实者。散而泻之”等因势利导、祛邪却病的治疗原则。张仲景全面继承《内经》因势利导的治疗学思想,审证求因,察机度势,根据病邪的性质、病变的部位,以及正气抗邪的趋势而采取不同的利导方法,驱病邪从最便捷的途径外达,以求“动小而功大,用浅而功深”之效,为中医临床治疗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论温病卫分证治之宣透与清解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论述温病卫分证的形成,以及“清解”法的治疗作用,剖析古今治疗卫分证之方药,结合现代治疗卫分证的临床实践,提出了卫分证的治疗必须宣透与清解并用。可作为温病卫分证之治法纲要。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肾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地影响人民健康。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而中医中药治疗慢性肾炎取得较好疗效,现就近5年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方法及实验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一) 慢性肾炎的中医治疗方法慢性肾炎属于中医的“水肿”、“腰痛”、“虚劳”等,辨证分型方法不同,但可概括为“本虚标实”;治疗方法千变万化,却可大体概括为以下四种: 1.健脾益肾,贯穿始终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蛰藏,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气充则精气内守,肾气虚则精关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胡铁城主任诊治老年性水肿、失眠、盗汗、郁证的临床经验,主要为从“血不利则为水”调治老年性水肿;从“汗为心液”治疗老年盗汗;从“小柴胡之治,升降沉浮,则顺之”调治老年郁证。  相似文献   

14.
从子和之见,病实可攻 金·张子和治疗老年性痴呆症以攻为主,主张“养生当论食补,治病当论药攻”,并再三告诫:老年诸病,断不可补。认为:“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地”,“先论攻其邪,邪去而元气自复也”。这一治疗思想,对于诊治老年性痴呆症属实证者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医治疗肺部疾病有各种不同的学说和方法。根据中医“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基础理化,有用“培土生金”的方法治疗肺脾两虚之证,可收到扶正祛邪,促进康复的效果;也有根据祖国医学“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关系,以及“异病同治”,“实者泻之”的原理,运用“泻下法”治疗大叶性肺炎、慢性支气管炎、咯血等,都收到了较好疗效。现根据会议交流情况,对其中几种肺系疾病的中医辨证施治略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6.
大黄甘草汤加减治疗小儿急性肠炎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肠炎为儿科常见病之一,多发于夏秋之季,可呈流行趋势,多见于二岁以下婴幼儿,以发热、吐、泻为主要症状。祖国医学则为“呕吐”“泄泻”之范畴,病程短、病势急、最易耗伤气液。目前,对此病的治疗可采用中、西结合方法,效果  相似文献   

17.
《内经》“木郁达之”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木郁达之”为《内经》“五郁”治法之一,《内经》“五郁”之疾,缘于运气的太过和不及的变化而发生,属于外感范畴,后世进一步推演,认为内伤也可致郁。“五郁”之中以“木郁”为先,“木郁”即肝郁,肝郁之因虽有内、外两端,但以情志失调所致肝气郁结者居多。所谓“达之”即畅达之意,疏利肝胆、理气解郁是“木郁达之”的主要含义,也是临床常用之法。属于肝气郁结者,主以疏肝理气;肝郁化火,治以清肝泻火;肝木乘土,治以抑  相似文献   

18.
红藤,又名血木通、大血藤,其味苦,性平,无毒,入肝、胃、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活血止痛之功,为临床治疗肠痈少腹痛之要药也。余于临证以红藤为君,经直肠滴注治疗盆腔炎,疗效显著,兹述之。 急、慢性盆腔炎是临床中常见的妇科炎症,主要是指盆腔中子宫、输卵管、卵巢等一系列器官、组织的炎症。中医原无此名,然根据症状应历属于中医学之“少腹痛”、“带下”、“瘢瘕”等病范畴。  相似文献   

19.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多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是指因外感六淫、内伤杂病而引起的,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又为髓海之所在,居于人体之最高位,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手足三阳经后上于头,若六淫之邪上犯清空、阻遏清阳或痰浊、瘀血痹阳经络,壅遏经气或肝阳不足、肝阳偏亢或气虚清阳不升或血虚头窍失养或肾精不足、髓海空虚均可参照头痛的发生。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7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外健康文摘》2008,5(15):28-28
古人称唾液为“华池之水”、“玉泉”、“甘露“、“琼浆”,中国医库有“金津玉液”之美称。三国时期有位百岁老人名叫皇甫隆,耳聪目明,体力不衰。曹操向他请教长寿之术,他说“要想寿命延,朝朝服玉泉。”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养生铭》中说,“晨兴漱玉津”可祛病益寿。他每天早上醒来,用舌搅出唾液,徐徐咽下,活了102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